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大話中國藝術史》:成就藝術的,或許就是那一次的偶然

作者:由 東門吹風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8-08

《大話中國藝術史》:成就藝術的,或許就是那一次的偶然

1900年,清光緒26年,古老的中國大地正經受著一場大變。

八個國家,集結了5萬人,對中國發起了戰爭。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

而這個國家的兩個最高統治者卻正在西遷逃難的路上……

此時的敦煌,卻還是一如既往地荒涼和寧靜。某天早晨,一個叫王圓籙的道士和往常一樣打掃著洞窟。休息之際,他把掃帚靠在牆壁上,可感覺掃把柄靠牆的聲音有點不一樣。

道士上前再敲牆聽音,憑感覺,他斷定這是一堵空心牆。

牆後的藏經洞堆滿了帛畫、刺繡、經卷……這塊瑰寶的光芒在千年之後終於衝破薄牆,噴薄而出!

這是偶然的一天,偶然的一次打掃。

《大話中國藝術史》:成就藝術的,或許就是那一次的偶然

在意公子的這本《大話中國藝術史》中,這樣的偶然還有很多,似乎“偶然”這個詞是讓藝術成神的催化劑!

這本書在噹噹網上架24小時,就成為了新書熱賣榜和藝術榜的雙料冠軍。正如本書封面的文案:

句句有梗,一口氣讀完10000年中國藝術史。

作者幽默、通俗易懂的文字,讓枯燥、乏味的中國藝術走下了神壇,走入了我們普通人的心裡。

作者意公子是國內頭部藝術科普自媒體“意外藝術”的創始人,她的藝術類脫口秀《藝術很難嗎》連更六季,收穫了上億的播放量,而她的上一本書《大話西方藝術史》也登上了2020年暢銷藝術書籍排行榜。

《大話中國藝術史》:成就藝術的,或許就是那一次的偶然

藝術始於一場意外

既然是藝術史,那麼它的開端在哪裡?其實最早的先民是沒有藝術可言的,因為他們還在為自己能吃飽而奮鬥。

倉稟實而知禮儀,這句話可以追溯到我們飲血茹毛的先祖。

但是,某天晚上,他們吃飽喝足,某人低頭一看被火烘烤過的土地,突然“咦”了一聲,發現溼潤的黏土在烘烤之後變得硬邦邦的,他想,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泥土捏成器皿的形狀來烤一烤呢?

於是,地球上就有了陶器,有了仰韶文化的彩陶幾何紋盆、鸛魚石斧彩繪陶缸、陶鷹鼎……

又在某一天,一個先民在製作石器的時候,用火把大塊的石頭燒裂,可突然燒著燒著,感覺有東西融化了。

等凝固了之後一看,這融化的液體冷卻後變成了青銅的餅塊。

於是,歷史又拉開了青銅時代的大幕……

越王勾踐劍、司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編鐘,一個個地粉墨登場。

這個世界或許就是因為“意外”而存在的,這麼說或許有些武斷,但卻也不是不可能,至少歷史上有太多意外了……

不單單是藝術,幾乎所有的開始,都是從意外開始的。

這說明什麼?

意外,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可能;意外,讓人類的充滿好奇;意外,為人類的想像插上翅膀,從此開啟藝術殿堂之旅。

《大話中國藝術史》:成就藝術的,或許就是那一次的偶然

那次偶然投入的感情,是看得出來的

如果說讓王羲之從東晉穿越到今天,讓他再把《蘭亭集序》寫一遍,這位大書法家可能會抓耳撓腮。因為他少了一樣東西:當時的情緒。

這和我們的寫作靈感一樣,一旦有了靈感,洋洋灑灑,千言不絕,沒了思路,咬斷筆桿也崩不出半個字。

彼時的王羲之,正是他對官場所有熱情幾乎熄滅的時候,會稽山下,聚會飲酒,開篇還保持著剋制和風度,字型雋永,中規中矩,可到了後半段,塗改的痕跡和文章的語氣,讓他的情感爆發出來。每個字都脫離了前人的技法,賦予了獨特的生命。用作者的話說:

此刻“王右軍’死了’,書聖王羲之,涅槃重生!”

《大話中國藝術史》:成就藝術的,或許就是那一次的偶然

400年後,顏真卿在《祭侄文稿》的後半段:

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

可以想像,白髮蒼蒼的老人念及賢侄,此時顫抖的手,已無法寫完全文,那股悲痛已力透紙背!

酒至酣處,情到濃時,產生的感情如實質般流入作品,這樣的情境,可遇不可求。書者的功力和情感完成了一次絕美的配合!

這兩篇文稿,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很巧,兩位大咖在創作時都是真情的流露。

這讓我學會了看藝術品的一個很重要的門道,就是同理心,和作者同理心,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心情。讀到此處,我知道從小就從課文裡學的這篇《蘭亭集序》,在此時才算是真正看懂了!

藝術,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地一次掃除,偶然的靈光一現,偶然的一次真情流露,難道藝術只有與偶然才能碰出火花?

是,也不是。

佛家講機緣,偶然成為了解釋機緣最好的例證。所以,很多的驚世之作就是依靠偶然。

王羲之沒有在會稽山下的聚會,或許在某天失意的酒後也能寫出另一篇傳世名作。即使顏季明(顏真卿的侄子)沒被叛軍殺害,在慶祝收復失地的慶功宴上,顏真卿也能有一次書寫下春風得意的佳作。

其實沒有那個王道士還會有張和尚、李遊客會“偶然”發現那個藏經洞;沒發現火烤過的泥土,或許在雷電引發的火災後,也能得到陶器的製作靈感。

藝術都會在歷史上發生,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

因為王羲之們的藝術靈感還在,泱泱中華的文化底蘊還在。

所以,寫就藝術史的,也是一次必然!

這個民族有名字、沒有名字的文人、匠人、藝人,他們一個個的靈光閃現匯聚成耀眼到無法直視的中華文化。

這也會成為一個必然。

《大話中國藝術史》:成就藝術的,或許就是那一次的偶然

寫在最後

從萬年前的那次偶然開始,這個民族的藝術慢慢朝著我們走來,不疾不徐,坦然而淡定。她帶著自信的笑容,緩緩地展示著著一萬年間的一次次美麗。她並不急著讓你瞭解她的全部,她知道,其中的魅力足以讓我們無法自拔!

這本《大話中國藝術史》,是偶然的結緣,卻必然推進我們對自己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的更進一步認識。

濃濃的自豪,升騰自內心,想必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自信。

標簽: 偶然  藝術  藝術史  意外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