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作者:由 青禾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4-30

柴榮,世所公認的“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比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還要傑出。

不管是大嘴善噴的北宋士大夫如歐陽修、司馬光等人,還是後世及當代史學家們,都常會贊他一句,“一代之英主”,“當世之雄傑”,“仁君+明君”。

他曾抱定

“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的志向,可惜,歷史只給了他五年零六個月的時間。

即便如此,他依然創造了黑暗五代所未見的盛世雛形。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01。從養父郭威說起

要講柴榮,得先從他的養父+姑父,後周太祖郭威說起。

我先把這張五代時的“帝王世系表”放在這裡,後邊如果大家被人物關係搞懵圈了,就來看這張表,對號入座。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柴榮與郭威的淵源,始於柴榮姑姑的一次慧眼識英雄。

柴姑姑曾入選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後宮,沒多久趕上了同光四年(926年)兵變,李存勖在亂軍中中流矢而死。

明宗李嗣源上位後,柴姑姑被遣散出宮。在路上,她遇到了一個叫郭威的小軍卒。

就像紅拂女慧眼識李靖一樣,柴姑姑也一眼看中了這個郭威,自作主張帶著遣散費嫁給了他。

幾年後,柴榮就被過繼給了當時還沒有子嗣的姑父。

柴榮年少時,郭威正一心為事業奮鬥,經濟上並不寬裕。柴榮就幫他經營家庭副業,走南闖北經商販運。

為生計奔波的同時,柴榮還堅持習文練武,精通了騎射等武藝,並讀了大量史書及黃老著作。

而在此期間,五代的政權已經從後唐、後晉更迭到了後漢。郭威也從當年的小軍卒,成為統帥大軍的將相。

時間,驗證了柴姑姑的眼光。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公元948年,郭威的老主子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少主劉承祐繼位後,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發密詔準備誅殺他們。

沒有任何懸念,郭威等人舉起了反旗。

劉承祐一不做二不休,將留在京都的郭威家人,殺了個乾乾淨淨,其中包括郭威的倆兒子,以及柴榮的倆兒子。

後來的事情,就是郭威進軍開封,滅了後漢,即皇帝位,立國後周。

柴榮成年後,棄商而隨郭威進入軍界,後周建立,他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封太原郡侯。

02。初掌江山風雨飄搖

郭威也算是五代明主,為政寬大,體恤百姓,可惜幹了三年就病逝了,34歲的柴榮順利接班,是為周世宗。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即位之初的柴榮,面臨的境遇十分兇險。

一來,柴榮雖然很小就跟著郭威,跟郭威感情很好,但畢竟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養子。

要知道,郭威雖然沒有了親兒子,但還有其他親戚,比方說他的外甥李重進。論血緣比柴榮還近一層,而且手握重兵,戰功卓著,同樣有資格繼承郭威的政治遺產。

郭威大約也知道這是個隱患,臨終前都要特意在正規場合,當著朝臣的面,命令李重進向柴榮下跪,以明確柴榮的繼承人身份。

二來,郭威執政初期,朝政為權臣王峻所把持。王峻處處打壓柴榮,不給他帶兵打仗、建功立業的機會。

953年王峻被郭威收拾了之後,柴榮才加封親王,任開封府尹,確立準皇儲的身份。至今不到一年。

而沒有功勞,就沒有威望。在驕兵悍將遍地叢生,皇帝隨時可能被宰的五代亂世,沒有威望,那是一件要命的事。

君不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

暴力奪權已經成為傳統。

後梁,朱溫因為想傳位給養子,被自己親兒子宰了,十一年後沙陀人進開封,後梁亡;

後唐,李存勖還沒死,自己老爹的養子李嗣源就反了;李嗣源死後半年,親兒子李從厚就被養子李從珂宰了;兩年後,李從珂又被姐夫石敬瑭收拾了,後唐亡;

後晉,石敬瑭死後沒幾年,兒子石重貴就被契丹人擄了,後晉亡;

後漢,劉知遠死後剛兩年,郭威反,兒子劉承祐死,後漢亡;

