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傷寒論之六經辨證

作者:由 旁聽者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11-17

這裡是學習探討傷寒論之六經辯證,與現有流行說法完全不同。

一、傷寒的概念

傷寒指傷於寒,什麼東西傷於寒呢?自然是陽氣。所以傷寒論核心是陽氣,而六經辯證是圍繞應用和製造陽氣來討論的。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陽氣越多越好。純陽為仙,純陰為鬼,半陰半陽為人。

在人體中,陽氣為體,陰津為用。陽氣為火,為一元。陰津為物為液,為多元。不存在陰氣之說,因而沒有所謂的陰陽平衡論,只有陽氣一元論。

明白這些,才有討論的基礎。

二、脈診

脈診在六經辯證中至關重要,所以要強調一下。

所謂脈象,就是指手上血管動脈跳動。這就反對了摸脈可摸出經絡運動情況的說法。同時,血管跳動也就強弱、快慢、浮沉幾種,決不可能摸出28種脈。這裡反對28種脈的說法。

為什麼要摸脈?陽氣是監測不到的,至少非修行者感覺不到。陽氣影響運動,透過摸脈間接判斷陽氣旺衰,是個重要方法。

中醫核心就是看病,看病核心就是辨證。所以說,且不論是否真有28種脈像,既便真有又有什麼意義呢。摸脈應圍繞六經辨證,能辨證即滿足要求。

太陽病,主要是陽氣升不起來,人體有自救功能,所以陽氣想升而升不起,前重是想升,後輕是無力,所以是浮脈。

少陽病,是陽氣升降轉換功能紊亂,升者升不起,降者降不下,全身緊張,所以是弦脈。弦脈找個高血壓病人摸一下就明白了。

陽明病,是陽氣收藏不了,生機旺盛,處於亢奮狀態,所以是洪脈。

三陰病,是陽氣不足,所以跳不動,脈細微。還有一種,就是亡陽了,人體自救,跳得特別快,陰陽脈俱緊。人家快淹死了,在喊救命了,你不能看他狂動就以為陽氣足。

正常人脈,輕摸血管松馳,重摸脈勃有力。

所以,學傷寒只要學會4-5種脈象就可以了。中醫是科學,不是玄學。搞成玄學就會毀掉中醫。

三、四時升降

關於人體之陰陽升降,大約有兩種說法:一是子午流注;另一是五臟迴圈。

子午流注,太陽膀胱經接太陽小腸經,再接少陰心經,再接太陰脾經,再接陽明胃經,依此類推,直至少陰腎經接太陽膀胱經。首尾相接,迴圈無端,這在內經中講了,也是正確的。

但將十二配以時辰,子時膽當令,丑時肝當令,寅時肺當令,等等,把十二時辰配十二經絡,就是枉顧事實,無稽之談。由此還產生針灸與養生之術,更是國際笑話了。十二經執行的是營氣,也就是津液,可稱為水。水的特性,在封閉管道中,一動無有不動,十二經是同步移動,不大可能依次流動。

真正的升降不是水推動的,而是真火推動。如地球升降迴圈,是太陽推動,並非氣液升降作用。人體也是這般。

人體真火,根源於命門丹田。火的特點,是有去無回,向外輻射。水的特點,是有去必有回,有上必有下,如修旁門丹法,將水從督脈或膀胱經運至頭部而不下來,恐有腦溢血之危險。

子時真火從丹田命門向上一次次脈衝輻射,全身由寒漸暖。午時真火一次次收歸命門,全身由暖變寒。核心在丹田,丹田會開合八次。即23點至1點,丹田開,腎經當令。1點至2點,丹田閉。2點至4點,丹田開,膀胱經當令。4點至5點,丹田閉。5點至7點,丹田開,肝當令。依此類推。

