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2020CPA注會備考攻略(長篇)--經驗貼—據說被別人抄襲了很多內容

作者:由 阿方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19-07-10

CPA出成績了,可以開始考慮2020年的CPA了!

我有個同事從沒開始報名就到處宣揚她學習到晚上11點,花了幾千塊報面授包過班,最後一門都沒過,而且有一門20多分。

我把這段補充在前面是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學習是需要實實在在的,不是靠說的。包過班也是不靠譜的,用膝蓋想想他們也不可能有渠道給你考試題呀!瘋了吧!

~~~~~~~

好好學習的分割線

~~~~~~~~

我是分3年考過的,審計考了2次,其他都是一次性透過。我呢,智商一般、備考的時間一般,成績也一般。所以,我說的都是針對分次考而不是一次性透過的經驗。反過來說,我們80%的旁友也不要求一次性拿下6門,也是想2-4年順利透過就好,是八?

分享自己備考經歷。在出具報告期間,斷斷續續寫了一星期,估計10分鐘的時間,但或許這10分鐘就帶會給你一個知識點呢!

如果想了解更多內容,可關注“阿方的實務專欄”

一、明確考試目的、調整心態

明確考試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未來幾年內你的精神食糧。

我當年的經濟狀況不太允許我去幹其他的事情,我媽很多次跟我說“別考了,你不是那塊料,你也考不上”,所以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儘快透過CPA,跳槽加薪,自己養活自己。最後一次考審計的時候,我至少有3次堅持不下去了抱著書本從自習室(我離大學比較近,下班之後去自習)出來,走到學校大門口,然後又回去坐下繼續學習。

為了跳槽升職加薪、或者就為了有個證,我都認可;我唯獨不認可的目的就是“就是學習一下”。如果僅為了學習,真的不用考CPA,因為考CPA這條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很苦,你抱著學習的態度覺得過也行不過也行,還不如不考。

明確了目的之後,你要知道一件事:餘下的路很苦。你唯二能做的就是:堅持,別半途而廢;你要知道“付出了不見得有結果,但有結果必須要付出”。考試絕大時候不是靠運氣。

二、科目搭配

戰略性的科目搭配對以後的備考、複習非常重要。

對會計和審計知識體系比較熟悉的旁友來講,怎麼搭都行,只要自己覺得時間合理。

我自己第一年報的是會計、財管、審計、稅法,因為我覺得我比較適合推理計算的內容。現在想當時搭配有一個失誤之處就是我對審計壓根沒有什麼成體系的概念,翻了一遍書之後覺得不是很難,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報名了。在備考的過程中發現審計看似簡單,但是有很多專業術語而且站的角度與會計的角度不同,所以把它跟會計弄混了好些內容。

鑑於自己的經歷,對會計和審計不熟悉或者欠缺的朋友來說,最好把會計和審計分在不同的組。

會計+XXX

審計+XXX

會計是最基礎的科目,審計、稅法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絡。會計上的任何業務處理最終都會與各種稅想掛鉤,單純從準則來講,就有”CAS18所得稅”。

會計和稅法放在一起是個不錯的選

擇。

審計與會計的聯絡非常深,審計報告就一頁紙,審計意見頁後面的都是財務報告,所以你認為深不深?!但是(

但是

後面的話一般非常重要),

審計必須要有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點作為基礎

,沒有一丁點的會計基礎是備考不了審計的。

所以,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建議不要選擇這兩個科目,它們適

合有一定基礎並且時間比較多的朋友。我第一年把會計和審計放一起就是個經驗教訓。

財務管理和戰略本就是一體的,以前是在一本書上,只不過財管偏公式方向,所以,這2科,可分可不分。

最後一科經濟法,應該是相對簡單的和獨立的(但我覺得比較難,因為我背不過)。隨便搭配。

單獨說一點就是,別看現在教材厚了,但是

透過率實際是大幅上升的

。誰知道以前很多年的時候會計不到10%的透過率?!

三、教材、課件

教材是需要認真看的,練習是需要做的,課件是看個人需要的。

練習可以選輕鬆過關係列,下述是輕1和輕2 的對比。相較於輕1和輕2 ,最好的練習其實是教材中的例題和歷年真題。所以教材中的例題和歷年真題一定要做。

2020CPA注會備考攻略(長篇)--經驗貼—據說被別人抄襲了很多內容

課件我基本一點沒用,我都是看教材。只說一下審計的老師。

審計當然是金鑫松四金老師

了。

金鑫松老師是我的前同事

,對準則理解的非常透徹,講解幹練邏輯性強,擅長將審計理論和實務相結合。另一個原因就是帥。

有些人會建議各種課件都要看一遍兼顧所長之類的,我覺得

這種就是賣課件的

課件不在於多,而在於能不能理解吃透。堅決不建議多課件

堅決不建議那種價格很高號稱包過的培訓班

,像我同事小A花了8000多塊報了2門。你過不過不在於人家包不包過,不包過你努力了照樣過;你不過,無非明年人家多備一把椅子

四、複習策略

我自己的學習方法有4點:

