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日語su zu後邊u發音嗎,是不發音保持u口型,還是發音微弱?聽起來像是si發音末端加了點u音進去?

作者:由 嘉麟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8-07-23

你好,感謝你觀看我的課程。

首先我猜你說的“si”是中文的“絲”而不是日語的“し”,由於さ行的子音是摩擦音,子音部分會聽到氣流摩擦聲很正常。我在影片中的教學部分為了發音會有分解動作,拍子也較長,所以氣流摩擦的時間較長,練習部分並不會發音那麼長。

另外,關於/ɯ/的發音微弱問題,請看下面的部分。

1,在學習五十音圖,

發單個假名的音的時候,/ɯ/當然是要發音的

2,但實際

日常說話時

當然不是一個假名一個假名的說,這時

/ɯ/發不發音,要具體看它前後的子音

是什麼。這主要與“

母音無聲化

”(也叫母音弱化)問題有關。

在日語中,子音分為無聲子音和有聲子音兩種(以聲帶是否震動區分)。かさたはぱ行子音,就是無聲子音,對應的濁音がざだば行的子音就是有聲子音。(“濁化”的意思就是聲帶不振動到振動的變化)

母音在發音時聲帶是要振動的,而無聲子音聲帶是不振動的,這就導致在母音出現在兩個無聲子音中間時,需要迅速切換聲帶的振動狀態,對於每一個假名發音幾乎都是由一個子音和母音組合而成的日語使用者來說,這是很疲勞的一件事,因此日語的東京語中夾在兩個清音子音中間的/i/和/ɯ/會發生母音無聲化現象(關西弁中這種現象較少見),這是

為了更符合人體的生理構造和使發音更加流暢而發生的發音變化

。發音變化還有很多種,比如在某些方言中,夾在單母音中間的清音會發生濁化,再比如各種“音便”、“縮約形”。總而言之,都是為了嘮嗑不累而在歷史中產生髮展的。

會發生母音無聲化的音,有以下幾個

き・く・きゅ・し・す・しゅ・ち・つ・ちゅ・ひ・ふ・ひゅ・ぴ・ぷ・ぴゅ

當這些音的後面出現了無聲子音的時候,會發生母音無聲化現象。也就是/i/和/ɯ/不發音(聲帶不振動),另外常見的還有句尾的です、ます中的”す”一般也會發音較弱。

能注意到這個問題說明你對聲音很敏感,這是很好的事情,請繼續加油吧,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我

標簽: 子音  發音  母音  無聲  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