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名詞解釋】貓哥說:最後5天,名詞解釋背起來!

作者:由 北大新傳貓哥學長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18-12-18

知識點:阿多諾

德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31年加入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流亡美國期間,與拉扎斯菲爾德的合作以失敗而告終,並從批判視角寫出《論音樂中的拜物教性質和聽力的退化》、《論流行音樂》等。【拉扎斯菲爾德總結這次合作,寫下《論經營管理學派和批判研究》。】代表作《啟蒙辯證法》(1947,與M。霍克海默合著)、《權威人格》(1950)、《否定的辯證法》(1966)、《美學理論》

知識點: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指媒介代表公眾對權力系統進行的監督。 媒介有監測環境的“社會雷達”功能,保障公眾知情權。媒體輿論監督是公眾言論自由權的延伸,是媒介義不容辭的責任。現代社會公民主體性和知情意識增強。在西方,媒體是“看門狗”,擁有“第四權力”,在權力制衡的社會生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輿論監督也日漸興起。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媒介是最重要的渠道。

知識點:機器新聞寫作

“機器新聞寫作”是大資料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又一應用,機器的加入使得新聞人不再需要處理固定化格式的新聞報道,這無疑意味著在未來新聞從業人員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而新聞專業的核心素養與技能要求也將發生改變,同時傳統新聞界限模糊,資訊服務類內容比重不斷增大。媒體在接受現實的前提下,需積極探尋人與機器的功能互補,共同構建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領域新的生態秩序。

知識點:大資料新聞

大資料新聞是基於大資料分析思維的新聞報道,是資料驅動新聞更高一級的形態,代表了未來新聞發展的一種趨勢。目前的大資料新聞更多是停留在實驗性階段,預計在2020年以後或者更晚一些時間,大資料新聞的規模化生產會逐步到來。隨著大資料分析在資訊提純和資料探勘技術方面的提升,新聞生產在廣泛嵌入性和規模化處理資訊方面的能力也會水漲船高,把媒體報道的範圍和創造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並以實踐專案促進新聞職業理念創新。這種創新維度主要表現在資料驅動的調查性新聞、資料視覺化敘事、資料驅動的應用三個層面,關係到從社會表層現實的關注到社會深層現實的挖掘,有助於提供可靠的洞見和預測;視覺化新聞敘事可適應受眾理性認知和感性認知整合的需求。社會科學研究的方式會促進探尋事實及其背後的聯絡,採用的資料和分析資料的技術都是相對公開和客觀的,這有助於媒體建立面對複雜社會問題時進行新聞報道的透明性。

知識點:黃色新聞”大戰

——-19世紀末20世紀初普利策和赫斯特的“——“新式新聞”時代,損害報業公信力 19世紀30-50年代,由於美國報業進入商業時期,競爭激烈,一種帶有創新性質的更加大眾化的報紙開始出現,充滿了煽情性報道、大標題以及較多新聞圖片,這些新聞被稱為黃色新聞。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爭奪發行量,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zter)創辦的《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和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創辦的《紐約日報》(New York Journal)掀起了黃色新聞大戰。黃色大戰中黃孩子這個漫畫主角成為一種象徵,象徵著普利策《紐約世界報》和赫斯特《紐約日報》競相追求的那種高度聳人聽聞的煽情作風。

知識點:VR新聞

VR新聞,即“虛擬現實”+新聞,透過360度全景攝像機與其他實體裝置記錄新聞現場,經過處理後呈現在虛擬現實的裝置上,使受眾能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

VR技術的核心特徵可以歸納為沉浸、互動和想象。VR新聞是典型的沉浸式新聞,指一種能讓觀眾獲得新聞故事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的第一人稱體驗的新聞生產形式。其基礎思想是讓參與者成為一個在場者的數字化身,並以其第一人稱視角(或者第三人稱視角等)進入一個虛擬重現的新聞故事劇情場景。