1、我自己基本上不用所謂的碎片時間。

碎片化學習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就是在自欺欺人。一整天下來,自己造成一種——-每分鐘都在學習、見縫插針的學習、非常刻苦努力的學習——-的感覺,而一旦有了這種感覺,你就會覺得你的付出與收穫完全不成正比,當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的時候你就會懷疑自己、放棄自己。

所以上班的時間我正常工作、玩耍,下班之後或週末我會到離我最近的大學找一個自習室,跟上課一樣保持作息和緊張額狀態。

2、我有合理的可量化的複習計劃。

我從來不做“這個周學會企業合併準則”這樣的計劃。什麼叫學會?學到什麼程度算學會?不好說也不好衡量。

我是這樣制定計劃的:這個周看完會計的第80至120頁,做完對應的練習。有時間限制,有明確的用眼睛就能看到完沒完成的。

合理的計劃是在一定時間內努力一下能完成的。既然伸手能摘到桃子,不如要跳一跳腳摘枝頭的大桃,但是巴望著樹梢的也是不可能的。

3、我會認真的通讀教材。

有人說,教材裡很多內容資料量大、又不是重點,看了浪費時間。很多看似簡單的內容實際是教材的思路以及相關的基礎背景,這種簡單又抓中心思想的話不閱讀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

通讀全文的另一個目的是明確重點。看不懂的那肯定就是你的重點。只要你會了的內容,對你來說那就不是重點。

有好多章節我會反覆閱讀,直到所有的內容都不是重點為止。

4、我會認真的做題,特別是教材上的題。

我用過的書,每科就2本,一本教材一本練習。教材我會反覆的讀,同一本練習我也會反覆的做。我不在任何書上和練習上做筆記和寫答案(第一遍的難點第二遍的時候說不定就不是了),但我會用鉛筆在練習冊上把做過的錯題打一個標誌,下次做的時候會注意。

我用過的所有的課程教材都像新的一樣。

下面分科說一下,各科的策略。

(一)會計

會計是比較難的科目,其中比較難的章節包括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併、合併財務報表,比較不說人話的是金融工具,不常見的業務是股份支付。

通讀教材很重要,可以結合基礎課件

。第一遍會非常慢非常慢,而且會很痛苦,因為你在做練習使會備受打擊。你會有種“每個字我都認識,但是什麼意思就不知道了”的感覺。在第一遍裡一定要做會教材中的練習。

等看完第一遍你就知道,你的重點是什麼了。第二遍的時候速度就快多了,也就有感覺了。

會計的考試,相較予實際業務的處理還是挺單一的,比如股份支付的話只會考一個知識點,而我們公司最近的權益支付的股份激勵案例幾乎把所有的情形都考慮了。再比如合併報表只會考個合併抵消,而我們這個月的合併涉及了外部購買少數股權、母公司購買孫公司、處置子公司部分股權(處置後仍控制)、非全資子公司購買其他子公司持有的少數、拆分子公司(不包括登出子公司、新設子公司這種簡單的)業務。

(二)審計

審計是需要會計基礎的,但是又與會計站的角度不一樣

。比如“判斷審計師對財務報表中固定資產會計估計的審計做法是否恰當”,要答好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正確的固定資產會計估計是什麼樣的,然後知道報表中應用的會計估計是不是錯誤的,最後再判斷審計師的做法。一個問題實際考查了2個會計的知識點和1個審計的知識點。

對有事務所經驗的朋友來講,比較佔優勢,多看看書做做練習就好。

對於沒有審計經驗的朋友來講,不要急於對各個章節的學習,先從整體上把握審計的結構,包括:審計基本原理、審計測試流程、各類交易和餘額的審計、對特殊事項的事項的考慮、完成審計工作與出具審計報告、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質量控制、職業道德等。從整體上了解審計的知識點之後,再進行各個專題。

(三)財務管理

財管的公式比較多,計算量比較大

。我考試的時候是沒做完題目的,最後一道沒做,第一個只做了半道,但我還是有信心能過的,因為我知道哪個題目我錯了我能算的出來我得多少分。

如果大量的公式記不住,那就記住一個簡單的,自己很快能推匯出來。

財管建議首先把教材上的題認認真真的做了,然後大量的刷題。

(四)稅法、經濟法

稅法的難點在於知識點小而多,最易記混和馬虎出錯。

經濟法要理解,但有些還是需要死記硬背的。

不過經濟法對我來說挺難的,我背不過。

不過,對大部分認人來講這兩門難度都不大,只要堅持過第一遍之後,再快速進行第二遍應該差不多

(五)戰略。

戰略就不說了。

(六)綜合

綜合階段的透過率其實是非常高的,差不多50%以上,只要去考的基本就能過。中注協還沒有大開殺戒,估計是能給過就過。

中注協出的《職業能力綜合測試》歷年試題彙編和北注協出的輔導教材,都不錯。

6門一起考不可能考得事無具細的。綜合從重要總體考,考定性而不是定性定量一起考。所以綜合抓重點以及新增變化的。 

更多近期精彩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阿方的實務專欄

現金流專題 | 邏輯公式同時編制直接法間接法現金流模板及講解(2)-邏輯公式的推導

合併專題 | 會計漫畫 | 盈餘公積的抵消與恢復原理​

合併專題 | 會計漫畫 | 合併報表邏輯(七)——-模擬權益法(上)

標簽: 審計  會計  教材  課件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