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作者:由 人物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2-10-24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2020年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落幕。不到三年的時間,這項競賽給了無數人接近數學的機會,也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了數學之美——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數學給了那些熱愛數學的人一種跨越專業的自由,可以在經濟學的後院玩,可以在藝術的後院玩,在任何人的後院,數學都有用。

文|

尤爾敏

編輯|

金石

比賽之初:數學是科學的基礎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瞬間想知道,眼前的生活有沒有一種更完美的答案?

——外賣小哥到大堂送餐,抵達之後,他可以等電梯去訂餐的樓層,也可以讓客人坐電梯下來,他想知道,哪一種方式最合適?

——質檢員從淘寶買了三個杯子,去120層的高樓往下扔,他需要測試玻璃杯最高從哪層樓摔下來不會壞。可是上上下下往返跑太費勁了,有沒有一種最優解,讓他嘗試最少次數就能準確知道答案?

——擀寬面的張師傅靠賣圈面掙錢,他把寬面兩頭粘上,沿著中心線切開,就能做出圈面。公司開年會訂了2019旋的圈面,他擰圈擰得手都酸了,臨下刀切面前,他想知道,這要是沿著中心線一刀下去,切出來的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面?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這些是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難題,也是標準的數學問題——而這些源自生活實際的困難,構成了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考試題。

比賽在今年3月在線上舉行,全球5萬多報名者共有超過1。5萬人參與了預選賽,有十幾歲的中學生,也有來自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最終,來自中國、美國、法國、德國等12個國家的選手面對幾何與拓撲、數論與代數、數學分析與方程、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幾大方向的賽題,角逐勝利。

這一切其實源自於一個據說數學並不好的人的願望。2018年秋天,馬雲邀請11位國內外知名數學家到杭州,聊了一個半小時數學。來自中國、英國、俄羅斯、比利時、匈牙利等國的頂級數學家圍坐在一起,他們討論的主題是——數學有用嗎?

「我參加高考第一次數學考了1分,這個考1分給社會上帶來很多誤解,馬雲數學那麼差還能夠成功,可能不需要數學。其實,我特別支援數學,數學非常重要……我感到很抱歉,這麼多年,我們給予基礎數學的關注不夠,所以決定為數學乾點什麼。」馬雲在當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未來數學會成為全世界的通用核心語言,數學會是大家存活於這個世界的頂級能力。」

跟數學家聊了一晚上之後,他們決定要辦一場數學競賽,這是全球唯一的線上數學比賽,完全以興趣為導向,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只要對數學感興趣,不管你身處何處,有沒有從事數學研究,甚至不在意是否出身數學專業,都可以來參與到數學之中。

今年是阿里全球數學競賽的第二屆,數學家田剛是這次數學競賽命題委員會主任,也是競賽指導委員會委員。他是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中科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比賽開始前,他牽頭在全世界的青年數學家中物色人選,組織起來自海內外高校的30多名頂尖青年數學家組成命題組。

這是數學家們對我們所親歷的生活的觀察,更是他們對於自己所生活的時代提問——數學家們也想知道,時代處在技術變革的拐點,數學是不是能帶來一個完美的答案?

在數學領域,這是一個經典問題。它困擾著20世紀的數學家們。英國數學家哈代在上世紀發表了一篇廣為流傳的《一個數學家的辯白》,哈代斷言,「我這輩子做的數學,沒有一個是有用的」,「真正的數學對戰爭毫無影響,至今還沒人能發現有什麼火藥味兒的東西是數論或相對論造成的,而且將來很多年也不會有人能發現」。

事實上,他錯了。許多人眼中無用的數學,根深蒂固地構建起現代科學的基石。僅僅五年之後,相對論的產物原子彈爆炸。1982年,哈代最鍾愛的數論,成為控制核導彈的密碼系統的理論基礎。1908年,他跟遺傳學家普納特共進午餐的時候,聽到朋友在生物學上的困惑,在餐巾紙上幫他用數學算了一番,他本以為結論太過簡單,「拿出來發表都嫌丟人」,最終被普納特幫忙發表成為「哈代定律」,結果,它對人類的重要性如同牛頓第一定律一樣,它徹底撼動了生物學,是群體遺傳學的科學基礎。

