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全速重構,脫離痛苦無聊的鐘擺人生

作者:由 大輝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6-26

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中擺盪

—— 叔本華

鐘擺日日夜夜,歲歲年年,只重複一個動作——枯燥又乏味的左右搖擺。叔本華的寓意是人就像鐘擺一樣,難逃命運法則。

現實似乎正如叔本華所說,人們有改變的意願,卻很難脫離鐘擺模式,進一步,退兩步,在痛苦和無聊中擺盪。

人們最常見的新年目標是減肥、管理時間和存錢。以減肥為例,達成目標的前提是——「管住嘴,邁開腿」。

暫不談邁開腿,我們看看多少人管住了嘴,下面是一組新年飲食計劃的跟蹤資料(源於statisticbrain):

• 一週後,剩下 75%;

• 兩週後,還剩下 71%;

• 一個月後,64%;

• 六個月後,46%;

而一年後還在堅持的,只剩下10%左右。

如同近地衛星繞地旋轉,似乎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拽著我們,使我們無法脫離固有模式。這是一種什麼力量呢?

結構決定行為

大自然有一條基本規律——能量會沿著最容易,阻力最小的路線前進。水往低處流,電流走電阻最小的線路。

我們也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什麼樣的路阻力最小呢?是固有的,習慣了的路阻力最小。

「路」就是一個結構,是要素以及要素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為固定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

事物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屬性和功能,決定著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比如我們的手,是由大拇指和其他4個手指組成的整體結構,功能是抓握。

手的這個結構決定了,如果大拇指受傷,手能做的事就很少。

如果我們確定了功能,就可以設計出所需的結構。比如鋼架橋,功能是穩固,堅定,耐壓,什麼樣的結構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呢?

是三角結構,我們會看到鋼架橋整體上呈三角形,細節上也是三角形,大三角套小三角,實現了穩固,堅定,耐壓。

能量沿著最容易的路線前進這條法則恆定不變,但路線,結構是能夠改變的。改變人生需要改變結構,塑造一個生活的新結構,朝你真正想要的方向前進。

羅伯特· 弗裡茨(Robert Fritz)在《最小阻力之路》提出了生命的三大洞見:

人生就像一條河,走的人生道路,都是阻力最小的。

最小阻力之路是由你生活中的潛藏結構決定的。

人生的基本潛藏結構是可以改變的。

當你學會如何找出決定人生的潛藏結構,進而改變這個結構,你就以最小阻力創造一個新結構超越自我,完成個人願景。

模式導向的重構

「模式導向的重構」是我從軟體工程借用的概念,理解「模式」和「重構」兩個詞後,你會看到這個概念的力量。

模式:凝聚前人智慧

亞歷山大(Alexander)說每個模式都是一個由3部分組成的規則,它表達的是某一環境、一個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之間的關係。

模式是資料在時間與空間中表現出來的一組關係,比如太陽有規律的升落,是一種模式,一個人每天準時接物件回家是一種模式,雪花多呈六角形也是一種模式。

模式能夠觀察,用來解釋現象並做出預測,是從現象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可以用圖形、圖表和影象描述模式。

每個模式都描述了一個在我們環境中遇到的問題,也描述了該問題解決方案的核心。透過這種方式,你可以無數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決方案,無需再重複相同的工作。

模式也是一種指導,它凝聚了前人的智慧,用模式應對現實極為有益。

比如在談到房間設計時,亞歷山大說人們喜歡的房間模式是——一定要讓每個房間兩面都要有光線:

當人們可以選擇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傾向於那些兩面都有光的房間,而讓那些只從一面採光的房間閒置。

這種格局,也許比其他任何單一的格局都更能決定一個房間的成敗。一個房間光照的安排,兩面有無窗戶是最基本的。如果你在建造一個房間時,只在一邊採光,幾乎可以肯定,你在浪費錢。如果可能的話,人們都會遠離那個房間……

這種格局的重要性部分在於它在房間裡營造的社會氛圍。兩面都有自然光的房間,在人和物體周圍產生的眩光較少;讓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複雜性;最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詳細地讀到人們臉上閃過的細微表情,手的動作……。。。。從而更清楚地理解他們所追求的意義。兩面都有光,讓人們能夠理解對方。

重構:邊飛邊修

《重構》一書作者 Martin Fowler 這樣定義重構:

