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聊一聊:米家和 HomeKit 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細節

作者:由 ReHuo 一丁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9-09-08

智慧家居今年走進了我家,聊一聊關於米家和 HomeKit 的不同和思考。

米家更全的智慧硬體

米家自16年正式釋出以來,基於AIOT平臺深耕旗下生態鏈企業,米家目前在智慧家居方面有最豐富的產品線,幾乎涵蓋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蘋果對於平臺打造較為謹慎,特別注重安全性,目前在中國區域支援 HomeKit 的智慧硬體就只有寥寥幾頁,在美國官網上智慧硬體要豐富許多大致有20個類別。

聊一聊:米家和 HomeKit 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細節

對於小米產品的評價,個人觀點:除了手機,其他的產品都還挺不錯。統一的設計語言和極簡的風格調性很討好當代人的審美風格,並且在嚴格利潤率控制下品質有一定保證,也讓生態鏈公司對此苦不堪言。米家的智慧硬體整合方面比起其他廠商要好一些,一個小愛同學的音響就基本可以控制其他的所有智慧硬體,而且不只侷限於開關,還能夠進行深度控制;米家在 APP 上可以實現對智慧裝置的完全控制,比如燈光的各種模式、色溫和亮度。並且,僅售價229的小米手環4,同樣實現米家產品控制,這是一種很魔幻的體驗,這個價格要啥腳踏車。

與此同時,蘋果在 IOS12 的 Home APP 裡面對於自家的 HomePod 的控制

僅限於開關和設定鬧鐘

,如果要更換歌曲的話,只能語音控制或是觸控HomePod。

聊一聊:米家和 HomeKit 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細節

在 IOS13 中,Home APP 也進行了較大的升級,原來的 UI 介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對於智慧硬體的控制程度上提升許多。除了 HonePod 的新增的播放內容控制之外,自動化所支援的智慧硬體範圍進一步擴大,像原來的溫溼度感測器支援檢視資料,現在可以設定為自動化的觸發條件。並且,Home 的自動化也與快速捷徑的自動化進行了整合,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使用 HomeKit 必須需要配置

家居中樞

才可以遠端控制 HomeKit 配件和實現自動化,目前 HomePod、Apple TV 或 iPad 均可以設定為家居中樞。在 IOS12 版本中,Home 的響應速度不快並且HomePod 會出現斷連、配件不響應的狀態。後來,我去直營店諮詢過,他們店裡的 HomePod 也經常未響應,可能是 HomeKit 比較吃網速並對路由器要求較高。更新到 IOS13 之後,響應速度慢的問題得到很好的改善。米家不需要設定家居中樞,與米家 APP 連線就可以使用,智慧硬體狀態重新整理速度也較快。

HomeKit 更加人性化的設計

米家中設計核心全部都集中到智慧硬體上,卻忽略了人。homekit設計智慧家居緊緊圍繞著人這個最重要的因素。

聊一聊:米家和 HomeKit 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細節

許多系統都緊緊圍繞著家庭應用場景來做設計,他們所忽視一點是所有的智慧家居最終是為人服務的。而 HomeKit 處處可以看到有關於人的設計,這一點無疑比其他智慧家居系統要高出一個等級。地理圍欄是我最喜愛的功能,當到家時智慧家居準備就緒的樣子讓人充滿了回家的期待。在 HomeKit 上,到達觸發條件上有“第一個人到達”、“當我到達“、“當家庭成員到達”等選擇,這樣的設計充分地考慮到了家庭裡的每一位成員,這是一種產品對於人的尊重。而相比起,米家的地理圍欄就是一個簡單的位置觸發器,失去了家庭應有的溫度。

聊一聊:米家和 HomeKit 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細節

在 HomeKit 中的自動化觸發條件也包含了許多關於人的因素,比如“有人在家時”、“我在家時”、“家中無人時”等等非常實用的設計。在米家中,Android 版本有關於家庭成員設計但功能也僅限於裝置共享,IOS 版本沒有家庭成員的設計只有裝置共享的選項。站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叉口的蘋果,對於產品設計的人文關懷一直以來都是其最獨特的風格,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在技術方面的積累。上面所提到的地理圍欄的功能,米家只在 IOS 版本上設計了這個功能,而在自己的小米手機上都沒有使用上這個功能,還有原來出現過又神秘消失的 Wi-Fi 圍欄的功能等等,不是說小米的科技創新不行,但就科技實力和蘋果相比還是有些不成熟的。

米家的零售商業基因

聊一聊:米家和 HomeKit 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細節

簡潔不是一個很難的設計理念,真正難的在於產品設計中的取捨,如同電腦一樣追究極致的效能,機身就難以做到纖薄。這樣就需要在效能和外觀設計上追求平衡點,這個平衡點的位置在哪也決定了這是一家怎麼樣的公司。

米家硬是把小米有品塞進了一個底欄選項卡,小米有零售的基因,零售的奧義就是讓商品最直接最便捷地接觸到使用者,也同時吧電視、空調、空氣清淨機、小米手環等多個產品也相繼打造成爆款,我相信讀者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小米的產品。高階的蘋果依舊賣著手機、電腦等硬體而對智慧家居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而小米已經把Alot智慧家居提升到雙輪驅動的主業務之一,這是米家所承擔起的責任,這也同時需要它賣出更多的東西。

同時,米家在濃烈商業氛圍裡也有剋制的一面,豐富的訊息通知管理可以關閉商場資訊推送。同時也讓我想到了老羅,在今年年初更新的子彈簡訊底欄選項卡也塞進了雜七雜八的東西。商業和極致產品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但生存和產品極致卻不存在矛盾,企業總是要生存的。

HomeKit 與 米家帶來的思考

當我聽著 HomePod 坐在桌前時,除了低音震感更加強烈的音質外,我會發現和米家的小愛同學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這讓我陷入深思。

當我們瘋狂的追逐這些消費品的時候,有時候狂熱到忽視了這件商品對於自己的意義。音響,擁有了卻很少出聲;Kindle,拿到了多是壓泡麵;iPad ,買前生產力之後愛奇藝。這樣的現象和小時候時沉溺晨光、英雄、三菱、百樂、派通等等品牌、各式各樣文具商品簡直如出一轍。這些商品總是給人了一種美好錯覺,當人們為此買單時這種感覺可能是虛假的。

當我不停地瀏覽和購買著米家或 HomeKit 的各項配件時,在一個晚上我忽然反思到:我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在我瘋狂佔有這一系列的商品背後,實際上也是內心中的一種虛無。與其說是人在佔有物,倒不如說是物在規訓人。消費成為了釋放自我的最佳方式,精緻的自己和生活方式成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展現。商家營造精緻美好的感覺就讓無數人趨之若鶩,而鮮對人有益。

我漸漸意識到,商品和工具並不是一類東西,馬克思定義商品只是凝結在內的人類無差別勞動時間。能否用商品來創造出價值和意義最終靠使用者—人,換句話說被商品奴役還是主動掌控商品,還得靠人。

當我們跳進現代商品的節奏來看,當代人樂於沉迷在於各式各樣地消費活動中,逛商超、逛淘寶、挑品牌、讀小紅書、看測評、追網紅等等都是伴隨消費升級所衍生出的行為,一點一滴地侵入當代人的生活。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已經被重新定義。

當我鄙夷豬豬女孩在集齊各式各樣星巴克的杯子和卡片、追逐著各種各樣網紅產品的時候,我也在絞盡腦汁尋找著各種各樣米家和 HomeKit 的家居硬體。此時此刻,我和她們沒有區別。

標簽: 米家  HomeKit  智慧家居  硬體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