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2017-8,配法參考》

作者:由 齊河一家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7-08-17

前言(本文會持續更新,直到寫完)

重點突出價效比及硬體之間的區別

沒有具體的配置提供,僅是收集平時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重點說說

正文

電腦主要是由主機與外設組成。

主機由CPU、散熱器、主機板、記憶體、硬碟、顯示卡(非必帶)、電源、機箱等組成

外設由顯示器、鍵盤、滑鼠、攝像頭、耳機、音箱、印表機及其它專用外設等組成

——————————————

CPU

——————————————

1、CPU選Intel好還是AMD好?

具體型號具體分析,也得看自己的用途,比如家用辦公要求不高的網遊像LOL/鬥戰神這些,組G4600核顯平臺即可,如果拿I5或I7核顯平臺辦公家用也是可以的,只要你不覺得浪費錢是個問題就行;現在AMD的銳龍產品(無核顯)很強勢,價效比要蓋過I5/I7,所以現在基本沒人選擇I5/I7了,基本的選擇就是家用網遊級G4600(也順道取代了I3)再往上是R5-1400/1500X/1600/1600X/1700/1700X,其中的AMD R3-1200/1300X目前盒裝價效比還不行,據說下個月出散的四五百,到時候就牛比了,但傳言落歸現實前也只是傳言

2、聽說Intel的CPU單核效率高打遊戲不卡,AMD不穩定?

自打Intel的CPU進入32nm以來(2010年左右),架構效率就遠好於AMD了,直到今天AMD的銳龍出來(雖然還是落後於Intel,但差距不大了,大約是四代Haswell的水平,單核同頻下,約是Intel 85%左右的效能);

體現在遊戲中場景人多的時候可能存在Intel的不卡,而AMD的卡,再就是搭配同樣的顯示卡,可能存在 Intel的CPU能讓顯示卡GPU 99%負載,而AMD的CPU可能不能讓GPU負載滿而不能充分發揮顯示卡的效能的現象,不過這是以前了

現在AMD銳龍單核效率上來了,多執行緒及好價格完秒今天的Intel的I5/I7,至於AMD不穩定這一說在早期AMD平臺會黑屏宕機莫名的(一般是CPU的事)再就是發熱相對要大,現在的銳龍發熱控制的較好,並且現在以盒裝形式賣,自帶的散熱器就能良好的控溫,所以AMD高熱現象基本不存在,不過目前銳龍超頻有宕機的BUG,所以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超頻,不超頻用的話,一般用著沒事,也不存在不穩定了,這一代的銳龍主要是價效比太高了!

3、I5在使用中是不是比G4600快?

除了G4600與I5,也可以是I3與I5比,I3與I7比,甚至是R5-1400與R7-1700比,就是核心/執行緒數量多少影響什麼的問題

舉例,G4600是兩輪電動車,I5是三輪電動車,兩者的速度是一樣快的;如果你就是家用代步,那電動車便宜也合適些,當然開三輪電動車日常代步也可以;但兩者的區別體現在負載不一樣,三輪車可以拉很多貨,而兩輪電動車就相形見絀,這就是區別

落實到實際中比如多執行緒應用(多開遊戲,影片輸出,軟體渲染,直播遊戲等)就要選擇對應多執行緒的CPU,而日常玩個LOL選個G4600很好,這時候你就是選擇一個I5(多花好幾百)在日常使用的速度上也沒有任何感觀上的變化,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用途來進行理智選擇

4、G4600有多大的實用性?

6開夢幻西遊無問題,在不配顯示卡只配一條單DDR4記憶體的情況下,就可以在1080P中效下流暢LOL團戰不卡,其它要求不高的3D網遊也均可以;將來玩3D遊戲,比如當今的單機遊戲,你只需要加一片GTX1050級別,就可以在1080P解析度下,大部分3D網遊可以高/最高效玩,大部分3D單機可以中效或高效流暢玩,相當具有實用級別的一顆CPU

5、G4560、G4600、I3-7100的區別是什麼?

G4560是3。5G主頻,2C/4T(2核4執行緒),核顯HD610(12個EU單元)……散裝400左右

G4600是3。6G主頻,2C/4T,核顯HD630(24個EU單元)……散裝400左右

I3-7100是3。9G主頻,2C/4T,核顯HD630,支援AVX……散裝600+

AVX在大家的應用中體現不明顯,倒是4個執行緒及核顯HD630更重要,加以便宜200+的價格,所以G4600是目前最熱的一顆,可以說G4600取代了G4560與I3

6、盒裝跟散裝的區別是什麼?

盒裝由品牌商承認質保(一般提供3年質保,壞了可以免費換新);散的質保不被承認(流入渠道有多種)但賣家一般個人承諾質保(叫店保,一般是1-3年)。另外,盒裝自帶散熱器,散裝的不帶必須配散熱器才行(就是還要再自己掏一次錢)

7、CPU和顯示卡是否存在搭配關係?

存在,CPU效能弱了顯示卡負載不起來(尤其是今天顯示卡高能時代),在前面也提到了,同樣的顯示卡搭配不一樣的CPU,顯示卡的負載不一樣(也就意味著顯示卡效能沒被挖攪出來)

8、什麼樣CPU搭配什麼樣的顯示卡才是最適合的?

肯定與價格沒直接關係,顯示卡的負載高低受CPU效率及效果高低設定影響,大家很容易理解錯的地方可能在於是不是I7能讓顯示卡滿載而G4600就不能?這個事可能得看遊戲去,目前我還沒有作這個實驗,目前個人感覺主要是CPU的效率影響更大一些(架構與主頻);再就是遊戲中設定的畫質級別如果低了的話顯示卡負載也不高;再就是顯示卡效能過高的話(像GTX1080),你在1920×1080解析度下可能很多遊戲顯示卡都不會99%負載,這個就是顯示卡效能過高與遊戲畫質級別設定的問題,並不算異常

9、CPU的哪些引數比較重要?

CPU的效能主要是看兩點:單核效率與多執行緒效能。多執行緒上面講了,單核效率在玩一些老遊戲時(比如帝國時代2、紅警)涉及到畫面移動的速度及畫面卡不卡的問題,及一些設計軟體多數功能是吃單核,可能會影響某些效果的速度,但目前為止,AMD的銳龍同頻下,雖然架構效率還是低於Intel(整數單元與浮點單元均落後一點)但是就目前的產品主頻也不低,單核效率也不差,所以也不希望看到大家再在這一點上較真去選Intel,不是說不讓大家選Intel而是不要再糾結這個單核效率的問題

決定單核效率的一是看架構(比較模糊的概念),二是看主頻(主頻影響效能比快取大)

10、R5-1400與I5-7400/7500怎麼選?

R5-1400是4C/8T,無核顯,主頻3。2-3。45G,盒裝899的價格,搭配B350主機板可以超頻,所以對於不差錢不管你需要不需要多執行緒,僅從同價位上就秒殺當今的I5了,因為沒核顯所以必須配獨顯,所以對於獨顯平臺它的可選性要遠遠大於I5

I5-7500主頻比I5-7400高0。3G,I5-7400主頻實際是3。3-3。4G,功耗發熱均小於I5-7500,有核顯,所以它適合用於一體機及定位不裝獨顯的辦公檯式機當中,而I5-7500還要比7400貴一百多,定位遊戲的話不如R5-1400好,定位辦公一體機又不如I5-7400低發熱還貴,而且7400的主頻也不低,所以它就尷尬了

11、R5-1400與1500X怎麼選?

現在盒裝的R5-1400是899,1500X是1199差300塊錢,事實上1500X的睿頻3。9G,三級快取16MB,加以銳龍超頻有宕機的BUG所以不想折騰超頻的,用1500X配400內的A320主機板(比如映泰A320MD PRO)就可以。而R5-1400因為主頻稍低一點,大家總想著超頻,所以如果給R5-1400配B350主機板(比如映泰B350ET2,459左右)成本上可能比A320貴一百,這樣就與1500X的價格差距在200元左右

但是,200元左右的差距加在顯示卡上可能就有一個級別的差距,所以對於少金的網友選R5-1400沒毛病,多金的網友選擇1500X也更合適

12、R5-1600與1600X怎麼選?

1600X的睿頻能到4。1G,而R5-1600的實際主頻是3。4-3。7G也不算低了,兩者價格差距在200元,但1600X沒有散熱器啊,大家得配個百元散熱器又差出300元的價格來,加上1600的主頻不算低,還可以配B350主機板超頻,所以個人覺得R5-1600的價效比稍高!追求極致主頻的網友可以選1600X(但不要認為配了X的好超頻,一樣不好超,而且超頻有風險所以用1600X的話配個A320就行了)

13、R5-1600與R5-1400及I7-7700或7700K怎麼選?

作為極致遊戲體驗,加以Intel的單核效率最高,所以在不差錢的情況下選擇I7-7700K不算毛病,但綜合考慮,比如也玩遊戲也直播,那作為6C/12T的R5-1600要比另外三個更適合;不過I7-7700是不行了,因為價格不便宜(雖然預設主頻4G以上也不行),I7-7700K可以作為效率的代表無視價效比的存在,R5-1400作為便宜高性價比也存在,R5-1600作為多執行緒高性價比存在,它們三個還各有所取之處

14、R7-1700與1700X怎麼選?

事實上兩者的差價在340塊錢左右,加以1700X不帶散為器再配個100元的散熱器價格差距拉開了440塊錢左右,不算少了,而兩者均為8C/16T,定位遊戲設計都不弱,一句話不差錢可以選1700X

R7-1700實測主頻3。2-3。75G(最少2個核會睿頻到3。75G),在多執行緒壓力下,主頻最低3G

R7-1700X實測主頻3。5-3。9G(至少2個核會睿頻到3。9G),主頻是高了一點,平時每0。1G就100塊錢,值不值大家自己掂量吧

15、聽說銳龍開機自檢BIOS特別慢,長達20秒?

