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傳說中的“猴年馬月”終於到了!

作者:由 綠松石說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6-06-14

我們渴慕已久的真愛,要猴年馬月才能邂逅?

我們拼搏創業的夢想,得等到猴年馬月才能成功?

那些久已許下的諾言,待到猴年馬月才能兌現?

這些原以為遙遙無期難以實現的心願,

今天有望如願以償了!

因為,“猴年馬月”終於到

2016年的6月5日至7月7日(芒種節氣至小暑節氣),

正是傳說中“

猴年馬月

”。

god knows how long什麼是猴年馬月

傳說中的“猴年馬月”終於到了!

現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習慣將不可知的年月、不可能的願望,與“猴年馬月”相連。其實,猴年馬月是一種用生肖動物來紀年月日的時間表示法,生肖年與生肖月相配,猴年的馬月,十二年一次。這原本反映的是古代中國紀年紀月的智慧,讓時間充滿特定的文化意味,與現在網傳的“何年嘛月”並不相干。

古代確實有一種紀年式的詞來表示“時間上的不可知”,是“驢年”,而非“猴年”。因為驢非中國十二肖獸,“驢年”在紀年中就有了泛指遙遙無期、不可能實現之事的意味。佛教典籍記載“驢年”一詞非常多,較早的出現在唐宋,明清佛教經籍也多見。早在唐代《大正藏》已有記述,但最為鮮明的是北宋東吳人道原所撰禪宗燈史《景德傳燈錄》卷九有記:“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去。”將萬千世界的豐富多彩與故紙堆的貧乏比較,故紙堆的選擇只有等到驢年才能讀完。不過,“驢年”與“馬月”作為一個片語,清代及以前的文獻中未見,當代文學作品才有明確記載。

symbolic meaning 象徵意義

傳說中的“猴年馬月”終於到了!

一個關鍵,就是“猴馬配”,這並非簡單的巧合。著名史學家邢義田先生專門研究過“猴馬共存”的造型藝術。1992年,他在山東滕州博物館注意到一個漢代石刻畫像,像中有一樹,樹下一人騎於馬上,馬旁有一人彎弓射鳥,還有一人立於馬與人之間。2007年,他又連續發現陝西出土的西漢晚期“猴騎馬”造型的彩陶俑、河南南陽出土的“猴騎馬”造型的漢代陶器、山東東阿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其中漢代畫像石的影象內容最為豐富,其中有一連理樹,樹上有六隻鳥、兩個巢,樹的左邊有一馬,馬上立有一童,旁有一人一猴。據此,他從美術史角度提出了“猴馬共存”的藝術母題,認為這是北方遊牧民族關於“猴防馬疫”經驗的多民族交流的藝術創造。

此外,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家田兆元是最早從“猴馬配”出發系統思考“猴年馬月”本義的學者。他認為,“猴年馬月”是猴與馬的故事在歲時節日上的反映。中外養馬必定養猴,馬需要猴才會健康,比如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養馬人,必在馬廄中貼上猴的影象,在套馬柱上刻上猴的影象。而且農曆五月是端午之月,古時認為是惡月,多病多忌諱,人們會透過健身、藥浴、香薰等民俗來禳除瘟疫、祛惡辟邪。而猴年的端午就比較好了,五月的惡運因為猴子的到來而變得吉祥順遂。

所以難得“猴年”與“馬月”交匯,這是一個好運到來的日子,時機難得,萬事皆成。比如說,某件事難辦,要搞到猴年馬月去。意思就是,只要猴年馬月到了,猴馬會,吉祥到,事情就好辦了。

reference resources 參考文獻

傳說中的“猴年馬月”終於到了!

