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撥亂反正:武周篡唐和安史之亂賴不到李世民

作者:由 超電磁炮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6-30

千古明君李世民是被全方位黑的一位,今天專題破除一個很久以來的黑子發明的謠言。

謠言

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開了一個壞頭,他做出了有實力就能上位的表率,於是武則天、李顯、李隆基、安祿山等有了實力就篡位,唐朝政治亂局的鍋得他背。”

這種歷史知識半瓶子之輩憑一知半解的大體印象抖機靈編造的謠言,有一定迷惑性和危害性。

我們來一起思考這段歷史程序,就會發現

李世民不是開了壞頭,而是開了好頭

一、唐太宗之前

代代篡

政治常態

魏代漢,晉代魏。

南朝宋代晉,齊代宋,梁代齊,陳代梁,

南朝四個朝代前後一百七十年,共有二十六個皇帝,統計起來,

朝代之間篡位發生四次,朝代之內篡位發生五次,共九次,也就是有三分之一的皇帝是篡位所得,三分之一的皇帝被篡位,另外又有六個皇帝是在篡位過程中的墊腳石或傀儡。

所以南朝所有皇帝中,與篡位無關的實在是太少。

北朝也有北齊,北周代東,西魏。

這還僅僅是相對統一的政權下篡位成功的例子,

而篡位失敗和欲篡而不得的更是比比皆是,至於地方割據政權的內訌和政變更是不計其數。

那麼到了

隋唐

呢,

也是代代篡!

楊堅篡北周!

楊廣篡楊堅!

李淵篡隋!

到了李世民呢,雖然發動玄武門之變,構成了事實上的逼父,但

並沒有走篡位的“禪讓程式”

人家很講究,

先立為皇太子,做了一段皇太子監國,然後即皇帝位

沒辦法,人家畢竟

從法統上是“父傳子”,跟上述篡位不同

已經是開了個好頭

二、唐太宗終結代代篡,首次實現皇位平穩過渡。

李世民為進一步開好頭,

認真培養選擇繼承人

一是他對李承乾傾盡心力培養。但是李承乾的各種不著調葬送了自己,李世民的心很痛。

二是本來曾屬意李泰,但李泰自己的狂悖言行導致喪失資格。

三就是李治。

在駕崩前五六年,李世民就讓李治實習治國,在東征高句麗時讓李治太子監國

李世民

為皇位的平穩傳承殫精竭慮,全面佈局,最終平穩過渡。

這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

當時的貞觀王朝攤子超大,四方征伐,除了中原,還有無數的羈縻州,各種異族,各種能臣,強大的軍隊勢力……能平穩過渡皇位是個奇蹟

吐蕃

松贊干布在唐太宗駕崩後,接受李治冊封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

藩國待遇

),松贊干布獻金銀珠寶十五種祭昭陵。李治進封松贊干布為賨王,並根據松贊干布的容貌雕刻石像,陳列在昭陵玄闕之下,是伴唐太宗陵十四胡人酋長像之一。

高句麗

連續數年被唐太宗水陸掃蕩,民生凋敝,陷入困境,唐太宗駕崩前半年,高句麗王剛剛派地位最高的王子到長安

謝罪

這兩個都不作妖,

其他胡族

安穩

。各國使節有的剪頭髮、割臉哭喪,胡將有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申請殉葬。

軍方大佬們安寧無事,最大頭目李世勣遵命謫遷

朝廷方面呢,

李世民安排親舅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位作為顧命大臣幫李治看攤子

,臨崩前,抓著李治的手對褚遂良說:

“朕佳兒佳婦(李治和王皇后),今以付卿。”諄諄囑託,令人動容

唐太宗實現瞭如此漫長曆史時期以來第一次皇位平穩過渡!