儘管人們為了「數學之用」這個古老問題爭論不休,數學始終是許多科學理論的基石。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純數學和其他學科碰撞出來許多奇妙的靈感。物理學中的規範場,就是數學中纖維叢上的聯絡;對素數的研究是一門純數學,可它在密碼學中受到重用。數學家馬志明說,我國造原子彈的試驗次數只有西方的十分之一,從原子彈到氨彈的爆炸成功只用了2年3個月,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許多優秀數學家參加了工作。

「數學研究的初始動力並不是以某一個具體的用處為起點,但是從長遠看,它都是非常有用的。數學研究很像是爬山,每一步看起來並不一定那麼關鍵,但是透過不斷累計,最後一定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田剛說。

高曉松說,在數學領域有一句名言:「We can play in everybody’s backyard。(我們可以在所有人家的後院玩耍。)」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給了那些熱愛數學的人一種跨越專業的自由,可以在經濟學的後院玩,可以在藝術的後院玩,在任何人的後院,數學都有用。

「推動這個世界前進的有兩種重要的人,有一種人堅定地認為,數學是一切的推動力,另一類人堅定地用藝術去解釋一切,甚至去解釋數學。當然還有第三類人,認為是神推動的。我覺得都可以,就是因為這幾類人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向前,整個世界踩在這兩個輪子上向前走,希望這兩個輪子能你追我趕,一直這樣向前走。」高曉松說。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各大高校的人角逐金獎 圖源受訪者

競賽中:數學中的人生抉擇

參加一場數學競賽,跟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差不多——它展現出人類如何走向極致,在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面前,超越人類的極限。一個體操運動員必須充滿勇氣,富有創造力,才能在憑空跳躍後,極其精準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完成對抗地心引力的旋轉。一個數學競賽選手也一樣,他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巧妙調動他大腦中所有能力,迎戰難題,尋找通往解決的路。

印臥濤是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組織委員會委員,他參與了這一次競賽的命題,其中一道題就是質檢員從高空扔杯子。這是經典數學問題「高樓扔雞蛋」的升級版,從高空摔杯子比扔雞蛋更復雜,相比於完好或破損的雞蛋,摔下來的杯子分為碎了、沒碎、裂紋等更多情況。這導致問題變得棘手。

面對一道超高難度的數學題,每個人所展現出來的應對技巧完全不同。有的選手會放棄,答題區一片空白,有的選手會迅速找到捷徑,用最精巧的方式解答,還有選手找不到捷徑,但會用最原始的列舉法,把可能的答案一個個列舉出來,用最吃力的方式找到答案。

「我們在工作環境中,總會碰到一些難題,像很多技術團隊碰到棘手的需求,會感到手足無措。參加競賽相當於在虛擬的環境下鍛鍊,怎麼從手足無措中一步步出發,化解困難,找到解答。」印臥濤說,對不同人的不同選擇,「我倒不覺得方法有笨和聰明之分。用技巧、捷徑,可能要承擔風險,比如沒有辦法覆蓋全部特殊情形。列舉法看似耗時間,但它不容易有遺漏,比較安全,可能是個好辦法。看上去只是在做一道數學題,其實它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戰。」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印臥濤 圖源受訪者

鄭凡是今年阿里數學競賽的金獎獲得者,他現在在西班牙數學科學研究院做博士後。他參加了第一屆阿里數學競賽,拿了銅獎。再次參加是因為答題有意思,「賽題把數學和生活聯絡起來了」。「網路上有個段子說,數學只要會加減乘除、去買菜就行了,但阿里舉辦這個比賽其實想告訴大家,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地方都用到數學。」鄭凡說,天氣預報裡有數學,設計飛機也要用數學,數學還能預測海嘯,透過數學建模測洋流運動功率。他的願望就是利用自己的數學研究,減輕海嘯給人類的傷害。

