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浮城計劃》第一部

作者:由 墨白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1-15

​“對我來說,沒有比創造世界更有趣的事了。”——押井守

《浮城計劃》

《浮城計劃》

暫定分三部,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第一部,背景設定是

海平面上升10m

之後的世界。這是特定背景下的世界觀構築和城市空間探討。想法的起源是從小就有的上天下海的幻想,而直接的誘因是教授提的一個小課題“水災時米蘭被1m高的洪水淹沒後的城市空間”。在1m,3m,10m,18m,24m這幾個跟建築學和我國政策有關的數字之間權衡之後選擇了10m,這是為了給水下空間保留足夠設計餘地的同時避免過於超現實,地點選擇了沿海炎熱的廣州的一個街區。

《浮城計劃》第一部

(photo by David Mark)

因為是建築學的畢業設計,一開始的出發點是對建築追根溯源,探討什麼決定了建築設計,什麼決定了人們對建築的看法,成見或偏愛亦或者是相反的過程。西扎的導師 FernandoTavora 認為促使建築形式和設計的改變和發展的不是風格這種東西,而是

“環境條件”、“土地所有權”和“人在特定時代下的需求”

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這深深啟發了我,於是藉此作為線索。“環境條件”除了剛剛提及的,還有各方各面如建造技術和成本等,而我選擇了機器人建造和3d列印技術作為導向,設想這是在浮城背景下大發展的技術,也為之後的設計提供方向和支援。“土地所有權”延續公有制。而“人在特定時代下的需求”是我一直想探討的方面,建築是社會的產物,社會中各類人的需求催生出各種建築。

在“浮城”的背景設定中,海平面上升被廣泛認為是氣候劇變的結果,而且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社會總體效益的天平向環保主義傾斜,政府也以此作為教育方針,於是環保思想指導了生活。這引發了對被動式設計和廢物回收利用的強烈需求。

(被動式設計:儘可能不用高耗能裝置(典型代表:空調)而透過建築設計利用自然採光通風等手段來維持建築環境品質。)

浮城計劃裡的概念設計很大部分基於此觀點,所以會有禁止使用空調的條例以及積極回收利用舊物如小黃鴨的行為出現。

《浮城計劃》第一部

(photo by Manfred Richter)

《浮城計劃》第一部

(photo by Dean Moriarty)

以下是《浮城計劃》的總圖,呈現該街區

被淹前

被淹後

以及

“浮城計劃”實施完畢後

的狀況。接下來嘗試用對話的方式來闡述各部分的內容。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橋系統

浮城元年,那時還沒有浮城,“相柳”大水之後,這片區域一直荒廢。直到一紙政令下來,鼓勵人們重建災區,各種福利補貼做支援。背後原因傳言說發現重要資源,也有說是國家戰略佈局,說法不一。眾多年輕人踴躍報名,多是“垮掉的一代”,失業在家不如去淘淘金的心理居多。為保證重建活動安全經濟地進行,政府組織了“浮城計劃公開座談會”,各方代表包括未來市民參加了會議,墨白被委任為總設計師。

主持人

:“大家有什麼問題儘管提”

市民甲

:“墨工你好,請問我們以後住哪?”

墨白

:“浮城初期,因為人口不多,計劃將大家安排在殘存的高層建築裡生活,比如

原有的高層小區作為住宅區

,高層辦公樓和商場進行改建作為公共建築等,同時我們會率先進行房屋安全性檢測,大家不用擔心。”

瘦削嚴肅的

市民乙

:“但是現在那不是成了一座座孤島了嗎,樓和樓之間怎麼互通聯絡,出行問題怎麼解決?”

墨白

:“這個問題委員會事先做了討論,現在給出以下方案:

樓宇間將建設大量輕型橋樑連線各樓宇

,用於步行以及平衡車等小型交通工具通行,解決短距離出行問題。中長距離問題採用小型船方案,並會提供水上巴士服務。”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臉型圓潤表情憨厚的

市民丙

:“墨工好,我是建築小白,但我想問問以後有綠地讓我們活動嗎?還有這船停哪?我看了下財政預算,不多但你能幫幫我們嗎?”

這句“你能幫幫我嗎?”聽得

墨白

肝一顫,“這位市民提的問題很好,當然會,職責所在。這些問題之前也考慮到了,新建的橋樑系統將滿足這些需求,大家看圖(見下圖)容易理解些。

橋樑是多層結構,底層用於步行交通,以及泊船入庫還有活動商店,層與層之間的結構是活動的,類似立體機械停車庫。頂層將用作公共綠地,作為室外活動場所。

《浮城計劃》第一部

戴著眼鏡的

市民丁

:“且不論潮汐,

海平面現在一直在上升,預測五年漲一米

,這新橋能用多久?”

墨白

:“關鍵問題!這次採用

“懸浮基礎”

簡稱

“浮基”

,底部透過拉伸鋼索連線用於平衡其他方向的力,整個系統能隨水位變化而做垂直方向的位移。浮力來源放棄採用大型浮箱,而用廢物回收來的

塑膠製品如熟悉的小黃鴨

,貫徹環保節約原則。”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主持人

:“還有其他問題嗎?”

