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在百家講壇講《易經》的曾仕強老師辭世,他的學易經歷引人深思

作者:由 董點國學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8-11-12

見龍在田的見讀什麼

在《百家講壇》講《易經》的曾仕強老師去世了。

在百家講壇講《易經》的曾仕強老師辭世,他的學易經歷引人深思

曾仕強老師講的《易經》有他自己的特色,許多人都曾經透過曾仕強老師開始瞭解易經,接觸易學,對傳統文化的普及,曾仕強老師自有貢獻。曾仕強老師的學術觀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學《易經》的經歷和體會引人深思。

曾老師說自己學易是因為身體不好。他在39歲時,身體一度非常衰弱,連上下樓梯都需要扶。他的父親知道後,沒有急忙帶兒子求醫,卻對他說:“早叫你讀《易經》,你為什麼不讀?”

曾仕強很吃驚:

“讀《易經》跟我生病有什麼關係?據我所知,《易經》是用來算命的,用來看風水的。我是學科學的,我根本不信那一套。”

但他父親說:

“那是一般人的錯誤觀念,把這部經典給害苦了。《易經》是講未來變化道理的。《易經》告訴我們,未來是變化的,一個人要重視你的未來,但未來又是不確定的,是會變化的,而這種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性的,這就是我們所要去掌握的。”

曾仕強聽了父親這番話,覺得有道理,就開始讀《易經》。

曾仕強的學易源起頗有趣,他父親為兒子體弱開出的藥方居然是《易經》。曾仕強說他在學易之後,懂得了很多道理,對各種事情看得透,放得下,心情好了,身體也慢慢好了起來。他說自己當年,“好多事我看不懂,好多話我聽不懂,氣都快氣死了。是《易經》救了我,要不然早就沒命了。”

看來《易經》對曾仕強老師來說,有塑造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他從《易經》裡學變化的規律,學人世間的道理。

雖然曾仕強的父親說風水算命是一般人的錯誤觀念,這些觀念把《易經》害慘了,但現實中,確實有很多人認為風水算命就是《易經》,為了掐指一算的本領而學易。

不過,易學中有一句話叫做“善易者不卜”,意思是真正精通易學的人並不去占卜。真正懂易學的人,瞭解事物變化的道理,知道事物發展的規律,自然能推測事物的發展變化,對事物出現的各種變化也能淡然接受。占卜是為了人們的得失之心和惶惑之心而存在的一種技術,如果你不需要占卜提供的安慰或者解惑,自然就不需要占卜。

只不過脫離得失之心和惶惑之心談何容易,所以易學在流傳中最有市場的就是風水、占卜之學,人們也往往把風水算命等同於易經,雖然這個看法挺片面。

曾仕強學《易經》時,去搜羅了一堆易學的書來看,結果這些書裡十有七、八都是算命看風水的書,可見算命風水書有多暢銷。但他怎麼也讀不懂,曾仕強的父親說學易要先讀《易傳》,讀懂了《易傳》,再看其他的,就會清楚了。這是曾仕強父親給曾仕強的學易建議。

《易傳》是什麼呢?它和《易經》以及卜筮之學有什麼關係?這是學易首先要搞明白的一件事情。在易經傳統裡,易要分成“經”“傳”“學”三個方面來看。

“經”的部分是在西周時寫成的卜筮之書,內容很少,在現在的通行本《易經》裡,“經”是六十四卦加上每卦的卦辭和爻辭,只佔全書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

以乾卦為例,乾卦總字數996字,屬於“經”的文字只有下面這67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其餘929字,都是“傳”的。

如果你回到西周跟人侃《易經》,說你最喜歡《易經》裡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會被趕出來的。因為這些話,西周的《易經》是沒有的。

到了春秋戰國時,以孔子為代表的一些人給“經”寫了很多學習心得和研究報告,彙總成十篇文章,叫易經的十翼,這就是《易傳》,也叫《易大傳》,後來人們把這些“傳”編進了西周的“經”裡,就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通行本《易經》,現在一般說的《易經》是“經”“傳”一體的。

