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是文獻閱讀經驗分享,也算生活紀念

作者:由 牛得滑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2-23

十月最後一天,算是對某位可愛傢伙研究生生涯第一篇文章的紀念,同時,透過這次也有許多的經驗不想白白流失,故作此。

文章也讀了大幾百篇文章,首先宣告,我不是什麼寫論文大佬,只是忙於畢業設計的研三小雞仔,個人的一些感受,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第一次那麼想記錄一件事,不喜勿噴,個人認為文獻閱讀大致可分三個階段:探索階段、以及針對性階段。

(一)探索階段

所謂探索階段,即入門階段,新確定了研究方向,但是對於這個方向僅僅停留於字面意思,比如我自己的大論文方向:“GIS與小流域重金屬汙染”,字面意思不難了解,但具體要涉及的內容方法也及整個論文的框架,怎麼去開展,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毫無疑問,大家都會說看文獻。這個時候看文獻就主要目的是為了瞭解相關領域研究的一些方法,進展,簡而言之就是論文中涉及的國內外現狀,從而確定自己論文的框架結構和擬使用的方法,資料構成,達到什麼目的,有何意義等。這就要求我們注意閱讀的廣泛性,千萬不要侷限了自己的一個視野,讀過幾篇漸入佳境就覺得自己行了,我不管我要寫了,這對於一些小核心(實話實說,我畢業也發的北大核心,並沒有看不起的意思),只要你具備一些地域特色和創新點,這是足夠的,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如果你追求的是較好的A類期刊、SCI、B類期刊(這裡是學院自己劃定的)等或者畢業設計也是這個方向,那麼就不要一開始就侷限了自己,我不排除有人具備這樣的天賦,但大多數人應是如吾輩之平庸,所以前期算是一個知識的積累,多讀文章,多讀好文章,尤其是本專業公認的好期刊,見多識廣這會讓你在後面思考問題的角度和高度拔新領異。

我現在雖然是理科男,但高中是文科生,所以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把看過的好的句子記下來背下來,可能這就是文科生骨子裡的倔強吧,雖然總是囫圇吞棗並且隨著要記的東西太多很多也記不全了,但這個過程中就有一個好處就是憑空揹我背不出來,但是如果要用我大概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那麼我就可以檢索相關的文字再進一步細化了解,這就節省了很多時間。多看多記還有一個好處,它真的能夠提高一個人的文字功底,避免你在寫文章的時候出現大量的口水話,可能把外審專家都給讀累了,人怎麼錄用你的文章。我女朋友(今年新研一,一溜煙的理科女,雖然目前關係還沒確定,但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有信心)之前投了某cscd,文章算是有內容,有現實意義,篇幅足夠,總之以一個研三狗來評價這是足夠發C核的,我很不解,於是把她文章拿來細讀了一遍(因為團隊不同,之前她有自己的博士師兄師姐帶著,所以之前我就沒有去細看),後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口水話太多“我的這個研究呢主要是透過。。。。。研究了……”“研究結果和xx等人的研究結果是一樣的”,總結起來就是,用繁瑣的語言解釋了簡單的事件,讀完全文狂喝一大杯水,對她說了句:“不愧是口水話,還挺費口水的”並壞笑了一下。

第一次投,9月29日退稿,當時她沒有告訴我,獨自情緒低落,萬般否定自己。我是後面問她,她才哭兮兮的給我說退稿了,不想投了,情緒消極到了極點。於是我發揮了文科生的那股子“騷”勁,給她說了那句:“在巔峰時慕名而來,不在低谷時黯然離開”緊接著一大碗雞湯灌入,終於,呆滯的目光中帶有了一絲衝勁。現正在努力喝水,修改口水話中,希望好運來。

是文獻閱讀經驗分享,也算生活紀念

9月29日退稿

同一家期刊,退稿——修改再投——修改後發表。10月24日,朝陽攜好遠而來,再投退改意見:“修改後發表”。不經一番寒側骨,哪有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個過程中投過其他期刊,然後人家直接因為稿件積壓給退了,儘管我一直開導她,你這有東西,總會錄用,但她始終怕退稿的打擊,且心裡有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的戰鬥意志,其實我心裡也忐忑,惡補相關方面的知識,準備如果不行就給文章來個大手術,好在她也足夠努力,我們一字一句研讀修改,這一個月心裡都緊繃著,萬幸在沒有修改大結構的前提下終於換來了好的結果,念念不忘終有迴響,也感謝責編老師和評審專家寶貴意見和建議。

是文獻閱讀經驗分享,也算生活紀念

10月24日 修改後發表

總之,探索階段就是基本的修煉,多讀多寫,不一定寫文章,可以是一段話,可以是人家的引言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總之,熟能生巧。

(二)細化階段

這個階段我覺得是在有一定的文獻基礎和論文思路後開始的,如果說探索階段是一個遍地撒網的過程,細化就是一個目的性的垂釣,我需要用到哪些方法,怎樣確定我的參考因子和評價方法等等這些都要去找相關的文章,研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要十分熟悉,這樣到真正寫論文的時候就順暢很多。這個階段不僅要看文章,還要做好筆記,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裡我又要拿我那可愛的傢伙的文章來舉例了,可能哪天她看到,我的小日子就要到此為止了,指定捶我。

這是退改中問題最大的地方,原來的討論幾乎不行,所以要重新構造。當我問這可愛的傢伙要文獻的時候,她說沒了,當時到處亂放,找不到了,吾唔捂……。哭笑不得,然後我們又從頭開始讀文獻,組織語言,過程枯燥乏味,但為愛的人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整個人又是充滿力量的,“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所以啊,鐵子們,小白們,養成個好習慣啊,學會做筆記,切勿模仿那可愛的傢伙。我看文章的時候習慣開啟新文件,記錄這篇文章的好句和一些有用資訊(紅色字型),這就避免你總會出現“這好像在哪見過,始終找不到”這種靈異事件。就這樣子:

是文獻閱讀經驗分享,也算生活紀念

我的文獻筆記

(三)針對性階段

其實到了這個階段一般已經開始在撰寫文章了,在文章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找相關文獻求答案,前面兩個階段相當於方法論,而到了這個階段就是如何進行實踐的問題了。比如我使用到“地理探測器”但是之前的閱讀我只瞭解了它的功能及應用領域,具體要怎麼實現,如何操作呢。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依靠文獻,但不要侷限於文獻,知乎、B站等都是很好的學習途徑,我認為作為一個研究生,應該具備基本的自學能力和求知精神,在這些都不能獲得有效解決的時候,詢問導師,或許導師也不會但是他有他的資源。可能又有牛角尖要問了,都不行怎麼辦,那麼恭喜你,要麼你錯了,要麼你要發現新大陸了。還有令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學習的持續性。為什麼說要注意持續性,知識需要持續灌輸,斷斷續續的學習只會裹足不前甚至後退。為什麼有人考研準備了四年都沒考上,你考研複習集中在最後半年就考上了,週期太長,斷斷續續反而加劇了我們的遺忘。

總之,師父請進門,修行靠個人,祝各位都學有所獲。、

最後,借張嘉佳老師的一段話結尾吧:“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由清晨到傍晚,由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後是你,就好。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可我不想只在終點等你。我想和你從起點開始,踏遍過往,走向終點。因為我愛你,所以你的每一步,我都想路過”。

2021、10、31

標簽: 文章  階段  文獻  退稿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