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酒仙榜|酒浪 杜牧

作者:由 鬼叔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9-12-20

鬼叔 編撰

酒仙榜|酒浪 杜牧

他,是晚唐詩人中的翹楚,七絕更是享譽華夏詩壇;他,十年折身委頓於幕府,又浪跡在煙花柳巷,舞榭歌館;他,有滿腔用世之志,終歸以詩與風流留名千古。他,便是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後世人稱“小杜”。小杜之謂是為了有別於另一位姓杜的前輩大詩人,杜牧的遠房曾叔祖父,“老杜”杜甫。他們都是西晉名將杜預的後代,同族不同支,杜甫是十三葉孫,杜牧是十六葉孫。巧的是,這二位都是詩苑千年名宿,也都有一個厲害的祖父。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近體詩五言律的奠基者;杜牧的爺爺杜佑則在唐德宗、憲宗時拜相封公,治學三十六載撰典志體史書《通典》二百卷。

在深厚家學的薰陶下,杜牧少時便展露不凡的才華。十幾歲時,即已關心國事,尤其留意治亂與軍務。杜牧博通經史,專門研究過兵書,為《孫子》註解凡十三篇。當時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志在中興唐室,杜牧有一次所獻平虜計策,被宰相李德裕採用,結果大獲成功。二十三歲時寫出《阿房宮賦》,提出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獨到議論,並警告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實在是振聾發聵的見解。二十五歲時,杜牧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歷述藩鎮割據、朝廷衰弱、兵連禍結的社會動盪景象,筆力勁撻,情緒激昂,氣韻雄渾憤徹,憂懷發人深省,堪為“詩史”。此時的杜牧,因之名聲大噪,京師贊傳。

杜牧二十六歲時,參加了朝廷在東都洛陽舉行的進士科考試。此次考試的主考官乃禮部侍郎崔郾,據說在某次宴席上,崔郾正與幾位朋友飲酒敘談,太學博士吳武陵騎著一頭毛驢專程來找他。這位吳老頭是有名的清流人士,崔郾連忙離席迎接。吳武陵可不是來吃酒的,他把崔郾拉到一邊說:“我要為侍郎大人推薦一個人,他叫杜牧,文章寫得極好。聽說他這次參加考試了,崔大人務必為朝廷拔擢這樣的奇才呀!”說著,還把抄錄杜牧的《阿房宮賦》拿出來給崔郾看。崔郾閱後也極為讚賞,他對吳武陵說:“吳老大人請放心,我自當留意這位考生。”後來放榜,杜牧以第五名登科進士第。同年,杜牧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

弘文館裡都是些校書理典的差事,對於正是血氣方剛、躍躍欲試的杜牧,實在是枯燥乏味的很,於是這位出身名門、素來浮浪豪奢的貴公子,便經常流連於飲宴歡場,狎妓冶游,縱情聲色。如此浪蕩了一年半載,江西觀察使沈傳師表杜牧為江西團練府巡官,杜牧於是奔赴洪州,開啟了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沈、杜兩家為世交,沈傳師與其弟沈述師都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很眷顧,與杜牧的關係也頗為密切。杜牧經常受邀到沈家做客,聽歌賞舞,聚餐飲酒。沈家樂伎中有位歌女張好好,模樣美麗,歌藝妙絕,杜牧對她頗為傾心。可惜杜公子無此豔福,不久沈述師便將她納為了小妾,杜牧嗟嘆不已,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了。

大和七年春,杜牧奉幕主沈傳師之命,由宣州經江寧往揚州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杜牧好酒,途中每遇酒肆便飲上幾盅,又見各處皆寺廟林立,於是寫下了《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在極致概括了風物如畫的江南勝景的背後,是杜牧對當時過度崇佛造成國家嚴重經濟負擔的憂慮。經過六朝古都金陵時,夜泊秦淮河,眼見兩岸燈紅酒綠,耳聞館舍淫歌豔曲,杜牧聯想到唐王朝國勢日衰,感慨萬千,又寫下了《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原本喜好尋酒訪豔的杜牧,對如此綺靡享樂的風尚,也是在心中勾起了歷史興亡的感慨。