而且是如此的大帝國,

政界、軍界、國際

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開了一個里程碑式的好頭

三、武則天亂政是李治一手導致

太宗駕崩,

李治繼位,第一年就後宮激鬥

,王皇后和蕭淑妃鬥得白熱化。

太宗一週年忌日那天,王皇后

為壓倒蕭淑妃,在感業寺,

勸眉來眼去的李治將武媚弄回宮

其後,

李治將武媚弄回皇宮,武媚迅速得寵

李治繼位第三年,高陽公主案發,其間攀咬汙衊。

李治繼位第四年,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斬首,令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自盡,江夏王李道宗、左驍衛大將軍、執失思力流放到嶺表,將與李恪同母的弟弟蜀王李廢為平民,安置在巴州;房遺直貶為春州銅陵尉,薛萬徹的弟弟萬備流放交州。罷除房玄齡在太宗廟陪祭的殊榮。

此期間,武媚已在宮鬥中佔據上風,

升為昭儀,王皇后和蕭淑妃聯手對付武媚

李治繼位第五年,武昭儀想要追贈他的父親武士彠的官爵,而苦於沒有什麼名義,於是便假託要褒獎賞賜十三位功臣,其中便有武士彠。

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因為王皇后失寵 ,內心很不安穩,請求解除相職,李治罷黜他的中書令之職,改任吏部尚書。

武媚殺女誣王皇后。李治、武媚希望廢后立武,爭取長孫無忌的支援。

李治繼位第六年,武昭儀誣王皇后母親柳氏為厭勝,

李治禁止皇后母親入宮。又貶王皇后的舅舅吏部尚書柳奭為遂州刺史

。柳奭行至扶風,岐州長史於承素揣摸聖意上奏稱柳奭洩漏宮禁秘密,

又貶為榮州刺史

。李治的後宮影響朝堂已很嚴重。

李義府被貶謫,知悉李治廢后立武無人支援,為留在長安,叩門向高宗上表章,請求廢掉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

,以滿足黎民百姓的願望。高宗十分高興,親自召見李義府,與他談話,賜給珍珠一斗,留下他官居原職。武氏又暗中派人慰勞勉勵他,不久破格提拔為中書侍郎。在此之後,

衛尉卿許敬宗、御史大夫崔義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向武氏表達其效忠之心。許敬宗升為禮部尚書。

裴行儉聽說朝廷將要立武昭儀為皇后,認為國家的禍患必定從此開始,便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私下議論此事。袁公瑜聽說後告密,行儉被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

李治乃是成年繼位,實權在握,對於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並不像其他朝一樣。為了立武媚為後,激烈大戲上演。

李治一日退朝,召長孫無忌、李、于志寧、褚遂良入內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為中宮,上意既決,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殺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於草茅,無汗馬之勞,致位至此,且受顧託,

不以死爭之,何以下見先帝!

”稱疾不入。無忌等至內殿,李治顧謂無忌曰:“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遂良對曰:“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后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李治不悅而罷。

明日又言之,遂良曰:“

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具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萬代之後,謂陛下為如何!

願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因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曰:“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裡。”李治大怒,命引出。

昭儀在簾中大言曰:“何不撲殺此獠!”

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于志寧不敢言。

李治和武媚對顧命大臣哪還有什麼忌憚,當著長孫無忌的面,說顧命大臣褚遂良是“此獠”。所謂聯合鬥世家都是想象派的一派胡言,李治一直是有實權的,而給平民上升渠道更是胡說八道,李義府、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這幫人誰是平民,一幫陰暗小人順杆爬而已。

李治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母及兄弟,併除名,流嶺南。

李治

立武媚為皇后。

同年,

武后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去手足,捉酒甕中

,曰:“令二嫗骨醉!”

數日而死,又斬之

。王氏初聞宣敕,再拜曰:“願大家萬歲!昭儀承恩,死自吾分。”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貓。尋又改王氏姓為蟒氏,蕭氏為梟氏。

武后數見王、蕭為祟,被髮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復見之,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時年,