開機時間分自檢BIOS與啟動硬碟提取資料到記憶體的過程,後者由硬碟的隨機讀取速度決定;前者與CPU設計有關,一般核多的自檢就慢,比如Intel的伺服器平臺多核的就很慢,銳龍八核R7-1700剛出道的時候也很慢,心理感覺上可能得五六秒,拿秒錶算一下可能超過10秒以上,不過四核的R5-1400還在接受範圍,按下開機按據到自檢過亮螢幕開始,心裡感覺大約有2-3秒,拿秒計算可能得7-8秒左右,不過在人的感觀接受範圍內,R5-1600自檢稍微長一些,感覺有3-4秒,不過也在接受範圍內,Intel的N3160集CPU平臺和自檢也很慢,所以個人覺得自檢慢並不是銳龍的特色,觀察的結論是核多的自檢就慢,既然用R7-1700就圖它的16執行緒,可忍

16、直播遊戲怎麼選CPU?

不考慮錢的話,建議R5-1400起步,因為直播程序很吃CPU多執行緒,甚至用它直播都卡,需要在任務管理器,設定直播程序相關性(比如給它勾選CPU0/1/23),如果還卡的話,也給遊戲程序勾選上CPU4/5/6/7,讓這兩個程序分開佔用CPU就可以了

最好是選擇R5-1600起步,這個由6C/12T,用這個基本不用設定直播也不卡

其它已經購買了I5的網友,可以將直播程序勾選CPU0/1,這樣或許就不卡,準備新配電腦的網友就R5-1600最宜,或者R5-1400這種8執行緒的處理器起步

17、CPU負載率滿了是不是要換CPU?

CPU負載率是執行緒數被佔用的一種反應現象,比如CPU四個執行緒,每個執行緒全部滿載則為100%,2個執行緒滿載則為50%,3個執行緒滿載則為75%

如果CPU是單核或老式的低頻雙核,隨便開啟一個網頁,CPU持續90%電腦立刻陷入癱瘓那必須換CPU

如果CPU是四五年前的高頻雙核,正常家用沒事,保是玩遊戲負載很高(比如70%以上)但遊戲不卡,那沒必要換,遊戲時CPU佔用率是其工作狀態的一種體現,只要不卡就OK了

如果多開了三四個2D遊戲或網頁遊戲CPU滿載還卡了(在記憶體沒爆的情況下,確定是CPU的原因)那可以更換一個多核多執行緒的CPU,更換的條件是影響正常使用,達到必要性

有時候我們判斷一款軟體或遊戲是不是單核就看任務管理器-程序中的CPU負載率,如果是四執行緒,軟體或遊戲在工作時最大負載25%那就是單核,如果負載超過50%那就不是雙核遊戲說明遊戲支援多核,如果最高不超過50%那就是雙核遊戲

對於某些遊戲,尤其是老式的網遊,可能也是單核遊戲,大家可以在任務管理器中,右擊遊戲程序,設定相關性(如果是WIN10則右擊程序,轉到詳細資訊,再右擊,設定相關性),勾移過多個執行緒,至於在遊戲中管不管用不清楚,有些遊戲不允許設定相關性那就辦不了了

——————————————

散熱器

——————————————

CPU散熱器的選擇標準就兩個:控溫與靜音;目前像AMD的銳龍系列自帶散熱器的不需要另配,像1600X、1700X及未來散裝的1200、1300X需要配,Intel方面可選的不多了,就G4600散、I7-7700K散需要配

G4600……TB上AVC(LGA115X)四線溫控的即可或者30元的超頻三甲殼蟲智慧版

R3-1200/1300X……配個側吹四管的穩穩的,TB搜尋北極熊颶風I或冰漫(分很多系列,要個四管溫控的就行)

1600X/1700X……TB搜尋冰曼,有雙塔、六管、雙12cm溫控風扇的,最多不超過109,但這種適合於四記憶體槽的主機板,因為雙塔會在空間上影響記憶體的安裝,所以對於雙記憶體槽主機板,適合用單塔,在這裡推薦超頻東海X6

1、120單排水冷與雙排水冷可選性高嗎?

雙排水冷的價格就是篩選智商的,單排水冷雖然效果略好於側吹四管,但一線品牌價格都在260-299左右,雜牌199的漏液也不用考慮安裝還麻煩,所以TB上那些100左右風冷側吹雙塔六熱管的價效比爆棚,非垃圾水冷所能比也,還有什麼499元的坑爹毛頭鷹更是看也不要看,當然,這個世界上存在粉絲,也存在信仰者,有信仰不差錢的請無視上面的內容,按你們心中所想去做吧

2、機箱有沒有必要加前/後風扇

後置風扇用於快速抽走CPU與顯示卡處堆積的熱量,對於高熱U與顯示卡來說十分有必要,在這裡不必限於引數比如設定120W的顯示卡才用,因為A卡目前就70W TDP的發熱也很大,加以夏天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個風扇20元左右,所以不差錢的配了顯示卡的可以加一個,也可以什麼時候覺得機箱熱了現加也不晚

前置風扇主要用於機械硬碟的散熱,如果你的機箱中沒有機械硬碟那就不必裝了

3、大霜塔能否用於AMD銳龍平臺?

不太適合!銳龍AM4介面的四個固定風扇的螺絲開孔與原來的AMD介面位置均不一樣,所以不管是水冷還是大霜塔,必須帶有AM4扣具,即使有AM4扣具,大霜塔會在空間上佔用兩個記憶體槽的位置,如果你的記憶體槽高馬甲那是安不上的,二是在Intel平臺大霜塔可以側著安,在AM4平臺上側著安不了,因為AM4扣具是方的不是圓的,加以大塔的價格巨黑,在今天已經失去競爭力,所以不建議大家再選它

4、分體式水冷有沒有必要弄,挺漂亮的?

喜歡這個東西太難說,不是用價效比來衡量的,不過本文重點是突出價效比,分體式水冷得訂製,一套下來得在600-1000左右,所以個人是不推薦弄這東西的,因為散熱足夠就行,為了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浪費錢個人不提倡;雖然前面說了對於喜好這個東西是不能用價效比來衡量的,但我還是要嘮叨幾句

一個美的1。7L防塵電水壺,79元(燒水無異味,帶開合壺嘴防塵保溫,家用神器)

一個美的小電餅鐺,99元(沒事烙個麵糊吃,不比泡麵健康又實惠?)

一個4L的美的電壓力鍋,199(燉個排骨啥的能少了它?)

一個格蘭仕的光波爐,349(家用萬能神器,必不可少!)

一個美的的豆漿機,179(這個東西打豆漿及各種雜糧粥好用)

一個九陽的電磁爐+燙鍋+炒鍋,199(冬天火鍋神器啊或者家裡沒氣了先用著電的點)

上面這一套制式廚房神器,合計1100元!!現在你給我說要拿這些錢弄一套可有可無的破水冷//吃驚,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表示無法理解

5、大鐮刀赤兔馬與超頻三東海X6哪個好?

個人覺得是X6要好一些,X6的散熱片更厚,底部一根U型管截斷為兩根L型管(對外號稱5管,其實還是4管,但增加了熱管的接觸面積),所以都是雙風扇規格的話,X6要更好,價格方面兩者倒是一樣

如果CPU發熱不大的話,追求紅色搭配的可以選赤兔馬(因為它是紅光),追求藍光搭配的就選X6(藍光給人涼靜的感覺)

6、喬思伯U4搭配R7-1700/1700X及GTX1080顯示卡應該選什麼散熱器?

此套配置遊戲功耗在300W左右(實際288-299左右)發熱巨大,對機箱的散熱效能要求很高(要是裸機測試,R7-1700原盒風扇就行,但封上玻璃側板那直吹式原盒就不行了)必須用側吹,個人這兩天反覆測試過這種組合

在R7-1700主頻3G的時候,遊戲沒過半小時,CPU溫度高達78。8度機箱巨熱(不能放手),而機箱已經搭配了前後各一個12cm風扇;在更換了超頻東海X6後,超頻3。6G,遊戲玩了一小時,CPU溫度最高記錄62。5度,日常記錄60度以內,完全控制住了溫度

至於R7-1700X個人沒有親測,據一位顧客回顧,是可以完全控制得住1700X的溫度的,所以側吹式東海X6對於小體積機箱安大發熱硬體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這裡沒有用大霜塔的必要,因為已經完美控制溫度,價格便宜,最主要的是大霜塔要佔兩個記憶體槽的位置

——————————————

主機板

——————————————

主機板是誤區最多的硬體,包括論壇貼吧知乎上很多所謂的“大神”尤其喜歡在推薦主機板上鋪張浪費,這也是本文的重點,所以在這裡要重點說說,以讓大家理解主機板,該不該花錢,哪些地方該花錢,以做到合理、理智、不浪費

1、主機板是否影響電腦的效能?

從大方面來說,主機板就是插排(整合各種插口)不影響電腦的效能,電腦的效能主要是由CPU、記憶體、硬碟、顯示卡決定,其中CPU是所有效能決定者,記憶體與儲存是輔助者,顯示卡僅限玩3D遊戲或設計軟體加速渲染用(也可以影片轉碼但現在的CPU就很快不需要顯示卡來轉),CPU與記憶體/顯示卡通訊要經過記憶體控制器與PCI-E控制器,這兩個控制器全集成於CPU中,所以基本是CPU自己決定了效能,主機板就是提供了一個供電的插座而已

從細微的方面來說,主機板上的供電如果設計不行的話,影響極限超頻(正常玩家要玩極限超頻?而且超頻對平臺搭配也有限制),主機板南橋晶片組支援的頻寬有區別,在安裝高速M。2時有速度差異,但那些差異於實際大家的應用來說區別不大,極個別應用會有區別,比如高速M。2如果能安在有M。2介面H110上速度上限會受影響,但也只是限在2000MB/S左右,固態要真能達到2000MB/s的速度就很快了,差那幾百也無所謂,所以從大的方面說不影響效能,至於主機板上的晶片組(晶片組決定一些規格,但與用料沒有關係,主機板的用料好壞就要具體產品具體分析看品牌商怎麼設計了)有些支援超頻(比如Z270支援帶K的CPU超頻)超頻後效能提升,自然是影響效能,但這種搭配屬於限制型搭配非通用型,對於一般人的應用來說,完全可以理解為主機板不影響效能;

主機板有規格一說,比如說支援的SATA介面的數量,及M。2介面的數量及頻寬,及PCI-E X16槽的數量決定是否支援CF/SLI,及記憶體槽有2個還是4個,後置USB介面及影片介面數量及規格區別,這些僅作為規格區別,不作為效能決定者,如果大家喜歡將規格的支援認為是影響了效能那就這樣理解吧

2、主機板大板是不是比小板好?

