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百年東吳(一)江東孫氏的前生今世。孫堅真的是孫武之後嗎?

作者:由 握中懸璧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3-15

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臺。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

吳郡孫氏統治江東八十年,其奠基人孫堅自然是功不可沒,這位以勇武著稱的名將長期活躍在漢末群雄爭霸的舞臺上。

不過若說起孫堅的出身家世卻是異常神秘,歷來眾說紛紜。

在魏蜀吳三國的創始人中,劉備的家系算是最清楚的了;而曹操的出身雖然模糊了一些,但至少知道他父親是誰,也知道他繼承的是誰家的香火。

可到了孫堅這裡,三國志中的介紹卻極為簡略,除了知道他的故鄉在吳郡富春以外,關於他的父祖姓甚名誰則一概不知,只說他“蓋孫武之後”。

這個“蓋”字用得很值得玩味,意思是大概。陳壽在這裡既然沒把話說死,那麼這就足以證明一切了。

如果是確確實實的事情,完全沒必要寫得這麼含糊。比如劉備的身世,陳壽就非常肯定,如若不然,應該會寫成“蓋中山靖王勝之後”吧。

其實這跟介紹曹操身世時的寫法類似,先說曹騰是曹參之後,再說他的養子曹嵩來歷不明。這是一種史家筆法,我不明確說,但是實際意思你就細品吧。

為什麼要這麼寫呢?如果真的不清楚,其實不說也無妨。比如曹芳的身世,陳壽就明確表示他不知道。

其實原因倒也不復雜,因為陳壽作《三國志》是有參考資料的,其中韋昭主編的《吳書》就是其中主要的一部。

《吳書》是東吳官方史書,今已亡佚。既然是官方史書,給統治者找個大人物當祖先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孫武的人生後半段確實生活在吳國,死後也是葬於吳郡吳縣,和孫堅家族的故鄉吳郡富春不遠,這樣附會一下,倒也不是說不通。

百年東吳(一)江東孫氏的前生今世。孫堅真的是孫武之後嗎?

不過新唐書宰相世系倒是明確列出了孫武家系,認為孫武之子孫明就是富春孫氏始祖,大名鼎鼎的孫臏也出自這一系。

可是關於孫武家系歷來都是很模糊的,連漢朝的司馬遷都搞不清孫武和孫臏的具體關係,而這些隔了一千五百年的宋朝史學家卻這麼門清,不是很奇怪嗎?不知道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至於陳壽作《三國志》時,對這條原始資料應該也是持懷疑態度的,因此才用了這種含糊的寫法。

總之江東孫氏為孫武之後一說,大機率是無稽之談。

孫氏家族的詳細世系難以查明,那麼他們屬於什麼階層呢?關於這一點,依舊是莫衷一是。

我們知道,在漢末三國時期,各家族大概有兩種型別,一種是世代為官的豪族,另一種是在仕途上沒那麼顯赫的寒族。

這裡要注意,寒族的寒並非是貧寒的意思,而是和豪相對。比如曹操,他的家族不可謂沒有權勢,但缺乏底蘊,因此無法被視為豪族。

而真正出身低微的人根本連寒族都算不上,只能叫單家。

所謂單家,就是獨門獨戶,形不成大家族,所以也就稱不上寒族了。

以上這些說法出自陳寅恪先生,他的觀點大體沒什麼問題,但是具體到了江東孫氏這裡,他卻認為孫氏也是豪族,只不過因為沒有家傳儒學經典,反而以勇武見長,所以被視為次等士族。

他的根據就是《吳書》中提到的孫堅家族世代在吳郡做官這一點。

吳書曰:堅世仕吳,家於富春,葬於城東。(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裴注)

百年東吳(一)江東孫氏的前生今世。孫堅真的是孫武之後嗎?

