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作者:由 炎帝的後裔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3-07

土家族撒葉兒嗬怎麼讀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喪事中的撒爾嗬

在恩施,土家族人一直都把老人過世的喪事稱之為“白喜事”,簡單的來說也就是把喪事當喜事辦。而其中會在過世的人靈柩前,載歌載舞。他們所跳的舞蹈“撒爾嗬”,歌乃高亢歡快之曲,舞系豪邁雄健之風,無悲痛哀傷之感,講求的是“歡歡喜喜辦喪事”,“高高興興送亡人”。

這一切都緣於土家族古老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觀,土家人對待死亡的態度是樂觀的,在他們看來,人的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一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從出生到終其天年老死,是順應了大自然的規律,所以,他們稱人之老死為“順頭路”,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因此,老人去世後,辦得越熱鬧紅火,就越是有孝心。舉喪實質上成了禮讚生命、祝福新生的一種特殊的儀式。

撒爾嗬的由來

“是拜巫文化及祖先圖騰崇拜”

從史料及現行傳下來撒爾嗬歌謠我認為,“撒爾嗬”中的巫崇拜,“歌郎”(歌師、歌友)崇拜。從“撒爾嗬”喪禮中,的確很難見到“歌郎”的巫術,但整個“撒爾嗬”歌謠中,“歌郎”具有的權威性及其中心位置很清楚。清江流域土家人對“歌師”、“歌郎”的崇拜依然保持那種神聖感,深信“撒爾嗬”鼓舞不可變更。“歌師”是“撒爾嗬”文化的傳人。這種對“歌師”(巫)的崇拜正是“撒爾嗬”傳承下來的。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白虎圖騰

其次為祖先圖騰崇拜,這在“撒爾嗬”中表現很明顯。首先“撒爾嗬”習俗是在“祖先亡靈”下產生“靈魂不死”,“萬物有靈”的思想上派生出來的。“祖先亡靈”的崇拜在“撒爾嗬”歌謠中的表現就是對白虎的崇拜。“撒爾嗬”有道“白虎坐堂是家神”,這裡是講坐堂白虎就是家神,這與土家信奉白虎為神,崇拜白虎圖騰也是很有關聯。“。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豁達的撒爾嗬

今天的撒爾嗬

“更是一種土家人的生活方式”

撒爾嗬也稱作“跳喪”,又叫“打喪鼓”。本是土家族民間悼念死者,為死者送行的一種隆重的送葬儀式。傳至今的撒爾嗬,從儀式到世俗的傳播,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本與土家族這種喪喜事的習俗也有關。今天我們看到的撒爾嗬,無論是否有祭祀都能在恩施見到撒爾嗬的舞姿。尤其以恩施巴東為最盛行,巴東縣野三關鎮、清太坪鎮是現代撒爾嗬的發源地。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撒爾嗬中的兩兩相對而跳

跳撒爾嗬時踏著鼓點節拍,需邊唱邊跳。舞蹈動作特點大致可概括成八個字:順邊、曲膝、顫步、繞手。也就是說在跳撒爾嗬時,手腳同邊,力求舞姿豪放,動作平穩、舒緩。他們時而相對擊掌、繞背穿肘,蹲下踮腳打旋,相互嬉鬧。場面詼諧幽默,盡顯喜怒哀樂。鼓鑼激切緊湊,歌聲高昂悽婉。“跳”、“繞”、“唱”、“打”,熱鬧非凡,充分體現出土家人豁達、開朗的性格。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撒爾嗬中的唱腔

撒爾嗬唱腔古老獨特,通常是六拍一句,音樂節奏為強強弱強強弱,其鼓點明快、節奏感強。這種6/8拍子和切分音節奏,是十分罕見的。其內容大多為追念亡者的生平勞績,其中也有敘事長詩、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歷史演義、或生活瑣事,或相互取笑,也穿插有本地風土人情和本民族的奇聞趣事。其面天上地下,從古至今,無所不包含。句式有“五言”、“七字”,也有長短句間雜。有的是古老相傳的成套唱詞,有的人臨時改編的即興之作,也會令人大開笑懷。從目前來看也有閒來在家遛幾句,或上山勞作即性而來高吶幾句。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撒爾嗬中的唱腔

撒爾嗬是土家兒女表現生死之道的一個舞臺,其曠達的胸懷可與他們一生相伴的山川共美。恩施的土家人自小生活在群山峻嶺中,可謂開門見山,出門爬山,長期的這種人與自然的相處,錘鍊了他們百折不饒,樂觀堅毅的性格。他們要麼征服山川,要麼就被山川征服。土家兒女矛盾與和諧中,找到了這種視生如往,視死如生的態度。撒爾嗬也是土家人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它表達了土家人的生死觀和宇宙觀,保留了農耕文明的生活畫面,積澱了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遺存。

因此我認為現代“撒爾嗬”已經遠遠的不侷限於“跳喪”,而是用更多形式表達出土家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希望能夠將這種文化精神不斷記錄下來,並且傳播出來。

《後》

關於撒爾嗬的歷史記載

“最早於隋書記載於撒爾嗬起源”

《隋書•地理志》:“南郡、夷陵……清江諸郡多雜蠻左”,“其左人則又不同,無哀服,不復魄。始死,置屍館舍,鄰里少年,各持弓箭,繞屍而歌,以扣弓箭為節,其歌詞說平生之樂事,以至終卒,大抵亦猶今之輓歌也。”

《蠻書》(唐,樊綽)引《夔府圖經》:初喪,鼙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此乃盤瓠白虎之勇也。

《蠻書》:巴人好踏踢,代鼓以祭祀,叫哭以興衰。

《華陽國志•巴志》中的祭祀詩:惟月孟春,獺祭彼崖。永言孝思,享祀孔嘉。彼黍既潔,彼犧惟澤。蒸命良辰,祖考來格。

《夔府圖經》:巴人尚武,擊鼓踏歌以興哀……,此乃架弧白虎之勇也。

《舊唐書》卷160:蠻俗好巫,每淫詞鼓舞,必歌俚辭。

《水經注•涑水》說土家族大部分地區“群巫上下”、“神巫所遊”。

《來風縣誌•風俗志》卷28:史稱俗喜巫鬼,多淫祀,至今猶存者。

《巴東縣誌》(清,嘉慶):舊俗,歿之日,其家置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舞達旦,或一夕或三五夕。

《長陽縣誌》(清,同治):臨葬夜,諸客群擠喪次,擂大鼓唱曲,或一唱眾和,或問答古今,皆稗官演義語,謂之打喪鼓,唱喪歌。

土家撒爾嗬,亦歌亦舞祭亡靈,流傳至今已融入到恩施土家人的生活

標簽: 撒爾  土家  白虎  崇拜  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