李治27歲,僅僅登基6年,武媚31歲

後年,

許敬宗、李義府希皇后旨,誣奏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與褚遂良潛謀不軌。

瑗坐貶振州刺史,濟貶台州刺史,終身不聽朝覲。又貶褚遂良為愛州刺史,榮州刺史柳奭為象州刺史。

褚遂良第二年卒。後詔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寧官。

送長孫無忌詣黔州。無忌子秘書監駙馬都尉衝等皆除名,流嶺表。

遂良子彥甫、彥沖流愛州,於道殺之。

益州長史高履行累貶洪州都督。涼州刺史趙持滿從母為韓瑗妻,被誣殺。長孫無忌族弟長孫銓坐無忌,流巂州。長孫銓至流所,縣令希旨杖殺之。

後逼無忌令自縊。詔柳奭、韓瑗所至斬決。使者殺柳奭於象州。韓瑗已死,發驗而還。

籍沒三家,近親皆流嶺南為奴婢。常州刺史長孫祥坐與無忌通書,處絞。長孫恩流檀州。

期間擢升禮部尚書

許敬宗為侍中

,兼度支尚書

杜正倫為兼中書令

,後

李義府為中書令

第二年,中書令

李義府有寵於上

,諸子孩抱者並列清貴。而義府貪冒無厭,母、妻及諸子、女婿,

賣官鬻獄,其門如市,多樹朋黨 ,傾動朝野

。中書令杜正倫每以先進自處,義府恃恩,不為之下,由是有隙,與義府訟於上前。上以大臣不和,兩責之。十一月,乙酉,貶正倫橫州刺史,義府普州刺史。正倫尋卒於橫州。後李義府又權傾朝野,肆意胡為。

李治繼位十年間,朝堂清正盡去,宵小佔據,後宮妖氛縱橫

。看似武媚亂後宮亂朝堂,其實李治負有最大責任,他就那麼個水平。

其後第十一年,李治就頭疼,讓武后處理政務。

武后

獲取了極大的權力

,並在李治縱容下

建立了龐大的勢

力。

看到此處,已經

顯而易見:後宮亂政、清明政治終結轉向腐敗、武后做大,

都是

李治的倒行逆施

所致,

與李世民沒有任何關係!你有再好的制度、人事安排,

李治全部搞掉,

並把皇權讓渡給武后

,徒呼奈何。

四、李治導致皇權最終落入武后手中,武則天敗壞政治局面

李治也

曾想廢后

,但

武后一哭鬧,他就把上官儀賣了

,上官一家極為悲慘,從此群臣無人敢提議廢后。

武后

又攛掇李治封禪泰山

封禪時本應先由皇帝初獻,公卿亞獻,武則天又花言巧語讓她充當亞獻,李治應允

,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從東都洛陽出發前往泰山,武則天則率內外命婦隨行。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首領和使節。

武后又攛掇李治自封天皇,自己是天后

……

第二年李治竟然要禪位給武后……

後經郝處俊勸諫,這才暫時停議。

武后得知後,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學者大量修書,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

,被當時的人稱作“北門學士”。

武后又攛掇李治封禪中嶽,因李治患病而中止。

李治病重時也不考慮皇位過渡,既不殺武后,也不削武后權力,也不削武則天的個人勢力及外戚勢力,反讓武則天當“顧命大臣”,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

。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繼位第二年二月,李顯就被廢了。

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被裴炎阻止,怒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 武后於是

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

,遷於房州,轉而立第四子豫王

李旦為帝

,是為唐睿宗。

武后仍臨朝稱制

著名的六味地黃丸

李旦上位,他僅是個牌位,武則天實際竊行帝皇權力

,當年九月,

武后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同時令旗幟皆從金色,官服顏色、職省名稱一併改易,賜宮城名為太初宮

。瞧瞧,這都乾的什麼事,這是太后能幹的嗎?於是

同月,李世勣孫子徐敬業等以扶持廬陵王李顯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

,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后派李孝逸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後徐敬業兵敗被殺,連《詠鵝》作者駱賓王一同被殺。

然後武后繼續

竊行帝皇權力

招攬人心

,下詔允許內外九品以上官員和百姓向朝廷自薦,以求被任用。下令製造銅匭,置於洛陽宮城前,分為延恩、招諫、伸冤、通玄四匭,隨時接納天下表疏。還

假意還政於李旦,但李旦知其並非出自誠心,“奉表固讓”,於是武后繼續臨朝稱制

武后為監察宗室與大臣,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臣下不得私自審訊,國家都會向其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果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於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其中生性殘忍的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人透過告密被授予掌管制獄的官職,形成“酷吏政治”,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大臣們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別。

武后謀奪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諸王不安,欲起兵對抗

。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應李衝。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討伐。李衝起兵七日即敗死。九月,李貞兵敗自殺。

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

到了這個地步,武后謀朝篡位之心,昭然若揭,開始弄祥瑞,造聲勢,營神秘,編預言,為篡位做最後衝刺準備。

武后侄子

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為石取名為“寶圖”

