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2019年教師招考歷史學科考點整理—中國近現代史(一)

作者:由 師出銘老師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03-29

第一單元 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考點一、鴉片戰爭

一、背景——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

1、中國(落後)——經濟上:資本主義緩慢發展,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政治上:官場腐敗,階級矛盾繳化。軍事上:裝備陳舊,營務廢馳,紀律敗壞。外交上: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

2、世界(歐洲先進)——政治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經濟上:19世紀上半期,世界資本主義處於上升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成了“世界工廠”,法美等西方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外交上:加緊擴張,掠奪更多銷售市場原料產地,英國炮艦和走私船出沒中國東南海域,進行騷擾和侵略。

二、英國鴉片走私和中國禁菸運動

1、英國走私鴉片——(1)原因:為扭轉對華貿易逆差。(2)危害:大量白銀被掠奪,危害人民健康,士兵吸食鴉片,戰鬥力削弱,危害清政府統治

2、中國禁菸運動——(1)代表人物:林則徐、鄧廷楨(2)禁菸措施: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繳鴉片;虎門銷煙。(3)意義:是中國禁菸運動的偉大勝利,它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林則徐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

三、鴉片戰爭經過——1840年6月,英艦駛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戰爭開始。1841年,英擴大戰爭,侵佔香港島。1842年8月,英闖入長江到達南京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戰爭結束。

四、中國人民抗英鬥爭:①三元里人民抗英;②清愛國將領抗英

五、鴉片戰爭爆發和中國戰敗的原因——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為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將中國變成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直接原因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的禁菸運動。虎門銷煙成為導火線。 中國戰敗的原因:中國政治腐敗,經濟技術落後、這是中國戰敗的內因,在戰爭中的軍事指揮不當,策略上的左右搖擺,是中國戰敗的直接原因。英國是資本主義頭號強國,這是中國戰敗的外因。衰敗的封建主義無法抗衡新興的資本主義,這是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落後就會捱打。

考點二、 鴉片戰爭的影響

一、中英《南京條約》

1、中英《南京條約》——(1)時間:1842年8月。(2)地位: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3)主要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

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協訂關稅。

2、《南京條約》附件——時間:1843年。名稱:《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內容: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

二、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1、中美《望廈條約》——(1)時間:1844年。(2)內容:美國除享有《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同時還擴大了侵略權益,如美國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國通商口岸巡查貿易,美國有權在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等。

2、中法《黃埔條約》——(1)時間:1844年冬。(2)內容: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等。

三、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是資本主義英國用武力開啟中國大門的一場侵略戰爭。①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及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③革命任務的變化:由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到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④思想的變化:“向西方學習”為核心的新思想萌發,“西學東漸”局面開始形成。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考點三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英法發動侵略戰爭

1、原因——(1)根本原因:為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直接原因:“修約交涉”失敗。(3)藉口: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法國藉口“馬神甫事件”。

2、經過——(1)1856年秋,英國軍艦炮轟廣州城,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2)1857年底,英法聯軍攻陷廣州,成立聯軍委員會。(3)1858年英法聯軍攻佔天津,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4)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攻陷天津,進而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1)、《天津條約》內容:•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十個通商口岸(汕頭、臺灣、淡水、九江、漢口、鎮江、南京、煙臺、營口)•外國軍艦在長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經商傳教•賠償英法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2)、《北京條約》內容:•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准許華工出國。

三、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1、時間:19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

2、概況——①《璦琿條約》(1858):割佔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②《北京條約》(1860):割佔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40多萬平方公里。③《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多萬平方公。④《改訂條約》(1881):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政治上:中國喪失大片領土和主權;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公開勾結;中國政局發生變化,漢族官僚勢力增強。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中國經濟日益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使中國社會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考點四、太平天國運動

一、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②外部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③直接原因:自然災害嚴重。

二、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

1、準備——(1)組織準備: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藉此發動組織群眾。(2)理論準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結合起來,撰寫《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號召群眾起來推翻清朝統治。(3)實踐活動: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組織拜上帝會,發展會員,並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六人的領導核心。

