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作者:由 平頭阿銘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03-05

張遼李典樂進誰是主將

原創 平頭阿銘 李家村言

今天

聊完蜀漢五虎上將,再來聊聊曹魏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

蜀漢五虎上將的稱號是民間說法,假的。曹魏五子良將卻是正史記載,貨真價實。

有趣的地方是,蜀漢五虎上將是前右左後將軍加一個將軍,曹魏五子良將也是前右左後將軍加一個將軍。只不過五子良將中加的是高於前後左右將軍的車騎將軍(張郃),五虎上將中加的是低於前後左右將軍的雜號將軍(趙雲)。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五子良將”的說法源於撰寫《三國志》的陳壽,他將此五人合寫在一個傳裡(卷十七·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並在傳後評述裡說:“太祖(曹操)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這才有了“五子良將”(或“魏五子”)的稱呼。

曹營中猛將如林,為什麼陳壽要將這五人合為一傳,為什麼偏偏是這五人被稱為“良將”?

聽上去很風光,其實有些悲催。從正面說,他們是“五子良將”。從負面說呢?他們是“五大炮灰”。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說他們是“五子良將”,是指他們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功勳卓著,非曹營中其他武將可比。說他們是“五大炮灰”,是指他們在每次戰役中擔當的角色,進攻時,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先鋒,拼命衝殺在最前面。撤退時,他們又無一例外都是殿後,捨命阻擋在最後面。

也是因為這個角色,使他們的戰功多於其他中軍將領,顯得格外出色。

為什麼他們總是擔任這種前衝後擋的危險角色呢?除了他們都是優秀的武將,具備前衝後擋的能力之外,和他們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曹營中具備前衝後擋能力的武將多了。

這五人中除了樂進,其他四人最初都不是曹操的部屬,張遼、張郃、徐晃是來自敵對勢力的降將,于禁是來自同一陣營的友軍將領。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多次說過,三國是大爭之世,人才流動頻繁,君擇臣,臣亦擇君,今天跟劉備,明天跟曹操,都是正常的。有趣的是,在這種轉變的過程中,文臣容易被主君接納,進入本集團核心層,武將可以被接納、被重用,卻很難進入核心層。

荀彧從袁紹轉投曹操,成為曹操的核心智囊。龐統從孫權、法正從劉璋轉投劉備,成為劉備的核心智囊,甚至超過諸葛亮。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臣要靠自身的能力謀反,幾乎是不可能的。主君可以相對放心地大膽使用他們。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武將則不同。武將可以靠自身能力謀反。三國時最典型的就是呂布,挺一杆大戟,跨一匹赤兔,帶一幫兄弟(其中就有張遼),從關中殺到中原,衝到淮泗,一路摧枯拉朽,一路腥風血雨。(本文提到的所有呂布的事情,都可參閱本號《這廝究竟想幹啥》)

因此,再有能力的降將都難以進入本集團的核心層。蜀漢“五虎將”中的馬超、黃忠如此,五子良將中的降將也如此。

曹魏集團武將核心層由曹氏宗族子弟和夏侯氏子弟組成,五子良將基本上是在某一位曹氏子弟或夏侯氏子弟的統率下作戰,單獨做主帥的次數很少,絕大部分時間是做戰將。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曹操重用降將,但並不絕對信任降將。除五子良將中的幾位降將,對其他的優秀降將也基本如此。如劉備青少年時期的刎頸之交,先跟袁尚,後投曹操的牽招。先跟劉備、公孫瓚、鮮于輔,後投曹操的田豫,等等。

降將的心酸還在於要付出比其他人多得多的努力,甚至是以命相博來證實自己對現主君的忠誠。關羽執意離開厚待自己的曹操,堅持要回到劉備身邊,除了對劉備的忠心以外,也許就是不願意以降將的身份留在曹營,永遠低人一等。

關羽自己是降將,而在曹營中僅有的朋友恰好就是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和徐晃。這三人是同鄉(幷州,今山西),又都是降將,是不是正因為如此才同病相憐呢?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五子良將還有個共同的薄弱現象,都是孤身投靠曹操,在曹營中沒有自己原有的武裝(部曲),勢單力薄。

還記得經常和這五人中的一位或幾位共同作戰的李典嗎?他在曹營中的經歷和戰功,與五子不相上下,但卻不在五子之列。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李典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三千多家宗族武裝(部曲),一萬二千多人。

漢末大亂,地方豪族大多有自己的武裝,然後帶著這支屬於自己的部隊投奔某一方勢力,如曹魏方的許諸、東吳方的魯肅、蜀漢方的魏延,等等。自帶部曲投奔的人會比較容易得到主君的重視和重用,對其的信任度要高於降將。比如李典、張遼、樂進三人守合肥,曹操就是讓李典守城,讓張遼、樂進出城衝殺。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五子良將中除樂進外,都有自己突出的戰例,聊起好聽好玩。當然,樂進也不容小覷,畢竟排名第二,他是那種十處打鑼,九處有他的人,大小戰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也建功無數,卻沒有什麼突出的個人表現(除了官渡之戰時夜襲烏巢,俘獲了袁紹軍主將,漢末著名的西園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瓊外),不大好聊,就免了吧。

