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都搞無為而治,為什麼漢文帝搞出的是文景之治,而嘉靖卻是“家家皆淨”?

作者:由 葉泊楓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3-25

我看《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

就是嘉靖這老小子總自比漢文帝,他們也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外藩出身,都高智商、擅權謀,也都篤信黃老,搞“無為而治”,

但為什麼漢文帝搞出的是文景之治,而嘉靖搞出的是“家家皆淨”呢?

01

電視劇中的嘉靖,給人的印象是:修道,貪財,聰明,好面子……

歷史上的嘉靖,也差不多就是這樣,而且還有性怪癖、專權。

有人說,不對呀,嘉靖道長一意玄修,20年不上朝,怎麼還背上“專權”的鍋了?

李潔非老師在其著作《龍床》中講:

嘉靖這個人是利用文字、精神、心理因素,去駕馭權力的大家。

他常用的套路有三個:一是拉新打舊;二是搞平衡;三是特務統治。

這些套路,現在有很多大公司的領導也喜歡用,大家學一學沒壞處。

1)培植新人,打壓舊人。

《明朝那些事兒》中,最精彩的內閣鬥爭,就是從嘉靖朝開始的,張驄鬥楊廷和,嚴嵩鬥夏言,徐階鬥嚴嵩……

大臣們鬥得死去活來,但在背後操盤的,都是嘉靖,只有他,擁有穩穩的幸福。

他就像炒股高手一樣,在新人嶄露頭角的時候買入、加註,

在舊人如日中天時逃頂,然後反手做空。

這樣一來,任誰都無法攢起能夠撼動他的實力。

2)所謂搞平衡,

就是劇裡演的那樣,用嚴黨搞錢,又用清流制衡嚴黨,他則假裝當裁判。

為什麼說假裝呢,因為他實際是偏向嚴黨,畢竟錢是替他搞的,三七分嘛。

3)他還搞特務統治

,東廠錦衣衛遍佈朝野,

嘉靖雖然從不微服私訪,但到處都是他的監控和人形攝像頭,官員百姓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資料庫裡。

但話說回來,會搞權力鬥爭肯定不算壞處,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牛逼皇帝必備的政治素養,

像嘉靖和漢文帝這樣“外藩出身”的皇帝,原本是個小透明,突然天上掉餡餅,當上了九五至尊,一沒資源,二沒經驗,更談不上什麼權力積累,

要是不會點手段,大機率會淪為權臣的傀儡。

所以權臣的試探和挑戰,就是他們執政之路的第一道關卡。

嘉靖當時才15歲,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走哪個門”—— 文官集團想讓他按皇太子的標準走側門。

“老子是來當皇帝的,又不是當太子,憑什麼不給我走正門?”

漢文帝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功臣集團首腦周勃發過來的“你過來,我和你談談”。

如果是你遇到這兩題,你怎麼破?

這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前者是形式主義,走哪個門,有什麼所謂呢?

後者更無所謂了,談談?談談就談談唄,看老小子能翻出什麼花樣。

但嘉靖和文帝的政治敏感性極強,他們都看出了門道——

這種小動作,是對皇帝的服從性測試。

所以嘉靖態度很鮮明,不行,非要走正門。

文帝就更拽了:“你想談什麼?如果是公事,為什麼不能當著大家的面談?如果談私事,那對不起,皇帝哪有私事?”

從這樣的小故事就可以看出來,這兩位皇帝,都很有主見,鬥不可能被操控為傀儡。

嘉靖透過“大禮議”,逐漸確立了自己的權威,也掌握了政治鬥爭的訣竅,從此把文官集團玩弄於股掌。

漢文帝就更高明瞭,他玩了個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的三連招:

1)先分封功臣集團,安撫他們,麻痺他們,這叫請客;

2)然後就拉陳平打周勃

,並敦促功臣集團離開首都去往各自封邑,

分化瓦解他們的抱團,這叫斬首;

3)

最後精心挑選張蒼接任丞相,這人雖是功臣集團的一員,但為人非常“老實”,

安安分分給文帝當了15年的秘書

,這就叫收下當狗。

看到這裡,嘉靖和漢文帝是不是很像?

確實很像,不光如此,他們在個人信仰上都篤通道家黃老之術,在政治上都號稱無為而治。

但漢文帝搞出的,是歷史上公認的,可信度最高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而嘉靖搞出來的卻是“家家皆淨”,差別在哪裡呢?

02

黃老之術

,指的是黃帝和老子的思想理論,是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一款政治哲學,那時候不是百家爭鳴麼。

一般認為黃帝和老子是被“託名”了——名人效應嘛,弄個大title比較容易傳播。

這套理論有三個方向:

一曰修身

,它融合了道家養身,儒家修德的觀點。

二曰經世

,它認為君主應“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提倡無為而治,

透過“無為”而達到“有為”。

這就很亞當·斯密了有沒有?