大家常說的大板是指ATX結構,小板是指M-ATX;客觀上理解,ATX主機板僅僅加長了3個PCI位的長度,就是說ATX與M-ATX的本質區別是,ATX支援5-7個PCI位,而M-ATX支援3-4個PCI位,PCI位可以設計PCI槽,PCI-E X1或PCI-E X16等,這些僅僅作為主機板的規格支援方面,用於擴充套件PCI/PCI-E裝置,但與主機板的用料無關,所以不存在主機板大板比小板好,要比較就要拿出具體的型號比較

3、大板的用料是不是普遍比小板好?

這就是個人主觀感覺了,上面已經分析了大板小板僅僅是擴充套件位支援數量的不同,而具體的用料好壞要具體分析,即使放在大的方面講,現在一線品牌的主機板用料都不太差(個別除外,比如華碩)都有底限,這個用料標準不分大小板都一樣的,有些大板賣的很貴,不一定是用料紮實就賣的貴,可能弄了一堆沒用的東西,比如4×DIMM,雙M。2介面,三影片介面,多USB介面,支援RGB炫光,再刷了一層花花綠綠的漆,部分支援SLI或CF等,再起個牛比的名字,定價1400或2000元,坑小白一個來一個來的

4、主機板的用料主要是看哪裡?

這個借個文章來表達吧,《縮水華碩,是如何被捧上神壇的?》,簡單說電氣效能作為衡量主機板用料是否標準的參考,這就是質量了,而在這方面華碩被抓了典型,他的主機板貴,或者說主機板的賣點打了了擴充套件規格上,比如雙M。2介面,三影片介面等而這些東西對咱們的家用遊戲來說,僅僅作為可選項不是必選頂,像電氣效能這些基本用料卻縮水,這在我看來是不能接受的。這就是向市場的妥協(就像吳京說的電影被資本所強姦),他應該堅決正確的用料正確的產品設計,而不應該搞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出來!

5、一線、二線主機板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絕對不是個人主觀,但卻又沒有嚴格的第三方機構來給一、二線下定義。我的看法是品牌影響與用料底限作為一、二線的劃分標準;

品牌影響就是成立比較早,銷量比較大,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用料底限就是從一線中隨便拿出一款產品來用料就是標準的無可挑剔的(華碩除外),你看七彩虹,200元的主機板都敢賣這叫有底限嗎?

個人認可的一線有四個品牌:華碩(雖然縮水)、技嘉、微星、映泰,為啥呢?這幾個品牌所用的電容一直是品牌的任何一個型號都是品牌電容,其它品牌全是二線,二線主機板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電容用的非知名品牌(你根本就查不到品牌),很多人認為華擎銷量大可以作為準一線了,事實上華擎的主機板你看看吧,電容刷了個玉邦灰,事實上電容也不是玉邦的查不著品牌,要不然二線主機板怎麼便宜呢?

有人說,電容才多少錢?好吧,那你說不看電容看啥!一套主機板方案定下來,季出幾百萬片,一個主機板上省十幾顆固態電容,這是多少錢,這個錢對一個企業是小錢嗎?目前的規格就是二線電容全是不知名品牌,這就是劃分一二線最客觀的標準

6、主機板上的M.2介面是否有必要?

看個人用途來定有沒有必要,目前SATA的固態順序讀寫一般都能做到400MB/S以上,4K-64能看出差距,差的不到100MB/S的速度快的讀寫均能達到300MB/S左右的這種就很快了,高速M。2的順序讀寫及4K-64還要快(並不是每一個M。2都很快要具體型號具體分析),對於作設計的人來說,記憶體一般是不太夠用的,加一塊高速M。2的話,虛擬記憶體佔用M。2空間,M。2有極快的隨機讀寫速度,搭配一塊M。2可以讓電腦不至於太卡,也算是記憶體的擴充套件了,非設計工作,對高速M。2的需求不存在必要性,弄塊SATA的就行,畢竟差了錢,固態的理解可以看下這個文章《固態硬碟哪家強?》

7、4×DIMM是否有必要?

現在平臺的主機板一條DDR4記憶體槽支援單條16GB規格,兩條就是32GB,而現在記憶體這麼貴,一般人弄條8G或16GB記憶體,不行就再配個SSD就很好了,所以4個記憶體槽的主機板對一般人來說,不存在必要性,所以它不作為選擇主機板的首要考慮因素

8、主機板是否存在供電不足的情況?

很多人都覺得某某主機板CPU供電用料不足(你要問他哪裡不足他又說不上來,可能只看幾個電感塊少就覺得不行吧),其實供電幾相只代表了散熱性,相數多,每路休息的時間長,但要做好的散熱有很多方式,給MOS管加被動或主動式用散熱器就行了,主機板的供電強弱其實是看電源,電源夠,供電就夠,主機板既然設計出來就不用擔心供電是否夠的問題(除非極限超頻玩家,CPU功耗能達到200W以上的,你再說挑個設計好的主機板,但這種情況不符合大家的實際應用,所以平時也不要拿主機板供電是否夠來說事

9、X370供電是不是比B350好?

不絕對,早期主機板有兩橋,北橋整合記憶體控制器與集顯及PCI-E控制器,而南橋整合USB及SATA控制器,現在主機板的北橋已經整合CPU中,而現在大家所說的X370與B350就是南橋,南橋只決定了一些晶片組之間的區別,比如SATA與USB的規格及數量,及X370主要的區別是支援CF/SLI而B350不支援,至於什麼供電方案好壞,有很多B350設計的也很好而且這一代的銳龍產品,像R5-1400(40W左右)、1600(57W左右),1700(75W左右,超頻3。7G是100W左右),對於主機板來說不存在設計上的不足,很多網友喜歡舉極端例子來說事,而很多新手網友在選擇主機板時,又主觀上覺得貴的應該好,啥東西買東西,感覺心理上滿足,其實是巨大的浪費!

目前映泰A320MD PRO,最低可以作到350元左右,對於上R7-1700也可以,就是不支援超頻,如果你不超頻這個主機板就可以;像映泰B350ET2,後置8個USB介面,才450左右,對於需求USB介面多的網友正適合,價格也貴點還支援超頻,都是同價位優秀用料者,二線產品用料不行,所以不能與這個映泰相提並論,但這兩主機板均沒有M。2介面,支援M。2介面的B350普通在599元左右,用料也很好(有點過於花哨),二線帶M。2的B350往往便宜,可能400不到,但個人對此的看法是,大家可以選二線便宜的產品,對於差錢的網友,如果不差錢,儘量在一線中選吧(華碩除外)

10、H110/B150/Z170/B250/Z270的區別是什麼?

除了SATA及USB介面數量有差別不提外,說點其它主要的,H110不支援PCI-E3。0*4頻寬的M。2(有的主機板如華碩H110M-A整合M。2但頻寬只是PCI-E2。0*4,約2GB/s左右的頻寬,而PCI-E3。0*4下的頻寬約為3。94GB/s,如果你上的M。2固態的讀取速度超過2000MB/s,用在H110上則影響其順序效能,但不算大事,因為Intel的600P產品速度都小於這個數,超過這個數的明星產品是三星960EVO、建興T10、影馳PCI-E鐵甲戰將等

B150的南橋是DMI3。0(也就是PCIE3。0*4條通道),如果有M。2的話,它將能發揮當今主流M。2的效能

Z170支援超頻

B250,作為二代有個典型的特徵說是搭配酷睿系列支援傲騰,而傲騰是個啥,就是一個低速的M。2(介面頻寬只有PCI-E3。0*2),搭配機械硬碟作為快取使用的,不能與固態搭配(因為買固態的話,傲騰就沒意義了,這個東西對於伺服器來說有用,對家用來說基本就是一個廢柴),但是話說回來,作為支援傲騰,很多B250主機板有兩個M。2,第二個M。2的頻寬就是PCI-E3。0*2,也就是低速的,專門安傲騰用,第一個M。2介面還是主流的PCI-E3。0*4的頻寬,其實B250主機板有一個還是兩個M。2介面(有兩個支援傲騰)完全不用關心!

Z270與Z170定位一樣,支援超頻,支援雙M。2介面(就是支援傲騰),Z270主機板之間還有一些小區別,比如有些支援CF,有些支援CF與SLI,一般即支援CF又支援SLI的主機板得在900-1000左右,算是實用級,要是主機板再高於這個價,基本就不是為了實用而打造,就是一些被市場強姦的產品,為了博眼球,刷花哨漆,再起個怪名字,騙人用的了,價效比為零!

有人說我就喜歡貴的支援RGB變色的,市場上花五六十元弄個RGB燈條貼機箱中,還可以用遙控器控制變色狀態,不比這破意兒實用,在主機板上浪費五六百追求這破玩意兒,行,你自己喜歡行就不要給別人推薦誤導人了,浪費的這是小錢嗎?!

11、I7-7700是否可以用H110主機板?

可以,其實在今天銳龍橫行的時代,I7-7700可選性小了,但在銳龍前,這個話題比較突出,我看很多網友噴這種組合,H110除了不能安M。2外(或部分能安的頻寬達不到最大外)還有啥缺點?I7-7700實測才40W功耗用P95跑機最大60W左右,所以不要提什麼供電設計,我發現很多網友就喜歡搞模糊的主觀概念搞的跟多麼懂似的,所以你想上M。2有450左右的微星B250,如果你不上,那H110一點問題也沒有,難道要去上什麼599,699的B250才叫合理?無非是符合你的心理而已,把浪費當作自己懂電腦的表現,這是一種悲哀……我們要選擇一個產品,價效比肯定是第一位(價效比就包括了質量與價格的權衡),再就是選它的必要性,如果不存在必要性而再盲目浪費的話……當然別人也不能說啥,畢竟花的是你自己的錢

12、主機板上整合兩個或三個影片介面的有啥用?

