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作者:由 紐盛註冊營養師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11-02

無獎猜節氣

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

——(唐)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節選

“冬至陽生春又來”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 圖片來源:網路

冬至,又稱數九、日南至、冬節、長至歲、亞歲等,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

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上古時期,冬至是新年,人們以此作為年度時間迴圈的起點。中古時期,年節、寒食、冬至並稱三大節,冬至被視為“亞歲”,

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具有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

當討論到冬至應該吃什麼的時候,卻沒意識到我們即將面臨一個經典的問題,那就是“南北飲食文化差異”,南/北方人不約而同地喊出“餃子/湯圓才是YYDS”。

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冬至日各地到底都在吃些什麼呢?

北 方

餛 飩

現在北方地區仍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歷史上現今四時皆吃的餛飩在過去是冬至的專門食品[1]。古人認為,冬至食餛飩是為了破陰釋陽,因為餛飩的形狀如同雞卵,就像陰陽未分時的一團渾沌,在陽氣始生的冬至日人們食用餛飩,是以模擬的巫術形式破除陰陽包裹的混沌狀態,支助陽氣生長。

餃 子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 圖片來源:網路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據說是紀念東漢神醫張仲景,他為了不讓人們凍掉耳朵,給大家煮羊肉湯,形似“嬌耳”下鍋,人們在這天吃餃子,也意味著不會凍掉耳朵。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南 方

湯 圓

冬至湯圓,閩南人俗稱“冬節圓”。

冬節圓既是冬至節的重要飲食,也是祭祀祖先神明的供品,故節日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搓丸”[2]。“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糯米酒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 圖片來源:網路

客家地區習慣於冬至前後釀造糯米酒,以待春節休閒時補補身體和款待客人[3]。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做番薯湯果時,也習慣加酒釀。

羊 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朝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鮮美,從那以後民間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4]。客家人在冬至還會用冬至糯米酒燉羊肉,所謂“冬至羊,夏至狗”,客家地區每年冬至前後有糯米酒燉羊的習慣。

食之暖胃、強身,有補益、安神之功效。

赤豆粥

南朝荊楚地區冬至吃赤豆粥,這是一種有特殊禳疫功用的節令食品[4]。關於赤豆糯米飯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註冊營養師考點連結

雜豆是指除了大豆之外的其他幹豆類如紅豆、綠豆、蠶豆、芸豆、花豆、鷹嘴豆等。各種雜豆類營養價值大體相似,是高蛋白、低脂肪、中等澱粉含量的作物,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價值較高[6]。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 圖片來源:網路

年 糕

據顧祿《清嘉錄》記載,清代蘇州地區有以“冬至團”祀先、饋遺習俗,其製法是:“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蘆菔絲等為餡。”

以“糕”和“團”祀先和食用的習俗也流行於浙江一些地區。

臘肉和香腸

四川地區(包括今重慶市)在冬至節這一天多殺年豬、醃臘肉和灌香腸[7]。“冬至”前一天稱為“小冬”,“冬至”這一天稱為“大冬”。是日有句俗話:“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活”,故有錢人家都於此日醃臘肉、裝香腸等準備過年。“冬至”前一天稱為“小冬”,“冬至”這一天稱為“大冬”。是日有句俗話:“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活”,故有錢人家都於此日醃臘肉、裝香腸等準備過年。

註冊營養師考點連結

我國的肉類加工與烹調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風味肉製品家族。

根據加工工藝,肉製品可分為九大門類[8]: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 圖片來源:網路

生魚片

同是南方,廣東冬至食俗又有奇特之處。廣東民間過冬至節,多食魚膾,又名魚生,即生魚片。粵諺雲:“冬至魚生,夏至狗肉。”[5]清光緒二十年刻《高明縣誌》說:“冬至食魚膾,壓陽氣。”民國14年鉛印本《四會縣誌》稱:冬至“食魚生以助陰氣”。或曰魚膾(魚生)性寒,冬至天暖才食魚膾,如遇天寒,則“打邊爐”(吃火鍋)。

註冊營養師考點連結

魚類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

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櫚油酸和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魚類多不飽和脂肪酸多為n-3系列,且海水魚類中的含量比淡水魚更為顯著。在一些海水魚類中含有硫胺素酶和催化硫胺素降解的酶,

大量食用生魚可造成維生素B1缺乏。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小蔥燒豆腐

南京人過去十分看重冬至節。逢到“冬至”必定要吃小蔥燒豆腐[10]。據說這一傳統食俗,源於朱元璋和劉伯溫“小蔥燒豆腐,一清二白”的故事。

註冊營養師考點連結

黃豆浸泡、磨漿、除渣、煮漿後即為豆漿,進一步使用蛋白凝固劑(如石膏、葡萄糖6磷酸內酯)使豆漿中蛋白凝固,加壓去水即為豆腐。進一步加壓去水則為豆腐乾、豆腐皮和百葉。

這些豆製品的營養成分與其原料大豆相近,保留了黃豆高蛋白、高鈣的營養特點,在加工中去除了大部分脂肪,因而含量低。

另外,豆製品經加工後,消除了大豆中影響營養成分消化、吸收的物質,從而使大豆的消化、吸收率大大地提高,如整粒大豆蛋白質的消化率為65%,豆腐的消化率提高至92。96%,

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也有所提高。傳統的蛋白凝固劑如石膏也含鈣,使豆製品的含鈣量更高。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 圖片來源:網路

南北方在冬至這天吃的食物不一樣,也能用地理原因來解釋。由於氣候、地理地勢的不同,南北方就逐漸形成了南米北面的局面。因此,在南方製作食物都偏向採用稻米,北方則用小麥製作麵食。而共同點則體現在都採用肉食,這在於冬至後要進九,天氣越來越寒冷,要多吃肉,能夠強身健體[11]。

廿四節氣 | 冬至:細解各地“食譜”

▲ 圖片來源:網路

所以,冬至來到,

快快約起你的小夥伴們一起大口吃肉吧,

管他什麼“南北差異”,咱們整個鴛鴦鍋,一半“南”,一半“北”,熱氣騰騰,好不熱鬧!

參考資料:

[1] 張茜。 冬至節俗及其飲食文化的變遷[J]。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27(04): 76-78。

[2] 莊小芳。 淺談閩臺冬至習俗[J]。 尋根, 2015(02): 58-62。

[3] 客家糯米酒的釀造與食用[J]。 中小企業科技, 2000(01): 6。

[4] 陳策。 中韓兩國傳統節日文化對比研究——以冬至為例[J]。 人文天下, 2017(19): 73-77。

[5] 江玉祥, 張茜。 冬至陽生春又來[J]。 文史雜誌, 2014(06): 16-22。

[6] 沈秀華。 食物營養學[M]。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0。

[7] 江玉祥。 臘肉考(下篇)[J]。 四川旅遊學院學報, 2016(03): 5-10。

[8] 蔡威, 沈秀華。 食物營養學[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6: 198。

[9]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10] 徐龍梅。 南京的冬至文化[J]。 江蘇地方誌, 2018(01): 30-31。

[11] 王雪嬌。 淺析中國南北方的風俗差異及其意義——以冬至為例[J]。 商, 2015(52): 120。

✴✴注: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可作為學習參考,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標簽: 冬至  糯米酒  冬至節  臘肉  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