2、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義: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佈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2)東鄉稱王: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軍攻佔永安。整頓建制,分封王爵(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初步建立政權。(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軍攻佔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起與清政府對峙的農民政權。

三、《天朝田畝制度》——(1)頒佈: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後頒佈的革命綱領。(2)內容:①廢除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②規定土地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與年齡平均分配土地。③規定產品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目標: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的理想社會。(3)評價:《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它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反封建鬥爭的思想結晶。平均分配土地與生產、生活資料統歸聖庫的規定,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加之當時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作保證,因此,根本無法實施。

四、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1、北伐——目的:推翻清政府統治。時間:1853年。將領:林鳳祥、李開芳。戰果,北伐軍深入到清朝統治中心地區,牽制了敵人兵力,為太平天國東征、西征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失敗主要原因:太平天國戰略失誤,孤軍深入,給養和武器供應不足。

2、西征——目的:鞏固天京革命大本營。時間:1853—1855年。將領:賴漢英、石達開。戰果:1853年,西征軍奪取安徽、湖北重鎮,然後進入湖南。1855年,石達開率西征軍在鄱陽湖口大敗湘軍,然後進入江西,攻佔了大片土地。

3、東征——目的:斷絕清政府的財源,充實自己的經濟力量。時間:1856年。將領:秦日綱。戰果:1856年秦日綱率東征軍奪取揚州、攻破江北大營,又同石達開會師再破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

五、太平天國後期的保衛戰

1、天京變亂——⑴、原因(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定都天京以後,太平天國領導者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革命的進取心減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長,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尖銳。⑵、經過:1856年秋,先是韋昌輝殺了楊秀清,繼而韋昌輝被處死。接著石達開率領精銳部隊出走,後來在四川大渡河全軍覆沒。⑶、影響:天京變亂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

2、重建領導核心:洪秀全大膽提拔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擔任軍事指揮,先後封他們為英王、忠王;又封洪仁王幹為幹王,總理朝政。

3、太平天國的防禦戰——破江北大營:1858年,陳玉成、李秀成合力打跨江北大營。三河鎮大捷:同年,他們在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部隊。再破江南大營:1860年,他們又再次合力打破江南大營,李秀成率軍東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安慶保衛戰失敗:1861年,安慶陷落,次年陳玉成被俘,英勇就義。

4、太平天國的失敗——(1)時間:1864年。(2)標誌:天京陷落。(3)失敗的原因:從主觀方面說,一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二是戰略上的失誤。從客觀方面說,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對太平天國進行聯合絞殺。(4)教訓:太平天國的失敗充分說明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侷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5、太平天國運動意義: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它的功績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②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起反外來侵略的任務。③同中國以往的農民戰爭相比,在思想上、組織上都高出一籌,是中國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④太平天國後期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第一個方案。⑤太平天國運動同波斯、印尼、印度等國人民的反殖民主義的鬥爭,相互推動、相互影響,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者。

考點五、新思想的萌發

一、新思想萌發的原因:鴉片戰爭以前,隨著民族危機的出現和封建危機的日益加深,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識之士,呼籲革除弊端,提倡經世致用,為“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的萌發奠定了思想基礎。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開始拋棄虛驕自大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

二、新思想的萌發——(1)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廣東主持禁菸期間,他設立了譯館,編譯的《各國律例》和《四洲志》受到人們的重視。鴉片戰爭期間,積極仿製西方戰艦,提出建設一支新式海軍的主張。(2)魏源編寫出《海國圖志》,書中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主要指軍事科學技術即主張用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武裝自己,以抵禦外來侵略,使國家走上富強道路。“師夷長技”只是手段,禦侮圖強才是主要目的)”的思想。(3)鴉片戰爭後,出現了一批介紹世界知識的書籍,其中重要的有姚瑩的《康車酋紀行》和徐繼畲的《瀛環志略》。

三、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資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為振興太平天國,提出了一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資政新篇》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教和外交等方面,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由於它沒有反映農民當時最迫切的願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沒有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