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作者:由 曉靈書屋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1-24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王振朋

絹本,水墨

縱31。4釐米,橫92釐米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琴是古代的一種撥絃樂器。古人把彈琴又叫鼓琴。“知音”一詞就來源於“伯牙鼓琴”的故事。在《荀子·勸學》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的記載,意思是說伯牙的琴聲能讓馬都忘記了吃草,可見他的琴技有多高。此圖畫的就是春秋名士俞伯牙路過漢陽,在舟內鼓琴時路遇知音鍾子期的故事。

畫中的故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孝行覽》: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畫面上共有五人。左邊端坐於石、置琴於膝、雙手撫琴之人為俞伯牙,他闊面長髯,眉清目秀,寬衣捋袖,袒胸裸臂,頗有仙風道骨的模樣,從其專注的眼神可以看出,伯牙此時已經完全沉浸在撫琴之中了。從其修長靈動的指尖中,觀者似乎能感受到那美妙悅耳的天籟之音,如流水般潺潺而出。他的左側有一古木三腳凳,上面擱著一博山香爐,貌似餘香嫋嫋,隨著琴聲飄蕩在這高山流水之間,頗具神韻。伯牙後面有一書童靜立而侍。與伯牙相對而坐、垂首凝神靜聽者為鍾子期,他身著長袍,端坐石上,雙手合抱,右腿自然搭在左腿上,蹺腳伸足,像是隨著琴聲的節奏在打著拍子。作者雖只描繪了鍾子期的側臉,但觀者更能從其側身形象感受到他對於琴聲的享受與陶醉。鍾子期身後有侍者二人分立左右,一人手捧書卷,左顧右盼,一人手執如意,神色遊離。

作者用生動、準確的筆墨刻劃了兩個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活動,彈琴者的專注,聽琴者的入神,都躍然絹上。為了襯托兩個主要人物,作者還安排了三個侍童,並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應來表達伯牙和子期之間用琴聲傳遞感情併成為“知音”的友誼。這幅畫在人物心理活動的描繪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繪畫技法上,畫家很好地繼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畫法,線條挺拔有力,富有彈性,既連綿不斷,又有輕重、粗細、緩急、頓挫的變化。畫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塊略加皴擦,這些豐富而簡潔的表現手法使畫面有變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顯單調。

此圖最右邊略有殘缺。根據畫上所鈐印章可知,該圖在元朝時為魯國大長公主祥哥剌吉(元仁宗之姐)收藏,清初歸著名收藏家梁清標所有,乾隆時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

橫屏閱覽全圖哦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相關畫卷

摔琴謝知音圖

劉松年 (傳)

縱118。4釐米,橫62。5釐米

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Title: Visitor to a mountain retreat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圖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情景。明末馮夢龍纂輯白話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卷一寫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此圖舊傳劉松年作,然宋代氣息不足,若看作是仇英傳派的作品,似可接受。

高山流水圖

仇英

絹本,設色

縱41。4釐米,橫33。8釐米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知音世所稀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高山流水”是仇英《人物故事圖》冊其中一頁。《人物故事圖》全冊共十開,內容取材於歷史故事、寓言傳說、文人軼事和詩文寓意,具體為子路問津、明妃出塞、貴妃曉妝、南華秋水、吹簫引鳳、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潯陽琵琶、捉柳花圖等。“高山流水”頁,取材於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描繪俞伯牙草亭彈琴,鍾子期拾階而上,知音相遇的具體情節同時,佈置了高山飛瀑、松林流水的靜謐清幽環境,形象地表達了高山流水的音樂內容,也襯托出人物的高雅情操,以象徵性手法營造出了一個情景交融的臻境。

其他

王振朋

(生卒年不詳,約活躍於14世紀初期),字朋梅,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後遷居永嘉(今屬浙江省),曾在南宋擔任過官職,入元后,因其畫藝極受元仁宗賞識,於延祐年間在宮內秘書監供職,皇帝賜號“孤雲處士”,後任官漕運千戶。王振朋在宮內得以觀覽古代名畫,技藝大進。他擅長畫人物和樓閣界畫。

白描

,傳統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指用墨線勾畫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為“白描”。

渲染

,中國畫技法之一,屬輔助性用筆,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處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積的溼筆在形象的外圍著色或著墨,烘托畫面形象。

李公麟

(1049-1106年),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屬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畫家。神宗熙寧中進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學,喜藏鐘鼎古器及書畫。擅畫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馬,更以白描畫法獨步當世。

《呂氏春秋》

,戰國末秦國宰相呂不韋集合其門客共同編寫的一部圖書,內容以儒、道思想為主。

梁清標

(1620-1691年),字玉立,號棠村、蕉林,別號蒼巖子,齋號秋碧堂,河北正定人。中國清代書畫鑑藏家。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清順治元年(1644年)授編修。官至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精鑑賞,享譽一時。其蕉林書屋,貯圖書、書畫之屬,有富甲海內之譽。刻《秋碧堂法帖》。另有《蕉林詩集》《蕉林文稿》《棠村詞》等行世。

內府

,職官名,見《周禮·天官》,執掌貢賦貨藏,以供邦國之用。後泛指皇家府庫或宮廷。

石渠寶笈

,清乾隆、嘉慶間宮廷書畫著錄書,共有三編,初編成書於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續編成書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編成書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冊。書中收錄了清朝宮廷所藏五帝御筆、歷朝書畫、本朝書畫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織繡作品近萬件。

參考文獻

[1] 北京故宮博物院官網。

[2] 馬帥。圖解中國名畫[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