此次行程經過鎮江時,杜牧還巧遇了年老色衰而孤苦無依的杜秋娘。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杜秋娘是誰,她的那一曲《金縷衣》名動當世,流傳千古。“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歌仿若讖語,對於杜秋娘從美豔的歌女,成為寵妾,又成為皇妃,以及皇子的保姆,最後被放歸,淪為一個窮愁潦倒、無所依傍的老嫗,人生命運之無常,令人唏噓感嘆。杜牧感慨於杜秋娘的故事,於是為她寫了一首長詩《杜秋娘詩》。在詩的最後他自我慰籍而寫道:

地盡有何物?天外復何之?

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

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

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

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

不久沈傳師赴京師別任,牛僧孺遂將杜牧留在揚州,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揚州乃江南煙翠流芳之地,杜牧又特別喜歡遊冶,於是閒暇時間大多徜徉於秦樓楚館,飲酒賦詩,觀舞聽歌。杜牧是個多情的人,日子久了竟在這溫柔鄉、歡樂場裡混出了名,與揚州城一眾名妓交情匪淺。牛僧孺很器重杜牧,知道他是個風流浪蕩的人,經常獨自出沒於青樓,可又不好當面勸阻,為了安全起見,於是派人暗中保護杜牧,杜牧一直渾然不覺,直到後來離開揚州時才知道。

居揚州兩年後,三十三歲的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將赴長安任職。揚州是個美好而讓人留戀的地方,最讓杜牧不捨的,便是那些紅粉佳人。他情思深婉,寫下了《贈別二首》,極盡纏綿悱惻之心事:

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到長安後,杜牧依然念念不忘揚州的美景與美人,他寫給老朋友韓綽的詩云: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數年後杜牧被外放為黃州刺史,想起當年在揚州的美好時光,恍若眼前,可算來已是十年之遙了。杜牧心中感慨,寫下了這首極其有名的《遣懷》詩: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果然是風流、落拓、放浪之人,正所謂這世間惟美酒與美色不可辜負!然而當歲月走遠回首往事,心中卻只有傷懷與悲慨!

杜牧擔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處理完公事,他依然喜歡到酒肆歌樓消磨時光。真是無巧不成書,有一次杜牧到酒館裡喝酒,竟然遇見了一位故人。誰呀?張好好,在宣州時那位令杜牧愛慕有加卻無緣的美人。此時的張好好已不是沈述師的愛姬寵妾,昔日色藝雙絕的沈家歌伎,如今穿著粗布衣裳當壚賣酒。只不過才六年時間,人間的悲喜劇竟如此快速轉換舞臺,可驚可嘆!杜牧寫下了又一首長詩《張好好詩》,追憶了張好好先前初吐清韻、風姿綽約的美好,嘆惋其命運的乖舛沉淪。詩中未明說張好好為何離開沈家淪落為賣酒女,只隱晦地提及老領導沈傳師已故去。值得一提的是,詩中卻記述了張好好向杜牧發問的話:“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這儼然又是一幅“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生動而又悲涼的寫照。

