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邏輯思維之——判斷

作者:由 雙面人生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2-24

某位哲人曾說:人生即選擇,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比他人走的更高更遠的成功者,並非不會犯錯,而是判斷失誤比較少。

邏輯思維之——判斷

判斷,就是對事物做評估權衡。

諸如真假、對錯、好壞、優劣、利弊、取捨、輕重、先後、美醜、善惡等等都屬於判斷的範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小到買菜買衣服,大到求學創業,都離不開一系列選擇判斷思考。判斷對了,省時、省力、省錢,順利達到目標;判斷錯了,費時、費力、費錢,多走許多彎路,甚至還有可能達不到目標。

理性判斷

從思維科學角度來看,判斷是一項複雜的動態腦力技能,首先它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的評估權衡,無論方案是對立矛盾,還是相差無幾,要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都需要做大量的資訊蒐集和篩選處理工作,資訊的真偽粗細,殘缺與否,對決策判斷對錯影響巨大。

其次這個智力活動過程非常考驗人們頭腦中“邏輯思路”的質量,當正確的資訊進入到大腦後,“邏輯思路”如果斷點太多,判斷就會猶豫不決;如果漏洞太多,判斷就會陷入錯誤;如果殘缺不全,判斷就會片面狹隘;如果思路僵化,判斷就會呆板機械;如果沒有思路,判斷就隨波逐流,表現為缺乏主見……

“邏輯思路”的基礎構成元件是定義、劃分、概括,一個人如果定義不明、劃分混亂、概括無力,就代表其“邏輯思路”的構建材料質量不合格,如果用不合格的材料建造一條判斷思路,那這條路必定是“豆腐渣”工程,運轉不了多久就會變得坑坑窪窪,稍微重一點的車輛(問題)駛上道路,就會造成路塌車陷的局面(判斷失誤)。例如:因為人人都有隱私,所以應當保護孩子的隱私權;因為你反對民主,所以你主張專制;因為他是清官,所以是好官;因為中醫是古代醫療技術,所以是偽科學……人們之所以會得出這些張冠李戴,因果混亂的判斷,都是源於邏輯思路質量太差的緣故。

邏輯思維之——判斷

感性判斷

判斷的複雜性除了因為思維要素的數量多和難度高之外,參與主體自身的複雜性也是導致判斷多變,難以捉摸的一個重要原因。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知道是錯的事,卻總是忍不住反覆去做,例如吸菸、過度網購、待人尖酸刻薄;明明知道是對的事,卻總是拖著不想去做,例如健身、堅持學習、改掉壞習慣。在過去,這種情況被歸因於不明事理,後來隨著科學研究深入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確有很大差距,這種差距大到動物與植物的區別,不僅表現為相貌、身材、體能、智商,還包括天性、氣質、情緒、心態、靈魂等。比如有些人天性邪惡,喜歡損人利己;有些人天生純良,喜歡助人為樂;有些人天生有領導氣質,感召力強,一呼百應;有些人天生是思考者氣質,願意遠離喧囂,獨處思考;有些人天生他驅動人格,需要靠外力督促鞭策,才會向前滾動;有些人天生自驅動人格,即使把他捆綁起來,也無法束縛其跳躍的思想,冒險探索的行為。

人種型別的懸殊差異造成的結果就是對同一件事,A選擇向左就對了,而B選擇向左就錯了。用通俗的大白話來解釋就是:如果你天性是一隻兔子,就別去學做老虎吃肉。當然,極端的人性差異畢竟是少數,多數人在早期都是屬於可塑性比較強的情況,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受先天屬性和後天教育的作用會漸漸形成各自成熟的思維模式、心理模式、行為模式,而它們一旦形成定勢固化就很難改變。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這個道理。

瞭解了理性與感性對判斷的雙重影響,我們就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判斷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在現實中,人們不可能以“存天理,滅人慾”的方式去做絕對理性判斷,在判斷決策智力活動中道理、高效、嚴謹、利害、數字、規律,總伴隨著幼稚、衝動、冒險、軟弱、悲傷、憤怒、厭惡、良知、貪慾、野心、熱忱……最後混合出一個個正確或錯誤的選擇,儘管答案有時就是簡單的二選一,但背後支撐的理由則可能是五花八門的。