主機板上整合的影片介面,用於輸出核顯的影象,一般情況下,2個影片介面就支援2屏擴充套件,三個影片介面就支援3屏擴充套件,這對一些特殊應用的人來說有點用(有些人本身不需要獨顯,卻需要多屏擴充套件,那這樣弄個多影片介面的主機板就行了,也不必再買顯示卡了),比如炒股期貨的,多開遊戲的,作程式設計的等

有個基本的前提不能忘,就是CPU得有核顯才能亮機,有些主機板(像現在的銳龍平臺的B350主機板)就有三個影片介面,但CPU沒有核顯(目前的銳龍沒有核顯),那它帶三個影片介面肯定不輸出影象了,那有啥用?因為這個主機板還支援AM4介面的APU,APU有核顯

——————————————

記憶體

——————————————

1、任務管理器-效能中的記憶體各項引數是什麼意思?

《2017-8,配法參考》

物理記憶體總數:就是記憶體條的實際容量

已快取:就是系統認為可能被用到的資料載入到記憶體中了,但隨時可被釋放不影響程式應用

可用:就是物理記憶體總數減去已經被程式佔用的記憶體,剩下的就是可用的(在上圖中佔用了2。7G,剩下了1242MB可用

空閒:可用記憶體-已快取=空閒記憶體(實際計算有點誤差)

核心記憶體:是指系統與驅動程式所佔的記憶體

分頁數:核心記憶體中可以釋放到磁碟虛擬記憶體中的容量

未分頁:核心記憶體中不可以釋放的記憶體

系統下的提交MB,前面的值是所有程序向系統請求的記憶體總和(包括物理記憶體+頁面檔案中的容量);後面的數是系統記憶體總數(物理記憶體+虛擬記憶體之和)

一般情況下我們大家比較關注物理記憶體的佔用量,有沒有滿,事實上,當提交記憶體較大時,正常作業系統也可能會卡,所以如果經常卡還是考慮加記憶體吧(或把正在佔記憶體的程式關了,重開,尤其是瀏覽器,不停的開圖片或影片網頁的情況)

2、電腦應該配多大容量的記憶體?

如果是家用級別,用4GB能玩,但經常開很多圖片類網站的話,要及時關瀏覽器再重開,不然提交的記憶體數過大電腦會卡(即使物理記憶體顯示沒有佔滿也會卡,上面講過了)

如果是遊戲,現在中高效玩遊戲一般8GB記憶體是夠的,但17年單機大作(還有一個老遊戲方舟也很吃記憶體),最好弄8+4G或8+8G的組合吧,開最高效記憶體物理記憶體會超過8GB(如果是16GB記憶體超過8GB,如果是8GB,則可能顯示7GB左右的記憶體佔用,但事實上已經超了會卡,遊戲幀數波動較大)

如果是設計,鑑於記憶體較貴,可以配8G或16G,然後配個高速M。2彌補,因為高速M。2的速度即使當作虛擬記憶體也是很快的,影響相對較小了,有些檔案特別大的時候,吃記憶體非常大,遠遠超過遊戲,這時候加大記憶體的成本太大,不如加個固態更實在了

3、LOL提示記憶體不足怎麼回事?

很多網友4GB的記憶體,然而又沒有開啟虛擬記憶體,所以開LOL就會有這個提示,這也說明不差錢加記憶體到8GB吧

4、記憶體顆粒中的白片、降級顆粒、原廠顆粒是怎麼回事?

也來說說關於記憶體顆粒: ett/utt/白片等等,這個文章應該是說清楚了,咱們就說說今天的市場吧,早在2016年6月份,DDR4/8G記憶體190一條直到今天漲到400-500元一條,在早些時候,除了金士頓之外(只有它一直用原廠顆粒),其它品牌多用的美光子品牌Spectek產的顆粒(這個顆粒的特色就是一個大大的S形)s顆粒被部分網友稱為降級顆粒,那時候8G條子還在330-350元左右。目前網上的說法是Spectek負責修復全球鎂光加工廠裡的損壞晶元/晶片/顆粒,產品也要經過邊緣測試,高溫24-28小時的老化測試,然後是速度測試,最後雷射標記,就成了我們看到的S形,【NAND】完全看懂!SSD固態硬碟 儲存用NAND Flash顆粒 資料整理 購買選則注意事項,這個文章最後對Spectek有詳細的講解

《2017-8,配法參考》

8G條今天已經突破400元了這時候很多品牌的記憶體顆粒就是自己的LOGO,根據文章上講的就是白片了,一切為了省成本嘛,不過各品牌也都提供了質保,白片就是自己測試的,可能耐久測試上不如原廠顆粒好(心理感覺是這樣)不過既然有質保,還比金士頓這種原廠顆粒差價能在100元以上,那就可以選擇了,如果只差20-30元,我們有必要選擇原廠顆粒條

目前記憶體顆粒中常見的三個品牌是:美光(Micron)、三星(SEC)、海力士(Hynix)

有網友可能繼續腦補,既然這些記憶體品牌商可以刻自己的LOGO,他們有沒有可能作假把白片刻成三星或美光的(這種事咱沒見過,不過市場上單獨的三星品牌記憶體很多是假貨,要判斷真假也不用看顆粒了,直接用軟體測吧)

5、記憶體真假判斷?

簡單的很,拿CPU-Z-SPD選項,看記憶體製作商,不顯示就是假貨,或者魯大師記憶體不顯示品牌或異常字母一般是假貨,還有網友建議自己帶隨身碟帶軟體檢測,因為賣電腦的安的軟體有可能是存在問題的,這是有可能的,另外,有很多網友說不推薦金士頓因為假貨多,我告訴你現在各個品牌全有假貨,代理手裡真假貨同時賣,用個軟體檢測這麼簡單的事就不要說金士頓不好了,畢竟之前不說了,就目前為止,就他的是原廠顆粒

6、記憶體現在還有相容問題嗎?聽說銳龍有相容問題?

有,銳龍才出道時有很多翻車的,據說是記憶體相容不好,當時JD的產品說明中特別強調了銳龍對記憶體單面/雙面不同頻率的支援及建議品牌選金士頓與海盜船,不過近期我裝的電腦多用的金泰克、影馳、金邦、宇帷、威剛,倒是沒再發現銳龍平臺對記憶體的相容問題

不過之前,Intel H110平臺,微星造的幾款主機板,如果是搭配7代的CPU,專門對鎂光顆粒記憶體存在相容問題,後來更新了兩代BIOS問題依舊,再後來我也沒大出微星H110或者不配鎂光顆粒現在怎麼樣也沒條件實驗了,當時的檔案寫在這:《微星H110M PRO-VD新BIOS不支援部分7代U》

7、高頻記憶體對銳龍平臺是否有幫助?

《AMD RYZEN 7-1700簡測》,根據左側鏈接上的測試(個人親測),雙條2133與雙條3200記憶體差距微乎其微,但單條與雙條組雙通道還是有點差距的,大約8%左右

因為現在大家配記憶體多是單條8G,而現在市場上高頻條子多是套裝,這就難了,所以實際選擇中就弄個8G/2400就行了,但如果準備上16GB,就一定用8G*2吧,頻率無所謂了

關於這一段是什麼原理,博弈的藝術 AMD RYZEN 7銳龍處理器深度測試(左側文章算是銳龍架構解析了),取第6頁其中一段內容來理解下

《2017-8,配法參考》

對文章中內容予以認可的話,那由於CCX之間的SDF頻寬有限,雙條記憶體頻寬大於這個值後,記憶體不再是多執行緒影響的瓶頸,所以狂加雙通道高頻記憶體意義不大

8、記憶體不足,在遊戲中有什麼體現?

之前有位顧客配的是4G記憶體玩H1Z1,她的大體描述如下(一開始我以為網路延遲)

不是掉線,就是頓

有時候跑著跑著回到原地了

跳傘很晚,總是比別人進入遊戲慢,別人跳完了我剛跳

大廣場也進不去,一直卡在讀取,然後直接跳傘

有的地圖我讀取不出來,這個遊戲開始要進一個大廣場然後再一起跳傘,那個大廣場我就沒進去過

跳傘也慢,就是地圖載入不出來,我不知道是因為延遲還是因為記憶體

卡的我撕心裂肺,我覺得和VPN關係不大,因為我都換好多了,而且別人也用的一樣的

卡的時候FPS是10左右,平時90-40跳動

換記憶體後

不卡了,簡直開心的飛起

沒看,應該很穩定,因為再也不一頓頓的了

結合本段開頭讓大家查任務管理器,物理記憶體佔用即使沒超過上限,提交記憶體這一塊過大的話,說明已經佔用硬碟了,所以應該加記憶體

9、Intel黑科技傲騰記憶體值得購買嗎?

不值得,民用級傲騰目前主要有兩種規格,16GB(200元左右),32GB(500元左右),是一種低速的M。2固態(介面帶度為PCI-E3。0*2),傲騰必須搭配機械硬碟用(不能搭配固態用,因為配了固態的電腦再配一塊小容量固態有啥意義?)模擬成機械硬碟的快取使用,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混合硬碟,它倆的原理是一樣的

第一次資料從機械硬碟載入傲騰記憶體中,如果CPU要訪問的資料在傲騰中速度肯定比機械快,但如果開啟一個新程式,還是要從機械硬碟中讀一遍,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選擇加一條記憶體呢,記憶體的速度及耐久比傲騰更好!又有人站出來說傲騰容量大?第一,一般人的電腦記憶體達到8GB/12GB或16GB在現階段就很大了,第二16GB與32GB能有固態硬碟容量大嗎,弄個高速M。2,也就是400左右,速度比它還快,容量比它還大,所以不管怎麼看,都如下面這副圖上臺詞

《2017-8,配法參考》

也有網友說了,我用的大容量機械硬碟,有沒有必要弄塊傲騰加加速?完全沒有,因為記憶體與固態硬碟一樣可以模擬成機械硬碟的快取,為啥偏偏用傲騰?而且不管你啥平臺,都可以用固態與記憶體模擬成機械硬碟的快取,而傲騰必須是酷睿CPU+200系列主機板還得帶雙M。2介面的才行所以它就是一個廢物

10、傲騰真的一文不值?

李白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看用在哪裡。傲騰記憶體主打速度(想把自己定義成記憶體,其實就是固態硬碟的水平)與耐久(這是突出點),企業級P4800X,375GB,敢賣1萬RMB,壽命12。3PTBW(1PB=1024TB),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三星960PRO 2TB(9500RMB),這個質保是1200TBW,而傲騰在速度方面並沒有與三星的M。2拉開質的差距,壽命方面高10倍,但容量方面,落後5倍,所以傲騰這個東西基本就是一個速度與耐久上稍微具備一點優勢的SSD,但價格巨坑,就好比有一個好姑娘想嫁給你,但孃家要1億彩禮,所以說……它真的不適合咱們大部分人

——————————————

硬碟

——————————————

1、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的區別是什麼?

