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入殮師》觀後感:死亡與音樂,快餐時代的慢藝術

作者:由 1k小路子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0-31

昨晚看的《

入殮師

》這部電影,好巧不巧還是午夜場,所以整個氣氛是很到位的。出於看這類電影一直以來的經驗,我很清楚,它不會有特別恐怖的

頭,頂多是探討對死亡的認知……就這已經有些超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電影結束後到家已經凌晨兩點多,洗漱完後神采奕奕(絕對不是因為不敢睡),但要說是純粹的怕,也不太準確……更像是長久的思考後進入的那種茫然狀態。

《入殮師》觀後感:死亡與音樂,快餐時代的慢藝術

(抱歉,上面這一段有點太慣著手了,敲的都是第一時間的所思所想,下面注意邏輯)。

一、電影

男主

小林大悟

從小跟母親一起長大,逼著他學大提琴的父親在他6歲時跟別的女人

私奔

了,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他和母親理應是恨父親的,其實不是。母親依然保留著父親的音樂光碟,小林則是愛上了

大提琴

並立志以此為夢想。

可惜,夢想照進現實並非人生的常態,原本計劃帶著老婆以全世界為鄰居的小林,最終只能回到小鎮,帶老婆看生命與世界的告別。

不得不說,藝術家的心思是非常細膩的。藝術和死亡有共通之處嗎?有。發現了共通之處的藝術家最終選擇了人生告別,成為一名非常合格的入殮師,得到了親友和死者家屬的敬重。

在故事的後半段,小林得知了父親的死訊,這位30年沒有聯絡自己的父親,出人意料的在周圍人眼裡是個極好的人。他最終送了父親最後一程,並發現了父親緊握在手中的、他小時候送給父親的石頭,知道了父親始終在牽掛自己,選擇與自己

和解

《入殮師》觀後感:死亡與音樂,快餐時代的慢藝術

二、藝術

先說藝術,是在意識到死亡時將自己剝離出來,而後立馬被音樂和畫面吸引,全程都跟著二者遊離,感嘆真的好美!

首先音樂很美,大提琴的聲音時快時慢,時大時小,時悠揚時歡快,出現在不同的場景中。你甚至未必理解它的意思,但思緒會被帶著走,連帶著看電影也很認真。

其次畫面很美,我跟身邊的朋友說過很多次,這個構圖真美!這個配色絕了!每一幀都像是一幅世界級名畫。就一個詞:舒服!

《入殮師》觀後感:死亡與音樂,快餐時代的慢藝術

三、死亡

電影不可能繞開死亡,也從來沒有想過避開死亡,一開始就是入殮師工作的場景,第一個就是

同性戀

的短暫人生。

電影中提到過很多次死亡,就像小林一樣,觀眾最後也習慣了死亡,不再害怕死亡。不管是不被承認的人生、孑然一身的一生、毫無意義的一生、桃李天下的一生,最終都會走向死亡。

社長說:什麼是屍體?其實我們吃的

雞肉

也是屍體,我們必須吃另一種生物的屍體,才可能活下去。

奶奶的老友說:我每次覺得不是他們已經死亡,而是去了另一個世界,我最終會在另一個世界和他們相見。所以我會告訴他們:“路上小心,後會有期”。

《入殮師》觀後感:死亡與音樂,快餐時代的慢藝術

小林說:羞愧?我為什麼要羞愧?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工作,我們是很嚴肅的送死者最後一程,讓他們體面的,有尊嚴的上路。

(可能某些地方不夠準確,沒有考證,靠回憶寫的)

這些說法其實已經說服我了。

四、

快餐時代

的慢藝術

這部電影其實有點不合時宜,我可以預見到,它會收穫非常高的評分,以及不高的票房。為什麼呢?不吉利。

但什麼是不吉利呢?什麼是等級呢?當公務員和入殮師站到一起,曾經最優秀的夥伴變成了最低等級的入殮師,你會怎麼想?

很大的可能,你會為他感到羞愧。但一想到,自己的母親由他送了最後一程,獲得了人生最美的模樣,會不會感到很欣慰?

《入殮師》觀後感:死亡與音樂,快餐時代的慢藝術

總結:

所以,這篇文章也不太介意“不合時宜”。

可能快餐時代,短平快的追求完播率才是政治正確。但如果你願意,在有點厭倦和恐懼這種生活之餘,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對吧?

《入殮師》觀後感:死亡與音樂,快餐時代的慢藝術

萬幸,我不用靠這個賺錢,你也能暫且逃離鋪天蓋地的營銷。我們一起喘口氣兒。

恭喜我們!

標簽: 死亡  小林  電影  入殮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