所以,子時氣在腎,卯時氣在肝,午時氣在心,酉時氣在肺。脾在中間為孤髒。這才是人體四時升降真實規律,並非虛言。

四時在人體,相當於天地一年之春夏秋冬,卯為春,午為夏,酉為秋,子為冬。四時又各有特點,分別是寒熱開合。冬為寒,夏為熱;春秋陰陽平衡,但又有不同,春代表生長開花,秋代表肅殺結果,故春開秋合。

四、三陰三陽由來

三陰三陽包括:太陰、少陰、厥陰,陽明、太陽、少陽。太陰為三陰,少陰為二陰,厥陰為一陰;陽明為四陽,太陽為三陽,少陽為二陽。陽比陰多,反映了體用關係,火要比水大,才能加熱和運化水。

所以,陽明胃經配太陰肺經,太陽膀胱經配少陰腎經,少陽三焦配厥陰心包經,以此類推。這是四陽配三陰,三陽配二陰,二陽配一陰。陽比陰多,方可以陽化陰。

舉個例子,脾主消化,吸收外食物精華。肺吐故納新,吸收外來空氣。這兩髒最陰,故名太陰。太陰要極陽之氣才能運化,故配陽明胃經與陽明大腸經。以此類推。

三陰主體,也就是陽氣製造問題。三陽主用,也就是三陽氣應用問題。

太陽主升,故膀胱經陽升,一身之陽無有不升,太陽經不升,患者多怕冷。

陽明大腸經主降,陽明不降,患者多不怕冷。

少陽三焦經主調,是中樞,三焦紊亂,全身緊張。

太陰主收,故太陰有患,消化道上吐下利。

少陰主藏,腎主水,水中有火,故名坎,相當於人體儲電池。少陰病,身中陽氣不足,怕冷。

厥陰主燃,厥陰出問題,真火點燃困難,周身之真陽不起。表現為核心區域冷痛。

人體三陰順序,是按食物消化吸收順序決定的。太陰接受外來物質精華,陰氣最重;少陰儲蓄能量,陰氣最較少;厥陰轉化能量,陰氣絕少。

人體三陽順序,是按腑臟的位置決定的。人體丹田命門肚臍一線為人體核心,也是結丹之所在,又名黃庭,是真火熱量的源頭。故陽明胃、陽明大腸靠得最近,得陽氣極盛。你看那大腸,明明是在膀胱附近,還要向上繞彎到此處,就是為了得到極陽之氣。而太陽膀胱與太陽小腸在陽明之下,因人體上清下濁、上涼下熱,故太陽在陽明之下,所得熱量比陽明少一些。少陽膽與三焦,則在陽明之上。惟有如此,才能得相應陽氣真火,去幫助三陰。

五、太陽病辨證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有三個特點:脈浮、頭項強痛、惡寒。

脈浮前面講了。

頭項強痛,原因是膀胱經堵了,太陽寒水不能出來,太陽膀胱經走命門、背部、頭部兩耳,再道上坐牙腮腺管。膀胱經裡執行的是腎水,味道是甜的,如10%蜂蜜水,但是是極寒之物,故名太陽寒水。全真丹法中的金液就是這個,若果真採此作藥,必定後患無窮。

正常人子時腎當令,陽氣開始復甦,腎中水有火,又名坎陽。腎與膀胱互為表裡,到丑時,腎水就會到命門處,從而出現水火分離現象,水走膀胱經,再散至全身面板,全身面板被寒水閉住,熱量就不易散去。而腎水中的火失去水的制約,就會向全身擴散,陽氣就會升騰,身體就會開始明顯感覺暖和了。

火是不走經絡的,它走的是髓道與中脈,也就是三脈七輪。再就是直接通手腳兩側,且都是單向的。所以,手心腳心反映命門陽氣程度。

太陽病,膀胱經寒水不通,自然頭項強痛。真火升不起,自然惡寒。

治療太陽病要發汗,汗出膀胱經通暢,陽氣升騰,太陽病就好了。

陽氣不升,到午時極陽之時,一般會緩解,這很好理解。

太陽病分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一者有微汗,一者無汗,分別用桂枝湯與麻黃湯。

有一種特殊情況,叫作溫病。這溫病不屬於傷寒論治療範圍。因為溫病不是陽氣問題導致的,而是外來病毒的侵害造成的。

傷寒論主要調理陽氣,提升免疫力,並不直接治病,這是中醫的優勢,但也是侷限性。金元時期人們意識到這一問題,所以創立了溫病學派,產生了金元四大家。這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中醫的不幸。

