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商朝夏朝是同一個民族嗎?商朝這些人來自哪裡?

作者:由 萊茵哈特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7-07-16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叫作“民族”?

“民族”乃是18世紀才出現的概念

,拿18世紀才出現且在後來若干個世紀以來不斷完善的概念去定義3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是不科學且不嚴謹的說法。

“民族”的定義,

乃是一個由歷史所造成的、穩定的人類社群。

構成民族的

必要條件

,或

以此為基礎

的成分

包括

共同的

血緣(父系稱血統而母系稱血緣,即廣泛意義上的血統)

語言和文化背景

表現於一個共同文化的心理機制為基礎

非必要條件

包括共同的:

地域

經濟生活

宗教或共同信仰

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一點結論:

在滿足上述

所有的必要條件,

不滿足

任何一項或者多項非必要條件的情況下,稱之為“部落”

在滿足上述

所有的必要條件,

滿足一項或者多項非必要條件

的情況,稱之為“族群”,

在滿足上述

全部必要和非必要條件

的情況下,稱之為“民族”。

————————————————————————————————————————————————————————————

以此為基礎我們便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1。 商朝夏朝是同一個民族嗎?

答案是,從上述概念上說,夏商周三代表現更多的只是滿足所有必要條件且滿足一項或多項非必要條件的不同

“族群”

而非

“民族”

到了春秋中期,以

“尊王攘夷”

這一事件為代表,標誌著具有共同的文化的心理機制(“春秋大義”或“華夷之辨”)正式形成,華夏人或漢人(Volkschinesisches)作為一個滿足上述所有條件的

“民族”

方才出現,而這之前,只有“族群”而無“民族”。

由於在夏朝、商朝的時候並無“民族”的概念,只能說,夏朝、商朝乃是同一文化背景下,具有部分民族特徵的,不同的華夏諸族群(諸夏),他們的關係類似今天漢族下面的各個族群,如北方人和南方人的關係。

2。 商朝這些人來自哪裡?

根據詩經·商頌的記載,商人出自東夷。

首先要解釋一下,

“東夷”是個不斷變化的概念

先秦時期的“東夷”,

只是地理上稱謂,意思是住在中原東方的夷人,在今天山東,安徽,淮河一帶,本身是

諸夏

(華夏諸部落,而非民族意義上的華夏人——因為這個時候還沒形成民族意義上統一的華夏人)

的一支

(同樣情況的還有後來的楚國,是諸夏族群中南遷的一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南蠻”),彼此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和共同信仰。古書記載的很清楚的太昊和少昊之間也沒有血緣和共同信仰,其他加入的部族也不會和他們有血緣和共同信仰。

這樣的事情後來很多,比如後來的匈奴,其他加入匈奴的部族也自稱為匈奴,但他們和匈奴沒有血緣和共同信仰,比如呼延氏源自東胡,本來就不是匈奴人,但加入匈奴人為主的族群后也自稱匈奴了。唐朝時的突厥、宋朝時的契丹、女真,元朝時的蒙古、明朝時的滿洲也是這個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秦漢以後的東夷,

是指居住在朝鮮、日本和琉球的人,

與原來的“東夷”完全不是一個族群。

商朝出自東夷,但是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在不斷華夏化的基礎上又逐漸融合了華夏人(Volkschinesisches),到了夏末,商人已經高度華夏化,跟原來的“東夷”有非常大的區別了。商朝建立後,商人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華夏化,而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商中期直至完全華夏化,被認為是諸夏(華夏人,Volkschinesisches)的一支了。

而到了商末,也同樣因為政治上的原因,外加族群認同上與原來的東夷出現了巨大的差別,導致紂王在統治後期傾巢出動,發動對東夷的武裝打擊,史稱“屠母之戰”——當然,傾巢出動的戰略失誤也導致了前方戰事不利,後方兵力空虛,恰在此時,同屬諸夏一支的周人發動叛亂,趁虛而入。

由於商朝主力此時全部被圍困在東夷,動彈不得,根本無法迅速回師勤王,也無力迅速組織有效的抵抗,只得發給留守朝歌的少量奴隸以武器,進行抵抗。結果是悲慘的,帝辛兵敗被殺,商朝滅亡,周人一舉攻佔朝歌,建立周朝。

標簽: 東夷  族群  必要條件  商朝  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