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作者:由 舒明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1-02-26

伏生藏書什麼典故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一課一國學 原創

同學們,今天越越老師要給大家講述《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尚書》篇有關於伏生授經的故事。

上一期我們講述的是《尚書》的起源: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尚書》篇上——“中國”一詞最早出現的書籍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正是由於文字的記載與傳承,長達五千年的足跡得以清楚記錄,完整儲存。

從夏商周的

原始社會

,到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中國始終處於奴隸社會的狀態。

彼時使用的文字根據六國政策不同和存在相當的出入,仍處於發展之態,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 有效推行。

(六國“馬”的不同書寫)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在秦滅六國,統一中國之後,使得中國進入封建社會階段,開始了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建設。實行“車同軌,書同文”,其後的文字多為小篆、隸書。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東周春秋時期《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

秦王朝對於人思想的整肅除了“焚書令”之外,伴隨著的還有“挾書律”。

“敢有挾書者族”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李斯當年向秦始皇進言:禁止民間收藏圖書,凡是民間收藏的《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燒燬。始皇採納了他的意見,其中《詩》是指《詩經》,而《書》就是指《尚書》。

雖然當時的焚書令、挾書律給《尚書》在民間的流傳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在越越老師看來,秦始皇雖然在民間禁止流傳《尚書》,但是他卻在王室圖書館中保留了《尚書》的全部書稿,只要秦博士等官吏閱讀。

而真正讓《尚書》的傳承徹底斷絕的,就是秦朝末年,與秦將王離(王翦之子)進行鉅鹿之戰的西楚霸王項羽。之後,項羽贏得鉅鹿之戰,率軍攻破關中,火燒秦王宮,殺死秦王嬴子嬰。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鉅鹿之戰)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項羽火燒秦王宮)

這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將傳承千年的《書》全稿徹底從世上消失。

當然,有史料記載,在未發掘的秦始皇陵中,存放著完整的《詩》和《書》。也許,到了科技條件允許的未來,我們能夠有幸看到這本“政書之始,史書之源”的《書》重回華夏民族的視線。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當然,讓《尚書》得以傳承至今的人——伏生,節目中由倪大紅老師扮演。越越老師在此將伏生傳經的故事講述給大家:

伏生,生於周朝末年,是秦朝的博士。楚漢戰爭時期,百姓流離失所,伏生在逃難之前,將尚書封於家中的牆壁之內。

到了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西漢政府宣佈廢除秦始皇焚書時頒佈的《挾書律》,使得長期受到壓抑的各種思想和文化藝術得以正常發展。

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長樂宮鴻臺災。宜陽雨血。

——《漢書》卷二《惠帝紀》

這時,浮生回到家鄉,取出封在家中的《尚書》,但由於多年戰亂、煙燻、蟲蛀等不可控因素,《尚書》僅存二十八篇。

而伏生於山東講學,漢文帝時期,皇帝派遣晁錯去聽伏生講《尚書》,彼時的伏生已經鮐tái背bèi之zhī年nián(九十歲,又稱耄mào耋dié)。當時的伏生年事已高,言語不清,使女兒羲娥代言,傳授《尚書》28篇,傳41篇,後世稱《今文尚書》。

而伏生授經這個題材自古由無數文人墨客所繪製。

節目中共展出了兩幅《伏生授經圖》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王維繪)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明杜堇繪)

因此人謂“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有《尚書》而無伏生,人亦不能曉其義。”,歷代學者讚譽伏生為“尚書再造”。

現在讓我們回到節目:

【片段一】

晁錯領命學《書》於伏生,代文帝賜鳩杖。主持人撒貝南與伏生相見。

這個片段就是上文我們提到的伏生授經的故事。

在這個影片的結尾,當伏生得知主持人撒貝南是來自兩千年之後,來學習《書》之時,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兩千年後的人還讀《書》嗎?”,撒:“讀,但是我們稱《書》為《尚書》”。

雖然越越老師知道這是節目的安排,但是我卻深受感動。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尚書》這本中華民族的文化月亮,兩千年前照亮著秦漢之人,在二十一世紀仍然照亮著我們。

月光已停留在世間數千年之久。

這也是在越越老師看來,這個節目的迷人之處。

【拓展——鳩杖是什麼】

片段中,文帝賜給伏生的鳩杖可以算得上是古代的“老年證”,下面越越老師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鳩杖:

所謂“鳩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處做成斑鳩鳥的形狀。鳩杖的最早出現時間距今文物考察可追溯至漢代。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鳩杖頭部 圖源見水印 侵刪

《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佈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准經營酒類生意,並且一律免稅。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王杖也稱鳩杖,因手杖的頂端為斑鳩鳥的雕像得名。因為斑鳩是不噎之鳥,祝願老年人飲食安康,健康長壽。但是鳩杖更有著實際意義: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一批漢代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幾樁就涉及持王杖的特權老人。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屍於鬧市。第二樁說的是一位漢朝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

其實鳩杖就是壽星(福祿壽三星之一)手中所持之杖,壽星是長壽之神,在星宿中又稱南極老人星,古代觀天象,如果南極老人星明亮,則為太平盛世之兆。

從漢朝至隋唐,都有供奉壽星的習俗,而這也是中國尊老美德傳承的一種表現。但從隋唐起,鳩杖變成了桃木杖,政治功能漸漸削弱,隨之供奉的壽星手中所持也變成了桃木杖,寓意延年益壽,祛病強身。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圖中的壽星所持即為鳩杖,從頭部即可辨別。而現在民間流傳貼畫大多數壽星所持為桃木杖

只不過從明朝開始,廢除了自秦漢以來的祭祀壽星的制度,從此壽星(南極老人星)完全失去了政治色彩,進入民間。自此,壽星成為了中國古代最具有世俗色彩的神仙之一。

【內容全解讀】《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解讀《尚書》2——“尚書再造”伏生傳經的故事

【片段二】

主持人撒貝南與伏生講話之時,伏生回憶起小時候他在學堂學習《書》的時光:

影片來源於央視一套,侵刪。謝謝。

由於篇幅過長,越越老師本期文章就先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的閱讀。

下期文章,越越老師將為大家介紹節目中講述的大禹治水分九州的片段和其歷史相關故事。

END

標簽: 伏生  尚書  壽星  越越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