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訥於言敏於行

作者:由 心有猛虎 細嗅薔薇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5-02

子曰:“君子欲訥與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

言行一致,孔子把巧言令色看作小人所為,自然不喜歡言過其實的人,這是我們做人的準則。我們 不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從歷史來看,言行風揚跋扈之人對半下場悲慘。飛黃騰達之時,要懂得謙虛謹慎,收藏鋒芒,免遭小人記恨;失意的時候,要懂得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以圖東山再起。此外,言語的訥者,行動的敏者,才是真正的智者。

身為律師的小劉多年前參加了一場不很輕鬆的國際談判,最後一天晚上八九點鐘,一直談到深夜一點鐘,雙方還在談判桌上僵持不下。對方有一個人出言不遜,小劉想,我們怎麼可以讓他這麼放肆呢?

於是,小劉馬上回敬一句,同樣略帶諷刺的意味,於是,氣氛馬上僵硬了起來。還好,對方有一個人呼叫說:“大家累了!休息5分鐘吧!”他這一句話,化解了尷尬的場面。

同時,小劉也立刻驚覺自己 犯了兵家大忌,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把談判的有利位置拱手讓給了別人。當然,經過了5分鐘的緩衝時間,協議後來很快便達成了。

“話到快時留半句,理從真處讓三分”,從此以後,小劉將他裝框擱在辦公桌上,以時時警醒自己。

“說理三分”,講的其實是一種技巧。你若有理,聰明人一點就通,不用十分,三分足夠了,不必畫蛇添足;碰到蠢人,你再多費口舌也無用,何必執著,不妨讓他自己慢慢去悟;至於蠻漢,他根本不講理,你即使講上十二分,也無異於是對牛彈琴——豈止是對“牛”呢,說不定是對“虎”彈琴,彈得他上了火,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詩曰: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靈輝內熾。用察為明,古人所忌。學道之士,晦以混世。不巧之巧,名曰極巧。一事無能,萬法具了。露才揚己,古人所少。學道之士,樸以自保。在人生的談判桌生,“訥者”有時才是最傑出的談判家。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單位裡有一個好鬥的女孩子,很對同事在她主動發起攻擊之後,不是辭職就是請調。一天她的矛頭指向了一個平時裡默默工作、話並不多的一個女孩子。誰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的笑著,一句話沒說,只偶爾問一句:“啊?”最後,好鬥的女孩子主動鳴金收兵了,但也已經被氣得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半年,這位好鬥的女孩子也主動辭職了。

很多人或許都會覺得那個沉默的女孩子修養是在太好了,其實不是這樣,而是那位女孩子聽力不太還,雖然理解別人的話不至於有困難,但總是要慢半拍,而當她仔細聆聽別人的話語並思索箇中意思時,臉上會出現無辜、茫然的表情。當那個好鬥的女孩子對她發作那麼久,那麼費力,她迴應的卻是這種表情和“啊?”的不解的聲音,難怪好鬥的女孩鬥不下去,只好收兵了。

仔細想一下,這個故事可以告訴人一個事實:面對沉默,所有的語言力量都消失了!

在生活中,你可以不去攻擊別人,但保護自己的防衛網一定要有,這種時候有個很好的做法就是:裝聾作啞!

聾啞之人是不會和人起爭鬥的,因為他聽不到也說不出。別人也不會找這種人鬥,因為鬥了也是白鬥。他如果還一再挑釁,只會凸顯出他的好鬥與無理取鬧,因為面對你的沉默,這種人多半會在幾句話之後就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那麼更能讓人敗走!不過大部分人都不聾不啞,以聽到不順耳的話就會回嘴,其實一回嘴就中了對方的計。

世界紛繁複雜,真真假假,看著聰明的人其實愚蠢至極;看著英俊瀟灑的卻是外強中乾;看著是佔盡便宜的其實是滿盤皆虧。《老子》中寫道:“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其意思是說,最正直的東西好像是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像是笨拙一樣,最卓越的辯才好像是口訥一樣。

標簽: 好鬥  女孩子  別人  一句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