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作者:由 黃劍博採風追影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09-18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部落格圖文集】【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FormatImgID_1#

©原創圖片(本圖文中的圖片版權歸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訊號: 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圖志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網站水印的轉載!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作品中圖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本圖文中部分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區域性來自公開網路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沒有明確商業用途。原創照片來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黃劍部落格圖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2014年10月22日,凌晨0點37分我就坐上了K603次列車,急步走到3號臥鋪車廂,換牌後我就進入漆黑的車廂裡,忙拿出手電筒尋找我的臥鋪位置,一對情侶坐在旁邊,他們問我是不是爬山的,我說只是到處走走,放下包裹後我開始寫行程日記,後來女乘務員跑過來,稱讚我愛學習,這裡的人還是很純樸的,後來我去睡覺,我旁邊睡著一個女人,約早上七點多醒來,洗漱完畢後就開始吃葡萄乾,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我爬上床睡了半天,臥鋪車廂的人較少,就是比硬座車廂舒服。列車在7:58分左右到達了臨汾車站,臨汾地處太原、鄭州、西安三個省會城市連線中點,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便捷。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倚太嶽,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臨汾“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地理位置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臨汾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該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小麥、棉花等,素有“棉麥之鄉”和“膏腴之地”美譽;臨汾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該市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臨汾是晉南經濟重鎮,經濟總量位居山西省第二。大約十萬年以前,臨汾就有“丁村人”繁衍、生息。列車在臨汾停了一會又繼續前進,約上午十點左右我們到達了運城,本來想下車後去李家大院看下,但因為位置偏僻,也就只能放棄。我走出火車站,天氣灰濛濛的,廣場上正在施工,前方是巨大的關公雕像,原來運城是關羽故鄉。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我走到廣場前面亂成一團的汽車站,找到去解州的11路車,剛上車不久汽車就啟動了,途經運城市區,我看到一些廟宇和一座巨大的基督教堂,很快汽車駛出市區,汽車在馬路上賓士時,我可以看到不少熱力發電廠,巨大的煙囪冒著黑煙。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運城古稱河東,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屬於晉南地區。運城北依呂梁山與臨汾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河南濟源毗鄰,西、南與陝西渭南、河南三門峽及洛陽隔黃河相望。運城是“華夏之根”、“誠信之邦”,史稱“鹽務專城”、“鹽運之城”,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運城歷史悠久,是人類第一次用火的地方,是人類最早食用鹽、開始冶煉和農耕文明的地方,是華人祖先最早聚集生活的地方,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徵的曙猿化石:世紀曙猿的發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1000萬年,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證明了運城是人類的遠祖起源地。西侯度遺址為中國境內已知的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180萬年,是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運城在春秋時稱“鹽邑”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戰國時叫“鹽氏”;漢代改稱“司鹽城”、“鹽監城”;宋元時被名為“鳳凰城”、“運司城”、“運城”,世人稱為“鹽務專城”,因鹽運而設城,中國僅此一處。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從歷史與地理的角度看,運城在上古時期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區域,文獻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有“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之說。從堯舜禹開始,運城便是帝王的建都之地,是當時的“萬國之中”,即“中國”。從“帝王所都為之中”、京師為“萬國之中”的角度看,運城是古代最早被稱作“中國”的地方。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唐堯建國、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運城。商為九州中央冀州之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春秋時統屬晉國,晉獻公於公元前669年定都於絳縣。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運城屬魏,魏國都城在安邑。秦始皇統一中國,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北魏孝昌中置唐州,治所白馬城。唐為河東道,轄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區,治所河中府(今永濟)。北宋時期運城為陝西路永興軍路,治所京兆府。宋為河東路,轄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區,至金朝未變。元、明、清與臨汾同為平陽府,治所平陽。民國三年至十九年,運城、臨汾及石樓、靈石、交口同屬河東道。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被譽為“表裡山河”。轄區境域輪廓呈不規則三角形,東西最長約211公里,南北最寬約127公里。總面積14233平方公里,佔山西省總面積的9%,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其中平原區面積8621平方公里,含100平方公里鹽池面積,佔總面積的60。6%;運城地形比較複雜,相對高差明顯,最高峰為垣曲境內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處為垣曲縣境內的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180米。