。688年武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這稱號越來越不要臉。

同年,武后以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會儀式親自拜洛受圖

,史稱此時“皇帝、皇太子皆從,文武百官、蠻夷酋長,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獸,並列於壇前。文物、儀仗”,被評價為“自有唐已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同年底,武則天命人於洛陽建造的明堂落成,號

“永珍神宮”,放任百姓入內參觀 ,吐蕃等國聽聞明堂建成,紛紛遣使來賀

。 又命面首薛懷義

鑄巨大雕像,其小指尤容數十人,在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雕像

武后面首

薛懷義(就是馮小寶)

糾集僧人編撰《大雲經》四卷,稱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則天下令頒行天下。

《大雲經》是古印度人曇無讖於北涼時譯出的《大方等無想經》。武后頒《大雲經》時,《大雲經》已存在了兩百多年。新、舊唐書中所云,有

薛懷義等人偽造大雲經等,附會武則天乃是彌勒下世

,利用佛教為其奪得天下掩人口舌。然以上略考,證明《大方等大雲經》實乃真經,非是偽經。只不過是武則天的面首為了討好她,從浩瀚的大藏經裡找出這部《大方等大雲經》,附會到武則天身上,然後藉以製造輿論,為其一統天下助勢而已。其內容令人作嘔,有這樣的內容:“經雲:‘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拒違者。’此明當今大臣及百姓等,盡忠赤者,即得子孫昌熾,……如有背叛作逆者,縱使國家不誅,上天降罰並自滅。”這已經不是勸人為善的慈悲面孔了,而是殺氣騰騰的幫兇模樣了。

這群和尚告誡人們,女王要威伏天下,俯首聽命的就能子孫昌盛,安居樂業;敢於違抗的,不僅朝廷要問罪,佛祖也要降下罪來,使之自行滅亡

。又如:“經曰:‘即以女身,當王國土。’今神皇王南閻浮提一天下也。”經這班和尚這樣一疏解,佛經裡的女王就是指當今聖母神皇武后。

武后褒獎了表上舊經新作《大雲經》的十個和尚,法明、雲宣等僧眾被賜爵縣公,賜紫色袈裟一領

武后還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注意,天下所有的州的要置大雲寺一所

東起渤海,西止蔥嶺,南抵交趾(今越南),北迄大漠,都有大雲寺和《大雲經》的蹤跡,連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都還保留有大雲寺,那真是唐朝國土內偏遠各州無不營置,為老女人一人之私,浪費多大規模!

武后還為了

營造佛像,一下用去全國一年財政五分之一的銅

到了篡位臨門一腳時,整個過程,令人作嘔。690年,侍御史

傅遊藝率關中百姓900餘人叩宮門上表,

表中大談聖母神皇武后的種種符瑞,包括洛圖及《大雲經》所指,請求

改皇帝為武姓,改唐朝為周朝

。三天之後,組織勸進鬧劇的

傅遊藝

又活動了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佛教沙門等

共六萬餘人,

上表請改武后為皇帝。勸進請願的人

排山倒海,三呼之聲鋪天蓋地,終日不散

,請求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的要求。

李旦亦自請賜姓武氏,自己要改成武旦,

他在宮門外數萬人一浪高過一浪的勸進請願聲中,

接連三次以在位皇帝詔書的形式,提出將李姓的皇位讓給武姓的母后。這三份詔書,都是由他親自起草書寫的

,在這三道詔書中,他詞句懇切,態度明確,語氣堅定,希望母后能體察自己的心情,順應天命民意,即刻登上皇帝的寶座。不久,群臣奏稱“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

武后方準所請,

於九月九日登上則天門樓,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陽(神都),以長安作為陪都 。同月乙酉,上尊號曰

聖神皇帝

,“以皇帝(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丙戌,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廟。

李旦正式改名武旦,唐朝被篡改為周朝。

五年以後,武則天

又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

。同年,

薛懷義(馮小寶)因失寵而密燒天堂,延及明堂,致使二堂俱毀,她遂下詔重建明堂

。二月,去“慈氏越古”之號。 四月,

黜唐頌周的奇蹟建築天樞建成

,柱身碑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第二年,

重建的明堂落成,號曰“通天宮”

。次年,武則天

鑄成九鼎,從玄武門曳入宮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十餘萬人,連同宮中儀衛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則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終將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於明堂廷內

同年,

酷吏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李旦、李顯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

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來俊臣兇狡貪暴,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歷數其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又次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

