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滿清入關後見識了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之後卻對火器的發展持極消極的態度?是害怕漢人掌握先進火器不好控制?

作者:由 黎梢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06-26

滿清入關後見識了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之後卻對火器的發展持極消極的態度?是害怕漢人掌握先進火器不好控制?賀六渾2021-06-28 09:28:29

康熙十三年議定: 八旗步兵二萬一千餘名 ,其中鳥槍步兵就要佔一千七百三十七名 ,其比例約為千分之八十三。康熙十五年 設立的陝西、寧夏八旗駐防 ,委任鳥槍前鋒校十六名 ,鳥槍前鋒一百八十四名 ,鳥槍撥什庫四十八名 ,鳥槍馬甲九百五十二名 ,鳥槍步甲七百七十六名。

而漢軍營:

八旗漢軍馬兵、鳥槍手 ,每佐領增十八人 ,共二十人演習鳥槍。”才在此之上設立八旗漢軍火器營

此時是康熙二十二年

漢軍八旗平均每旗十門,滿蒙八旗則為四十門左右。

但你要說怕漢人不好控制,那還確實沒法反駁

子母炮系八旗火器 , 各省改造 ,斷乎不可——《清實錄康熙朝實錄》

滿清入關後見識了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之後卻對火器的發展持極消極的態度?是害怕漢人掌握先進火器不好控制?知乎使用者2021-07-06 22:43:15

我不認為消極,因為對火器發展持消極態度這種描述說明統治者懂得火器技術有個向上、向前的趨勢,然後出於種種原因刻意不跟進、甚至壓制。我認為他們的認知根本就沒到這個層面上來,對於這種現象我一般粗暴地歸之為兩點,一是皇帝實質上村炮、思維內卷,不要問我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我不知道也沒有興趣深入琢磨,我只說我看史料的直接觀感;二是偏偏村炮皇帝還那麼大權力,那麼事無鉅細地捏著武備,這一點相信所有人都能明白,畢竟皇權頂峰是中學就學的東西。

以處在最關鍵風口的十全老人為例,大小金川整體打成麼什麼樣應該是個人都瞭解了。1773年9月-1774年1月間,湖南湖北兩地共計向金川輸送12000左右兵力,當時原定抽調槍炮兵要佔總數9成,最終到前線的是10200名鳥槍手,鳥槍兵佔到85%了。

滿清入關後見識了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之後卻對火器的發展持極消極的態度?是害怕漢人掌握先進火器不好控制?

滿清入關後見識了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之後卻對火器的發展持極消極的態度?是害怕漢人掌握先進火器不好控制?

包括我提到的清緬戰爭中的這種情況

如果清軍訓練有素,在鴉片戰爭時期能否用弓箭和英軍對射得有聲有色? - cjc1769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6692

5507/answer/1949285405

十全戰爭戰場範圍跨度大,地形地勢地貌多樣,敵人戰法多樣,實戰使用槍炮的比重越來越大,弓馬技能的作用和戰場適應性越來越差,但乾隆仍然會持續強調弓馬的重要性,並且弓馬的操練依然是清軍訓練的重頭戲,弓馬的嫻熟度依然是考核軍官和士兵的至高標準,這不是村炮是什麼?

滿清入關後見識了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之後卻對火器的發展持極消極的態度?是害怕漢人掌握先進火器不好控制?野狼獾2021-07-08 13:59:41

也不是消極態度,而是基礎並不存在。其實火器起來後,最先嗅到優點的恰恰是那些落後的封建軍事帝國。但是為什麼只有俄羅斯起來了?清朝和土耳其就被落下了。關鍵還是彼得大帝全套學習了西方,光學火器那是不成事的。土耳其的政教合一體制曾經是優勢,但是後來成為了一種負累,所以就不成了。

火器越來越先進,越依賴兩樣基礎,一樣是工業,一樣是數學。沒有現代工業底子無法造出越來越精良且公差很小的火器。沒有現代數學,造出來的炮打打城牆可以,打遠距離步兵是很難的。明朝描寫紅衣大炮,動不動糜爛幾十裡,這種表述就不像是個用心研究彈道學的態度。我見過有人論證清朝火器並未落後,論據是八里橋之戰清朝大炮打的更遠,打的遠很難嗎?為什麼八里橋清朝的炮對英法陣型沒起什麼作用?打了那麼久,能修落點怎麼也修正到了,結果還是掉到人群后面。

其實看看清朝火炮的炮架部分,無論是水平還是高低,都是很難調整的,說明還沒有意識到標準化的彈道計算的重要性,所以我說打打城牆,或者從城牆上打下面不太遠的密集人群還湊活。可能有的人能打的很準,但是沒有炮兵這門學科沒有射表,一切也只停留在經驗上。而射表這種東西,配套的是標準化武器,要是每門炮同樣裝藥,打出去落點都完全不一樣,那要射表幹什麼?所以工業和數學最後還是一回事,不能偏廢的學,學也白學。

只有到清末,有了新式洋務,引進配套裝置把人派出去學習基礎知識,一切才有可能。

標簽: 鳥槍  火器  八旗  弓馬  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