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兒時小吃

作者:由 蔡瀾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19-02-14

一生已足,回去幹甚麼?但是,如果能夠,倒是因為嚐嚐當時的美食。

早年的新加坡,像一個懶洋洋的南洋小村,小販們刻苦經營,很有良心地做出他們傳統的食物,那時候的那種美味,不是筆墨能夠形容的。

印象最深的是「同濟醫院」附近的小食檔了,甚麼都有,一攤子賣的滷鵝,滷水深褐色,直透入肉,但一點也不苦,也沒有絲毫藥味,各種藥材是用來軟化肉的纖維,鹹淡恰好。你喜歡吃肥一點的,小販便會斬脂肪多的腿部給你,不愛吃肥的就切一些脇邊瘦肉,肉質一點也不粗糙,軟熟無比,與當今用滷水鵝片一比,相差個十萬八千里,沒有機會嚐過,是絕對不明白我在說甚麼。

但是吃不到又有甚麼怨嘆呢?年輕人說,對的,我只供應你一些資料,也許各位能夠找到當年的味道,我自己也不斷地尋回,在潮州鄉下的家庭,或者在南洋各地,總有一天給我找到。

我最喜歡的還有魷魚,用的是曬乾後再發大的,發得恰好,絕對不硬,尾部那兩片「翅」更是乾脆,用滾水一燙,上桌時淋上甜麵醬,撒點芝麻,好吃得不得了。佐之的是空心菜,也只是燙得剛剛夠熟,喜歡刺激的話可以淋上辣椒醬。

這種攤子也順帶賣蚶子,一碟碟地擺在你面前,小販拿去燙得恰好,很容易掰開,那時候整個蚶子充滿血,一口咬下,那種鮮味天下難尋,一碟不夠,吃完一碟又一碟,吃到甚麼時候為止?當然是吃到拉肚子為止。

這種美味不必回到從前,當今也可以得到,到九龍城的「潮發」,或者走過兩三條街到城南道的泰國雜貨鋪,或者再遠一點去啟德道的「昌泰」,都可以買到肥大的新鮮蚶子。

洗乾淨後,放進一個大鍋中,另燒開一大鍋滾水,往上一淋,用根大勺攪它一攪,即刻倒掉滾水,蚶子已剛剛好燙熟,一次不成功,第二次一定學會。

很容易就能把殼剝開,還不行的話,當今有根器具,像把鉗子,插進蚶子的尾部,用力一按,即能開啟,在香港難找,可在淘寶網上買到,非常便宜。

當今,吃蚶子是要冒著危險的,很多毛病都會產生,腸胃不好的人千萬別碰,偶而食之,還是值得拚老命的。

「囉惹Rojak」是馬來小吃,但正宗的當今也難找了,首先用一個大陶缽,下蝦頭膏,那是一種把蝦頭蝦殼腐化後發酵而成的醬料,加糖、花生末和酸汁,再加大量的辣椒醬,混在一起之後,就把新鮮的葛、青瓜、鳳梨、青杧果切片投入,攪了又攪,即成。

高階的,材料之中還有海蜇皮、皮蛋等,最後加香蕉花才算正宗。同一個攤子上也賣烤魷魚乾。令人一食難忘的是烤「龍頭魚」,又稱印度鐮齒魚,粵人叫九肚魚,這種魚的肉軟細無比,是故有人叫它為豆腐魚,奇怪的是,將它曬乾後又非常的硬,在火上烤了,再用鎚子大力敲之,上桌時淋上蝦頭膏,是仙人的食物,當今已無處覓了。

上述的是馬來囉惹,還有一種印度囉惹,是把各種食材用麵漿餵了,再拿去炸,炸完切成一塊塊,最後淋上漿汁才好吃,漿汁用花生末、香料和糖製成。漿不好,印度囉惹就完蛋了。當今我去新加坡,試了又試,一看到有人賣就去吃,沒有一檔吃到從前的味道,新加坡小吃,已是有其形而無其味了。

說到印度,影響南洋小食極深,其他有最簡單的蒸米粉糰,印度人把一個大藤籃頂在頭上,你要時他拿下來,開啟蓋子,露出一糰糰蒸熟的米粉,弄張香蕉葉,把椰子糖末和鮮椰子末撒在米粉糰上,就那麼用手吃,非常非常美味,想吃個健康的早餐,是最佳選擇。

印度人製的煎粿,在大陸時常可以吃到同樣的東西,那是用一個大的平底鼎,下麵漿,上蓋慢火煎之,煎到底部略焦,內面還是軟熟時,撒花生糖,紅豆沙等,再將圓餅折半,切塊來吃,當今雖然買到,但已失去原味。

福建人的蝦麵,是用大量的蝦頭蝦殼搗碎後熬湯,還加豬尾骨,那種香濃是筆墨難於形容的,吃時撒上辣椒粉、炸蒜頭。蝦肉蘸辣椒醬、酸柑,其實不是很難複製的,但就是沒有人做,前一些時候上環有些年輕人依古法製作,可惜就沒那個味道,是因為年輕人沒有吃過吧。

懷念的還有豬雜湯,那是把豬血和內臟煮成一大鍋來賣的,用的蔬菜叫珍珠花菜,當今罕見,多數用西洋菜來代替,吃時還常撒上用豬油炸出來的蒜頭末和魚露。當今去潮汕還能找到,香港上環街市有「陳春記」賣,曼谷小販檔的最為正宗,但一切都比不上我兒時吃的,那年代的豬肚要灌水,灌得無數次後,豬肚的內層脂肪變成透明,肥肥大大的一片豬肚,高階之極,是畢生難忘,永遠找不回來的味覺了。

標簽: 當今  蚶子  一碟  小販  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