基本上第一代強君死後,後邊的統治很快就崩塌。

傳統意義上“父死子繼”的政權交接方式,已然十分的靠不住,槍桿子硬的才是大爺。

所以,面對柴榮這樣一個看起來“柔弱可欺”的新主,別說是悍將了,連文官都敢來虐他。

郭威剛死,

北漢劉崇

就馬上勾結契丹興師南下。當八百里加急軍報傳來時,柴榮表示要御駕親征,親自去攻破北漢。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沒想到,一番豪言壯語,卻換來了朝堂上的群嘲。其中,柴榮與大臣馮道有這麼一番對話:

柴榮:劉崇趁我國喪,聞我新立,自以為是吞併天下的時機到了,用心險惡,我不可不親征。

馮道:陛下,劉崇不算什麼,在先帝面前他總吃敗仗,可惜現在先帝不在了。要不您派員大將出兵,抵擋一下。

馮道:想當年唐太宗創業,哪一次不是親自出徵,我又何敢偷安不出馬呢?

馮道:陛下您未必能和唐太宗相比。

柴榮:劉崇軍不過是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

馮道:陛下您能做得泰山麼?

馮道,

那是一個

歷4朝,侍10帝

的官場不倒翁,想來情商也是相當高的,竟然當面讓皇帝這樣下不來臺。可以想見,柴榮當時面臨的窘境。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但對於柴榮這樣的強人來說,困難是壓不倒他的。越是被人看輕,越得用成功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當年三月底,柴榮親自領兵出征,迎擊北漢,兩軍交戰於

高平

(今山西晉城一帶)。

此一戰,成為柴榮的成名之戰,立威之戰。

03。高平一戰樹立威信

五代時期,政權走馬燈似的輪換,使得朝廷到軍隊,官吏大臣到將軍士兵,都養成了牆頭草的倒戈習慣。

戰爭稍有不利,幾乎馬上就會出現遍地白旗的現象。

柴榮御駕親征第一戰,便親眼見證了這一幕。

當時,北漢一看後周的兵力遠少於自己,極為亢奮,立馬揮軍進攻。柴榮命令樊愛能、何徽率軍在東,對抗北漢張元徽部。

樊愛能、何徽這兩位,充分發揮了五代軍人見風使舵的“優良”傳統,還沒怎麼打呢,一看情況不太好,立馬帶著騎兵逃走了,步兵當場投降北漢。

柴榮的右軍,就這麼玩完了。後周軍團全線動搖。

在這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好傢伙,只見柴榮率領一隊親兵,直接朝著坐鎮中軍的劉崇奔去。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於是很快,戰場局勢反轉,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斬殺,周軍奮力出擊,北漢軍大敗。

之後,後周大將劉詞率領後軍趕到,與柴榮合兵一處,再次出擊,打得劉崇灰溜溜逃回了太原。

戰役結束,柴榮誅殺了樊愛能、何徽等作戰不力的70餘人,大大打擊了五代以來驕兵悍將的氣焰,樹立了自己在軍隊中的絕對權威。

史載:

“由是驕將墮兵,無不知懼”

周世宗柴榮,一戰穩定了局面,使新立的後周朝廷轉危為安。

04。整軍,滅佛,肅理內政

順利度過了執政之初的動盪期,柴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整頓軍隊

他對群臣說,兵貴精不貴多,一百農民還不夠養一個甲士,竭農民的脂膏養老弱無用的兵丁,如何使得。

他下令檢閱禁軍,留用精銳,斥退老弱,又招募天下壯士到京城,選取優異,成立特精軍隊。由是“士卒精強,歷朝莫比,征伐四方,所向克捷”。

此外,柴榮均定田賦,興修水利;澄清吏治,修訂刑律;變革漕運,減輕百姓負擔;改革五代以來淪為形式的科舉制度,大膽破格選拔賢才;雕刻古籍,大興文教;留心政事,虛心求諫。

