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畲族民歌:畲族文化的活化石

作者:由 玉峰旅遊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9-01

畲族民歌

畲族是一個善歌的民族,生產勞動,招待來客;閒暇休息,以歌為樂;男女相戀,以歌為媒;喜慶吉日,以歌相賀;喪葬祭祀,以歌當哭;社會交往,以歌代言;畲族人民整個生活中無不與歌相連。

畲族民歌:畲族文化的活化石

水亭畲族在清同治五年由麗水景寧遷入,民歌也隨之傳入。清代至民國期間較盛行,解放後至文革前稍有減弱,畲民在日常生活仍在傳唱。文革期間停止,改革開放後,逐漸恢復,每逢市、鄉、村舉行文化活動也唱婚禮對歌,作為畲鄉群眾文化活動內容之一。2009年,水亭畲族對歌被列入金華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現有金華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藍開壽、藍新美,蘭溪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藍愛雲。

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載體

畲族有本民族自己的習俗和語言,唱民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種主要活動形式。但畲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有關本民族的祖先傳說、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內容都依靠口口相傳,其中畲族民歌是主要的載體。我們可以從《盤瓠歌》中尋找到畲族的起源,瞭解畲族四大姓氏“雷”、“藍”、“鍾”、“盤”的由來。從《砍柴歌》《採茶歌》中知道畲民的日常工作情況,明白他們的勞動習俗;從《嫁女歌》《敬酒歌》中看到畲族的婚嫁習俗;從《祭祖歌》中知道畲民的喪葬習俗及祖先崇拜;從畲族諸多歌會中,我們知道畲族人的戀愛、交際和其他生活情況。畲族民歌有敘事歌、論古歌、婚嫁歌、勞動歌、倫理歌、儀式歌、祭祀歌、小說歌、兒歌等類別,幾乎涵蓋了畲族人民的全部生活。

畲族民歌:畲族文化的活化石

畲族民歌是畲族民眾傳授歷史、文化、生產、生活等各種社會知識和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手段。唱民歌成為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不論男女老少大多善歌,並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民族歌俗歌會。畲族人在每年農曆的三月三都要舉辦盛大的歌會,競相飆歌,互相學習。在祭祀婚嫁和傳師禮儀中,以民歌串起整個儀式,世代傳習儀規與民歌。畲族人自小隨父母唱習民歌,到一定時候又要拜師學歌。畲族民歌使本民族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

畲族民歌古樸悠揚的詞曲魅力

五聲民族調式

畲族民歌的曲調多為中國傳統的五聲民族調式,旋律構成音較簡單,由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組成。畲族民歌以清唱、口頭傳承為特點。

畲族民歌:畲族文化的活化石

畲族民歌的歌詞非常講究押韻,具有詩般的格律,一般七言一句,兩句一行,兩行一條,四句一首。有七言詞格、五言詞格、七言詞格的變體、疊韻疊句詞格等。畲族民歌講究畲語押韻,善於使用無實際意義的襯詞,以幫助調整樂句、抒發情感、留給歌手換氣和思考的空間,常使用“哩”、“羅”、“啊”、“依”、“哎”、“嘞”等,一般置於句首、句中、句尾,也有多個位置合用的。一般在祭祀、招待客人、節日、生產勞動和休閒時,不少人能即興編唱,甚至有的能對唱一兩夜而不重複。但由於畲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多數民歌作品儲存於畲民頭腦之中,部分民歌多以漢字畲語記錄的手抄本流傳民間。

畲族民歌:畲族文化的活化石

標簽: 畲族  民歌  以歌  畲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