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10039 區分「は는」「が가」之道

作者:由 王贇 Maigo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6-07-12

日語中助詞「は」「が」的區分,以及韓語中助詞「는」「가」的區分,是一個從初級階段到高階階段一直都會困擾學習者的老大難問題:兩個助詞都可以用於標示句子的主語,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網上有不少辨析兩個助詞的文章,但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文章甚至總結出十幾二十條法則,可謂細緻入微,但著實難以記憶。這篇文章意在用盡可能少的規則概括出兩個助詞的區別,儘量做到“大道至簡”。

由於日語的「は」和韓語的「는」、日語的「が」和韓語的「가」幾乎完全對應,所以文中的例句,都是日、韓、中三語對照的(必要時還有英語)。只學習日語或韓語的讀者可以只看所學語言的例句,同時學日語、韓語的讀者也可以把日、韓語例句對照著來看。在韓語中,根據前面的名詞以母音還是子音結尾,「는」有「는、은」兩種形式,「가」有「가、이」兩種形式,為簡潔起見,例句以外的地方一般只寫前者。

10039 區分「は는」「が가」之道

語法上,「は/는」稱為“主題助詞”,而「が/가」稱為“主格助詞”。“主格”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主語”,那麼“主題”又是什麼呢?我們來看這麼幾句話:

你吃飯了嗎?

飯你吃了嗎?

吃飯了嗎你?

可以發現,三句話詢問的內容是一樣的,但語序不同,側重點也不同。三句話並不都遵循漢語預設的“主謂賓”語序,這裡面被提到最前面的成分,就是句子的“主題”,而剩餘的部分,則是對於主題的描述。“你吃飯了嗎”,主題是“你”,整個句子是在詢問“你”的情況,我關心的是你餓不餓;“飯你吃了嗎”,主題是“飯”,我關心的是飯還剩沒剩下;“吃飯了嗎你”,主題是“吃飯”這個動詞短語,我關心的是“吃飯”這件事有沒有做。漢語、日語、韓語都是所謂的“主題優先”語言,一個句子中,幾乎任何成分都可以提前用作主題,主題不一定是主語。於是就有了兩個助詞的第一條辨析法則:

  1. 非主語的成分做主題,用「は/는」;主語不是主題時,用「が/가」。

用上面三句話做例句:

(君

)ご飯を食べたの?

(너

)밥을 먹었나?

你吃飯了嗎?

ご飯

食べたの?

먹었나?

飯你吃了嗎?

食事

したのか、君

식사

했나 니

吃飯了嗎你?

注意第二、三句中的“你”,它們是主語但不是主題,後面用的是主格助詞「が/가」。

上面第三句中,“吃飯”這個詞我狡猾地使用了サ變/하變動詞「食事する/식사하다」,它們可以拆成名詞「食事/식사」+動詞「する/하다」,所以可以在中間插入主題助詞「は/는」。一般的動詞或形容詞,中間其實也可以插入主題助詞,具體可參見法則4下面的例句。

除了主、謂、賓語以外,句子中的其它成分也可以做主題,此時主題助詞附著在原有的格助詞後面。比如地點作主題:

うちで

テレビを見ません。

우리 집에서

TV를 안 봐요。

我們家不看電視。

再比如工具作主題:

車で

ハワイに行けません。

차로

하와이에 갈 수 없어요。

靠開車是去不了夏威夷的。

10039 區分「は는」「が가」之道

法則1指明瞭主題和主語不一致時助詞的用法。但如果主題和主語是同一個成分怎麼辦呢?畢竟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呀!這時就要使用法則2了:

  2. 既是主題又是主語的成分,如果是上文已經出現過的,或者談話雙方已知的事物,則用「は/는」;如果是新出現的事物,則用「が/가」。

這一條似乎是英語母語者先總結出來的,因為它與英語冠詞「the / a」的區分標準十分接近。看這個例句:

おかしい男

現れた。しばらくたって、彼

行ってしまった。

이상한 남자

나타났다。 잠시 후 그

가 버렸다。

A

weird man appeared。 After a while,

the

man went away。

一個奇怪的男人出現了。過了一會兒,他又走掉了。

這條法則在存現句中體現得特別典型。日、韓語中,“有”和“在”是同一個動詞,它們到底表達的是漢語中“有”的意思還是“在”的意思,取決於地點和物體中哪一個是已知的,哪一個是新出現的。例如:

屋上に

いる。

옥상에

고양이

있다。

There‘s

a

cat on the roof。

房頂上

貓。(房頂是大家都知道的,貓是新出現的)

屋上にいる。

고양이

옥상에 있다。

The

cat is on the roof。

房頂上。(大家在找貓,房頂是新事物)