速度上,固態硬碟的隨機讀寫快,順序讀寫雖然也快於機械但隨機上的速度可以說完爆機械

聲音上,機械硬碟有馬達,在工作時聲間較大還會產生震動會拉動整個機械共震,而固態沒有馬達,像記憶體一樣很安靜,其實固態就是隨身碟(外形不同而已,再就是隨身碟上的顆粒品質一般弱於固態上的,整體速度也不如固態,容量還小,僅此而已了)

容量上,同價格內以今天的市場看,300元左右也就是120GB(實為107GB左右)的固態,而機械則為1TB(約930GB)

原理上,機械硬碟是馬達驅動磁頭去訪問磁軌,而固態則由主控去訪問Flash儲存陣列。機械硬碟的速度基本由馬達轉速、碟片密度及磁頭設計決定;而固態的速度要受CPU的部分影響,剩下的則看主控與視訊記憶體本身頻率的影響

壽命上,機械硬碟其實也有壽命(磁頭伸縮次數有上限,再就是年工作負載也有上限,這些值算算壽命很長,是遠遠大於固態的),而固態硬碟一般120G的是40TBW(容量翻倍壽命翻倍大家往下推算就行,不過有些SF主控的壽命還要長),不過機械硬碟怕震動一摔就壞(99%);而固態硬碟不怕摔(別使勁砸就行)。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型別影響壽命上限,不過固態硬碟也有很多在質保內壞了,見於各大品牌(這個壞不是快閃記憶體壞,也不知道是哪裡壞,反正沒兩天就修回來了,我這邊壞的記錄有浦科特、威剛、閃迪、創見等)

溫度上,機械硬碟高於60度可能就不太穩定了,表現在遊戲中會閃退;固態硬碟執行溫度在0-70度,有網友可能覺得固態硬碟耐溫也不高啊?關鍵是機械硬碟由於本身帶馬達,它就是電源中的第二大熱源,為此還要給機箱加前置風扇用於機械硬碟散熱(第一大熱源是CPU或顯示卡);而固態硬碟的發熱相對要小的多,所以它很難達到70度

2、據說高速M.2固態的發熱很大,是不是有必要加個散熱片?

沒有必要,發熱也不大。根據測試(固態硬碟SATA的低速就不說了),固態硬碟讀取並不發熱,只有大容量長時間滿速寫入時才會發熱,以三星960EVO 250G來說,用CDM設定5次32GB資料測試,溫度也就是最高38度(可能當時是春天的原因),而這個固態的寫入滿速是1500MB/s,試想在平時應用狀態上,能讓M。2固態達到滿速,長時間寫入,存在嗎?那大家也不用擔心發為問題!網上傳的評測是用軟體長時間負載測試,這個使用環境並不符合我們的日常應用,所以對大家造成了一定的誤導

3、固態硬碟的速度主要體現在哪幾項引數?

個人覺得應該是順序讀/寫及4K多通道讀/寫能力這兩項引數,對單檔案的操作理解為順序讀寫;4K多通道就是比如開機的時候系統要載入很多程序,同時對這些零散的檔案進行載入就是多通道讀取了,這個值的高低決定開機的快慢,及當記憶體不夠佔用硬碟上的虛擬記憶體時虛擬記憶體的速度;多通道寫入能力比如Photoshop這個軟體會佔用硬碟為暫存檔,作大檔案時軟就會將資料直接越過記憶體寫入硬碟,此時4K多通道的讀/寫速度就比較影響這邊操作卡不卡了

一般目前SATA的固態順序讀寫基本都能作到400-500MB/s,4K-64thrd方面還是有差距的,比如普通的SSD這個地方讀寫也就是不過百?再好點的130MB/s左右,再好點的200MB/s左右,再好點的有達到300MB/s以上的,要是對於一款SSD的4K-64thrd讀寫能作到300MB/s就是很厲害的(開機在主機板LOGO介面後能作到1-2秒見桌面)

M。2的固態也有SATA主控的速度和SATA一樣可選性不高(對於筆記本支援M。2的倒是能用用);高速的M。2像建興T10及三星960EVO系列讀取能達到2700MB/s或3200MB/s,這種固態適合用於作設計,對於一個檔案動輒幾GB的載入肯定快,再就是作設計往往對記憶體空間要求更大,當記憶體不足用硬碟當暫存檔的時候,那將M。2上的空間作暫存檔,以它高速的隨機讀取能力也不會過於影響操作速度,所以作設計用高速M。2在不差錢的情況下是有必要的,而大家日常玩遊戲什麼的是不是一定用M。2必要性就不大了,用個高速的SATA就可以了

4、120GB的固態是否值得選購?

家用只配120G覺得夠用的話,可以用;

作設計用固態硬碟當虛擬記憶體或暫存檔用也可以;

玩遊戲的話一般要給固態分割槽(分出一個C盤,以後系統壞了好重灌,其它盤的資料不被清),假如C盤分50G,那D盤也就是57G左右的空間,現在一個單機遊戲有些就70GB,就算是40GB吧,你下載下來再解壓也沒空間了;或許有網友說我再配個機械硬碟啊,固態當快取用?那你不如拿固態的錢直接換個8G記憶體更實用那快取速度比固態還快!所以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最起碼弄個240G,預算不夠可以以後再配機械硬碟,240G的空間放常玩的幾個網遊及1-2個單機是OK的,以後再加機械也不用動系統

5、TLC的固態是不是不好?

三星960EVO就是TLC顆粒,當今主流的固態基本全是TLC顆粒。SSD故事會(14):怕TLC因為你不瞭解!_SSD記憶體硬碟應用_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左側鏈接文章上詳解了快閃記憶體型別原理,TLC的普及讓以前同價位的固態容量翻倍,壽命對一般人的用途來說不是問題,所以對大家是有益的

6、如何看待SLC快取?

大容量連續寫入時,超過SLC模擬快取的容量寫入速度會暴跌,而固態的讀取不受影響,所以不管固態有沒有SLC模擬快取對大家的應用來說問題不大,上面說到只有寫入速度才受影響而且是幾GB的大容量寫入,所以對於TLC固態設定一塊容量的SLC快取是有實際作用的,也不能算作缺點,我們用固態一般就是將固態上的資料提取到記憶體中,多半是讀的應用,寫的應用方面,無非是往固態拷資料,首先,假如你拿行動硬碟往固態拷,你的行動硬碟速度能有多快?所以瓶頸一般不在固態上,上面提到了軟體佔硬碟作暫存檔時可能用到寫受點影響,但也有幾GB的快取,你不可能軟體一下子就佔了幾GB的連續寫入吧

再者SLC快取也不是TLC才用的,MLC顆粒的固態一樣用SLC模擬快取,所以希望大家正確看待SLC快取,不要當成缺點來理解就行了

7、240G的SATA固態硬碟推薦哪個?

其實上面提到了一個標準,就是高速SATA固態的4K-64thrd能達到300MB/s左右,大家按這個標準去選就行了,但網上很多AS SSD的測試圖多半是假的(點個名,比如網上傳的聯想SL700的4K讀取超過2000MB/S,真是太坑了,SATA介面的頻寬都沒這麼大,實測成績如下

《2017-8,配法參考》

這成績220/97 MB/s不算強,國標吧,寫入還差點,這就是親測,個人傾向於推薦 金士頓A400系列,有網友可能問那麼多高速固態為啥你單推薦A400呢,因為這個固態支援Turbo-TLC演算法,簡單說就是全容量寫入不掉速(有些SLC全容量模擬也只是幾十GB寫入不掉速,這個是全容量不掉速,這算個特色吧),連這個都沒聽過,你好意思說你懂S11_影馳SSD固態硬碟新聞-泡泡網(這是A400主控的介紹)

還有一個東芝A100也不貴,這個固態有個毛病就是需要手動刷韌體(還得接在另一個完整的電腦上當從盤接入,開機再刷,對於沒有第二臺電腦的網友來說很麻煩),如果不刷韌體有啥後果?順序寫入速度不過百!

8、Intel的600P系列M.2固態怎麼樣?

120G的基本就是垃圾了,如下圖

《2017-8,配法參考》

現在Intel的600P 120G的體格跟高速SATA 240G一個價,而且高速的SATA固態比它都快,位寬是大一倍,所以說它垃圾

256GB的價格現在是800+,測試圖如下(還只是1GB的它也有SLC快取)

《2017-8,配法參考》

這分啊真的很一般,要知道700元左右的建興T10 240G,讀取可是2700MB/S,寫入是1300MB/S,秒殺這貨

也可能有網友說Intel五年質保是個優勢吧?英特爾® 固態盤和模組的有限保修,左側鏈接是固態的質保,看看吧,有條件的,建議大家購買Intel的東西最好是從正規渠道購買,要不然售後不好找

說到保修就說說建興吧,建興的售後是,順豐免費上門取貨售後,建興是光寶集團的子公司,關於光寶集團怎麼樣,大家自行百度吧

還有就是很多人喜歡在TB弄OEM流出來的三星固態,SM961什麼的,這種固態也沒質保(就像上面說的店保),正規的渠道貨三星960EVO盒裝,享受順豐直寄北京往返包郵的售後政策,與建興的售後差不多(建興是順豐上門取貨),而且固態是一個有著一定故障率的件,我並不反對大家在淘寶上弄這些所謂價效比的貨,只是你找個靠的住的大店吧,要不然為將來找不到售後埋下禍根

9、Intel的600P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早期剛流行M。2的時候,像三星之類的很貴一千多,而Intel當時的價格比較實惠,比如當時128G的是400左右,256G的是650左右(但現在的價格是500+與800+),加上當時網上很多人整天說什麼原生NVME,讓搞不懂的人以為支援NVME速度就牛比,讓很多人云裡霧裡,說白了就是介面頻寬能否支援PCI-E ×2或×4的事,支援這個速度,本身主控速度不行也是白搭,都在說NVMe協議 那麼它到底是什麼鬼?

10、怎麼區分M.2固態的速度是快還是慢,以免在實際中被人忽悠了?