,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未決,宰相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

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

。 控鶴監內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皇嗣李旦亦請求遜位於李顯。

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

而在後來

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武則天

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

,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於享樂

,大修宮殿、佛寺。

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著華麗。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迴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遭人構陷,武、李被處死,永泰公主受驚而死(有被殺之說)。

705年正月,

武則天病篤

,在迎仙宮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

發動政變

,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城,

殺死二張

,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

要求她退位

。 武則天

被迫禪位於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

。李顯復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又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週一朝結束。二月,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複稱神都為東都。

據記載,

晚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遷入上陽宮後,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為此而大驚。

武則天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託付於你,而五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裡。”李顯聽後,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有觀點認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

被趕下位的當年十一月二十六(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舊唐書》作八十三,此從《新唐書》)。

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

說明,

一直到老,武則天心裡真正過不去的心事,是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等人,卸去鬧劇,她內心深處自己還是那個武媚。

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李治合葬乾陵。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不久後,改為聖後。

開元四年(716年),改為

則天皇后。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經過一番降號,帝號完全撤銷,最後是皇后身份

武則天折騰的過程中,

後宮干政、任用貪官、編造祥瑞圖讖、屠戮皇族排除異己、任用酷吏搞恐怖政治、鋪張浪費、完全踐踏法統人倫,

無法一一列舉,

政治再也回不去“精神潔癖”般的貞觀之治清明局面。

武則天還開了一個壞頭,引領產生了一幫野心女人。

其後,

韋后母女、太平公主,都有覬覦帝位之心,

但最終都被李旦之子

李隆基幹掉。

這幫野心家女人的產生,跟李世民沒有任何關係,鍋砸不到李世民背上。

五、李隆基成於勵精圖治,腐敗導致安史之亂

唐統一全國以來一直使用開元通寶,登基第二年,鑽到錢眼的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

,(此處為調侃)這是要把國家做富做強的意思,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李隆基眼光精準,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

選拔賢才。

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開元初年,國家需要撥亂反正,走上正軌,李隆基看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在渭川見面時,李隆基提出他當宰相, 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說”,李隆基一一應允,他這才同意。“十事要說”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在此後的時間裡,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議執行了。姚崇上任後, 幫助李隆基貶逐功臣、杜絕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還在李隆基的支援下,主持了開元初年的對蝗災的治理工作。當時在黃河的南北地區都發生了嚴重蝗災,對莊稼的破壞異常嚴重。由李隆基下令滅蝗,姚崇親自指揮,下令各郡縣要全力以赴消滅蝗蟲,有功的進行獎勵。在李隆基的大力推動下,蝗災沒有再繼續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國家漸入正軌後,李隆基要以法治國。這時,打擊政敵、招權納賄、搞小集團的姚崇便下臺了。李隆基又看中了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宋璟。為政期間,他直言上諫、不數私恩、嚴於律己,並把要繼續實行姚崇時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最後,宋璟因工作失誤以及過於守舊被李隆基罷相。

宋璟罷相後,張嘉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雙全的張說又取代了他。張說上任後,軍事上,裁減了20萬邊防軍,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機構,把“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增加了中書省的權力:文治上,任麗正書院領導(後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在張說的輔佐下,

開元盛世發展到了極點

開元十三年(725年),在張說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貴戚及四夷首領,從東都出發,至泰山封禪。 張說後的幾位宰相,都因為不和而被罷免。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是廣東人,張九齡憑藉著自己出眾的才華被玄宗李隆基相中。張九齡在做宰相之後,也像玄宗那樣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幹,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參與選拔官吏時,他一直主張要公正選才,量才使用。同時,對於玄宗李隆基的過錯,他也及時地指出,加以勸諫,不因為玄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隱瞞實情。

李隆基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他採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李隆基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李隆基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瞭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李隆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開創了盛世之後,

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

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次年,改立三子忠王李璵(後改名李亨)為太子。武惠妃死後,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琩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麼禮節,就將她招進宮裡,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

