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如果讓梁山好漢打金,能打過嗎?

作者:由 項天鷹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5-24

梁山大聚義是宣和二年(1120),宣和四年(1122)招安,宣和五年(1123)徵方臘歸來。

但是,說岳裡的時間線,和歷史不太一樣,周侗居然死於宣和十七年(1134),然而這一年在真實歷史上應該已經是南宋紹興四年了。而且這一年岳飛才十六歲,也就是說,梁山招安那年岳飛才出生,但是在真實歷史上,岳飛十六歲那年是重和元年(1118),也就是梁山泊三打祝家莊、破高唐州、大破連環馬那年。但是岳飛三十九歲遇害,遇害那年是紹興十一年這點又沒改,也就是說,在說岳的世界中,岳飛生於宣和二年(1120),而紹興十一年是1157年。那麼紹興元年就是1147年,建炎元年是1143年,靖康元年是1142年,宣和年號一共用了二十二年,中間憑空多出了十五年的時間。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呼延灼在說岳中出場的時候是個老人,說岳世界中的牛頭山之戰也是建炎四年的事,距離當年呼延灼征討梁山泊已經過去了二十八年,呼延灼焉得不老。

在說岳的世界中,靖康之變和徵方臘之間正好差了二十年。如果梁山一百單八將在徵方臘時全部生還,而且都活到靖康之變。林沖、魯智深這些年紀較大的都已經六十多歲,盧俊義、關勝也都五十幾歲了,按照當時的標準無疑已經是老人。武松都已經五十三歲了,燕青四十八歲,按郭德綱的話說,出門得拄著棍了。

所以,當梁山好漢對陣金兵,他們會遇到和當年征討梁山泊的王煥同樣的問題,年紀大了,打不動了。金兀朮的年齡我沒查到,他三哥完顏宗輔比岳飛大七歲,他應該只比岳飛大一點,也就是說,靖康之變時金兀朮還不到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說岳中,年老的呼延灼三十餘合不敵金兀朮,六十多歲的林沖估計也差不太多,關勝、花榮年紀較輕,可能能和金兀朮平手。盧俊義也五十多歲了,但是本身武功實在太高,大概能和他師弟岳飛差不多,能勝過金兀朮。

但是說岳裡面,金軍中強於金兀朮的人可不少,比如說金彈子、山獅駝、粘得力(詹德利?用大錘?)、連兒心善,而且這些人大多在岳飛死後才出場,那會兒林沖、魯智深都八十多了,盧俊義七十多歲,還打個錘子。到了說岳的時期裡,關鈴應該是梁山的最強戰力了。

但是金國武將雖然武功不錯,金兵的素質可不敢恭維,動不動就是岳雲來踹營了,嚴成方來踹營了,高寵來踹營了,韓大公子來踹營了,韓二公子來踹營了,金兵一天到晚就在那兒喊:“南蠻又來踹營了。”水滸傳裡,再猛的大將,碰上敵軍深溝高壘也沒轍,可見金兵的營寨扎的是個什麼玩意,還趕不上曾頭市、祝家莊的水平。估計欒廷玉訓練的那一兩千莊客都比金國的小兵會打仗。

還有就是,吳用、公孫勝、朱武這仨軍師,到了說岳裡基本上可以橫著走,整個說岳就沒有一個像樣的軍師,只有哈迷蚩之流。不僅沒有軍師,還沒有優秀的法師,不要說公孫勝、樊瑞,哪怕宋江的法術恐怕也夠金兵喝一壺。

所以結論就是,梁山仗著自己的組織紀律性和智謀、法術可以和金軍打,而且還很可能讓金軍吃幾個大虧,但是他們應該不可能獨自打敗金軍。一是因為這是演義小說,武將的武力非常重要,二是因為他們已經不是主角了。

————————————————————

說實話,我倒覺得如果金軍真和說岳裡一樣,這金不抗也罷了。

看看金兀朮的理論:

自古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爾宋朝皇帝肆行無道,去賢用奸,大興土木,民怨天怨。因此我主興仁義之師,救百姓於倒懸。將軍及早應天順人,不失封侯之位。

如果是在真實歷史中,自然可以拿郭靖的話回答他:

你金兵侵宋以來,殘民之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金兵刀槍之下,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倒懸?