《2017-8,配法參考》

如上圖,金手指1個缺口的叫Socket3,支援PCI-E X4,2個缺口的是Socket2,支援PCI-E X2或SATA通道,前面提到的傲騰民用級的16GB或32GB就是2個缺口的低速產品

11、高速M.2怎麼選?三星PM961?影馳鐵甲戰將PCI-E?建興T10還是三星960EVO?

建興T10與影馳鐵甲戰將PCI-E基本就是一個產品,都是群聯封裝貼上了建興與影馳的標而已,240GB的都在700-750左右的價位,不過都是渠道正品都有正規質保,關於網上炒的白片什麼的,還有人說是群聯封裝的東芝正片,這東西不好判定,反正有質保就行啊

PM961非正規渠道貨,按說只有店保,比上面的建興與影馳便宜一百(淘寶上最低價目前是649元左右/240GB),不過我看有的店鋪打出了三年只換不修的政策,這是否有信服力大家自己判斷吧,如果讓我選,會買渠道正品圖個售後

三星960EVO在上面說了是渠道正品售後往返包郵的,有人說PM961就是960EVO的工包,事實上,960EVO的寫入速度要比PM961快

所以我的最終看法這些都能選,大家自己決定吧

12、西部資料品牌下面的綠盤、黑盤、藍盤、紫盤、紅盤、金盤各什麼區別?

綠盤

現在基本退出市場了,早期定位低轉速(低轉速意味著相對壽命長)5400-7200RPM自適應,可用於監控與下載盤

—————————————————————

黑盤

現在也不太常見,定位企業級高速,在早期有10000RPM的產品,現在3。5‘桌上型電腦主要是7200RPM的質保5年,容量從500GB-6TB,大容量的速度快一些,小容量的與其它7200RPM的硬碟倒沒區別,2。5’筆記本黑盤為7200RPM,質保3年(要知道筆記本硬碟多數是5400RPM的,因為筆記本的封閉性,硬碟轉速高發熱要大,不過現在大家喜歡追求效能)

黑盤3。5‘PDF:

https://www。

wdc。com/content/dam/wdc

/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chs/spec_data_sheet/2879-771434。pdf

黑盤2。5‘PDF:

https://www。

wdc。com/content/dam/wdc

/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eng/spec_data_sheet/2879-771435。pdf

———————————————————————

藍盤

,歷史悠久,早期的藍盤基本是7200RPM,速度相對快一些,但現在的藍盤除了500GB與1TB的是7200RPM外,其它全是5400RPM,新改的質保是3年;藍盤系列2。5’產品容量有1。5TB與2TB的(5200RPM)其它是5400PRM,而上面黑盤系列2。5‘最大容量就是1TB但所有產品是7200RPM,速度要快於藍盤的;其實藍盤還有一個SSHD混合硬碟系列,不過個人不太看好混合硬碟,不提也罷

藍盤3。5’PDF:

https://www。

wdc。com/content/dam/wdc

/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chs/spec_data_sheet/2879-771436。pdf

藍盤2。5‘PDF:

https://www。

wdc。com/content/dam/wdc

/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chs/spec_data_sheet/2879-771437。pdf

—————————————————————

紫盤

,西數將紫盤作為監控專用盤,強調穩定性24×7、相容性及輸出畫面的清晰性(早期我裝監控出過雜牌NVR,安東芝硬碟報警找不到硬碟,換個西數就沒事了),5400PRM速度一般,三年質保,單盤容量能達到10TB(當年學電腦的時候,學校裡的二手電腦硬碟竟然是2GB的空間),在PDF中紫盤重點強調了支援攝像頭64個,難道其它的硬碟對攝像頭數目支援不了這麼多?(我沒裝過這麼多頭的監控所以沒經驗,只是隨便一想,以後再求證)

紫盤PDF:

https://www。

wdc。com/content/dam/wdc

/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chs/spec_data_sheet/2879-800012。pdf

——————————————————————

紅盤

,與紫盤差不多也是5400RPM三年保,不過它定位NAS網路儲存,強調相容性(相容各個NAS系統)及穩定性24×7,平均無故障時間100W小時(合計114年),還有就是別的硬碟磁頭伸縮週期計數(C1)為30萬,而紅盤為60萬,這個引數是一個壽命參考值,就是說紅盤的壽命可能要大於其它定位的各種盤

紅盤PDF:

https://www。

wdc。com/content/dam/wdc

/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chs/spec_data_sheet/2879-800002。pdf

關於C1的解釋,我覺得有必要引用一段原話吧(原文硬碟SMART檢測引數詳解[轉] - 小強齋太 - 部落格園)

《2017-8,配法參考》

—————————————————————

金盤

,定位企業級,強調穩定性365×24×7,平均無故障時間250萬,年負載率550TB(而紫盤與紅盤為180TB/年),磁頭伸縮週期計數上限與紅盤一樣為60萬,5年質保,7200RPM

金盤PDF:

https://www。

wdc。com/content/dam/wdc

/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eng/spec_data_sheet/2879-800074。pdf

—————————————————————

13、希捷旗下的酷魚、酷玩、酷鷹、酷狼各什麼區別?

酷魚

就是5400-7200RPM轉速,2年迴圈保,1TB容量比西數要薄(能安進某些一體機),速度比西數同級別產品要快,定位家用遊戲,磁頭伸縮壽命是30萬次,而2。5’筆記本盤是60萬次,5400RPM

酷魚2。5‘PDF:

http://www。

seagate。com/www-content

/product-content/barracuda-fam/barracuda-new/files/barracuda-2-5-final-ds1907-1-1609cn。pdf

酷魚3。5’PDF:

http://www。

seagate。com/www-content

/datasheets/pdfs/desktop-hdd-8tbDS1770-9-1603CN-zh_CN。pdf

酷玩

就是混合硬碟,算是酷魚的一支,混合硬碟的早期多見於筆記本中,個人覺得是雞肋設計,不說也罷

—————————————————————

酷鷹

,定位就像西數紫盤一樣為監控領域。強調穩定性全天候工作及相容各種硬碟錄影機系統,磁頭伸縮壽命30萬次,年工作負載率180TB,質保3年(比酷魚多一年)轉速沒說(個人的經驗是5900RPM)

酷鷹PDF:

http://www。

seagate。com/www-content

/product-content/skyhawk/files/skyhawk-ds-1902-3-1608us。pdf

—————————————————————

酷狼

,就像西數的紅盤,定位NAS網路儲存,7200RPM,年工作負載率180TB,磁頭伸縮壽命60萬次(與筆記本盤,企業級盤及西數紅盤一樣),質保也是3年;不過酷狼還有一個PRO級別的產品,5年質保,年工作負載率300TB,平均無故障時間為120W小時(酷狼是100W小時)

酷狼PDF:

http://www。

seagate。com/www-content

/product-content/ironwolf/en-us/docs/ironwolf-hdd-ds-1904-8-1703us。pdf

酷狼PRO PDF:

http://www。

seagate。com/www-content

/product-content/ironwolf/files/ironwolf-pro-ds1914-3-1701cn。pdf

—————————————————————

希捷還有一個企業級盤,質保5年,平均無故障時間200萬小時,年工作負載率550TB,不過希捷並沒有給它再起個獨特的名字

雖然機械硬碟的分類花裡胡哨,咱們大家選擇的時候,家用遊戲就希酷魚,監控的話就紫盤或酷鷹;NAS就紅盤或酷狼,其它的分類基本與咱們沒關係……所以也不用看了

—————————————————————

14、買機械硬碟選希捷還是西數?

13年-15年在我這裡壞過很多希捷硬碟,主要體現在B8與C5上,應該是有幾十塊,甚至我認為賣出去的希捷早早晚晚會在質保之內壞,希捷有自己的檢測軟體(

https://www。

seagate。com/files/www-c

ontent/support-content/downloads/seatools/_shared/downloads/SeaToolsforWindowsSetup。exe

)叫seatools(連結為WINDOWS版)只要上面檢測有不透過的,即達到換新標準,當時壞的那叫一個多,之後就沒再出過希捷,一直出西數藍盤1T,但你要求容量再大比如是2TB或3TB還要求速度,那還得出希捷,因為它快

後來西數有些異響聲音特別大,震動也很大(帶的機箱都震動,甚至桌子都跟著震起來了),偶爾的就能碰到這種現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又轉投希捷了(當時出的希捷不是酷魚,是一種白色標籤包裝的產品),暫時還沒有顧客反應有問題,出的產品也沒發生過異響震動的情況(也可能與我出盒裝有關,心理上認為盒裝的質量好或者說故障率低)

至於大家再怎麼選?故障率方面不好說,速度方面,基本就是希捷,專用下載盤的話就要紅盤或酷狼,基本就這個情況

15、機械硬碟的健康怎麼檢測?

這個上面說過,就是看smart引數,很多軟體都能檢測Smart,比較直觀的如

HD TUNE,開啟“健康”選項卡(即為Smart引數),黃色報警,紅色就要換硬碟了

魯在師,主頁右下角,磁碟健康-Smart資訊

AIDA64-儲存裝置-SMART

HWiNFO64-左側Drives,點開硬碟,右側往下拉,就有Smart資訊,有問題會歎號顯示

關於Smart裡面的引數是什麼意思在上面講C1時有詳細說明,現在再放第二個版本的說明(硬碟S。M。A。R。T各項引數的定義 - 原創 齊河866社群)

16、三星的750EVO與850EVO有什麼區別?怎麼樣?哪個好?

其實現在已經不產750EVO了(市場上的只是存貨),兩者的區別

顆粒上750EVO是2D-NAND,850EVO是3D-V-NAND,就是850系列會產生大容量的產品,事實上目前的渠道上850EVO有1TB的,而750EVO最大250GB(雖然官網以前有500GB但沒見著),不過這個顆粒和速度無關,隻影響容量

主控,兩者一樣,決定了兩者速度一樣

快取,750EVO是DDR3快取,850EVO是DDR2快取(後期的產品可能是DDR3快取)

價格,750EVO相對便宜些

質保,850EVO是5年(120G-250G為70TBW,500G-1TB為150TBW),750EVO是3年(120G是35TBW,250G是70TBW)

這兩產品哪個也不好,因為今天的價格特別坑!效能中上吧(哪一天價格便宜了再說)

17、浦科特M8Se及M8Pe怎麼樣?

