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作者:由 聲音圖書館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9-08-06

海頓哪裡人

海頓:第94號“驚愕”交響曲(1792)

這一期我們講講海頓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第94號“驚愕”交響曲》。作為一位非常有創造性的作曲家,在古典主義時期,沒有其他作曲家能像他那樣令人“驚愕”。《第94號交響曲》以其第二樂章著稱,這是他運用莊嚴樸素的曲調和靈活機智的奇想寫成的傑作。

而今天,我們就主要透過這部作品,來講講“變奏”對於樂章乃至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的重要作用。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他在這個行板樂章的開頭用很小的聲響陳述主題段,然後在30秒左右,突然接上樂隊全奏的強力和絃,從而使當時的聽眾也為之愕然。這是這部交響曲被稱為“驚愕”的原因。在當時的演出,在交響樂隊的編制人數還是比較小型的時候,儘管它具有精緻完美的技藝、迷人的旋律和優雅的形式,但它不可能像後來的交響曲那樣,能夠體現出巨大的效果、強烈的情緒、魔幻的色彩和大幅度的力度變化。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但是,當這部作品於1792年在倫敦首演時,聽眾們對這個第二樂章歡呼並要求立刻再奏一次。從那以後,這個令人驚愕的樂章就成了海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 圖為倫敦漢諾威廣場飯點,海頓的《驚愕》交響曲於1792年在這裡的大廳中首演

當然,第二樂章如此受歡迎肯定不止這“驚愕”的設計,它擁有內在的美和魅力。這一樂章用變奏曲形式寫成。什麼叫變奏曲?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名詞。

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 - Various Artists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臺!

變奏曲是指一段主題音樂按照作曲家的藝術構思進行一系列反覆變化而組成的樂曲。主題樂段通常簡潔清晰容易被聽眾捕捉到,然後在它的基礎上進行速度、力度、節奏、和聲、音色甚至旋律本身的變化。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它的主題旋律相信所有人都聽過。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變奏1

然而就是在這所有人都熟悉的旋律基礎上,莫扎特給它作了12個不同的變奏。首先變奏1中對高音部旋律進行了裝飾,大量的16分音符淹沒了旋律主題,然而事實上它其實隱藏在那些16分音符之中(*號標出來的音符)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變奏2

而變奏2中,急速的裝飾轉移到了低音,主題在高音部很清晰的浮現出來。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變奏3

變奏3中,高音部的三連音改變了旋律,我們只能透過大概的輪廓辨認主題。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而變奏4中使用了與變奏2相同的技巧——低音部分的三連音,這裡就不再放置譜例,大家很容易能透過耳朵辨別。而在之後的幾次變奏中,莫扎特先後使用了改變成切分節奏,改變成小調式,增加巴赫式對位與主題相對,將兩拍子變成三拍子等等方式。而在整個莫扎特神奇的裝飾中,主題始終清晰可辨。這就是變奏曲的魅力。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我們再回到海頓的“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交響曲變奏當然會比鋼琴獨奏曲要複雜一些,但是在聽感上,我們也能很容易辨別出主題,二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Haydn: Symphony No。 94 in G Major “Surprise” II。 Andante

首先它的主題用兩部曲式寫成的,首先是絃樂組演奏的主題A的八個小節,旋律簡潔明瞭,這使得它在之後的變奏中很容易被記住。這八個小節的主題A被絃樂組用很小的聲響重複結束時,上面說過了全樂隊用一個強奏和絃來了一聲巨響。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緊接著絃樂組引出另一個八小節的主題B,這個主題B也被重複了一次,演奏過程中增加了長笛和雙簧管的木管樂組。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在這個簡單卻很吸引人的二部曲式主題上,海頓創作了四個變奏:變奏一由絃樂組演奏主題,提琴獨奏和長笛對位在主題上方裝飾組成;變奏二透過改變調式,由小調轉換到大調由全樂隊和第一小提琴獨奏完成;變奏三仍由絃樂組演奏主題,雙簧管獨奏和木管組在上方裝飾的方式組成;變奏四最複雜也最富氣勢,它從樂隊全奏主題、小提琴組演奏琶音主題A,樂隊全奏主題節奏變化的重複A段,到由小提琴進一步加以變化的主題B,以及全樂隊強奏的重複主題B段。文字描寫起來很費勁但其實音樂聽起來很容易分辨。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聽完海頓這部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我們可以發現變奏曲的變奏段落是各自分開的音樂單元。每一段變奏都以對主題的新處理作為標誌。

在古典主義時期,每個變奏段都是同樣的長度(相同的小節數)。當運用更多的裝飾和變化時,變奏曲逐漸變得複雜。當最後一個變奏之後增加的尾聲加強了結尾的分量,聽眾可以感覺到這套變奏曲有了一個恰當的結束。而如果沒有這樣的尾聲,聽眾會仍有期待,等著另一段變奏的開始。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看完今天的內容,你有沒有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呢?音樂的組成和變化,看起來複雜,其實也總是萬變不離其宗,有跡可循的。在掌握了更多的音樂知識後,我們就擁有了化繁為簡的能力,也就能夠更明確而細緻的理解出作者在其中書寫出來的內容了。

希望這次的音樂漫談,能幫助你在欣賞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樂趣和心得,並請繼續關注我們下一期的內容。

音樂漫談19 | 古典主義時期(三):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 J. Haydn)[中]

標簽: 變奏  主題  變奏曲  樂章  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