除了考古影象資料外,還有大量文獻可供參考。例如,“猴防馬疫”的觀念在晉代傳世文獻中就有明確體現。晉代幹寶《搜神記》卷三《郭璞》記:

趙固所乘馬忽死,甚悲惜之,以問郭璞。璞曰:“可遣數十人持竹竿,東行三十里,有山林陵樹,便攪打之。當有一物出,急宜持歸。”於是如言,果得一物,似猿。持歸,入門,見死馬,跳梁走往死馬頭,噓吸其鼻。頃之,馬即能起。奮迅嘶鳴,飲食如常。亦不復見向物。固奇之,厚加資給。

這是一個“猴防馬疫”信仰的經典臨床案例:趙固的馬忽然死亡,他趕緊找到當時的最傑出博物學家、方術大師郭璞,這位大師開了個“民間奇方”,讓趙固去找一種類似猿猴的動物,結果,這個動物噓吸死馬鼻孔,居然真的救活了死馬,實在是了不起的神奇醫術。郭璞以猴治馬病的生動故事,既反映了他作為博物學家的非凡能力,也直接印證了猴馬共存母題的合理性。

北魏著名農學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文獻記載“畜猴養馬”的已知最早材料,其第六卷有記:

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避惡,消百病也。

這一記載明確說明獼猴有避邪功能,可以消除馬的各種疾病。

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獼猴》一卷記載了“猴防馬疫”:

養馬者廄中畜之,能闢馬病,胡俗稱馬留雲。梵書謂之摩斯吒。

明代小說《西遊記》以孫悟空被封弼馬溫之職而設計出“大鬧天宮”的情節,官名與“庇馬瘟”諧音,與以猴防馬疫的俗信有關。至今陝西鳳翔年畫及線版上也有很多猴馬共存的圖樣,並題有“庇馬瘟”,其目的都是佑護馬的健康與平安。

由此可見,猴馬共存造型影象是古代“猴防馬疫”信仰的藝術再現,它們以造型藝術進入日常生活,後來被寄以“馬上封候”的美好寓意。同時,它們又以人物傳說、地方俗信和年畫藝術傳承著這一母題。“猴馬共存母題”展示了猴可以防災、減災、消百病的吉祥品格。

key element 關鍵要素

傳說中的“猴年馬月”終於到了!

除了“猴馬共存母題”及其所反映的“猴防馬疫”信仰外,猴年馬月的另一關鍵要素是“馬月”。

俗語“驢年馬月”、“牛年馬月”和猴年馬月一樣,它們都包含了“馬月”一詞,而且在近現代漢語中都表示“不可能、不可知、不可信”的時間與事實。顯然,“猴年馬月”之所以被人們所誤用“不可知的年歲”意義,是受到了它的近形結構詞“驢年馬月”的傳染性影響。那麼“馬月”有什麼含義呢?

“馬月”是按十二肖獸紀月的一種名稱。夏曆紀月法,以寅虎開始紀一月,依次是卯兔紀二月、辰龍紀三月、巳蛇紀四月、午馬紀五月。夏曆五月正值我國春末夏初之際,氣溫急劇升高,熱度與溼度大幅增加,為蚊蟲病菌的繁殖、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五月因此成為瘟疫多發的季節,在民間形成了“惡五月”的俗信。《春秋考異記》有云:“地生月精為馬。”由此,馬月之名,乃是以馬的神性來壓勝多災多難的“惡五月”信仰。

至此,從端午節的所在時間五月出發,“端午節”與“猴年馬月”關聯起來討論就成為一種合法邏輯,它們都是中國文化智慧專門為春夏瘟疫頻發季節立下的 “公共衛生防疫警示牌”。

端午節以儀式的莊嚴神聖,強化夏曆五月防災除疫的公共衛生意識,而猴年馬月則以語言巫術的方式,表達人們可以實現祛除五月瘟疫災難的美好理想。如果說,端午節是以重五(重午)的時間節點,以標明五月瘟疫的危害性,屬於“公共衛生防疫警示牌”的立牌依據,那麼,猴年馬月則是以巫術方式將“猴防馬疫、健康吉祥”的民俗功能帶到五月中來,屬於“公共衛生防疫警示牌”的最佳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猴年馬月”的本來寓義,是端午成功防疫辟邪的良辰吉日,它既是具體的民俗時間,也是寓含巫術求吉的免疫力量。因此,

猴年馬月是無數“惡五月”中惟一的好日子,而且十二年一遇,是具有免疫力量的吉祥端午月。

標簽: 猴年馬月  五月  馬月  猴馬  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