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為何東漢以後會長達數時間的分裂直到隋唐才恢復秦漢的盛世?

作者:由 王偉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1-06

為何東漢以後會長達數時間的分裂直到隋唐才恢復秦漢的盛世?知乎使用者2022-01-07 10:52:46

蟹已成妖。。。

談談觀點,沒有論據和論證過程。

商周以來,直至東漢末,民族矛盾一直沒有成為黃河流域的主要矛盾。

中間匈奴崛起,一度搞的秦漢兩代壓力比較大,但是秦始皇修長城,漢武帝北伐,很好的回擊了匈奴的軍事壓力。後來漢朝又找到了和親+商貿(通西域)的方法,穩定了草原上的局勢。

一直到三國,雖然三家打的腦漿子都爆了,但是控制北方的曹魏、司馬等勢力從來沒有放鬆對草原力量的壓制。一個邊緣的軍閥(馬超家族)就能壓制幾乎整個甘涼遊牧民族。

晉朝統一後,形式變了。長期的三國混戰和晉八王之亂,中原人口凋敝,部分軍閥為了取得軍事勝利,不惜引入草原力量謀求軍事勝利。

西晉東遷,留下了整個北方給這些軍閥和遊牧民族折騰,民族矛盾成為矛盾主線。

這期間,大量遊牧民族移民中原,和中原原住民產生不可調和矛盾。

沒有了中原強權的壓制,草原新興勢力一波一波的興起,已入駐中原的遊牧民族又成為阻礙新興草原民族的阻力(花木蘭的故事,已成為中原皇帝的可汗起兵抵擋新興柔然侵略中原的意圖)。

各種矛盾內外交織,很難短時間解決。

經過幾百年的融合,入駐中原的草原民族終於把自己也看成中原人了,開始把抵禦外侵當成統一目標的時候,南北朝也就開始了。

北方好不容易團結起來的時候,南朝已經休養生息(腐敗墮落)幾百年了,但是北方想打下南方也不容易,一是長江不好過,二是北方自己實力損失的太過厲害。

又等了幾百年,隋朝才算積累出了足夠的實力,新的時代開始了。

為何東漢以後會長達數時間的分裂直到隋唐才恢復秦漢的盛世?鵬鵬2022-01-07 14:04:53

東漢末年,三國,再到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中國政治社會一個突出特點,是門閥世家崛起和分封制貴族制事實上某些復辟。

東漢末年,地方長官州牧刺史,已經逐漸形成世襲制軍閥諸侯。漢帝國逐漸政令不出京城。後來三國亂世不僅沒有打破門閥世家,反而鞏固門閥制度,代表是魏晉的九品中正制確立。

為何東漢以後會長達數時間的分裂直到隋唐才恢復秦漢的盛世?知乎使用者2022-01-07 20:28:13

東漢以後,隋唐之前,也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對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

三國兩晉南北朝,動盪紛爭四百年!

魏晉南北朝為什麼長時間分裂?

為什麼會出現動盪四百餘年的紛爭?

這說起來也奇怪,首先是因為士族。

什麼是士族?

士族也就是世家大族,世代做官的人,司馬懿也就是屬於士族。

高平陵事變後,以司馬懿為首計程車族在清除曹爽的勢力後,就將魏國的大權緊握於手。

士族世代讀書,世代做官,把社會優秀資源牢牢把握在家族的院子裡,使社會階級固化嚴重!

那時的官場固化到“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程度!

連鮑照這樣的大詩人也只好“酌酒以自寬”!

有如此嚴重階級固化的中國社會,國家與社會將會停止進步,甚至倒退,

歷史的程序被大大削減!

二是民族問題導致的割據。

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國力,給了北方遊牧民族可乘之機!

匈奴劉源率先割據幷州之地,之後的歷史就是幾十個遊牧民族湧入中原大地,這些遊牧民族依據民族建國一下子幾十個國家就出現在中原,西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建立東晉,都加劇了中國的分裂程度。

其中,大部分中原漢族因不滿其統治,於是就南下江南,史稱“衣冠南渡”。衣冠南渡,從某種意義上強化了東晉社會的實力,使中國南方地區得到了開發。

(那時候的南方地區還是比較落後,經濟不發達,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還是中原地區,到了宋代中國的經濟中心才逐漸南移。)

隨後,北方被前秦統一,東晉穩立江南。於是以長江為南北分界線,南北朝開始。

這兩大問題是當時中國社會的最主要問題,極大影響了歷史的程序。

但在中華文明面前,這些都只是小菜一碟!

隋文帝時期,開始採取分科考試的方式錄用官員,逐漸打破了階級固化的局面!到了隋煬帝,隋朝直接確立科舉制度,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晚清。

科舉制度後,世家大族衰落,寒門子弟得到了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

最後,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使民族問題得到了解決!

不,準確來說是融合!

民族大融合!

這在其他國家的史書是鮮有的!