10039 區分「は는」「が가」之道

到這裡,區分「は/는」和「が/가」的“大道”其實就講完了……不過下面還有一些“小道”值得一提。

  3、在主謂謂語句中,大主語用「は/는」,小主語用「が/가」。

主謂謂語句,指的是“機器貓臉大”這樣的句子。習慣了英語語法的同學們,可能會傾向於把這句話分析成“(機器貓的)臉/大”,即“臉”是主語,“機器貓的”是“臉”的定語。但在漢語語法中,這樣的句子叫做“主謂謂語句”,“機器貓”是整個句子的主語,“臉大”是它的謂語;而謂語本身又由一個主(臉)謂(大)結構組成。整個句子的主語(機器貓)又稱為“大主語”,謂語中的主語(臉)又稱為“小主語”。在日、韓語中,大主語被看作句子的主題,小主語則就是主語。

ドラえもん

大きい。

도라에몽

얼굴

크다。

機器貓臉大。

「は/는」和「が/가」還有一些特殊用法,可能會推翻規則1、2、3的結論;或者雖然與規則1、2、3的結論一致,但能提供更貼切的解釋。

  4、「は/는」可以用於表示對比。

直接看例句好了:

この地方に

よく降るが、雪

降らない。

이 지역에

많이 오지만, 눈

안 온다。

這個地方雨下得很多,但是不下雪。

根據法則3,“地方”是句子的大主語,用主題助詞是對的;但“雨”、“雪”都是小主語,為什麼也用了「は/는」呢?這就是為了表示對比。

構成對比的兩個事物中,可能有一者是隱含的,需要根據語境來推斷。例如:

本店で

タバコ

売りません。

본점에서

담배

팔지 않습니다。

本店不賣菸草。

這一句中,“本店”是句子的主題,使用了主題助詞,而“菸草”後面的「は/는」則是表示對比。與“菸草”構成對比的另一項沒有明確指出,但可以理解成“別的東西都賣,只有菸草不賣”。

構成對比的成分不只可以是名詞,還可以是動詞或形容詞。這時候動詞或形容詞會變成一些特定的形式:

つまずき

したが、泣き

しない。

넘어지기

했지만, 울지

않는다。

跌倒是跌倒了,但不會哭。

きれいで

あるが、優しく

ない。

예쁘기

예쁘지만, 착하지

않다。

漂亮是漂亮,但並不溫柔。

日語中動詞使用「連用形+する」的形式,形容詞使用「-く+ある」的形式,形容動詞使用「-で+ある」的形式,「は」插在中間。韓語中,無論動詞還是形容詞,肯定式都使用「-기는 하다」的形式,後面的「하다」也可以改成把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重複一次;否定式使用「-지는 않다」的形式。

  5、「が/가」可以用於強調主語就是這個而不是別的。

看下面這段對話:

A: 今日

何曜日ですか?

오늘

무슨 요일이에요?

今天星期幾?

B: 今日

土曜日です。

오늘

토요일이에요。

今天星期六。

這時,一邊的C聽見了,急忙來糾正B:

C: いいえ、明日

土曜日です。

아니에요, 내일

토요일이에요。

不對,明天

是星期六。

雖然最後一句中的「が/가」用法則2也能解釋得通(“明天”是新事物),但這裡用「が/가」的主要目的是強調“明天”(而不是今天)是星期六。漢語翻譯中用“才”字型現了這種強調。

再如:

この食事は俺

おごるよ。

이번 식사는 내

쏠게。

這頓飯我請了。

這裡的「が/가」也是為了強調是“我”請,你們不用掏錢了。

在疑問句中,用「が/가」強調主語與否,可能造成句意完全不同。例如:

おまえ

窓を開けたのか?

창문을 열었니?

是你開的窗嗎?

(おまえ

)窓を開けたのか?

(너

) 창문을 열었니?

你開窗了嗎?

用「が/가」的時候,問的是主語,而用「は/는」時問的是謂語。在用「は/는」的場合,由於主語不是重點,所以常常省略。

10039 區分「は는」「が가」之道

到這裡,區分「は/는」和「が/가」的大道和小道就都講完了。看,一共只有5條!

其它文章中提出的法則,很多都只能歸於“術”的範疇,達不到“道”的高度。它們常常是語法考試的考點,背下來對應試有好處,但背得多了難免迷失在汪洋大海之中。很多時候,這些“術”是可以由本文中的“道”推匯出來的。比如:

疑問詞做主語時,只能用「が/가」。這可以用法則5來解釋:疑問詞做主語的句子,常常翻譯成“什麼才是”“哪個才是”;也可以用法則2來解釋:疑問詞肯定不會是上文已經出現或者談話雙方已知的。

天氣現象用「が/가」。這可以用法則2來解釋,因為“下雨了”“下雪了”中的“雨”“雪”,一般是新事物(還常常給人驚喜)。但是我們在法則4的例句中,也看到了天氣現象用「は/는」的情形,這是因為對比的用法推翻了新舊事物的區分。

標簽: 主語  助詞  主題  韓語  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