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有毒關係 | 自戀型虐待:榨乾你的情感來填補我心中的黑洞

作者:由 邱雨薇Molly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0-08-04

自負自戀自尊的花是什麼花

你的工作夥伴中,是否遇到過極其不配合,不斷製造問題卻不覺得自己有錯,甚至覺得自己十分委屈的人?

你的父母或是家人,是不是用一句“我是為你好”、“只是好意”、“要孝順聽話”,就認為可以合理化各種傷人的行為或要求?

你的伴侶,是否用經常用“逢場作戲”、“應酬”來合理化ta與曖昧物件的親密行為,還指控或暗示你小題大做、爭風吃醋、疑神疑鬼、不信任ta?

你有可能遇到了一個有毒的自戀狂。

有毒人格:被長期忽略的人性的陰暗角落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Fifth Edition

, DSM 5),有毒人格是一個傘形結構,包括: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反社會型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戲劇性人格障礙(Histrionic /Hysterical Personality)

同屬於DSM里人格障礙類別的B大類。這四種人格障礙有共性,也各有各的特性。有時這四種人格障礙會被合併成為“B類人格障礙”。

而這其中最常見的,也最被人忽略的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有毒關係 | 自戀型虐待:榨乾你的情感來填補我心中的黑洞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Fifth Edition

, DSM 5),一個人要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需要符合以下九項診斷標準中的其中五項:

高估自己的重要性,過於膨脹而自我感覺良好;

沉溺於無限的成功、權力、傑出、美貌、或理想的愛的夢幻;

相信自己是特殊且獨特的,只能被其ta特殊或高地位的人或機構所瞭解或交往;

需要被過度的讚賞;

認為自己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要什麼就應該有什麼;

人際關係中有剝削ta人的行為;

缺乏同理心;

嫉妒ta人,或相信自己被ta人嫉妒;

表現傲慢自大的行為或態度。

美國的研究統計顯示,自戀型人格疾患的人口比例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以上。這個資料的落差如此之大是由於絕大多數的自戀型人格患者都沒有被診斷出來,所以有非常多的未診斷“盲區”。美國的研究統計一致性認為,男性患有自戀型人格疾患的比例遠遠高於女性。

讓我們再把焦點拉回華人世界。

由於華人世界對於精神醫學與心理健康諱疾忌醫、對病態自戀議題缺乏認識、還有華人文化造成的偏誤現象,個人認為並沒有可信的資料存在,但是從自己的接觸與觀察,我認為華人世界的“病態自戀狂”(不限於自戀型人格障礙)比例,是遠高於美國的。

這與華人文化重教條輕同理、重威權輕人性、合理化道德綁架與情緒勒索的文化常態有關。

我所接觸與觀察到的經驗,華人世界病態自戀狂的男女比例相近,若有高低,落差也不算大。

有毒關係 | 自戀型虐待:榨乾你的情感來填補我心中的黑洞

自戀型虐待:讓人無法理解的一種反常識現象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存在著自戀的特質。

自戀的本質,就是自我中心。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從自我中心開始,滿心都是“我!我!我!”再漸漸建立與ta人的界限、培養出對ta人的同理能力與尊重、又更實際地看待自己與ta人。

我們可以把自戀看成一個光譜,從極度低自尊(過度犧牲自我的表面好人),到病態的自戀型人格,我們都在這個光譜上。兩個都不健康,在中間取得平衡最好。

但是,這裡所說的“自戀”並非我們所說的“愛自己”,也不是表面的虛榮自大,而是病態的自戀型人格。

虐待,其實是任何不當的對待。當我們說到“虐待”的時候,腦子中往往浮現的是肢體傷害,但自戀型虐待是那些不太容易備被察覺的,更隱秘複雜的虐待。

一般來說,與病態自戀狂的關係越親近,越容易受傷害,也越容易身陷其中。心理距離越是遙遠,或者界限與自尊越健康,越容易保護自己。

有毒關係 | 自戀型虐待:榨乾你的情感來填補我心中的黑洞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處在一個自戀虐待的關係之中,一個最快的判斷方式,就是真正傾聽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直覺。