邏輯思維之——判斷

心之力

關於判斷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智慧做不到的事,勇氣可以做到;勇氣做不到的事,愛可以做到。

網路上也有一句類似的段子:你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沒到拼天賦的程度。說的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難以估量的磅礴偉力,任何事情的成敗是否合乎道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執行者的心力是否足夠強大,在現實中人們往往敗給自己的半途而廢而非方向判斷錯誤。

人的心力是決定成敗的第一關鍵要素,而要激發強大的心之力,就得反覆錘鍊我們的理性,讓它成為本能的主宰而非奴隸,讓它超越肉體桎梏,洞察反思人性的弱點與優點,突破小我的格局,達到像佛家所云的無我涅槃之境,有為信仰而犧牲的明悟和決心。

如果一個人修煉到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拋棄的高度,那麼他洞察世界的眼光自然更敏銳透徹,對人生的使命感自然更加強烈和堅定,無論前行之路上有什麼險阻困難,他都能以大無畏的態度精勇猛進,至死不悔。

如果你想得到的越多,必須先有捨棄更多的明悟和決心。任何時代,那些站在社會金字塔頂端的成功者,都是犧牲捨棄了比常人更多的東西,才掙得了高高在上的一席之地。

邏輯思維之——判斷

判斷觀

1、 哲學思維方式的三大特徵:宏括、追源、反思。

2、 反思是主體對自我的再判斷,是超越本體後,站在對立面的評估權衡。

3、 絕大多數人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判斷選擇自認為正確的三觀。

4、 人們對事物的判斷標準來自其三觀思想,高階的三觀導致複雜靈活的思考結論,低階的三觀導致簡單機械的思考結論;宗教的三觀導致唯心主義的思考結論,科學的三觀導致唯物主義的思考結論。

5、 理性判斷唯真求實,以大自然的客觀存在為座標;感性判斷唯利從眾,以人的主觀意志為座標。

6、 理性判斷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感性判斷是以非邏輯思維為基礎,其決策標準更多來自動物的本能衝動和直覺性。

7、 當人們對自己知錯不改的行為深惡痛絕時,正是理性與感性衝突對抗的關鍵時刻,如果能夠明悟釋然這一點,讓理性奪回控制權,成為本能的主宰,那這個人的精神境界就提升了一個層次。正如老子所云:勝人者智,自勝者強!

8、 任何一個決策選擇都是理性判斷與感性判斷綜合的結果,理性判斷關注是非對錯,感性判斷關注人情喜惡。在面臨嚴峻環境壓迫下,人們傾向於理性判斷,在寬鬆平和環境中,人們傾向於感性判斷,遠近親疏往往代替是非對錯成為判斷主要標準。

9、 從判斷自身的角度講,只要理由充分,邏輯合理,任何判斷選擇都是對的。但是,如果把選擇的結果結合某個具體的環境,某個具體主體時,對錯就一目瞭然了。比如面臨生死關,視死如歸是對的,委曲求全也是對的,究竟哪個選擇對呢?這要看你處在什麼環境,你是什麼樣的人。

10、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少數天才人物看問題比芸芸眾生更加高遠,能夠率先掌握正確答案。二是這個真理屬於客觀類問題的發現,是可以被事實證真或證偽,如果是主觀類問題,那是不存在少數派真理的,眾人的約定俗成就是真理。只有當舊真理伴隨老人們一起死去的時候,新的真理才會被確立。

11、判斷的標準越多,選擇越容易出錯。三思而行最後變成了議而不決。在人類社會中,作為一個領導者,果決做出錯誤的決策並強力執行,要比猶豫遲疑不做決策更佳。因為追隨者的信任和支援會彌補決策的失誤。當然,方向性決策錯誤不在此列之中。

12、基於成本標準的判斷選擇在短期中更有效率,但從長遠來看,它必定敗給基於收益標準的判斷選擇。判斷之所以是一種複雜性思考就在於其答案會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因果、因維而變。

標簽: 判斷  理性  感性  選擇  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