現成市場上自從有了M8SE後,128G/256G版本的M8PE少見了,兩者主控一樣,都是邁威88SS1093,其中G字尾是M。2版,Y字尾是PCI-E X4版;SE是TLC,PE是MLC,浦科特讓打原廠顆粒,強調自己的質量與眾不同,不過速度方面,就上面提及的影馳PCI-E鐵甲戰將(建興T10)及三星PM/SM961、960EVO等浦科特排在最後一位,稍微比Intel的600P強一點點

《2017-8,配法參考》

這個固態我並沒有親自測過,所以也不清楚SLC是多大(marvell主控一般都有SLC)但從網友的測試圖來看,這個固態的4K-64thrd的隨機差點,尤其是寫入,有些SATA主控的寫入都能達到300MB/s,所以這個有點尷尬(影馳的4K-64thrd隨機讀寫是837/684,三星960EVO是1200/1000,這兩均為我親測),所以在效能上浦科特的可選性不是太搶眼

定價方面,目前M。2版本的M8SEG 256G賣850-900左右,比三星960EVO盒裝便宜,比建興及影馳貴,所以一般人們忽略它了

——————————————

顯示卡

——————————————

很多人對顯示卡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一些設計人士用顯示卡作設計軟體的加速渲染或編輯過程的加速可能追求更高效能的顯示卡外,大部分人的遊戲需求並不需要多麼高的顯示卡,少部分偶爾玩單機的網友可能需要一片具備一定效能的顯示卡,然而卻不是越高越好(這只是盲目的浪費而已)

1、視訊記憶體是不是越大越好?是不是存在爆視訊記憶體一說?

關於反駁“爆視訊記憶體”後佔用記憶體的觀點,左側鏈接文章基本說明了,就目前主流遊戲,並不存在爆視訊記憶體,只是視訊記憶體容量小的,可能會導致記憶體佔用增加,但遊戲效果基本沒多少影響,主要的幀數差距就是核心效能所致,再就是根據前面分析記憶體這一塊,記憶體佔到虛擬記憶體後,遊戲幀數波動也較大(而任務管理器中的物理記憶體容量佔用並不能說明問題),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十個人9個半人覺得會爆視訊記憶體,就像兩個鐵球同時落地,人們總以為重的先落地,這是一種主觀錯覺

2、選擇顯示卡有沒有一個簡單明瞭的標準?

標準這種事得根據市場產品來說,就是今天說的話不代表明天的市場變化,所以下面說的就是今天市場的情況

《近期遊戲評測總結》(這裡有部分遊戲測試,可以簡單參考下)

2D/2。5D/網頁遊戲,基本理解為不吃顯示卡(或者不需要專門買獨立顯示卡,一般的核顯即可)

像LOL這種,用個GT1030就行(用這種顯示卡在1080P最高效下,GPU負載都不滿,說明瓶頸並不在顯示卡上,而是這個遊戲本身的最佳化及CPU效率上)

DOTA2這個遊戲,用GT1030最高效也能跑個七八十幀

目前大部分3D網遊在1080P下中或高效(非最高),用GT1030流暢玩無問題,這是一個30W功耗的顯示卡,200W的電源就行,價格目前500左右

大部分3D網遊在1080P高效/最高效下,得用GTX1050或GTX1050ti級別的顯示卡(其實有很多網遊,GPU負載不起來,往往問題出在CPU上,而且有些遊戲不吃CPU多執行緒也不太吃顯示卡,CPU與顯示卡都負載不起來,如果弄顯示卡過高也是浪費,比如WOW)

1080P下大部分單機遊戲中/高效流暢,用GTX1050或GTX1050ti即可,最高效大部分流暢得用GTX1060-3G或6G(兩者效能差距很小)

3、2K/4K解析度玩遊戲應該選擇什麼顯示卡

《論2K/4K下顯示卡的選擇》左則這個文章有詳細介紹,簡單說1070、1080用於2K可以而4K下要想達到1060在1080P下的效果,就是1080TI也達不到

4、今天的A卡是否存在可推薦的?

500元顯示卡以下,個人不推薦,用G4600核顯配即可

699元價位有2G版的RX460,但699元同樣能買到二線的GTX1050,吊打RX460

899元價位,有4G的RX460,同樣被一線1050及699的1050吊打,而且二線1050ti也是899

999元價位,有RX560-4G版,不過大部分遊戲與1050差不多,功耗上還大點,而且699元的二線1050及899元的1050ti足以在價效比上吊打RX560

1099元,一線的GTX1050ti暫時沒有A卡可推薦

1499元,3G版的GTX1060

1899元,6G版的GTX1060

目前的市場就是這樣,A卡基本全線廢了,新出的vega,效能與GTX1080差不多,但功耗大了130W,誰知道是什麼價啊,就是比1080便宜一千塊錢我覺得也得考慮考慮,畢竟產品是否進步是以能耗比來衡量的,從古至今,顯示卡都是朝著更高的效能,更低的功耗發展的,A卡是在倒著走啊目前……

5、A卡與N卡誰好?

自從N卡在2012年推出開普勒架構產品開始,在產品大的設計上基本就與A卡一致了是SIMD路線,之後N卡一直向著簡化功耗還要提升效能的路線發展,再反觀A卡這幾年產品沒有大變,即使步入14nm時代(早年的頂級核心拿到今天當中端顯示卡賣但功耗還是很大)還是不理想,導致今天A卡基本全線廢柴的局面

不過歷史歸歷史,具體到好壞對比,要具體產品具體分析,就好比寶馬與奧迪誰好?將寶馬X5賣5萬或500萬,你怎麼評價?所以要具體分析!上面已經分析過了,什麼解析度,什麼遊戲為主玩,用啥顯示卡都有介紹,在此不再重複

6、吃雞需要什麼顯示卡?

絕地求生大逃殺在《近期遊戲評測總結》中有影片測試,在這裡簡單總結下,此遊戲效果級別分5檔(非常低、低、中、高、極致),在1080P解析度下,GTX1050可以作到低效平均五六十幀,中效平均45幀左右;GTX1063可以作到最高效,但此遊戲挺吃記憶體,8G隨便就跑到7GB記憶體佔用上,根據前面所分析,即使物理記憶體沒爆也是存在問題的,所以不差錢建議8+4或8+8G記憶體組合

7、守望先鋒需要什麼顯示卡?用什麼顯示卡可以作到144hz穩定?

這個遊戲的評測在上面的連結中有,要求還真不高,在1080P下高效(此遊戲分:低、中、高、極高、超高五檔)GT1030+G4560就可以穩定跑60-70幀,GTX1050可以跑到90-118幀

1080P高效穩定144hz也有測試,GTX1063好像不能作到(主要是GPU負載不起來,與遊戲效果設定與CPU的效率有關),如果GTX1063的GPU負載能達到99%我相信跑170幀都沒事,但負載不起來沒辦法了,後期要不要換個高效能CPU進一步測試(等我測試了再拿評測上來),不過穩定120hz是沒事的,如果你將效果調到超高(最高級別),那GPU負載是起來了,但幀數就只有100左右了,所以有些追求高重新整理的玩家,可能為此配GTX1070,這個顯示卡現在也得3000元左右,個人不認為浪費是一種炫耀

8、逆戰需要什麼顯示卡?

這個我抽空再測下,之前用R5-1400+GT1030搞直播測試時簡單測過,最高效是不行的30幀左右,但顯示卡並沒有100%負載,不知道是直播的時候CPU效率受影響了還是怎麼滴,以後測完了我再來補充這一段

9、LOL要求什麼顯示卡?

上面說過了,這個遊戲要求非常之低,雖然名為3D遊戲但視角方面跟2D也差不多了,隨便一個G4600核顯就可以,就是GT1030都負載不滿(就是顯示卡效能並未充分發揮)

10、CF與DNF需要什麼顯示卡?

CF不用顯示卡就行要求很低,DNF是2D遊戲所以也不需要顯示卡(如果有人說卡一定有其它原因,比如Ping網路延遲或者記憶體不足或者伺服器的因素,不過2D遊戲吃CPU,CPU效率不能太差,不然人多的時候會卡

11、顯示卡是否支援智慧啟停有必要嗎?

首先不同品牌的顯示卡不管是A卡還是N卡價格貴的一般都支援智慧啟停但效果又不一樣,比如稍有負載就轉,還有像技嘉這種61度內不轉,還有索泰不同的溫度時三個風扇有2個轉1個不轉的情況;智慧啟停其實在AMD的CPU散熱器平臺上早就這樣,溫度低了CPU風扇直接不轉,不算啥新技術,但是理解上就是靜音一些。

比如現在的二線1050就不支援,都不支援溫控,開機風扇就是滿速轉的,但聲音方面,自己感受吧,可能不是噪音,也可能是噪音,不同品牌不一樣實際感受靠譜,微星目前只用 紅龍支援啟停,技嘉是全線支援;所以差錢配二線1050也不要考慮什麼啟不啟停了,不差錢弄個一線1050就考慮下技嘉最起碼在靜音級別上更好一些

12、GTX1060在3G與6G之間糾結?

上面分析過了爆視訊記憶體的事,根據大量的遊戲評測來看GTX1060 3G視訊記憶體版 vs GTX1060 6G視訊記憶體版 遊戲效能測試對比,兩者效能是差不多的,高效遊戲時3G的電腦記憶體佔用會增加

很多網友說什麼評測避開了爆視訊記憶體的,還有網友說什麼不光是視訊記憶體還差了128個著色器,我只能說這些網友是一些對DIY認識的初級網友,言論多為腦補

我們要辯啥得有證據,你讓他們拿一個證明爆視訊記憶體幀數暴降的影片測試來看看?估計都拿不出來(記憶體爆了會導致遊戲幀數大幅波動,所以這個因素要排除掉),他們只會看一些文字版的槍評(不知道從哪個場景測的也不知道什麼效果具體的設定,也不知道測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測試時有哪些場景記錄的幀數是偏低不可信的等一系列疑問)

個人上面作了36個測試影片,可以看下,2G的GTX1050不照樣玩各種遊戲,視訊記憶體一直滿著也沒啥幀數突降,所以腦補最容易,難得的拿出親測的證據來證明;也許下個月我就來推翻這個觀點,但這也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評測證據面前,而不是隨便看看槍文就腦補兩下,這樣不足為信

13、顯示卡與CPU怎麼選才保證效能充分發揮?