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運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型別,黃河從河津寺塔西側入境,沿晉陝峽谷自北向南。出禹門口後,河勢頓開,河床寬闊,由北向南經河津、萬榮、臨猗、永濟,在芮城縣的風陵渡曲折向東,過平陸、夏縣,到垣曲縣的碾盤溝出境,共流經8個縣(市),流長396公里,為運城最大的客水資源。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汾河自新絳縣南梁村入境,經新絳、稷山、河津、萬榮4縣(市),由萬榮縣廟前匯入黃河,流長145。2公里,流域面積2943平方公里;涑水河發源於絳縣的陳村峪,向西南流經絳縣、聞喜、夏縣、鹽湖、臨猗、永濟6縣,全長196公里,落差445米,流域面積5774平方公里。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姚暹渠是歷史上為保護鹽池而修築的一條人工河道,開挖於南北朝北魏二年(公元505年),原名永豐渠,隋朝大業年間都鹽史姚暹,為保護鹽池正常生產重開而改名。姚暹渠自夏縣王峪口起,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沿中條山北麓攔截柳溝、寺溝、刁崖河、史家峪、赤峪等溝道來水,向西北入苦池蓄滯洪區,經鹽湖、運城城區,在永濟入伍姓湖,全長86公里。運城的文化代表有:“世界三大著名打擊樂”之一的絳州鼓樂;造型優美的抬閣、背閣;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飛光流瑩的河津轉燈;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食色鮮豔的麵塑“花饃”;在天寒地凍之時赤腳露背的永濟長旺“背冰”等。馳名中外的景點有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仿建假古樓)、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中華祭祀聖地后土祠,以及西灘、李家大院、五老峰、歷山、司馬光墓等。運城鹽湖與美國猶他州澳格丁鹽湖、俄羅斯西伯利亞庫楚克鹽湖並稱為“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是華人祖先開發最早的鹽湖。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據《河東鹽法備覽》記載,五千多年前就在運城鹽湖發現並食用鹽,這是“中華民族利用山澤之利的一個偉大創舉”。運城鹽湖東西長,南北窄,四周高,中間低,形似“古元寶”狀。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南倚中條,北靠峨嵋,東臨夏縣,西接解州,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虞舜曾在鹽湖之畔的臥雲崗,手撫五絃琴,唱吟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歌謠《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被田漢先生贊為“千古中條一池雪”。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我坐的汽車離開運城市區後,約半個多小時到達瞭解州,下車後我就看到了全國最大的關帝廟,廣場上停了很多旅遊大巴,但關羽真正出生的地方可能在附近的另外一個村子。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這個關帝廟佔地面積達七萬平方米,我走到鼓樓那裡拍照,不久過來一群上百人的老年團,他們下車後就排隊在景區門口拍到處一遊的照片,大量老人湧過來參觀,據說老年人去參觀關帝廟是免門票的。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後來幾個導遊引著老人們去旁邊的飯館吃飯,跟團遊客的出現讓我遊性頓失,特別是一些大媽們不停在景區門口擺各種姿勢拍照,我走到大街上,找一家食客較多的餐館,吃了份羊肉泡饃,味道鮮美,份量十足,大碗湯裡面全是羊肉,這麼多份量,放在深圳得賣50元不止,但本地只要17元。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據說當地有名的解州羊肉泡饃小吃,也與關公有關:相傳關羽青年時,已經在當地以武功高強氣、行俠仗義,聞名鄉里,當地百姓為其捐資打造一口“青龍偃月刀”,並趕來一群羊,讓他試其鋒利與否,關公握刀在手,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一揮下去,便殺死綿羊一片,不僅看出刀之鋒利,更顯武功深厚,頗得掌聲一片。時值隆冬季節,關公令眾人宰殺,將羊肉放入幾口大鍋之內,加入辣椒、花椒、生薑、食鹽煮熟,然後撒上蔥絲、香菜,取來餅子泡入,分給眾人同吃,直吃的大家滿嘴哈汽,周身發汗,好不舒暢。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該小吃選用當地綿羊,肉、骨同煮,肥而不膩,不僅香綿可口,而且具有溫補、滋陽、禦寒之功效。吃飽飯後我又走到關帝廟的前門,發現門票是70元,打折後的價格是56元,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我還是認為太貴了。我之前還尋思,為何山西的景點到處都是老人,難道那些老人比我還富有?最後我才明白過來,原來老人進景區是免費的。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山西絕大部分景點都對60歲以上的老人免徵門票,難怪山西景區都被老人佔據了,年輕人自然就很少了。我之前一直以為解州的發音是(Jie),但正確的發音卻是(hài),可惜的是,地方群眾也不想糾正我的錯誤。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即今運城市鹽湖區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鹽湖區位於山西省南部,總面積123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七十萬人。而解州鎮總人口則不到五萬人。戰國屬魏,據《戰國策》記載:赧王二十一年“秦敗魏師於解”。漢置解縣,屬河東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名北解縣。北周廢。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故治在今山西臨猗縣臨晉鎮東南十八里城西村、城東村之間,遺址尚存。隋大業九年(613)虞鄉縣自綏化故城來治, 唐武德元年(618) 改為解縣。貞觀十七年(643)廢,二十二年復置,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屬河中府。北斗在當頭,簾泊開時應掛斗,南山來對面,春秋閱罷且看山。這是懸掛在“春秋樓”上的一副膾炙人口的對聯,是探尋解州源頭的點睛之作。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解”字,源出解地,包含姓氏。《孔子三朝記》:“黃帝殺蚩尤於中冀,蚩尤肢體身首異處,蚩尤血入池化為滷水,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尸解,故名為解。”從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起。解 :判也,從刀判牛角。佳賣切,一曰,解豸獸也,又讀戶賣切。這個戶賣切,就是今天hai(解)的讀音。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為什麼讀“解”為“害”。筆者認為,此處為蚩尤犧牲的地方,即被害處,冀州百姓為紀念蚩尤,故讀為“害”。後來,由於華夏人尊黃帝為華夏始祖,紀念蚩尤意味漸淡,變成了對蚩尤的恨,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破壞大一統,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在卷一鹽池門中寫道:軒轅氏誅蚩尤於涿鹿之野,血入池化滷,使萬世之人食其血焉,今池南有蚩尤城,相傳是其葬處。《戰國策》記載了(周)赧王廿一年(公元前294年)“秦敗魏師於解。”這是解以行晸區劃分的方式現予典籍。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第1296回:解州關帝廟威靈震,義炳乾坤萬世人極

第1295回:涿鹿之野氣肅千秋,華夏第一都臨汾城

標簽: 運城  臨汾  解州  蚩尤  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