無為致有為,簡直就是戰國版的“看不見的手”。

三曰致用,

即科技發明。

所以黃老之術,很像是道儒法墨的整合版。

漢文帝確實掌握了黃老的精髓,他一上臺搞的就是

“小政府、大市場”

那一套,因為秦末漢初亂了太久,民生凋敝,

文帝施政的核心,就是讓老百姓安定下來,安安心心搞生產。

漢文帝登基的第二年,就將土地稅從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又將人頭稅從120錢/年,減為40錢/年,丁男每一年出一次役減為每三年出一次役。

沒等上述減稅措施落實,文帝就接著下令,直接免除了農業稅,而且一免就是13年(《漢書·食貨志》)。

記性比較好的同學可能會想到,我國2012年免除了農業稅,到現在也有10年了。

但沒有可比性,因為現代社會,農業在經濟中的佔比非常低,而且拋荒嚴重,農業稅在財政收入的佔比中微乎其微,徵收成本都快大於徵收金額了,免除是肯定的。

但在漢文帝時期,農業佔整個國家GDP的90%以上,所以當時免除農業稅,相當於現在的免收進城稅,從這裡我們看出漢文帝休養生息和藏富於民的決心。

有人就要問了,收這麼少的稅,他怎麼維持國家運轉呢?

一是過緊日子,

漢文帝全家帶頭搞廉政建設,衣食非常樸素,皇帝都這樣,大臣誰敢搞鋪張?

二是精簡機構,

小政府嘛,文帝時期的官僚系統非常精悍,只維持了必要的公共服務和軍事建設。

一直到武帝初期,漢朝每年都只需幾十萬石糧食來養活整個官僚階層。

對比武帝末期,官僚系統耗費的糧食,漲到了每年400萬石(郭建龍《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

三是買賣爵位,

這是沿用的秦制,指允許富人透過捐獻,獲得一定的爵位,或免除罪過。這樣就可以獲得稅收以外的財政收入。

有人說這是封建糟粕,對,歷史侷限性嘛。

不過輕徭薄賦,精兵簡政的效果是顯著的,那就是國富民強。

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了這樣的盛世場景,被後世無數次引用:

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

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

國庫的錢太多了,穿錢的繩子都爛了,倉庫裡的糧食吃不完,堆著發黴。到處都是成群的馬匹,你要是騎一匹母馬,都不好意思參加聚會……就是這麼闊。

馬這個事為什麼單獨拿出來講呢?一是因為司馬遷所描述的畫面太美,就相當於現在的家家戶戶都有高檔SUV,你要是開一臺普桑,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二是漢初太窮,高祖劉邦參加大型活動時,整個國家連4匹白色的馬都湊不齊,這麼一對比,就能襯托出漢文帝時期的經濟增長有多塊。

嘉靖不是也說自己篤信黃老,無為而治麼?為什麼他搞出的是“家家皆淨”的局面呢?

因為嘉靖是個爛人,

他說的信黃老,不是指經世致用,而是煉丹修道。

有人說,“漢文帝不是也有過‘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糊塗時刻麼?”

他那是被李商隱坑了, 文帝當時和賈誼聊完鬼神之後,曾感慨說:“我以為賈生離開了這麼久,我的學問該超過他了,沒想到還是他牛逼啊。”

你看,原本是搞學術,硬生生被傳成了搞迷信。

但嘉靖是真搞迷信,天天躲在西苑,設醮行、修道觀,還把元素週期表吃了個遍。

他口口聲聲說“朕四季常服不過八套”,但乾的事情卻是倭寇可以不剿,韃靼可以不安撫,災民可以不賑濟,官員欠俸可以不發,唯獨道觀不能不修,

如此上行下效,官員焉能不貪呢?

漢文帝的無為而治,指的是貫穿始終的“小政府”,

而嘉靖卻是“甩鍋”!

都搞無為而治,為什麼漢文帝搞出的是文景之治,而嘉靖卻是“家家皆淨”?

“老子二十年不上朝,搞的是無為而治,如果有問題,那肯定是你們的問題!”

實際上呢,他本人就是大明朝的戶部尚書,賬算得門兒清,搞錢無所不用其極,

錢不夠用就掠之於民,民變在即,又掠之於商,商人吃完,就抄家貪官……可不就家家皆淨了麼?

為什麼漢文帝和嘉靖都是絕頂聰明的統治者,卻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政治成果?

我看網上有很多人說是因為嘉靖的天賦點錯了技能樹——他把聰明才智用在了權謀鬥爭和駕馭人心上了。

但那些名垂千古的皇帝,像漢湯文武、唐宗宋祖,哪個不是權謀鬥爭的高手呢?