天寶時,唐玄宗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對後宮的賞賜錢不計其數,

戶部郎中王鉷為了投其所好,

“歲貢額外錢百億萬,

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並且還

告訴玄宗:“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玄宗

不僅不問這些經費的來源,反而

對“務為割剝以求媚”的“中外嗟怨”者,“益厚遇之

。並以王鉷為御史丞、京畿採訪使。楊國忠為了討好玄宗,屢次向玄宗報告說倉庫如何豐富,故而

玄宗帥群臣參觀左藏

(皇宮的倉庫)。因為

楊國忠早把各地應輸往京師的租和地稅變成布帛,存於左藏,

玄宗看了當然高興。於是,他

“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

用人方面,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

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劍”的人物,凡是

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視的人

,他都

千方百計的將其除掉。

他忌妒有學問之人,

對於有學問的人

他表面與其友好,暗中卻

陰謀陷害。他收買玄宗左右的人,

致使

皇帝的一舉一動

都為他所掌握。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隨時採取各種措施,去迎合玄宗的需要。由於玄宗不理政事,李林甫的陽奉陰違手段可以發揮作用,於是,玄宗在天寶六載(747年)把天下所有的貢物都賞賜給李林甫。

天寶四載(745年)八月,唐玄宗冊楊玉環為貴妃。

為了討貴妃的歡心,李隆基可謂費盡心機。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

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李隆基還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裡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

有了楊貴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楊貴妃所好,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

其族兄楊國忠也平步青雲,做上了唐朝宰相。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 其他的兄長也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

楊國忠的權勢無人能比

,兄妹二人的輝煌時期也為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面對各種社會問題,玄宗毫無改弦更張之意,仍然沉溺於酒色之中

,每年十月照例到華清宮去過冬。安祿山為了討好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得知玄宗要在華清宮新開浴池的時候,立即在范陽以白玉石製成魚龍鳧雁,還有石蓮花,置於池中,使玄宗喜悅異常。

每到華清宮,楊貴妃姊妹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都陪同前往。她們為了標榜自己的地位,競為車服,車上“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如果騎馬,就競購名馬,“以黃金為銜”,長長的車馬隊伍,引起廣大市民的反感。他們在華清宮都有豪華的住處,生活用費非常驚人。

楊國忠說:“某家起於細微,因緣椒房(皇后)之親,以至於是。吾今未知稅駕(歸宿)之所,念終不能致令名(美名),要當取樂於富貴耳。”於是,他

更加驕奢淫逸,擅權弄法

了。表面的昇平,掩蓋不了潛在的危機,各種矛盾的不斷激化,禍亂已經近在眼前。

由於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壞,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這些召募來的職業軍人受地方軍閥的收買籠絡,和將領形成一種特殊的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係

。加之,開

元以後,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至於“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天寶元年(742年),邊軍不斷增加,達到四十九萬人,佔全國總兵數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

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邊境,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十五萬人

。而中央軍則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毫無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不堪一擊。

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此外,西北派節度使哥舒翰與東北派節度使安祿山之間,也素有裂隙。內外交錯,使唐玄宗後期統治階級內部君與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

李隆基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

政治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李隆基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

一是西邊和吐蕃的關係惡化,開戰後互有傷亡,損害了歷來的和睦友好關係。二是西南的南詔國。由於邊境將領的驕橫跋扈,致使本該平息的衝突日益升級,結果唐朝徵兵和南詔開戰。先後戰死、病死的唐兵達二十萬之多。

節度使的日益強大,與中央政權矛盾日深,

到天寶末年,終於爆發成為安史之亂

。(其實安祿山兵力也並不十分誇張,他用

本部兵馬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

,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

這麼個團隊,如果是在貞觀時期,能被李世民滅好幾回。

但當時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叛軍佔領東都洛陽,防守首都最後防線潼關的唐將哥舒翰,雖擁有近二十萬的軍隊,全軍覆沒,哥舒翰也做了俘虜。同年六月,叛軍長驅直入,攻陷唐都長安。)

我們看到,安史之亂,完全是李隆基本人嚴重腐化墮落,朝政腐敗,政治軍事安排昏聵,奸相和邊將爭奪導致,與李世民沒有任何關係。

綜上,我們清楚看到:李世民在皇權過渡上是開了一個歷史的好頭,但被李治和武則天敗壞掉,是武則天開了一個壞頭。安史之亂是李隆基的腐化墮落和國家腐敗導致。

這兩件事,都跟李世民沒有絲毫關係,這個鍋李世民不背,強把髒水潑到到李世民頭上是汙衊和謠言。

標簽: 武則天  李治  武后  李隆基  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