五子良將之首為張遼,無可爭議。

三國迷中幾乎沒有不喜歡張遼的,這也是個很有趣的現象。有個佚名的讚頌張遼的長段子,其中有一句是“憑誰問,天下英雄誰鰲頭,呂布下馬,關公撤鞭。”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這個說得有點過了,以武力而言,呂布可稱得上獨佔鰲頭,張遼只是呂布賬下武將之一。和關羽比也略遜一籌,解白馬之圍時,二人同為先鋒,關羽有斬顏良之功,張遼卻沒有。

民間的過譽說法起碼可以說明大眾對張遼的喜愛之心。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其實他不姓張,姓聶,是西漢武帝時期一位叫聶壹的富商的後代。

知道聶壹的人不多,知道漢武帝時期著名的“馬邑之圍”的人相對多一點,而馬邑之圍的始作俑者正是聶壹。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漢武帝時,朝廷對處理與匈奴的關係有兩種意見:主戰(王恢);主和(和親,韓安國)。主和派得勢,漢與匈奴和親,靠送假公主給匈奴維持和平。

和親後,雙方和平相處。聶壹經商之餘憂國憂民,竟然向朝廷提議引誘匈奴入境而圍殲之,正中漢武帝滅匈奴之心,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集重兵三十萬於馬邑設伏,讓聶壹前去引誘匈奴人。

狗血的是漢軍將馬邑居民全部清場躲避,匈奴人看見遍地牛羊卻沒有一個放牧人,疑心大起,抓了一個漢軍低階軍官審問,詳情盡知,趕緊撤軍。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漢軍耗費無數人財物,就因為一個細節考慮不周而功虧一簣。馬邑之圍落空,卻從此開啟了武帝武力征服匈奴之路。歷史的詭譎之處在一個細節上體現而出。

憂國憂民的聶壹因此得罪了匈奴人,也得罪了漢人,為避禍改姓張。三百年後,這個家族裡誕生了一名男孩,就是張遼。

這個家世的真實性如何?不知道。如果是真實的話,一定會很有趣。一個富商經歷鉅變後,隱姓埋名,改換門風,做何職業?如何傳家?有沒有漢朝的通緝?匈奴人的追殺?三百年的家族傳承有哪些曲折的經歷?(這是一個寫武俠小說的好題材)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到了張遼這一代,還是不知道他祖、父輩是做什麼的,只知道他青少年時期是在郡裡做一個低階公務員。因為武力過人,被幷州刺史丁原看上,召為從事(刺史的助手,有管行政的,有管錢糧的,有管兵事的,有管刑法的。類似明清時的師爺、幕僚。張遼以武力應召,應該是管兵事的)。

張遼與呂布相識應該就在這一時期。此時呂布在丁原(改任騎都尉)手下做掌管文書的主簿(呂布是個文化水平很高的文青)。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張遼二十歲時,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張遼的人生因這件事而改變。

那是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駕崩,少弟劉辯繼位。東漢外戚與宦官爭權奪利的現象再次出現。外戚是太后何氏與其同父異母的兄長大將軍何進,同母異父兄長車騎將軍何苗(本姓朱);宦官是張讓、趙忠等“十常侍”。

雙方僵持不下時,中間突然插入一個重量級人物,就是擁有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巨大政治資源,和義救黨人,廣蓄門客、死士,當時洛陽城裡最耀眼的政治明星袁紹。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袁紹為了自己隱秘的政治目的而極力慫恿何進殺宦官,特地要為此徵召四方猛將進京協助,最終傳召了八支部隊,張遼就是其中一支。

張遼進京後,何進讓他到河北招募士兵。等張遼帶著招募到的一千多士兵返回洛陽時,已經物是人非。何進被宦官所殺,老上司丁原也被董卓指使叛變的呂布所殺,皇帝、百官都被董卓所控制。張遼及其所帶回來計程車兵只得歸屬了董卓。

過了三年,呂布又在司徒王允的誘使下殺了董卓。由於王允對跟隨董卓進京的那些涼州小軍閥處置不當,再加上賈詡的煽風點火,這些小軍閥發動叛亂,攻打長安,殺了王允,趕走呂布。張遼跟著呂布闖入了中原。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呂布殺了董卓後,張遼又帶著兵跟隨了呂布。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張遼和呂布的從屬關係,可以做一個推測。

呂布、張遼本來就同屬丁原,而呂布的職位也本來高於張遼。呂布是丁原任騎都尉時的主簿,張遼是丁原任幷州刺史時的從事。騎都尉是秩二千石官員,高於六百石的刺史,其屬官自然也高於刺史的屬官。