漢唐之後無中醫,這是個事實。溫病學派己不能算是中醫,而是西醫在中國的萌芽。溫病學派研究物件並非陽氣,而是病毒本身。其所謂三焦辨證、營衛氣血辨證,就是找病毒所在位置,基本與西醫思路一樣。其將病毒進行分類,分為六淫氣,與西醫查詢毒株思路一樣。其所謂“陽常有餘陰常不足“,這陽非真陽,而是炎症,與西醫消炎思路一樣。其所謂清火用的涼藥,其實就是植物抗生素。

溫病學派是對傷寒批判基礎上產生的,當時有其先進性。但在西醫如此發達的今天,就顯得極為落後與尷尬了。今天人們對中醫批評甚囂塵上,批評的其實是溫病學派,人們並不真正瞭解傷寒論。

六、陽明病辨證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陽明病表現出來特點是消化系統乾燥。

肺主人體陽氣收斂。肺在四季為秋,在五行中屬金,在時辰上為酉,特是有三個,一是氣往下降,二是氣往裡合起來,三是溫度下降了。

心為夏,是陽氣極盛之時。當心傳肺時,肺中液下降,會出現真水與真火融合現象,真火得真水制住,就不再擴散,而是儲存在真水中,周身陽氣就收斂起來。然後肺中真水真火再搬運至腎中,就形成腎中真水藏著真火的結果。所以,肺液中含真水真火,可補腎陽不足,在古代修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人謂之金液。

陽明病主要是津液損失,會出現兩個現象:一是真水不足,不能收斂陽氣,導致亢奮狀態,這就是白虎湯症,白者石膏,虎者秋天代表的四象。二是津液損失,人體就會從陽明大腸中吸收水分,導致大便乾燥,這就是大小承氣湯症了。

陽明又分太陽陽明,就是太陽病發汗過多造成脾約。又分正陽陽明,就是大腸把大便水份吸收幹了。又分少陽陽明,就是全身性燥熱,與少陽病類似。

陽明病在酉時會緩解,因為此時肺當令陽氣收斂。

七、少陽病辨證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少陽為太陽氣升與陽明氣降的機樞,膽汁上逆,治少陽膽經從舌下金津玉液穴跑出來,故口苦;陽明不降故咽乾。

少陽辨證,當抓住兩點:一是口苦,說明少陽膽經出問題,少陽膽經與少陽三焦皆為少陽,三焦有問題,膽經也會膽汁上逆。二是弦脈。

宜用柴胡湯劑。

少陽病在卯時緩解,因為這時屬春,氣壯之時,萬物舒展開放,使得升降擰成一團亂麻的氣機能得到鬆動。

八、太陰病辨證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太陰、少陰、厥陰,講的是如何利用食物製造陽氣的過程。

太陰肺吸收氧氣,太陰脾消磨食物。太陰生病,主要是人的消化系統有傷寒。表現為食慾不振、上吐下洩、腹痛等。

太陰病說明脾、肺陽氣不足,不足以保證消化系統研磨食物等,宜用四逆湯等激發陽氣。

如果表現為太陰病,脈象卻是浮脈,這說明不是太陰病,而是太陽膀胱經寒氣傳到太陽小腸經,小腸恰在消化系統上,所以表現為消化系統問題。此時仍按太陽病治療,宜用桂枝湯。

太陰者極陰,所以在三陰中最容易遭受傷寒,但同時得點陽氣容易緩解。子時陽氣初升,太陰病欲解之時。

九、少陰病辨證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教寐也。

少陰腎是人體儲存陽氣的地方,腎陽不足就好比人體蓄電池沒有了電。

而少陰心臟,是人體陽氣極盛之處,不存在陽氣不足或運轉問題。既便心臟有問題,歸根到底仍是腎陽不足。

中醫核心是調理陽氣不足問題,所以很少論極陽之地。腎為地,心為天,腦為九天。中醫很少論腦,內經很少提到腦,所以有人開玩笑說“中醫無腦”,這就是抓核心問題,“得其一萬事畢”,“為腹不為目“。

