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到底怎麼解釋?

作者:由 開卷有益-侯公子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7-17

咱們直接進入主題!

首先,這一章的版本略有不同,但並不影響我們學習,其實不只是你,相信很多人對這章也都是一頭霧水,當然,我也是一家之言,不敢說就完全悟透了,但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好了,請看下文:

原文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偽棄詐,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我讀經典

第一句話:絕智棄辯,民利百倍;

古文今譯:拋棄巧辯,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

我的理解:古人有句話“寧作太平犬,莫作亂世人”。那亂世的人命,倒還不如太平盛世的雞犬,人命危如壘卵,隨時都有被毀滅的可能。現在人們常說:“人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當今的網路社會,有些人為了吸引粉絲關注,從而獲得背後更多的利益,只管利用網路平臺大放厥詞,發表一些偏激的言論,於是弄得人心都亂了。很多事情原本不大,但經這麼一爭辯、一傳播就變成了大事。

老子曰:“絕智棄辯,民利百倍。”意思是,拋棄巧辯,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人們如果不賣弄聰明才智、不巧言令色,本來還會有和平安靜的生活,卻被上面一些所謂的才智之士攪亂了。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到底怎麼解釋?

第二句話:絕偽棄詐,民復孝慈;

古文今譯:棄絕偽詐,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

我的理解:在生活中,一個和睦的家庭,並不覺得孝慈有什麼,因為那都是自然而然做到的事,對上孝敬,對下慈愛。只有在那些六親不和的情況下,才會被提及所謂的“父慈子孝”。

比如,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皇帝為了自己的江山穩定,因此標榜以“仁孝”治國,公告天下,雖然也有利於君王治理國家,但同時,“仁孝”卻成為了一些父母束縛子女的枷鎖,特別是婆媳關係,婆婆可以對兒媳頤指氣使、隨意使喚,如若後輩稍有異議,便會被視為不孝,行為悖逆,不尊長輩,讓人有口難辯,大多隻能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地過日子。

所以老子曰:“絕偽棄詐,民復孝慈;”意思是,棄絕偽詐,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

第三句話: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古文今譯: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就自然會消失。

我的理解:名位會引起人的爭逐,財貨會激起人的貪圖,領導者以巧利來管理民眾,便容易引起人的偷盜竊取之心。

比如有的公司,領導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費心設計各種金錢獎懲制度,美其名曰:“為了讓員工賺更多的錢”,實際則希望用較少的錢,最好是不花錢,讓大家為公司努力做事。員工之間明爭暗搶,矛盾衝突時常發生。

結果是,員工要麼選擇離職,要麼不顧公司利益,只一心為自己打算,為求利益使巧用計,想辦法耍手段。

所以說“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領導者若能拋棄自己引以為傲的聰明,拋棄自私自“利”的貪圖之心,多為民眾的利益考慮,讓大家安居樂業,那麼這些不好的行為就自然會消失。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到底怎麼解釋?

第四句話: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古文今譯:(智辯、偽詐、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有所歸屬:保持樸質,減少私慾。

我的理解:也就是說,上層領導者若能在素樸、少私寡慾的作風下,棄絕智辯、偽詐、巧利,以此態度來待人接物,處理事務,則可使人民得以享受安定、孝慈,並生活在安寧的社會環境中。

巧飾的流行,會形成種種有形無形的制約,拘束著人性的自然。“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社會人類真能以此為生活的態度,天下自然太平。如若個人擁有這種修養,便是一輩子的幸福。

或許,現代人的煩惱,根本原因是慾望太多,人若慾望過多,人的弱點自然也就多了。

以上內容屬於

“我讀《道德經》”

系列文章之一,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瞭解更多,謝謝您的提問!

標簽: 孝慈  少私寡慾  偽詐  今譯  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