再從二人任騎都尉的經歷來看。呂布殺丁原後,董卓任呂布為騎都尉,可以看作是將丁原的職務給了呂布。呂布殺董卓後,升任奮武將軍,又由張遼接替騎都尉。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呂布是當時典型的西北武人,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一味地憑藉超強的武力在中原瞎撞,雖然也曾氣勢如虹,風光無限,但終究是曇花一現,189年隨丁原入洛陽,199年就命喪白門樓,如流星般絢爛,也如流星般一劃而過。

曹操打敗呂布後,殺呂布、陳宮、高順。呂布的其餘部將張遼、宋憲、魏續和侯成投降。張遼由此踏上為曹魏建功立業功勳卓著的人生道路。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張遼歸順曹操後的輝煌功業下篇繼續聊。這裡閒聊一個另外的話題。

三國迷們都有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曹操為什麼要殺高順?

高順的人品和能力都不亞於張遼,可說是三國時期難得的一流武將之一。

論人品,其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酒,更難能可貴的是忠心耿耿。比如呂布把他的人馬調撥給和自己有姻親關係的魏續管轄,有戰事時才交還給他,完了又收走。高順對此毫無怨言。諷刺的是,最後開城門投降的就有魏續。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論能力,高順也是有勇、有智、有謀。論勇,其所率領的七百多人(號稱千人)的部隊,,鎧甲精練,兵器齊整,軍紀嚴明,作戰勇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陷陣營”之美譽。劉備、夏侯惇都是其手下敗將。

論智,呂布另一部將郝萌半夜發動叛亂,呂布與妻子衣衫不整狼狽地從廁所推牆逃到高順營中,還竟然不知道謀反的是誰。高順則憑呂布提供的謀反者的口音推斷出是郝萌,立即帶兵平叛,殺了郝萌,並將一位受傷的知情者帶到呂布這裡來審問,得悉此次謀反是袁術指使,同謀的還有陳宮。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奇怪的是呂布竟然沒有處置陳宮,並且在此事發生以後奪了高順的人馬交給魏續,真不知道呂布是怎麼想的。也許是呂布與妻子逃往高順軍營避難時太狼狽不堪,呂布覺得顏面喪盡,無法在高順面前抬頭,只能疏遠高順求得心理優勢。

普通人的交往中也經常會有這類事情發生,比如兩個平時關係一般的人聚在一起,一人突然對另一人敞開心扉說一些隱私問題,事情過後,兩人關係會十分尷尬,而傾訴衷腸的這個人很有可能會發展到恨另一個人的程度。

切記,如果有關係一般的人突然對你傾訴隱私,千萬小心,最好是找個藉口逃之夭夭。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論謀,呂布趕走劉備自稱徐州牧時,琅邪國相蕭建沒有歸順呂布。呂布給蕭建寫了封信勸降(這封信寫得真不錯,文采飛揚,呂布還真是個文青)。蕭建看完信後,立即派主簿給呂布送去禮物,還進貢了五匹良馬。誰知這些東西被另一股武裝勢力——泰山臧霸搶走。呂布憤怒地要帶兵征討臧霸,高順勸諫呂布不要輕易親征,呂布不聽,結果果然無功而返。

主張唯才是舉,一貫喜歡招降納叛的曹操,對這麼一位傑出的人才居然痛下下手,真讓人匪夷所思。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司馬光在其所著的《傳家集》裡將歸順曹操的陳登和死忠呂布的高順作了個對比,認為陳登的行為優於高順。這個觀點實在不敢苟同。

司馬光認為應該順服王室,而不應該順服個人,特別是順服像呂布這樣一個“反覆亂人,非能輔佐漢室,而又強暴無謀,敗亡有證”的人。這是政治家的勢利眼光。高順體現出的是對自己心悅誠服的人的絕對忠誠,是個人品德的表現,和醜惡的政治無關。

愚忠也好,死忠也罷,都是忠誠的寶貴品德。史上那麼多愚忠、死忠於昏庸荒淫的皇帝的人被稱頌為忠臣,卻把一個忠誠於自己主君的人指斥為不賢,這也太滑稽了吧。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三國鼎立後期,在魏國發生了“淮南三叛”,最後一次是諸葛誕叛亂,被平定後,諸葛誕的幾百名親兵護衛被俘虜,全部拱手為列,拒不投降。魏軍行刑前勸降,每殺一人,勸降一次,數百人被殺,竟無一人投降,全部被殺。

這批壯士喊出來的話是:“為諸葛公死,不恨。”難道這種忠誠不是可歌可泣的嗎?這批忠於叛亂者的壯士也是不賢嗎?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閒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不好意思,離題太遠了,有空接著聊張遼,請耐心等待。

(未完待續)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http://

weixin。qq。com/r/bigDG-b

E-6uArbJ49318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標簽: 呂布  良將  高順  曹操  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