知識點:新新媒介

新新媒介是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在其著作《新新媒介》中提出的概念。新新媒介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二代媒介,它以個人自主性的資訊生產與傳播為特徵,模糊了傳播者與受眾的關係,使新聞的生產呈現出個性化和多元化特徵。新新媒介也是催生信心繭房問題的一個技術和文化因素。

知識點: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學派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圍繞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形成的社會學派,繼承西美爾的社會學思想,主導美國早期社會學研究,主要關注現代化程序的城市社會問題、傳播的文化儀式性和社會整合問題。代表有哲學家杜威(創立實證哲學)、社會學家庫利(“鏡中我”和“初級群體”)、米德(“主我”與“客我”、內省式思考)、帕克(闡述“社會距離”)。庫利、米德、帕克提出符號互動論,後由布魯默總結提出。他們對傳播的研究建立在社會統計和現象觀察(行為科學)的基礎上,把理論探討與應用研究相融合,不僅把傳播視為資訊傳遞的過程,而且看成是一種文化建構的符號象徵過程。他們深信傳媒技術革命對社會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他們為後來形成的傳播學“經驗-功能學派”提供了較為直接的學科方法論,也為後來形成的“技術控制論”學派提供了認識前提。他們是重要歐洲理論的思想登陸點,為美國社會學奠定了經驗基礎,賦予美國社會學一種應用和改良的影響,構築了以媒體效果為重點的大眾傳播研究的模型,並開展了早期傳播效果研究。

知識點:植入性廣告

植入式廣告,是指將產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視覺符號甚至服務內容策略性融入電影、電視劇或電視節目內容中,透過場景的再現,讓觀眾留下對產品及品牌印象,繼而達到營銷的目的。植入式廣告除了可以分為硬植入和軟植入,按植入節目的型別劃分還可分為電影電視劇植入,綜藝娛樂節目植入,網路手機遊戲植入等;此外,還可按照植入資訊深度、植入內容等其他方法劃分。隨著影視、綜藝、遊戲行業的探索與創新,植入式廣告也成為全球廣告市場逐鹿的新方向,手機客戶端、網路遊戲與數字媒體的飛速發展,也為植入式廣告帶來了新的機遇。

知識點:象徵性現實

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和資訊傳達活動所提示的現實。大眾傳媒負有向社會成員傳達環境變化的使命,但這種傳達活動並不是有聞必錄的鏡子式的反映,而是透過象徵性事物的選擇和提示來進行的。因而,大眾傳播所描繪的“現實”景象,並不是客觀現實的完全再現,而是經過選擇、由媒介的意識形態和報道方針決定的。“象徵性現實”既說明了大眾傳媒的強大影響力,也揭示了現代社會中“現實”的雙重性。

知識點:注意力經濟

高德哈巴提出了“注意力經濟”的概念,首次將這種觀者的心理品質與經濟活動的商品屬性結合起來。男性觀眾與女性主播互動交流中, 彈幕與聊天視窗的文字表述是很好的關係維繫方式。直播平臺對虛擬禮物的構建,而男性觀眾購置虛擬的商品來表達對女性主播的喜愛,以期建立關係吸引女主播的關注。

知識點:全景監獄、對視監獄、全視監獄

如果說“全景監獄”的工作原理是“少數人觀看多數人”,社會化媒體無疑呈現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發達的另一種監視狀態——托馬斯·馬蒂森提出的“對視監獄”和傑弗裡·羅森提出的“全視監獄”。當一切黑暗的、模糊的、不確定的空間都被毫無保留地推向公共視域,可見性的生產趨勢遠遠地超出了福柯早期設想的空間規訓邏輯,這極大地批判並發展了福柯的空間思想。

知識點:走轉改

“走轉改”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簡稱。為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促進新聞單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局,中國記協五部門在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該活動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性質宗旨,履行新聞工作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的有效舉措。2016年中央網信辦發起了歷史一年的網路媒體“走轉改”活動,網路媒體“走轉改”活動整合網路、報紙、電視、廣播等全媒體全業態融合報道,加強了微信,微博,H5等移動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應用。

標簽: 新聞  知識點  媒介  植入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