除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文字是“傳”裡的之外,下面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句子也是“傳”裡的: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大人者,與天地和其德,與日月和其明,與四時和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總之,你翻開現在的通行本《易經》,看到比較好懂的文字,基本上全是“傳”裡的。你看了會頭暈發矇,不知所云的,一般就是西周傳下的“經”。比如: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

總的說來,“經”是西周流傳下來的卜筮手冊,但是西周的卜筮方法卻失傳了,現在流傳的卜筮方法是漢以後的,至於是不是復原了古法就不知道了。

“傳”是東周學者們給《易經》做的哲理化註解,屬於哲學書。

“學”則是先秦以後的後人對“經”和“傳”進行的各種闡釋和開枝散葉,形成了京房易、朱熹易等許多學派。

後代各種學問都愛往“易”上靠,“易”的微言大義和學術觀點也越來越多:比如出現五行生剋配八卦,六十四卦配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等各種學說,還畫出了河圖、洛書和太極圖,現在流傳的這三種圖都是北宋陳摶傳出來的:

在百家講壇講《易經》的曾仕強老師辭世,他的學易經歷引人深思

當然,最受歡迎的各種算命看風水方法也是後代易學中很重要的內容。 曾仕強父親說的把《易經》害苦了的是指這些風水算命的卜筮之學。

曾仕強的父親建議學易先學“傳”,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法。“經”的部分太古奧,歧義多,聚訟也多,一句話十個學者能有八個解釋,人很容易被搞蒙了,被易的高深莫測和艱深晦澀嚇退;而後代易“學”往往以占卜算命為主,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如果沒有用易傳先把易學三觀樹正,直接學技術,嗯,你懂的。

曾仕強說,他在讀完《易傳》之後,有很多感悟,其中最大的收穫是:終於看懂了中國人。

學易傳,也不一定都能像曾仕強那樣看懂了中國人,但至少中國文化中很多極重要的概念就會知道了,對理解中國兩千年來的文化和兩千年來的中國人頗有助益。

易傳裡面的很多文字都成了我們現在日用而不知的成語、俗語。比如“不三不四”就源於易傳,易卦是六爻卦,每個卦有六根爻,其中上面兩個代表天,中間兩根代表人,最下面兩個代表地,中間兩根代表人的爻叫做第三爻和第四爻,易傳裡說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三和四代表的就是仁與義,所以不三不四的意思就是不仁不義。

其他來自易傳的常用語還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謙謙君子”“正大光明”“樂天知命”“否極泰來”“持之以恆”“剛柔相濟”“能屈能伸”“待時而動”“見機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觸類旁通”“數往知來”等等。易傳作為中國哲學的重要源頭著作,裡面的許多思想都在後代成為各種學術概念的源頭,瞭解了源頭,會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既可修之於身,又可用之於世。

曾仕強老師說學易讓他看懂了中國人,看懂了中國人,應該也能看懂生死吧。

去年九月,曾仕強老師查出得了癌症,但查出時就已擴散,過了開刀的黃金期。

但曾仕強老師樂觀且淡然,他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會得這種病,因為這麼多年身體一直很好。但既然得了癌症,說明這病還是自己招惹來的,因為自己把自己搞得太勞累了,過勞也是自己的錯。他不怨天不尤人,與癌共存,還在網上和大家分享癌症自救心得。

他說:

“生死是有命的,那過程很重要。我們要欣賞那個過程。所以我就常常跳出自己看自己。這個老先生得了癌症,而且還已經擴散,無從開刀起。他又八十幾歲了,經不起化療的折騰。那怎麼辦呢?那隻好快快樂樂地面對它。所以每個人來看我的時候,都看我笑嘻嘻的,沒有什麼,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在那裡叫苦連天。”

這種豁達和樂觀令人欽佩。中國的哲學思想裡,重視善生善死,《莊子·大宗師》說:

夫大塊以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聽說曾仕強老師走得很安詳,他對待疾病和生死的態度,也正是善生善死的人生修養之體現吧,學易之人,自當有此領悟。

在百家講壇講《易經》的曾仕強老師辭世,他的學易經歷引人深思

在曾仕強老師辭世之時,以學易紀念曾仕強老師。

標簽: 曾仕強  易經  易傳  老師  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