竊以為,還是海瑞在《治安疏》中總結得對,

嘉靖是“以一人之心,奪天下人之心”。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自私,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把全天下的人都當成工具人。

嚴黨是斂財工具人,

清流是看著嚴黨的工具人,

天下蒼生則是廉價紅利工具人。

可嘉靖曾經也是個屠龍少年啊,

他即位之初,任用楊廷和、楊一清、夏言,這些都是能幹之臣,他們剷除積弊,整肅吏治,頗有作為。

海瑞對那時的嘉靖,評價是:

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可為堯、舜……即位初年,剷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天下忻忻,以大有作為仰之。識者謂輔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

但少年怎麼就變惡龍了呢?

因為權力,會腐蝕人!

有人說,那也有不受腐蝕的啊,比如漢文帝。

但漢文帝這樣的領導,是極少數,如果老百姓想要過好日子,卻只能指望明君在位的話,像漢文帝這樣的皇帝,我們十輩子可能都攤不上一個。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哲學家們都認為要想天下大治,就必須明君在位,於是他們不厭其煩地去遊說君王,以使自己的治國理念得以施行。

宋明時期的理學家所心心念唸的,也是教育君王,希望皇帝陛下可以修德行,贊化育,以德治天下。

這叫

“得君行道”,即透過向皇帝說教,來踐行自己的治政理念。

比如孟子,走到哪裡遇到的都是“先生何以教我?”

然後他一頓嘴炮輸出,把諸侯們說得俯首貼耳。

又比如海瑞,所謂“正君道,明臣職”,其實就是反覆向皇帝說教——求求你趕緊做個好人吧。

都搞無為而治,為什麼漢文帝搞出的是文景之治,而嘉靖卻是“家家皆淨”?

皇帝要是不幹呢?

皇帝多數時候是不幹的!

歷史上那麼多皇帝,能聽得進勸諫的,也就史書裡反覆被誇的那幾個。

在書本中,每次都是孟子贏了,但真正以王道治天下的帝王,有誰?

03

既然對著皇帝講“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是扯淡,那怎麼做才能天下大治,才能走出歷史週期律呢?

有段時間我很迷王陽明,一直在思考他在龍場所悟的道,到底是個什麼道。

後來看到一位叫獲麟采薇的網友說:

王陽明所悟的道,是放棄“得君行道”,而轉向“覺民行道”。

這個判斷我雖不太認同,但是“覺民行道”一下把我給點醒了,

既然你不可能指望統治者是道德聖人,也不能指望世上有救世主,要想實現理想中清平盛世,靠勸說統治者,肯定是行不通的,鬼知道你碰到的是漢文帝還是嘉靖帝呢?

只有讓老百姓都覺醒起來, 才是人間正道。

前陣子知乎上有個話題,問的是“韓國人知道自己被財閥控制了麼?”

雖然這個話題的走向歪了,變成了“中國人知道……嗎?” 但這個問題的思考還是很有意義的,假如韓國的問題都是財閥造成的,那是不是把財閥都剷除了,問題就解決了呢?

不可能,因為就算你肢解了三星,還會有四星、五星……根源在於,只要韓國的社會土壤允許財閥的存在,就一定會有財閥生長出來。

所以覺民行道的要旨,就在於讓韓國人都知道,不能有也不應該有財閥,也知道該如何限制金融增長,進而制約財閥。

覺民行道很重要,還在於權力,向來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

明朝官員的權柄,不是來源於百姓,而是來源於皇帝,你猜他更傾向於為百姓的生計奔忙,還是傾向於逢迎媚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嚴嵩當年也是個屠龍少年,

大壞蛋劉瑾、錢寧、江彬當權的時候,有人幾次請他出山做官,他都嚴詞拒絕,理由是“奸臣當道”不甘同流合汙。

他死前的絕命詩,寫的是“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

這個明代第一大奸臣,竟然也好意思說“報國”、“忠赤”,是不是有點諷刺?

但你能說他不忠麼?

他要是不忠,怎麼可能在嘉靖手底下執掌內閣20多年呢?嘉靖可是拉新打舊的高手啊。

他忠的是嘉靖,報的也是嘉靖,因為嘉靖是他的權力來源,而不是國家,更不是天下蒼生。

壞的是這套從上往下的權力系統,所以就算換個人上來也一樣,嚴黨倒臺後,上臺的清流們所幹的,不仍舊是“再苦一苦”百姓麼?

都搞無為而治,為什麼漢文帝搞出的是文景之治,而嘉靖卻是“家家皆淨”?

以上,我們從對漢文帝和嘉靖的討論中,延申出了以下討論:

1)權力會腐蝕人,所以不能指望“明君在位”來獲得天下大治;

2)“得君行道”走不通,因為你大機率碰到的是被權力腐蝕的嘉靖,而不是不忘初心的漢文帝。

3)“覺民行道”的關鍵,是要讓底層百姓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權力的物件,更是權力的來源。

本篇完,歡迎點贊、評論、分享。

標簽: 嘉靖  漢文帝  皇帝  財閥  嚴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