不要去考慮所謂的“真相”、“事實”、“公道”、“其ta的解釋”。

不要害怕去下定義、貼標籤。因為命名會給你力量,讓你識別傷害性的行為。第一步是要依賴主觀感受,而非客觀的分析。

因為自戀型虐待本身就是一種反常識的現象,當你越發現自戀型虐待本身就是一種反常識的現象,當你試圖用常理去理解它、面對它,你只會越迷茫、越走不出來。

大多數倖存者就是被偽客觀所害、深陷其中。當你能夠好好傾聽自己的感受時,才有機會進一步識別你的處境。透過之後的文章,你也會知道,病態自戀狂擅長的顛倒是非黑白、混淆視聽,讓人分不出真假對錯,所以當你試圖考慮真相、公道、事實、其ta解釋的時候,你反而會陷入ta的全套。

識別自戀型虐待:真正傾聽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直覺

如果你懷疑自己在某段關係中遇到了病態自戀狂,請暫時放下各種理智的聲音,傾聽自己的心,回答一下的問題,你和ta的關係或相處當中: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被ta貶低或看低?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需求總是被忽略?

你是否覺得在溝通時,自己的聲音總是沒被傾聽,所有的重心都在對方身上?

你是否對於真相、是非、道理感到越來越不清楚或混淆?

你是否開始質疑自己所知道的事實?

你是否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被ta傷害或陷害?

Ta是否會對ta人造謠抹黑關於你的事情?

Ta是否標準不一,讓你無所適從?

Ta是否充滿雙重標準,讓你不服氣卻又難以溝通?

你是否覺得ta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把你搞得好疑惑?

你的感受或經驗,是否會被ta否定?

你的自尊越來越低落?

你的自信越來越低落?

你是否覺得自己好像不被當人看?

你覺得自己的靈魂或內在好像一點一滴死亡中?

Ta明明傷害了你,卻說得頭頭是道,讓你不知如何處理,甚至懷疑自己才是錯的一方?

就算表面上是為你好或為別人好,你總覺得ta其實為的是自己,無論你是否能明確說出ta的目的?

就算表面上看似善意、尊重、熱情、或客氣,你總覺得ta並不真誠?

你的退讓、包容、體諒,換來的不是真心感謝與同等的回饋,而是理所當然,甚至得寸進尺的態度?(前提是,你已經讓對方知道你是採取、妥協或退讓,對方並非不知情。)

你是否覺得不快樂,卻又說不清楚具體的原因?(並非原本就不快樂,而是進入此關係才開始轉變。)

……

有毒關係 | 自戀型虐待:榨乾你的情感來填補我心中的黑洞

回答的“是”越多,你越有可能是遇到病態自戀狂了。

在剛遇到病態自戀狂時,可能不會有這樣的感覺,甚至可能有很正面的感受。這在之後介紹病態自戀狂的招數時,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而且許多的病態自戀狂基於扭曲的心理,明明自己是加害者,卻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甚至以上的問題全都回答“是”。

“真正傾聽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直覺”對於華人世界的許多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在華人文化圈中,大部分的人從小就被教化成要忽略自己的直覺與感受、跟著教條與期待走。

這點在女性身上特別明顯。許多傳統的觀念把“忍”當作一種美德、把追求自己的情緒舒適和界線的積極問題解決行動視為“偏激”、“自私”、“不隨和”。華人文化非常容易製造出兩種極端:

病態自戀狂,以及自戀狂最愛的獵物——依賴者

有毒關係 | 自戀型虐待:榨乾你的情感來填補我心中的黑洞

當我說“真正”傾聽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直覺時,我指的是一種不受汙染的狀態。有些人可能本身有些心理議題未解,導致即使遇到不是病態自戀狂的人,也因為自己的心結或投射而對上面的問題回答“是”。也有些人,傾聽自己感受與直覺的能力受到了破壞,導致在回答以上問題時,答案往往是來自外界的聲音。

我們先去感受,再來看看這些感受是否其來有自(請記得排除老好人、替對方找藉口的“美德”,否則會失準)。也許你本來以為自己的感受是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的,但是結合這一系列文章的知識,也許你會開始瞭解,自己的感受是有根據的、的確是被病態自戀狂造成的。

此外,結合自戀型虐待的諮詢師的協助,也可以幫助你釐清這些感受究竟是自戀型虐待的後果,還是自身的議題。如果真的受到自戀型虐待的影響,此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協助你療愈或應對。

歡迎加入每週的RelationshipTalk。我是一名人際關係教練,就讓我用專業的技能,帶領著你和其ta有共同困惑的小夥伴一起聊一聊“有毒關係”的那些煩心事兒。期待聽到你的故事,與大家一起成長。

標簽: 自戀  ta  自戀狂  病態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