前面說過,這需要測試(而我作的測試不多),再就是目前個人更感覺CPU能否讓GPU滿載要看CPU的效率,再就是顯示卡的著色器規模,畫質的級別設定及解析度的大小,所以我也沒有答案

前面作的評測中,方舟這個遊戲,用GTX1063與GTX1050搭配G4560好像低效下,兩者幀數差不多,基本GTX1050還高於GTX1063,因為評測有遊戲加加顯示資料,所以我們知道原因是GTX1063在低效下,GPU負載沒上來導致, GTX1050是99%負載,而換成高效,GTX1063一下子就99%負載了

測守望先鋒時,高效下,1063負載不高,而最高效則負載上來了,還有就是大逃殺這遊戲一顧客用的AMD640+GTX1050低效下顯示卡負載30%左右導致遊戲巨卡,而用G4560則可以讓1050負載99%,這是CPU影響GPU負載的證明

14、二線的GTX1050及1050ti便宜是否存在貓膩?及一線超頻版的顯示卡是否值得購買?

比如二線GTX1050價格是699,1050ti是899,一線普頻版是899與1099,超頻版的1050ti可賣1299;其實我也不清楚,聽渠道上有人說NVIDIA造出來的核心體質不同價格不同,二線便宜貨收購過來的核心一般比公版的核心頻率還要低100MHz左右(但可以超頻,超頻後穩定不穩定另說,只說官標頻率方面低100MHz左右)

100MHz是個什麼概念?同架構顯示卡大體的效能可以用流處理器數目×頻率算效能,100MHz按數字關係來理解,可以當成100個流處理器的差距吧

超頻版的核心本來就是進價貴,至於作到多少頻率,得由品牌商自己進貨自己測試,一般頻率方面高100MHz比公版

所以理解上可以這樣:二線相當於少100個流處理器、超頻版相當於比公版多100個流處理器,根據在用二線1050或ti的網友,二線是可以超頻至公版頻率的,穩不穩定不清楚

所以二線、公版、超頻版,三者各佔了一定的“理”,怎麼選看個人吧(一般超頻版的價格比較高,很多人都說沒價效比,坑貨什麼的,你知道超頻版的效能提升高一個檔次就行了,但它再高,1050ti也高不過1060,因為頻率方面1050ti的公版頻率是1700MHz(遊戲狀態)左右,而1060公版頻率在1900MHz以上,所以如果1050ti的價格與3G的1060差不二百塊錢,果斷1063!

——————————————

電源

——————————————

電源就是電腦中的變壓器,將市電220V轉成電腦所需要的各種電壓(12V、5V、3。3V等),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轉換率高低、輸出穩定性、輸出功率大小等為我們所關心的引數

1、家裡電壓不穩,是不是必須弄80PLUS認證的電源才能穩住?

非也,《主動PFC耐壓測試》【配置吧】_百度貼吧,左側鏈接上是我於2012年作的測試,證明只要是主動PFC的電源,沒有經過80PLUS認證,一樣可以穩壓

有網友質疑說,如果是滿載功率呢?我沒有測試,不過現在一般大家配的電源都很大,所以買電源不必非得糾結是不是80PLUS認證,只要是主動PFC,功率上冗餘一些,不用擔心電壓不穩而關機的情況發生

2、主動PFC的電源是不是轉換率都較高?

非也,轉換率高低是看電源的拓撲設計,一般情況下,正激拓撲的電源轉換率高(但正激不一定搭配主動PFC)所以被動PFC正激拓撲電源轉換率一樣不低,比如航嘉jumper300S;一般情況下,主動PFC的電源都是搭配正激拓撲,所以主動PFC的電源實際上轉換率都不低(但糾其原因是正激而不是主動PFC)

3、是不是選電源一定要主動PFC的?

其實對於大眾來說,主動PFC的電源最實用的地方在於穩壓(畢竟現在很多地區還存在電壓不穩定的情況,尤其是夏天或冬天用空調多或用電多的時候);而當今的PC電源產品300W左右很多是被動PFC,一般盒包主動PFC電源都400W起步,而大多數人的電腦,恰恰300W用的最多,所以只要電源是品牌的有質量保證,是不是必選主動FPC要看自己家裡電壓穩不穩定,如果穩定,不必考慮是否為主動PFC

4、電源的防雷擊是否可信?

理解為不可信就行了,打雷的時候,即要拔掉插排(而不是關掉電源按鈕),也要拔掉網線(以免燒壞網絡卡)

很多電源宣傳防雷擊就只是宣傳,實際不支援

包括一線品牌很多電源並沒有設計MOV壓敏電阻

住小區樓的網友因為樓上有完善的防雷設施,所以完全不用擔心雷擊的影響

而沒有完整地線設計的建築,你電源帶MOV也起不了作用,相當於沒有

5、電源有時候電人是靜電嗎?

釋疑:機箱為何帶電(修改過,加了一個更好懂的圖)_機箱、電源、散熱版論壇_太平洋電腦網產品論壇,左側是詳細的解釋,簡單說就是垃圾電源不電人(因為沒有EMC電路),而凡是過3C認證的電源都有EMC電路,EMC電路中的Y電容放電,如果家中沒有地線(很多城中村自己蓋的小樓就沒地線,農村更別說了)那就會被電,110V的電壓,這可不是靜電,這是持續的,震動麻木感很強

處理方式就是讓機箱或讓電源接地,北方的網友弄根導體接在暖氣管道上,南方的網友自己想法吧

6、 只要電源過了金牌認證,不管什麼牌子是不是就是可以選擇的?

非也,電源不是一個講究價效比的件,是一個質量件,一般情況下選一線牌子質量一般很OK(比如臺達,我出的臺達還沒有壞過的記錄)而且 不同品牌同功率間的價格差距不是太大,有些品牌弄什麼各種牌認證,實際生產縮水你會看?咱們大家就圖個質量穩定就OK了

再者事實上很多人選電源明明需要300W,非得選個400W的電源;明明需要350W非得選個500W的電源,因為功率的選擇不當造成的價效比差距,這是個人原因,與產品非價效比件無關。

7、電源平時可能會發生哪些故障?

冬天不開機(用電吹風給電容加熱就行了)

通電就絲絲響(變壓器沒打好膠,酷冷的部分型號及全漢的工包多存在此現象,其它品牌沒用過不清楚)

輸出異常,導致一玩遊戲就破圖(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顯示卡壞了)

輸出異常,導致硬碟工作異常而開機卡在Flash介面(也會讓人誤以為硬碟壞了)

8、電源的單路與雙路12V設計有啥區別?

12V輸出還有四路、六路的,以前的時候550W的電源就有4路12V設計,現在的電源多是單路12V設計了(可有與現代的卡皇級顯示卡高功耗有關),這個問題就是單路與多路12V輸出哪個更好的問題?

一般我們能接觸的電源,12V與5V都來自一個變壓器,後面經過獨立的整流管輸出不同的電壓,那雙路12V就是兩個12V的整流管,雙路的話,12V2這路主要供應CPU,理論上多路設計每一路有獨立的保險,過載會單獨保護,受另一路影響也少一些;但現在的CPU功耗都很小,就算是雙路12V那個限流值也很大,要燒也早燒了也限不住所以保護方面不算優點;

關於多路之間高負載干擾的事,電源的額定功率是要經過各頂測試的,一般能過穩定性測試的電源都無問題,也不用擔心CPU與顯示卡互相干擾的事;因為現在CPU的功耗往往很小(比如I5-7500拷機可能就40W左右的功耗)而像有些顯示卡(比如RX580,可能270W的功耗)那對於450W的電源來說,12V2閒餘,12V1又不夠,如果是單路,則供應上靈活在一些,所以單路12V電源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搭配更靈活,適用性更廣

9、R5-1500X+GTX1060需要多少瓦電源?

GTX1060是120W,R5-1500X是50W左右,兩者合計170W最大,電腦中其它的功耗消耗一般很少可能整體小於20W,所以這個主機的遊戲時的功耗應該是190W左右甚至還小,兩者均消耗電源的12V,要求一款電源12V輸出能力大於190W即可

一般電源主要有兩大路功率輸出:5V/3。3V聯合輸出與12V聯合輸出,一般650W內的電源5V/3。3V聯合輸出一般在100W左右(再高也高不了多少),一款額定650W的電源為例,是說在5V/3。3V輸出最大及12V輸出滿載時的功率,650W-100W左右,也就是正常情況下12V輸出會比總功耗少100W左右,那回到剛才的問題,需要190W+100W=290W的額定電源,我們得留點冗餘,那300W的電源是能供起來的,但我們留點冗餘吧,不能配的正好,那就配個350W或400W的電源就行了

剛才的配置中顯示卡這一路功耗消耗大,而雙路12V電源往往兩者限流一樣,300W的電源限流一般是18A左右(有些國產貨標的很低比如長城電源),12V×18A×轉換率(按80%算)=172W,而1060是120W,所以對於300W的即使是雙路12V設計的電源,供應也完全不是問題,想想配1060動輒用500W,600W電源的網友,你真的懂電源嗎?

10、R7-1700+RX480需要怎麼選電源?

R7-1700功耗75W左右,超頻3。7G的話功耗100W左右,RX480最大210W左右,如果是單路電源我們只計算兩者和與電源的12V輸出和就行了;如果是雙路12V電源我們要計算每路的限載是不是大於270W

我們按大了算100W+210W=310W,再加100W左右的5V/3。3V輸出也就是需要410W的單路電源,再冗餘一些,就是需要450W或500W的電源(因為我們不超頻,CPU的功耗要小)

而如果按雙路算以臺達NX450為例,12V限流20A,也就是240W(轉換率按85%算)實際輸出204W,如果RX480功耗達到最大,這個電源可能也能開機,畢竟450W的電源不是輸出450W可能輸出更大,450W只是說各路輸出波動符合一定標準的情況下的擷取功率值而已,所以對於這種配置用雙路450W肯定不合適,甚至雙路500W都不行,最好就是用單路450W或以上最宜!

11、

標簽: 記憶體  CPU  顯示卡  硬碟  固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