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跟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種災難

作者:由 孫斌讀書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2-07-30

人生如尺,必須有度。

最好的關係是——親疏有度,相看不厭,久處不累。

1、跟孩子:慈愛而不包辦

《奇葩說》中,傅首爾曾說過一句話:我按照母親制定的“完美人生計劃”走到現在,最高興的是我媽,不是我。

很多父母都習慣“以愛之名”過分干預子女的生活,在這些父母的眼中,孩子需要什麼不重要,他們覺得孩子需要什麼才重要。而反抗的孩子,就要被扣上“不懂事”的帽子,遭受道德綁架。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所有好的關係,都是自帶邊界感的。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就像畢淑敏在《教養的關係花園》中說的: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惟命是從。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不讓別人過多介入自己的生活,是一種智慧;不過多介入別人的生活,是一種修養。

哪怕對方是自己的父母子女,也要把握好邊界。

正如紀伯倫所說:

你的兒女,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並非因你而來。你能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2、跟伴侶:給親密留點空間

溫格朱莉在《幸福婚姻法則》裡說過這樣一句話:

“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離婚的念頭,以及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在婚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

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就該不分你我。

但事實上,婚姻裡的兩個人,都是需要空間的獨立個體。

寒冷的冬天,豪豬需要彼此依偎取暖,但是豪豬身上有刺,捱得太近,容易扎傷彼此;捱得太遠,又容易凍死。

於是豪豬之間,會有微妙的距離,既可以彼此溫暖,又避免彼此傷害。

太過親密的距離,會讓人覺得喘不過氣,有時候還會傷人傷己,而那些把婚姻經營得十分美好的夫妻,都懂得給親密留一點空間。

錢鍾書就曾說: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如果不懂得分寸,不懂得留白,婚姻就是一座令人窒息的圍城。

真正的愛,是要去接受,而不是改變;是要去支援,而不是支配。

夫妻之間要給對方留個人空間,而不是把對方當做自己的所有物、附屬品,去支配對方的一切。

唐高宗李治有一言: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3、跟親戚:擔米恩,鬥米仇

中國有句俗話:

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剛做出來一道魚肉聞起來很香,但如果放上幾天可就臭了;

到別人家做客,剛開始人家很歡喜,住的日子久了,就會惹人厭。

《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擔米恩,鬥米仇。

真正聰明的人,幫人都是幫一時,並不是幫一世;救急,但不救窮。對親戚一味幫忙,不如讓他們自強自立。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說過:

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並不在於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

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再好的親戚,也要有原則,有分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4、跟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距離太陽大概1。5億公里。

據專家分析,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再近1%,地球就會變成“火焰山”,瞬間生靈塗炭;

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再遠3%,地球就是“廣寒宮”,幾乎所有生命都無法存活。

而現在,它們的距離是恰到好處的1。5億公里。

這不遠不近的距離,給我們帶來了宜人的氣候、豐饒的物產,讓地球不像其他星球那樣荒蕪。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同樣如此。

良好的人際關係,應當建立於“有界限的親密”之上。

梁實秋在《談友誼》裡寫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一杯清水,看似平淡,卻清涼解渴,不可或缺。

真正的朋友,一定是純粹的,因為純粹,才能長久。知道太多不必要的事,反而會讓彼此心生間隙,甚至會破壞彼此的交情。

作家三毛曾說過一句話:

“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丟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不干涉朋友的生活,不亂說朋友的隱私,說話做事留有餘地,再熟悉的人,也要注意分寸。

5、跟同事:分寸感必不可少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不能跟同事成為很好的朋友?

有一個直戳要害的回答是:

因為彼此之間有利害關係。

職場人每天跟同事接觸的時間多於親人,殊不知,如此親密的關係往往更易產生問題。

而問題的十之八九,都來自於“沒有分寸”。

一天,同事找不到自己的杯子,伸手就抓過我的杯子,直接用我杯子喝水,還邊喝邊跟我說:“咱倆誰跟誰啊!”

當時我真想告訴他:“哥,咱倆真沒那麼熟,請你放下我的杯子!”

“咱倆誰跟誰”,這原本是一句好話,但是近些年隨著用的人越來越多,反而變成了一句令人害怕的口頭語。

許多人分不清自己與同事交往的界限,總覺得是好朋友了,什麼都可以分享了,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了,甚至什麼都可以借用,卻不去考慮對方是否願意。

人有分寸,方能行止於天地之間,

職場複雜,更要如此。

行動拉開距離,言語保持得體,心態注意疏離,職場關係就不會太難。

活得通透的人,都會帶著合適的距離感,尊重對方,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周國平說過,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餘生,願我們都能學會交往的至高境界:

“親而有間,密而有疏;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最後,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孫斌讀書】,我會把我20多年的奮鬥歷程無條件與你分享。包括我是如何透過創辦企業發現賺錢規律的,如何洞察人性,以及如何發現幸福的智慧。

裡面有讀書會,創業社群,以及智慧學堂,讓大家吸取眾多高人的智慧,交一幫高質量的朋友。

我還在公眾號裡準備了數百篇優質文章,做好了分類,讓你儘快的從身體到頭腦進行武裝和升級,期待你華麗的蛻變。

我是孫斌,【孫斌讀書】公眾號主理人;讀書生智慧,智慧轉乾坤。

你也可以繼續閱讀,下面是我寫的幾篇深度好文,強烈推薦你看看:

不想受人欺負,請牢記這 10 條跟人打交道的鐵律

一個城府極深之人的 20 種表現

年過四十的中年人,一定要牢記這 10 條鐵律!

這些太晚明白的道理,究竟讓你吃了多少虧?

標簽: 分寸  距離  親密  朋友  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