我認為這一觀點還是值得商榷的,先不說《吳書》本身的立場問題,單憑陳壽沒有采納這條資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孫武是不是孫家的祖先,這個年代過於久遠無法考證,於是陳壽就用個大概的說法,姑且算是信了吧。

但作為同時代的人,孫堅祖上幾代人的身份還是比較容易查清楚的,陳壽很可能是因為可以確認孫家並不是世代做官,因此才將這條記錄忽略的。

這一點也可以從陳壽對孫堅的評價中得到證明,因為他說孫堅是“孤微發跡”。

所謂“孤微”,那自然是出身寒微了。而“發跡”一詞,本身也有由賤入貴之意。

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史記太史公自序)

結合孫堅的仕途也可以得知這一點,因為他最開始做的是縣吏。

如果孫家世代做官的話,怎麼能讓孫堅去做吏呢?應該舉孝廉直接做官才對。

舉個例子,王基和王昶,雖然他們都姓王,而且最後的地位也相近,但是由於二人出身不同,他們的仕途軌跡也大不相同。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昶起步就是太子文學,未來曹丕面前的紅人,而出身不好的王基則只能從小吏做起,兩者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而孫堅也不會比王基強到哪去。

至於《吳書》世代為官這一說法,配合後面孫堅出生之前那些玄之又玄的異像,基本也就可以無視了,這是官方史書的常用寫法。

另一方面,根據孫堅夫人的一些史料,也能對其出身進行一番佐證。

孫堅夫人吳氏父母早亡,和弟弟一起生活,她並非出自什麼顯赫的大家族,但就是這樣一個很普通的家庭,人家也看不上孫堅。

百年東吳(一)江東孫氏的前生今世。孫堅真的是孫武之後嗎?

當時孫堅聽說錢塘吳氏貌美,想來提親,但吳家人認為孫堅輕佻狡詐,因此都想拒絕他。

輕佻即是無禮,如果是世代為官的大家族,肯定會重視教育,那麼孫堅就沒道理會得到這種評價。

況且以吳家那極為普通的家庭狀況都看不上孫堅,就更能說明問題了,這很可能是一個小康之家對貧寒之家的鄙視,門不當戶不對啊。

孫堅知道以後感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於是懷恨在心。

這時吳氏對親戚說:“為了我一個女子招致禍端不值得,乾脆從了吧,如果我的婚姻失敗,那也是我的命。”

很顯然,吳氏怕了,她不想連累家人。

孫堅可是十七歲就能提刀殺人的,得罪了這種煞星,誰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來?

因此可以說吳氏就是孫堅半搶半娶才得手的,這種行事風格,像出身於官宦家庭的人嗎?

孫堅出身如此低微,“文”這條路很難走得通,所以只能選擇建立武勳一途,他後續的一系列發展都是與此有因果關係的。

百年東吳(一)江東孫氏的前生今世。孫堅真的是孫武之後嗎?

不過孫氏一族其實對自己低微的出身還是很介意的,他們始終在盡力迴避這一點,除了修史一事之外,終東吳一世,他們都沒有給祖宗立廟,這不就是在刻意隱瞞嗎?

又終吳世,不上祖宗之號。(宋書五行志)

正因為如此,《吳書》才會用“世仕吳”這樣含糊的字眼進行掩飾。

其實要是想實話實說也是可以的,因為孫堅的家世並非秘密,只不過《吳書》的幾個編篡者不敢寫出來罷了。

孫堅的真實出身異常寒微,別說不是官宦家族,連殷實人家都算不上,因為他的祖父孫鍾只是個種瓜的農民。

孫堅之祖名鍾,家在吳郡富春,獨與母居。性至孝,遭歲荒,以種瓜為業。(宋書符瑞志)

東吳史書不敢說的內容,到了南北朝時候終於被爆料了。

想想也是,這個出身實在是不好意思寫啊。陳壽說孫堅“孤微發跡”真是太貼切了。

這下真相大白了,孫堅才是真正從底層殺出來的,論起家世連劉備都不如。

總地來說,魏蜀吳三國的統治家族,雖然最初的地位權勢有所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一類人,他們並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即便是出身最好的曹操,也不過是個暴發戶罷了。

然而最終取得成功的卻也是這三個家族,而不是袁紹、袁術、劉表等,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亂世是寒門崛起的機會,孫堅這個瓜農的後代不甘平凡,雖然出身低微,但卻不墮青雲之志,最終建立了一番功業,這種勵志經歷還是非常值得佩服的。

標簽: 孫堅  吳書  出身  陳壽  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