重構是一種對軟體內部結構的改善,目的是在不改變軟體可見行為的情況下,使其更易理解,修改成本更低。

簡單來說,重構就是在不改變外部行為的前提下,有條不紊地改善程式碼。

外部行為就是軟體實現的功能,比如你輸入一列數字,程式會將數字轉成圖表。輸入數字輸出圖表就是一個外部行為。

在重構過程中,這個功能必須可執行。換句話說,重構不是建造一個新的東西,而是改善舊的東西,讓它更好。

重構就像改善一架正在飛行的飛機,邊飛邊修,空中加油。

生活不就這樣嗎,我們不能停下,比如參加工作的成年人,不能脫產去學習新技能,要在邊幹邊學中精進——持續重構,持續改善我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讓我們更好的與自己相處,與世界相處。

培養小習慣,重構新生活

模式是我們想到達的目的地,重構就是抵達這個目的地的路線或方法。比如前面房子光線的例子。

如果你接手了一套只有一面採光的房子,你要對一套房子「重構」,理想模式就是兩面都採光,你得在另一邊開窗戶。

為了保證重構的安全性,你還得多多測試。你可以鑿一個小洞,看看有沒有破壞牆體承重。

重構就是一點一點,循序漸進,可以防止增加新的缺陷,重構是一種連續的改善活動。

重構理念跟 Fogg 微習慣方法相通:

小就是快

小可以立即開始

小是安全的

小可以長大

小不依賴動力和意志力

小能實現大的轉變

讓大腦在除錯模式下執行

程式設計師有個傳統,在他們的思維中,錯誤不是失敗的標誌,而是可以修復的小毛病(bug)。修修補補是一種智慧策略。

Tinkerlab(可譯成「修補實驗室」) 的創立者 Rachelle Doorley 說:

修補是關於親身體驗,從失敗中學習,用非結構化的時間來探索和發明。而在探索和發明的過程中,就蘊含著創新的潛力。

修補,除錯就是我們常說的成長性思維模式。你以除錯模式執行,你相信智力是可塑的,你願意接受挑戰,擁抱錯誤,從錯誤中學習讓自己持續發展。

吳軍在矽谷來信中有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

即便遇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這句話是他的中學校長萬幫儒先生在畢業前講給學生聽的。吳軍解釋這句話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就是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對方為什們會這樣說。

第二層就是要凡事三思。比如一個人跟你說讀書沒用,還舉例子說他們村有錢的都是包工頭,而那些名校畢業好幾年的連房子都買不起。

這對於你來說,簡直就是胡說八道,讀書怎麼能沒用呢,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用錢就可以衡量的嗎?

先不要激動,平復下心情,一定要想第二遍,是不是我錯了,他對了?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對為前提。

當你想了第二遍後,還覺得自己對,對方錯。再想第三遍,是不是自己的境界還不夠,無法理解他的話。

第三層意思是,即使對方真的在胡說,要思考他為什麼會這樣說,找出其中合理性。吳軍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你一進公司,被一個罵街的潑婦劈頭蓋臉臭罵一通,此時,我們有三個做法,一是罵回去,二是裝作沒聽見。

第三種就是思考她為什麼會罵,或許她是個瘋子,那麼以後走路就躲遠點,算是接受了一個教訓;或許她真有一個罵你的原因,這個原因就具有合理性。找到原因後,你就理解了她,你也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當我們放下進攻/防禦的心智模式,以除錯模式執行時,我們就有更高的能動性,更積極的認知周遭。

這種洞察使我們從環境中抓住重點,看到別人的亮點,修改自己的bug,以精益、迭代和訓練有素的方式改變。

透過持續修補行為和心智程式碼,我們重構了一個閃耀的自我。

一些朋友問,你程式寫的怎樣,看你經常在文章中引用程式設計原理,程式設計思想。我會寫幾行程式碼,但水平不高,但這不妨礙我學習工程師思維。

計算機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我們從計算機上學到的,其實是極少數頂尖聰明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計算思維,是我研究個人成長的一個抓手,也是我跟一些雞湯公眾號的一大差異。

周以真教授說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理解人類行為。

計算思維就是數字時代的工程思維,工程的核心是設計,是創造,是將想法變成現實的方法論。

我的知識星球名字也叫「進步駭客」——持續進步的駭客文化:

透過營造環境,設計行為,擁抱工具,在建造中表現手法,產品化自己,積累睡覺時都能賺錢的資產,過一種幸福完整的人生。

標簽: 重構  模式  結構  房間  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