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戰國時期“門客”群體來源你知道嗎?

作者:由 ALBERT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28

何茲全在《中國古代社會》和《漢魏之際的社會經濟變化》中認為這一階層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來自於貴族,另一部分來自於庶人地位的上升。

戰國時期“門客”群體來源你知道嗎?

春秋戰國時期,頻繁的戰爭給貴族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春秋到戰國,一百多個國家在戰爭中消亡。大部分戰敗國的國君和官員都被驅逐,他們或者成為毫無身份特權的流民,更多的則變成了戰勝國一方的奴隸。春秋時晉獻公滅虞、擄,虞君和百里溪都淪為奴隸。

在舊的宗法分封制下,士大夫作為貴族的底層,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的。《荀子·禮論》中說:“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注曰:“祭法所謂:‘適士立二廟’也。”其中“事二世”即指士,士擁有三乘之地。而隨著宗法制的瓦解,並田制的崩潰,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不管是出於戰爭,還是貧困,許多士在這一階段,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使自己陷入貧困無依的境地,只能投身權門。

失去土地的貧困士人,是門客的一個重要來源。

戰國時期“門客”群體來源你知道嗎?

馮援是孟嘗君門下一位非常有才學的門客。他投入孟嘗君門下時,已經身無長物,只有一把劍,而且還配不起華麗的劍鞘,只能用“蒯維”,也就是用草繩或者麻繩將劍纏起來,代替劍鞘。這段描述不僅表明了馮援貧困的經濟狀況,也揭露了馮援的出身:他是一名落魄計程車。因為在春秋戰國之時,貴族有佩劍的習慣,佩劍是士以上階層身份地位的象徵。

還有一部分士人,他們也曾經擁有顯赫的身份,雖然沒落了,但還不到貧困無依的地步。他們投身權門只是為了進入仕途,尋求更高的發展。如李斯,“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也能做到衣食無憂但是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收穫得更好的環境和更高的地位,他“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己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成為呂不韋的一名門客,隨後抓住機會獲得了秦始皇的賞識,憑藉自己的才能做到了秦國的丞相。

戰國時期“門客”群體來源你知道嗎?

還有一些士人,受到貴族的賞識,被引為知己,接受貴族的供養,成為貴族的門客。如當時很多貴族喜歡豢養劍士,許多出色的劍士,受到貴族的賞識和禮遇,被請為門客。如荊柯因善劍而神勇,被推薦給太子丹,“於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曰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悠荊柯所欲,以順適其意。”

出身貧寒,生活困窘是當時門客的主要特徵,這些人中有落魄的貴族,有貧寒的知識分子,也有窮困的農民和城市貧民,解決溫飽和生存問題是他們最主要的訴求。正是“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於賓萌未敢求仕。

標簽: 貴族  門客  貧困  馮援  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