但問題是,小說裡的金兀朮還真是金國版的岳飛。

疼惜自己計程車兵。

只聽得城上一聲炮響,一霎時,燈籠火把,照得如同白日,把那小番的頭盡皆拋下城來。兀朮看見,眼中流淚,問軍師道:“這些小番,怎麼被他都殺了?卻是為何?”哈迷蚩道:“臣也不解其意。”原來那城上是將竹子撐著絲網,網上盡掛著倒須鉤,平平撐在城上,懸空張著。那些爬城番兵,黑暗裡看不明白,都踹在網中,所以盡被殺了。兀朮見此光景,不覺大哭起來,眾平章相勸回營。

對百姓也不濫殺。

那人連忙叩頭說道:“小人實是良民,並非奸細,因在關外買些貨物,回家去賣。因王爺大兵在此,將貨物寄在行家,小人躲避在外。今聞得大王軍法森嚴,不許取民間一草一木,小人得此訊息,要到行家取貨物去。不知王爺駕來,迴避不及,求王爺饒命!”兀朮道:“既是百姓,饒你去罷。”

破潞安州這段,更是讓兀朮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

看見陸登屍首尚還立著。兀朮道:“我曉得了,敢是怕某家進來,傷害你的屍首,殺戮你的百姓,故此立著麼?”正想問,只見哈迷蚩進來道:“臣聞得狼主在此,特來保駕。”兀朮道:“來得正好。與我傳令出去,吩咐軍士穿城而去,尋一個大地方安營,不許動民間一草一木。違令者斬!”哈迷蚩領命,傳令出去。兀朮道:“陸先生,某家並不傷你一個百姓,你放心倒了罷!”說畢,又不見倒。兀朮又道:“是了,那後堂婦人的屍首,敢是先生的夫人,為丈夫盡節而死。今某家將你夫妻合葬在大路口,等過往之人曉得是先生忠臣節婦之墓,如何?”說了又不見倒。兀朮道:“是了,某家聞得當年楚霸王自刎,直到漢王下拜,方才跌倒。如今陸先生是個忠臣,某家就拜你幾拜何妨?”兀朮便拜了兩拜,又不見倒。兀朮道:“這也奇了!”就拖過一把椅子來,坐在旁邊思想。只見一個小番,拿住一個婦人,手中抱著個小孩子,來稟道:“這婦人抱著這孩子,在門背後吃奶,被小的拿來,請狼主發落。”兀朮問婦人:“你是何人?抱的孩子是你甚人?”乳母哭道:“這是陸老爺的公子,小婦人便是這公子的乳母。可憐老爺、夫人為國盡忠,只存這點骨血,求大王饒命!”兀朮聽了,不覺眼中流下淚來道:“原來如此。”便向陸登道:“陸先生,某家決不絕你後代。把你公子撫為己子,送往本國,就著這乳母撫養。直待成人長大,承你之姓,接你香火,如何?”這才說完,只見陸登身子仆地便倒。兀朮大喜,就將公子抱在懷中。恰值哈迷蚩進來看見,便問:“這孩子那裡來的?”兀朮將前事細說一遍。哈迷蚩道:“這孩子既是陸登之子,乞賜與臣,去將他斷送了,以報割鼻之仇。”兀朮道:“此乃各為其主。譬如你拿住個奸細,也不肯輕放了他。某家敬他是個忠臣,可差官帶領軍士五百名,護送公子並乳母迴轉本邦。”一面命人收拾陸登同著夫人的屍首,合葬在城外高阜處。

梁紅玉因為出身問題,後世文人中也不時有譏刺之詞,但是兀朮見到梁紅玉的第一反應卻是:這是個人才,得讓她歸順大金。對她和其他要招降的宋朝將官一樣對待。

兀朮道:“原來就是你!某家久聞你熟悉兵機,深通戰法,豈不識天時人事?某家統領大兵來取你南朝天下,如泰山壓卵。你若識時務,早早降順,不獨保全性命,且不失你之官爵,可細細想來。”梁夫人罵一聲:“番奴!我丈夫、孩兒的性命俱害在你手內,恨不得拿你來碎屍萬段,方洩此恨,尚敢搖唇鼓舌!”兀朮道:“你丈夫、兒子何曾死?俱被某家困在營中。你若降順了,我還你丈夫、兒子便了。”

