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菜根譚》之概論篇: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作者:由 哲學慢談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5-01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的通俗讀物,與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共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這本書為什麼叫菜根譚?

洪應明當時生活非常清苦,看到大把菜根被丟掉感覺很可惜,就想將菜根取走,但又不願虧欠人傢什麼,出一點錢將菜根買走;時間長了,當地的人都稱洪應明為“傻菜根”。

一日,友人“于孔兼”到家中拜訪洪應明;洪應明以菜根鹹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嚐後,拍桌叫好;洪應明用菜根醃製的鹹菜,色澤黑亮,鹹香爽脆,無菜根的苦澀,相較普通的鹹菜,又別有一番滋味;他的著作最後以“菜根”命名。

下面簡要談談洪應明在“概論篇”中的一些思想:

1.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厚;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厚:情感慾望強烈的人,對自己寬厚,對別人同樣優厚,處處顯示濃情厚意,出手大方有度,待人寬宏大量。熱心腸的人,往往還容易感受到快樂,使得身體更為健康。

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情感淡泊的人,對自己刻薄,對別人同樣刻薄,事事全都吝嗇小氣,顯得薄情寡義。過於節儉的人,並不值得誇獎,節儉過了頭就是摳門,就是守財奴:

巴爾扎克小說裡面的人物葛朗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當神父把鍍金的十字架伸過來讓他吻時;他突然伸出手來,想要抓住它,這個動作耗盡了他生命的最後一聲嘆息。

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有道德的君子,平時對於喜歡的事物,既不過於追求奢侈,也不過於冷漠,始終把持中道。

2.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zhuó)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zhú),羝(dī)羊觸藩(fān),如何安樂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立身處世,如果不站高一點,就如同在灰塵中抖衣服,企圖將灰塵清除乾淨;在泥水中清洗雙腳,又妄想將腳洗乾淨,這麼處理,如何能真正做到呢?

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為人處世,如果不退一步,不斤斤計較,就如同飛蛾撲火,羝羊觸藩,如何才能安樂?

周易: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意思是公羊撞籬笆,角被纏住了;形容進退兩難。

《菜根譚》之概論篇: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3.進德修行,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duò)危機

進德修行,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增進德行,必須要有木塊,石頭般堅定不移的意志;倘若稍有一絲喜愛羨慕之情,便會進入慾望叢生的境地。有很多惡習,必須割捨得乾乾淨淨,不能說我只來一點點;覺得抽菸喝酒對健康不好,那就必須遠離,一點兒不碰。不可以說只抽一點點,這個勢必會逐漸積累,最終成為戒不掉的癮頭。

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救世濟人,治理國家,必須要有行雲流水般毫無掛礙的情懷,拿得起放得下,倘若稍有貪念執著之意,便會墜入險象環生的陷阱之中。

4.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zhāo)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肝臟遭受損傷,眼睛就看不見東西;腎臟遭受損傷,耳朵就聽不見聲音。

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疾病雖然作用於人所看不見的臟器,症狀卻必然表現在人所共見之處。

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智慧的人如果不想受到懲罰,必須做到在獨處之時,別人發現不了的地方依然不犯錯誤,也就是“明人不做暗事”,也就是“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5.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人生最大幸福莫過於少有煩心瑣事,最大禍患莫過於猜疑多心。

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那些終日為瑣事忙碌奔波的人,才知道清閒無事是多麼幸福。

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只有那些始終鎮定自若,從容不迫的人,才知道疑神疑鬼會帶來怎麼樣的災禍。

《菜根譚》之概論篇: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菜根譚》是儒家通俗讀物,採“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

這本小書能夠修身養性,讓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也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誦翻閱。

標簽: 菜根  洪應明  少事  待人  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