古羅馬帝國也曾遭遊牧民族入侵,但古羅馬帝國沒有民族大融合,反而被外族入侵而逐漸走向滅亡。至今的歐洲仍是種族林立,國家上十,從某種意義上還處於我國兩千年前稱王稱霸的春秋時期。

隋唐人實現了民族融合,其盛世與秦漢盛世的歷史意義有很大的不同!

秦國並天下後,以嬴政為首的君臣集體,吸取了分封制的歷史教訓,按照法家的思想,確立了中央集權制,這一制度被後人沿用千年!

而隋則是民族實現大融合的前提下

,確立了科舉制度,打通了底層與高層流動的通道,使固化的階級流動起來。這一制度也被後人沿用千年!

比較起來,隋唐的意義更大,隋唐早已完成了民族大融合這個歷史任務。

秦對遊牧民族匈奴的態度是驅逐,派蒙恬而擊之!

而唐時,遊牧民族變成了少數民族,並把唐太宗尊稱為“天可汗”。

民族融合的意義非凡!等我們幾千年後去探索其他星系,可能都找不到民族大融合的歷史痕跡!

為何東漢以後會長達數時間的分裂直到隋唐才恢復秦漢的盛世?凜冬已至2022-01-08 07:22:24

氣候?

百度隨手搜的:

到東漢末期中國氣候開始普遍惡化。曹操在銅雀臺種橘,但由於北方天氣變冷使其所種之橘只開花不結果。這些不結果的橘花預示著中國新一輪寒冷天氣的來臨。氣候極速變冷使得公元225年曹丕能揮師渡過封凍的淮河。這極大地震驚了對手們。因在當時人們的記憶中淮河一直沒有結過冰。

據竺可楨推測這一新的寒潮是在公元3世紀80年代達到最低點的,因為晉朝史書記載當時五月份還有霜凍。據此可知,當時的平均氣溫至少比現在低1℃—2℃。

這一時期中國南方開始在中國歷史上佔據更為重要的地位。東漢一朝包括長江流域和四川盆地在內的南方地區人口極大增長。據記載南方一些地區的人口比西漢該地人口增加了2倍多。 如此巨大的增長數目畢竟也是人口激增的一個反映。許倬雲從理論上認為,南方人口增長主要是因氣候持續寒冷而導致北方人口南遷造成的。就象柑橘和竹鼠的分佈南移一樣,人口也隨之而南遷。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開始於東漢的中國經濟文化重心的南移——這一歷史時期重大的歷史主題之一便與氣候和政治都有著同等密切的聯絡。

為何東漢以後會長達數時間的分裂直到隋唐才恢復秦漢的盛世?

為何東漢以後會長達數時間的分裂直到隋唐才恢復秦漢的盛世?匿名使用者2022-01-08 14:10:35

因為歷史在不斷髮展

自秦朝開始,開創大一統封建之後,漢朝逐步完善制度,以郡縣+封國為主體,兼察舉制(後期改為九品中正制,其實都是一個東西)形成了世家大族與中央共治的局面,特點就是階級分明,壞處就是平民除了軍功極少有上升渠道。這種體制在一開始是非常先進甚至可以說是跨越時代,兩漢能把周邊少數民族吊著錘除了先進的冶鐵工業和強大後勤,就是依賴先進的封建體制。

這種體制歷兩漢+三國約四五百年走到末路,因為底層也要上升渠道,土地兼併到盡頭自然就開始亂,然而魏晉不思進取依然躺在舊功勞簿上縫縫補補導致五胡亂華。胡人發現,漢人這套體制是真的好用,前秦、北魏紛紛學起了推崇文教、重用漢臣,學習漢制。事實證明,人本質的優劣並不明顯,胡人學習了完善的封建制度之後,國家也像模像樣。

在這種情況下,繼承自胡人的北朝的隋朝完善了一個大殺器,就是科舉制。不要覺得一開始科舉制仍然是貴族把持,就覺得是個空頭支票。科舉制影響極大,可以說是給傳統秦漢制一劑強心劑,平民也擁有了上升渠道,儘管機率不大,但總歸有個盼頭。

如果我們把秦漢看成中華第一帝國,這個帝國體制在南朝就已經終結;在東晉開始,北方漢人+少民汲取了第一帝國的體制,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加上科舉制這一先進的選拔制度促成的隋唐便是第二帝國巔峰。

順帶再說一下隋唐第二帝國的衰落。第二帝國仍然無法徹底根除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在全盛時期自己炸裂,留下一地碎片,然而,這一回,沒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五代十國宋遼金亂世依然在第二帝國屍體上修修補補,其實還是在原地打轉,中華沉淪幾百年到二十世紀,期間唯一出路就是宋明時期渺茫的資產階級革命,然而失敗了,最後迎來滿清這一究極封建體制龐然大物,暗無天日。

標簽: 遊牧民族  中原  北方  民族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