作為阿里巴巴達摩院決策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印臥濤的工作就是用數學解決複雜的業務問題。小到快遞小哥的路線規劃,物流的倉庫選址,大到金融資金的排程,都可以還原成數學問題。

在數學家眼裡,很多現實問題都能抽象化為數學模型,比如「AB testing」問題。APP開發者現有兩套方案,想知道哪套更好,他需要同時對兩個方案做測試,但並不希望在錯的方案上浪費太多時間,那會影響使用者體驗。在資訊不完備且實時變動的情況下,如何用最短時間找到答案?

這類問題的數學原型是賭博機問題——你拿著一筆錢到了拉斯維加斯,一排老虎機擺在面前,你要測試出哪臺老虎機贏率高,但又不想在贏率低的機子上浪費太多錢。怎麼辦?

在業務場景以秒迭代的科技公司,來自現實的難題也是每時每刻湧現。每年雙十一是普通人的狂歡節,但也是技術人員的極限挑戰。每當11月11日零時到來,天貓淘寶的訪問量和交易量會比日常高三倍,這個數字逐年倍增。2019天貓雙11的交易峰值達到54。4萬筆/秒,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消費奇蹟為這個時代的科技公司製造了世界第一的技術難題:技術要以什麼樣的速度升級,才能迎面追上瘋漲的社會需求?

雲計算、人工智慧、晶片乃至量子,每一項技術爆炸的源頭總是藏在純數學中。「人工智慧、大資料與數學密不可分的。有觀點認為,AI的本質就是數學。」田剛說。「數學實力往往影響著國家實力,幾乎所有的重大發現都與數學的發展與進步相關。」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雲集多國數學人才的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 圖源受訪者

交卷之後:走向山頂

今年阿里數學競賽的預選賽答題時間有48小時,決賽6個小時,那已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腦力激盪,但組織了這場競賽的數學家們都說,最關鍵的是結束考試之後的日子。

「在競賽中,你要花幾個小時去思考一個問題,但從這場競賽走出來之後,要把百米衝刺變成人生的馬拉松。」田剛說。

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時候,田剛是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的同事。懷爾斯從1985年開始了費馬大定理的解題之旅,花了七年尋找自己的證明,可是他公佈結果之後,很快在同行評審中發現了論證中一個漏洞。在巨大的壓力下,懷爾斯又花了14個月,反覆檢查、思考,最終修改完善了他的證明。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成就之一。

「做研究的時候,你對一個問題思考一小時,跟思考一個月,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關鍵就在於你願不願意思考下去。懷爾斯在宣佈解決後發現有問題的狀況下,還能沉下心來,這需要巨大的勇氣,也需要非凡的毅力。」田剛說。

一生投身數學的田剛說,數學帶給他兩種樂趣,想得通有樂趣,想不通也有樂趣。想通了是一種興奮感,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走了很久的路終於豁然開朗,天亮了。想不通的時候也有喜悅,就像爬山一樣,爬過一定的高度,即便沒到山頂,回頭一看,視野依然有了提升,風景有一種獨特的美。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圖源受訪者

事實上,即便懷爾斯沒能完美解決費馬大定理,他在那飽受考驗的8年所完成的研究,也已彙集了20世紀數論中所有的突破性工作,創造了全新的數學技術——他艱難攀登的每一步,對數學史而言都意義非凡。

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懷爾斯反而陷入矛盾心理。他在一部紀錄片中說道,這道困惑了世間智者300多年的難題曾是他的童年夢想,「但現在我失去了它,這種感覺就如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一部分。」

選擇數學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今年阿里全球數學競賽的優秀獎獲得者、有外號「數學怪才」的北大學生陳澤坤說,喜歡數學就像喜歡打遊戲,只是順應自己的天性,「文化會演變,文字會消亡,但是數學不會……研究數學是抵達永恆最簡單的方式。我想要不朽,所以我選擇數學。」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圖源受訪者

標簽: 數學  競賽  數學家  田剛  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