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請問"在場"在藝術領域如何解釋?

作者:由 莊澤曦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3-04-10

這個詞其實很簡單對因英語中的presence,德語中的Präsenz,相關的詞還有Anwesenheit(在場)Gegenwart(當下)。它的反義詞就是“不在場”,或者“缺席”。

我們分析一下,這個詞的用法。比如在這條新聞中:【觀點】藝術家都是當代藝術探索的在場者 。這句話或許是不簡練的,它所表達的意義即——藝術家都是當代藝術的探索者。這裡提出的“在場者”事實上可以省去。因為對當代藝術探索的在場者,如果不是當代藝術的探索者,那麼這樣的藝術家是否對當代藝術探索在場呢?我認為加上這詞的目的無非是顯得更“專業”或突出“當代藝術探索”一詞。

再舉一例:“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高度關注“當下”社會的生存狀態,作為一種介入方式,當代藝術在介入生活的現場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是否

“在場”

成為衡量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暫且不論,它斷句是否妥當,就僅僅說在場二字的出現。在這些類似的文章中,“在場”一詞的出現必須有前提,也就是說,必須在前文中提到過那個場。這句話中的“場”就是“生活的現場”。於是,這句話就能讀懂了。

我讀胡塞爾現象學時,所理解的“在場”一直是與“缺席”相對應的。若我說:某物對我在場,即指某物在此時此地直接的呈現在我面前,這裡的場就是我。這裡的某物可以是任何事物。若我說,某物對我缺席,則指某物在此時此地並未直接地呈現在我面前。同一件事物它的不同層次,可以是即對我在場又對我缺席的。這個哲學概念不難理解。

舉個例子,我們看一個加號。對於這個加號,它一旦被我們知覺到,它就是在場的。這個在場是知覺的加號的在場。如果你將它理解為一個符號,即作為符號的加號在場,而對於前者這個符號的加號是缺席的。

從在場的概念,還能做出一個判斷:某物在場,必有兩物存在。加號對我在場,我和加號存在。而若我說:自我在場的時候,自我對應什麼呢?現象學的解釋是,自我(ego)與世界(monde)是兩個相互包括的事物。在這裡自我對應世界。透過這個解釋,同樣能推出:世界在場的時候,自我同時相對世界而言在場。

在場這個詞在西方歷史悠久。它也可以翻譯成存在。這個翻譯的出現時間,我併為考證過。但在對現象學的釋義中,在場的意義要比存在更為精確。

標簽: 在場  當代藝術  加號  某物  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