辨證中,最重要的是抓住腎臟理解。在三陰辨證是抓住少陰腎辯證,在三陽辨證中抓住腎的腑臟,即太陽膀胱辨證。

少陰症主要表現為陽虛和陰虛。脈細微,就是陽虛。但欲寐,就是陰虛。

陽虛,主要表現為怕冷,比常人多穿衣服,多蓋被子。與太陽病的怕冷,太陽病是浮脈,而少陰病是脈細微。前者是有陽氣用不出來,後者是沒有足夠陽氣。陽虛要用四逆湯等激發陽氣。

陰虛。腎如蓄電池,蓄電池儲存電依靠液體,腎也是如此。腎中真水不足,陽氣就存不住,多餘的陽氣就會跑到全身,變成虛火,造成睡眠不好。晚上睡眠不好,白天反而嗜睡。陰虛,必定導致陽虛。

少陰陰虛與陽明病,都有火旺表現,但前者是真寒假熱,後者是真熱。前者是滋陰,後者是清火。何為滋陰,應該是補充營養,比如黃蓮阿膠湯,含雞蛋、阿膠。平時吃得太清淡,容易得陰虛症。

少陰病在丑時會緩解,因為子後陽氣上升,丑時膀胱經又會散去寒水,兩個原因疊加,使少陰緩解。

十、厥陰病辨證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這句是厥陰病提綱,但經後人分析,這句也是蛔蟲病的表現,如何看待傷寒論居然把蛔蟲病表現作為厥陰病提綱。一種說法是厥陰病腹中極冷,蛔蟲都呆不下去了。我以為說得有理。但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兩者症狀類似。所以,厥陰病特點就是腹中冷痛。

厥陰肝經負責為人體制造真火。我們吃東西后,清氣沿太陽小腸進入心臟,成為營氣,這就是人體之津液,也就是我們講的真水。濁氣進入肝臟,成為衛氣,這衛氣就是真火的燃料,相當於油的成份。

厥陰肝經經過臍門丹田附近,如此處寒氣侵入,那麼衛氣就如同滲了水的油,燃燒效率會降低很多。

丹田是人體核心部分。人體肝臟製造出燃料後,先送到中田,產生真火,名曰心火。次送入膀胱上的臍門,名曰膀胱火。再送入腎所在的下田,名曰腎火。其中,下田是藏火之所。三火又叫三昧真火,因其昧而不明。惟修行者可調出三昧真火。

丹田是純陽之所,但物極必反,丹田中其實還潛伏至陰至寒之氣。不僅下田,就是上田、中田也都潛伏至陰至寒之氣。陰進一分,陽就退一分。反之亦然。惟有丹家可用比三昧真火更為高階的丹火,逼出三田中的陰氣,也就是斬三尸。

厥陰病本質上就是丹田寒氣太盛,真火將有熄滅的危險。因丹田真火可直通手心腳心,所以會出現手心腳心厥冷的情況。

厥陰病是上熱下冷,治療起來非常麻煩,原則是涼熱交替用。先用一點涼藥下法,將寒氣排空。再用熱藥補陽氣,如此反覆方能見效。

人體好比一個水箱,上面是熱水下面是涼水。直接加熱水會把涼水閉在裡面出不來,需要先以下面放掉涼水,再加入熱水。

卯時衛氣最旺,故厥陰病緩解於卯時。

十一、中西醫合併是坦途

標簽: 陽氣  真火  太陽  少陰  太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