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子張1-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作者:由 青雲1999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8-18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致命:授命;承擔責任,承擔到什麼程度呢?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承擔責任。

:子張說:“士人看見國家危險肯獻出生命,看見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理,祭祀時想到恭敬,服喪時想到悲痛,這也就可以了。”

士是一個階層,這個階層在《八佾篇》中說八佾舞於庭的時候,透過八佾的規矩我們大概可以清楚他在社會上的地位。八佾就是八列,每列是八個舞者,八佾就是六十四個舞者,這是天子舞樂的規格。國君為六佾,四十八個舞者;大夫為四佾,三十二個舞者;接下來就是士了,士的規格是二佾。透過這個佾的規格,我們也能大體明白士在社會的階層也是不低的。後來士多作為讀書人的代稱,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不像今天這麼多,平均一百個人裡面應該很難超過五個讀書的,但又不是每個讀書的人都可以稱為士。

按照子張這個說法,士的要求也是不低的,在國家遇到危難時要有為國家獻身的準備,當有利益的時候要思考一下這個利益是否拿的合理,祭祀的時候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恭敬的態度,服喪時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悲痛的感情。雖然說這大概也就可以了,好像在說,做到這也就可以了,其實四個要求中就一個見得思義都很難做到。

當一個人做到了見得思義,那他就很不簡單,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想著養家餬口,當利益來的時候我們都想佔為己有,但是如果我們能本著合理的我就去佔,不合理的我就不去佔的原則,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擁護,而且對自己的良心也是一個交代,我們活著就會踏實一些。祭祀祖先、鬼神,敬是一個必要的態度,他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敬畏,但是如果在祭祀的時候我們沒有恭敬的心態,我們還不如不去祭祀。當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很長時間的人去世了,我們在服喪期間,我們自然會有悲傷的情緒,如果我們表現的沒有哀傷,那麼情何以堪。

標簽: 我們  舞者  祭祀  子張  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