再看張叔夜詐降這段。

兀朮在馬上問軍師道:“這個人是忠臣,還是奸臣?”哈迷蚩道:“久聞他是第一個忠臣,叫做張叔夜。”兀朮道:“待某家問他。”便道:“你就是張叔夜麼?”叔夜道:“小臣正是。”兀朮道:“我久聞你是個忠臣,為甚歸降起某家來?莫非是詐麼?”叔夜道:“小臣豈敢有詐?只因目下朝內奸臣用事,貶黜忠良。今潞安州、兩狼關俱已失去,狼主大兵到此,諒小臣兵微將寡,怎能迎敵?城中百姓,必遭荼毒。故此情願歸順,以救合郡生靈,並不敢希圖爵祿,望狼主鑑察!”兀朮聽了道:“如此說來,果然是個忠臣!老先生既識天時,仁心救民,是個好人。某家就封你為魯王,仍守此城。我的大軍,只收你的犒賞,繞城而去,不許進城。如有一人不遵,擅自進你城者,斬首號令!”叔夜謝恩而退,叫眾軍搬出豬羊酒,犒眾番兵吃了,俱各繞城而過。

發現被張叔夜欺騙感情之後。

迤邐到了河間府,兀朮傳令:“不許入城騷擾百姓,有負張叔夜投順之心。”

對趙構和陸文龍這兩個養子也是真心實意。

忽然那馬兩蹄一舉,揹著康王向江中哄的一聲響,跳入江中。兀朮看見,大叫一聲:“不好了!”趕到江邊一望,不見了康王,便嗚嗚咽咽哭回來。到林中尋那老人,並無蹤跡。再走幾步,但見崔孝已自刎在路旁。兀朮大哭回營。眾王子俱來問道:“追趕殿下如何了?”兀朮含淚將康王追入江心之事說了一遍。眾王子道:“可惜,可惜!這是他沒福,王兄且勿悲傷。”

還有容人的氣量。

劉豫奏道:“多蒙狼主恩典,賜臣王位,但是沒有珍珠寶篆雲幡,顯顯威風!求狼主恩賜一幡,以免眾邦兵將欺臣。”兀朮大怒道:“你有何大功,連孤家的幡都要了?”劉豫奏道:“主公若賜了臣這面寶幡,黃河即刻可以渡得過去。”兀朮道:“既如此,也罷,就將寶幡賜與你罷!”

捱了打還能講道理。

兀朮道:“我乃大金國殿下四太子。”那兀朮話尚未說完,那婆婆提起柺杖來,照頭便打。兀朮見他是個老婆子,況且是個婦人,卻不與他計較,便道:“老媽媽,你也好笑,為何打起某家來?也須說個明白!”那婆婆便哭將起來道:“老身八十多歲,只得一個兒子,靠他養老送終,被你這個賊子斷送了性命,叫我孤單一人,無靠無依!今日見了殺子仇人,還要這老性命何用,不如拚了罷!”一面哭,又提起柺杖來亂打。兀朮道:“老媽媽,你且住手。你且說你兒子是那一個?或者不是我害他的,也要講個明白。”那婆婆打得沒氣力了,便道:“我的兒子叫做李若水,不是你這賊子害他的麼?”又嗚嗚咽咽,哭個不住。兀朮聽說是李若水的母親,也不覺傷感起來。正說間,忽聽得門首人聲喧譁,卻見哈軍師走進來道:“主公一夜不見,臣恐有失,帶領眾軍,那一處不尋到!若不是狼主的馬在門首,何由得知在這裡。請狼主快快回營,恐眾王爺等懸望。”兀朮便把追趕吉青、迷道至此的話,說了一遍,便指著李母道:“這就是若水李先生的母親,快些來見了。”哈迷蚩上前見了禮。兀朮道:“這是我的軍師。你令郎盡忠而死,是他將骸骨收好在那裡。我叫他取來還你,擇地安葬。”命取白銀五百,送與老太太,以作養膳之資。命取令旗一面,插在門首,禁約北邦人馬,不許進來騷擾。

假如歷史上的金軍真的這樣,江南老百姓早就開了城門迎兀朮了。

標簽: 兀朮  哈迷  金兀朮  岳飛  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