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哪個法門第一?唸佛 - 知乎

作者:由 慈等.css-1cd9gw4{margi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2-26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哪個法門第一?唸佛 - 知乎慈等.css-1cd9gw4{margin-left:.3em;}2021-12-26 05:14:15

下面老居士引用《彌陀疏鈔》,蓮池大師的,《疏鈔》裡說:「

故知唸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唸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

」,「

可見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

」。唸佛法門說是菩薩之父,這是比喻,比喻什麼?比喻你能夠證得法身;實在是說,法身是本有的,法身不生不滅,法身就是淨宗法門裡面所說的常寂光,真如本性。本性我們迷了,雖有,實在講它從來也沒有離開我們,我們就是不認識它。法身,法身是一切法的法性,法身雖然從相上講的,性相是一不是二。什麼是性?相就是性。什麼是相?性就是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是你真見到了,真搞清楚了。生滅的是相,不生不滅的是性,生滅跟不生滅和合在一起,分不開,所以生滅永遠不會間斷。什麼原因?性不生不滅,它怎麼會間斷。只要離相,這個離是不要執著相,不要去分別,在相上不要起心動念,這叫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你只要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一切萬法無不是自性。這個時候心現識變這種境界你完全看到了。

《疏鈔》用唸佛這個法門,用這個法門恢復自性,因為你本來是佛,現在又唸佛,本來是佛是因,現在唸佛是緣,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這個果報就是你入佛境界。所以把唸佛比喻作父母,能生育法身,這是用比喻上說的。

底下說,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唸佛。菩薩修行修到最高的階段,像我們唸書一樣,念研究所、唸的是博士班,在這個階段修什麼?全修的是念佛法門。始是初地,終是十地,自始至終不離唸佛。

我們再看善財五十三參,十地始終不離唸佛就是講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第一位參訪的善知識,吉祥雲比丘,我們在《四十華嚴》去看,吉祥雲比丘是什麼地位?圓教他是初住,別教他是初地。他修的唸佛法門,他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十地是法雲地,在《華嚴經》裡面講得更高,講到等覺,比十地還高一層。第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參訪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終!吉祥雲比丘是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一點都不假。當中雖然經歷五十一個位次,廣學多聞,目的何在?目的是開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無所不知。他去參訪,到處參學,到處觀摩、考察、學習,無所不知,做出來給我們看。無知跟無所不知同時同處在落實,這個妙!為什麼能同時同處?因為相有性空,有是幻有,空是真空,它沒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這個境界在哪裡?就在我們面前。我們為什麼不知道?迷了。怎麼迷了?你有自私自利,你有我見、有我執、有法執、有分別、有妄想,當下就是!可惜你見不到。大徹大悟之後,人家一問你,還是老樣子,一點沒改變,沒悟的時候是這樣,悟了之後還是這樣。沒悟的時候,禪宗有個公案,就是有個小故事很有意思,沒有開悟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修行過程裡面,功夫進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大徹大悟以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修學三個階段,說明沒悟之前,迷而不覺;修學過程當中覺而不迷,但是沒有圓,都偏在一邊;真正覺悟了,覺迷不二,迷悟是一,一樁事情。覺悟的人瞭解事實真相,迷惑的人他不知道,也過了這一輩子。覺也不是難事,只要肯放下一點,你智慧就透一點。沒有證得圓覺,還是會造業,為什麼?習氣,煩惱習氣它還是起作用,所以他還會造業。雖造業,雖受果報,比別人覺悟得快,縱然是受果報,一覺悟,他就能夠轉變。只要轉迷為悟,在現實環境裡,那你就是轉苦為樂,我們今天講,他就能化解災難。如果是迷,那你就得接受災難;覺悟了之後,他能化解災難;徹底覺悟了,災難就沒有了。這境界不相同!

所以無比殊勝的方法是念佛,這是講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哪個法門第一?唸佛,而且告訴你「持名唸佛」,第一當中的第一。你不深入不瞭解,深入之後才明白這個法門無比殊勝。

那我們也學了,學了這麼多年沒什麼效果,這是什麼原因?你不會念。為什麼別人有效果,你沒有效果?昨天晚上有個同學給我看一片光碟,劉素雲講的,她講這個光碟的時候是六十二歲,她今年六十六,四年前講的。她到外面到處給人宣揚淨土法門,說明自己修學的心得,說明她會念。她跟大家報告,

她一生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四個字,她就相信她決定會生淨土,她沒有二念。

她什麼都不想,千經萬論無量法門她無動於衷,她知足常樂。我得到的夠了,其它我不要了,沒有貪心。所以學佛時間不長,功夫不深,經論知道很少,可是給人講起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能夠給你連續講七、八個小時。那是什麼?會念!我們今天怎麼?我們今天不會,心沒專,意不堅決,信心模糊不清楚。人家真是真信切願,一門深入,長時燻修,她走的這個路子。時間不長,你看她說得頭頭是道,她行的功夫踏實,這是一個學佛人,是個好榜樣。後面這一句,這是蓮池大師的感嘆,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你只要一往生,你就證得大圓滿。所以,真正能選擇這個法門,死心塌地,他不是上上根,誰是上上根!這就是在這一大段裡面,古大德說的這三種,這三大類,末後這一類,「專接上根,傍及中下」,就這個意思。專接上根,什麼是上上根?能信、能解、能願、能行,信解願行他統統能做到,這個人就是上根人。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十集)2010/5/15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39-0040

標簽: 唸佛  法門  法身  十地  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