墨白

:“我自己補充說明一個,層與層之間的成三角的支撐構建源於高腳樓和古代木建築建造中採用的支撐模板,不同的是材料是高強度金屬。除了結構考慮,也有方便停泊船的考慮。”

《浮城計劃》第一部

主持人

:“既然暫時沒有問題,我們這次會議就此結束吧,隨著浮城計劃的進行,之後還會有類似的公開會議。”

高架樞紐

浮城計劃逐步進行,人口也越來越多,周邊的兄弟城鎮也陸續建成了,也隨之出現許多新需求和問題,第二次公開會議召開。

主持人

:“跟上次一樣,大家儘管提問題吧。”

市民甲

:“運動場所不夠多也不夠大,籃球場都沒一個,電影院也沒有,哪怕露天的也好 啊。”

市民乙

:“從西邊去東邊的辦公區域太麻煩了,一公里不到的路程得開船。”

市民丙

:“城際交通票價太貴了,而且班次太少了,每次拿著大件小件上船也太麻煩了。”

墨白

抬手示意大家暫停一下,“這次我感受到各位遇到的各種困難,委員會也一直研究解決方法,現在給大家介紹下一步計劃。浮城東面是辦公樓區域,向西是殘存的高架橋,之後是住宅區域。這次透過修復和增建,

將打造一個高架樞紐,集交通商業娛樂於一體,將東西城連線起來並充分利用高架橋天然的大跨度優勢,在其下部建設室內運動場所和影院劇場等大型公共場所,上部建設城市公園,試驗農田和城際軌道系統

。高架兩側增建部分將提供更多的停船位和商業空間。詳情請大家看圖”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市民丁

:“看了剖面圖,為什麼是這樣的形狀?”

墨白

:“這是為了

改善高架橋下部空間的採光

,將兩側增建部分多餘的光線透過弧線結構反射進高架下部空間,

重新分配光

的同時為增建部分提供遮陽以及視線避讓。而弧形是受

帆船

和古建築中

重簷

的啟發同時也是受力分析後的結果。”場下只剩小聲議論,

墨白

接著說:“我補充一點吧,高架東西側面的增建部分結構沿用之前的浮基結構,下部的結構採用整體浮箱,類似去掉甲板的船艙以增加下部空間高度。”

主持人

:“若無其他問題請大家拭目以待。”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花田新城

人口繼續增長接近飽和,高層住宅逐漸供不應求,同時人們開始對“鴿子籠”般的高層住宅產生牴觸心理,“

房子沒有院子

能叫房子嗎?”“有沒有像以前村裡那種

冬暖夏涼

的房子?現在單靠遮陽,有點受不了。”增建高品質住宅勢在必行,浮城空曠水域是理想的選址。

主持人

:“這次會議主要探討‘花田’,浮城未來的居民區,請市民們閱覽圖紙後踴躍提出問題和意見”

墨白

:“我先作簡單的介紹,這次花田新城因為各種因素將分成

上城

下城

。絕大部分下城位於

水面以下充當”浮基“

,同時承擔研究室、公寓、溫室和休閒區域等功能;透過對福建大福圳等華南傳統民居的研究,上城被設計成

南北走向的村落型住宅區

,上城的地面層是路網,其中有若干交通核心連線下城。地面層還用作商業街以及公共綠地。”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市民甲

:“這次的結構基礎看著跟以往的都不大一樣?”

墨白

:“這次環境情況相對複雜,這些空曠水域底下是舊時代被淹沒的兩三層平房,其中部分還是歷史遺蹟。感謝教授Angjeliu提供的技術支援,這次方案是將多個

“魚缸”

倒扣在要保護的舊建築上並連成整體形成一個巨型浮箱,之後向“魚缸”內注入

增壓空氣

擠出其中的海水,接著透過氣密門斗連線,如此既保護了舊建築又能利用其中的空間同時還提供更多的浮力以承載更多更高的住宅,還可利用海水降溫。”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市民乙

:“這大型浮箱是有“甲板”的而非之前的去掉甲板的船艙,為何?採光如何解決?”

墨白

:“出於安全和便利考慮,主要活動標高定於水面之上以便跟城市其他區域連線,於是有了“甲板”。由此分成上城和下城。下城並非漆黑的地下城,透過“花田”裝置,光線將均勻分佈於上下城。類似太陽灶的原理,“花田”由大量成

拋物面

半透明膜構件

組成,將

吸收太陽光中的紅外線

以減少建築受熱,同時將

一半的可見光

經反射鏡和光纖引導至下城,另一半直接透過照亮上城”(這是理想狀態,出於材料和技術限制,可見光的短波部分可能會被吸收,所以整體環境會偏藍)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墨白

:“以下給出的方案僅作為住宅單元原型參考,其中控制因素是須有

大小不一受熱不均的庭院

形成氣壓差來促進通風。同時保證一定的建築高度,形成

冷巷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浮城計劃》第一部

“這倒成了‘

缸中魚,籠中鳥

’”

“以前也差不多,都是傳承”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討論。

以上圖片除特別註明外,皆由作者莫梓豪繪製和攝影,版權所有。

工作聯絡:mozihao@outlook。com

更詳細內容和更多作品:

https://

mozihao。artstation。com/

(需科學上網)

Switch code: SW-8526-2428-8009

標簽: 浮城  墨白  市民  建築  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