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關於“利己即利他”的思考

作者:由 黃老司 方法論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10-16

我想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喜歡看武俠,也看過武俠的,不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在中國人的武俠世界裡,一個優秀的習武之人或者主人公,都是那種非常勤奮的去提升鍛鍊自己的能力水平修為的,這應該被我們理解為利己的動機和行為,當他們遇到更強的對手的時候,在不敵的時候和有勝算的時候,這種利己動機都會不斷加強,熟了要去練就更強的武功,去挑戰那個打敗自己的人,勝了要去追尋更強大的對手,來成就自己的功名。

在這種過程中,每一個利己動機者其實都在幫助對手,也就是我要講的利他。

在國富論裡面,也提到這個工業時代以來的一種似乎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利己即利他的邏輯,但是撇開資本主義這個有色彩的詞彙,就商業社會而言,其實這個邏輯都是一樣通用的。

試想,我們中國講究儒家文化治理企業,但是儒家文化裡面那些比如吃虧是福、比如捨己為人、比如成人達己,都不是建立在利己和利他同等地位來思考和宣導的。那麼這是合理的嗎?你的老闆和你說,你先幹著,工資一定回給你加的,年終獎一定會漲的,但是一定,只是一個建立在你勤勞勤奮而且有大於支付的效益為前提的,但是對於那些不是直接產生效益回報的工作呢?老闆憑藉經驗和直覺就能準確給出合適的承諾並予以兌現嗎?他(她)不敢,也不合適。

基於對這句話的思考,我認為每個商業社會的就職者,從業者,創業者,都應該清楚的明白,利己就是利他,保障好自己的利益就是同時在保障對方的利益。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我們喜歡的一些店鋪會莫名其妙的關張了,尤其是那些價效比特好的店,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利己動機不夠,這是我的一個推測。他們在初期就想著利他,想透過利他來實現利己,但是發現這個過程沒有那麼順暢,或者說獲利的各個他她們,沒有那麼好心好意的會高頻回饋,實現利己的效益初心。結果,就無疾而終了。

那麼這種情況,是那些受益的各個他她希望看到的嗎?一定不是。他們一定希望這個店可以繼續不斷的持續提供他們想要的,可惜的是,無疾而終了。

商業社會,一定要考慮自身合理利潤去做商業,如果不能獲取合理利潤,就意味著你需要不斷的投入,這種負迴圈,導致負結果,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反過來說,對於每個受益者,應該理智的去接受,合理利潤是保持彼此在商業社會能長期共存的基礎。這樣,任何商業的迴圈才是安全穩定,可以長期發展的,也就包括亞當斯密提出的,資本家(商業利潤獲得者)可以有能力繼續投入增加產能、提高產品質量、加大就業提供等,商業社會才會形成正迴圈。

寫個小結論吧,不要礙於情感、道德,放棄自己應該爭取且擁有的正當利益,如果你放棄了,其實反而是對對方的一種損害,不是讓對手受益。你的堅持和爭取,很多時候是對彼此合作關係以及共同利益做好了一個穩定的保證(默契)。

標簽: 利己  商業  利他  武俠  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