一系列改革措施,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區近兩百年的混亂,大大增強了國力。

柴榮在整肅內政、發展經濟方面,很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

滅佛運動。

五代十國亂世,佛教事業卻空前昌盛。不少逃避國家賦役的人,軍隊逃兵,無業遊民,甚至逃亡的奴婢、罪犯等,都以寺院為避風港。

僅在後周境內,平均每個縣有20多家寺院,僧尼達到百萬之眾。

這不僅造成了土地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更是因為銷銅錢造佛像,導致了流通貨幣的嚴重短缺。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公元955年,柴榮下令,廢除沒有皇帝敕額特批的寺院,令其僧侶還俗。此後沒有官府批准,不得私自剃度為僧為尼。

沒收寺院大批土地,毀掉民間的銅佛像,用來鑄錢。

因為擔心因果報應,很多官員頗有顧慮,柴榮就對他們說:

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邪!且吾聞佛志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佈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

你們不要為毀佛像而疑慮。佛祖用善道來教化世人,只要一心向善,那就是敬奉佛祖。那些銅像豈是所說的佛呢!

況且我聽說,佛祖一心只為造福他人,哪怕是自己的頭顱和眼睛,也可以拿來佈施。倘若我此身可以用來普濟百姓,也是不值得吝惜的。

他的政策順利推行,最終廢除寺院共30336所,大批僧尼還俗,增加了大量的社會勞動力和土地,毀銅像以鑄幣,促進了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

在那個黑暗愚昧的年代,柴榮以民生為要,不務虛名,其勇氣和理性,讓人欽佩。

05。南征北伐,收復燕雲三州三關

整肅內政、發展經濟的同時,柴榮也在踐行著他“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大志。

在位五年半,南征北戰,戰功赫赫。

西邊,大敗後蜀,盡復秦、鳳、成、階四州之地。

南邊,三徵南唐,最終令南方諸國中最強大的南唐,俯首就範,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之後的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公元959年,柴榮率軍北上伐遼,欲收復被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出去的“燕雲十六州”。

開戰之初,北周軍勢如破竹,

連克三州三關。

三州即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易州(今河北易縣),三關即瓦橋關(今河北雄縣)、益津關(今河北霸州),淤口關(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

5月,柴榮兵臨幽州城下,決戰即將展開。

這,應該是中原王朝距離收復“燕雲十六州”最近的一次了。

但就在這關鍵時刻,柴榮卻突然病倒了。

傳說他當天心神激越,縱馬馳上一片高坡,要“駐馬高阜,以觀六師”。看到當地父老經過,便順口問道:“此地何名?”

老農回答說叫

“病龍臺”

。柴榮聽完,黯然下坡,當天夜裡就突然發病,臥床不起。

當然,這只是傳說,有跡象表明,柴榮在此次出征之前,就已經生病了,至此終於支撐不住。

在群臣的苦苦勸說之下,他無奈只得回京養病。臨走之前,囑咐手下將領,守好瓦橋關、益津關之地,以待之後再次進攻契丹,收復燕雲。

可惜,上天沒給他機會。

柴榮回到開封,六月便即病逝,

年僅39歲。

五代十國最璀璨的星,就此隕落。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柴榮年長的孩子當年被劉承祐所殺,死後,皇位只能由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承。

雖然柴榮也苦心孤詣,做了多番安排,但在那樣一個亂世,依舊無法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他死後不到一年,他的託孤大臣趙匡胤便“黃袍加身”,建立大宋。

柴榮:“五代十國”最傑出的帝王,多活20年,兩宋歷史將改寫

於是,柴榮和後周的短暫輝煌,便被兩宋300年的文華風流所淹沒。

06。結語

柴榮並非像很多人所說,是個完美的人,他也曾有過屠城的暴行,但無論如何,他絕對稱得上是五代十國時最傑出、最英明、最優秀的帝王。

他在位只有短短的五年六個月,但

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區近二百年的混亂,開闢了統一全國的道路,奠定了北宋統一的基礎。

他的光輝,足以照亮黑暗的五代,即使和漢唐盛世的明主相比,也毫不遜色。

英雄人物的英年早逝,總是令人扼腕嘆息!

每次看柴榮,總是讓人感嘆,如果上天能多給他幾十年,華夏大地、中國歷史又將會是怎樣一番風貌啊!

標簽: 柴榮  郭威  後周  北漢  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