開成二年,三十六歲的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府,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在此期間杜牧憑弔古蹟,路過楚漢終極古戰場時,寫下了著名的詠史絕句《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之敗深為抱憾,對項羽的選擇不能苟同。兩年後杜牧離開宣州,到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又過一年,晉升為膳部員外郎。雖然官職有所升遷,但都是些清閒乏味的差事,杜牧始終不能施展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於是,便借失意宮女之情事自況,作《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四十歲時,外放為黃州刺史。關於此次離京外任,杜牧覺得是遭到了宰相李德裕的排擠。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曾經採納了杜牧的建策而平虜成功,為什麼要排擠杜牧呢?主要是杜牧與牛僧孺交好,並且杜牧的許多主張與李德裕不合,那時牛李黨爭,李德裕便把杜牧歸為了牛黨。兩年後杜牧又相繼遷調池州、睦洲刺史。然而恰恰是這幾年的地方官職任,杜牧有機會興利除弊,關注民謨,使自己的為政理念得以實踐。我們熟知的那首晚唐七絕壓卷之作《清明》,便是在池州時所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知池州時,他的摯友張祜前來拜訪。二人冶遊踏秋,登山臨水,相似的命運及對現實的感慨,惟以酒承歡,坦然自適。登齊山時,杜牧作了《九日齊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張祜當時失意懷愁,情緒低落,為了安撫老友,杜牧邀他去歌樓散心。當時座中有位絕色的歌妓,兩人都很傾心,於是決定用索取骰子賭輸贏的方式來決定誰可以繼續愛戀美人。杜牧先開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張祜聽了,不甘示弱,介面續吟道:“但須報道金釵落,彷彿還因露指尖。”兩人都大笑不已,又痛飲數杯,反倒把原本要賭酒取妓的事情給忘了個一乾二淨。

唐宣宗大中二年,杜牧還京師,入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第二年,以京官俸祿低而難以養家為由,杜牧自請外放湖州,但未被批准,後來轉任吏部員外郎。然而杜牧對此次升職並不感到欣喜,他依舊多次上書請求外放,連上三啟,朝廷終於應允,任命他為湖州刺史。杜牧在宣州幕府時,聞得湖州出美人,曾前往遊玩。時任湖州刺史崔君素雅慕杜牧詩名,盛情款待,把本州所有名妓召喚來,供杜牧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竟然沒有中意的。一次在江邊舉行競渡的娛樂活動,差不多全湖州的人都湧來觀看,在人群中,有一位鄉下老婦,帶著一個大約十多歲的女孩子,杜牧眼前一亮,驚喜道:“這才是我要尋找的美色啊!”於是請她們到船上相見。老婦人嚇壞了,說女孩子還小,尚未成年。杜牧說:“不要緊,等她長大。”遂給了老婦很貴重的聘禮。老婦同意了,不過她擔心將來杜牧若失約不來迎娶怎麼辦,杜牧保證說:“那就以十年為期,十年我若不至,但憑做主嫁人。”

杜牧是個情種,他一直念著湖州,念著那位令他驚豔的女孩子。然而造化弄人,後來總是沒有機會再到湖州。他數次請求外任都要求到湖州,不知是不是因為心中那個女孩,天可憐見,最終如願以償。可杜牧再次來到湖州時,時間已悄然過去了十四年。女孩子已經長大為女人,且已出嫁三年,而且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杜牧很生氣,將老婦喚來,責問道:“從前你已經將女兒許配給了我,為什麼要違背諾言把她嫁給了別人呢?”老婦人說:“原來約定的是十年,可十年過了你也沒有來,這才另擇人家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約看了,果然是自己承諾過的,心中悵然又無奈,只得作罷。他送給老婦許多禮物,讓她回家去了。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了一首詩《嘆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陰子滿枝。”

南湖野客評曰:杜牧之出身名門,少有雋才而聞名於世,適逢牛李黨爭,兩不見用,空有滿腔抱負,恨無施展之機,由是而宦海沉浮,志氣耗盡。牧之好飲酒,喜遊冶,每到一地,輒流連於秦樓楚館,尋芳獵豔,沉醉貪歡。此固文人之風雅,然溺於其中,則難免為人所詬病,揹負浮浪之名。嘗有愚夫子輩批評牧之濫情放蕩,殊不知彼時世風,高官富戶可蓄養家妓,牧之輩職級卑微,惟投身勾欄瓦肆,此無非晚唐頹廢社會,士大夫及讀書人對現實之絕望殊途同歸而已。牧之自招有薄倖名,其為誠也。道學家往往心口不一,言行相悖,則何其虛偽。其實薄倖之感慨,不過是懷才不遇之嘆,批評家望文生義,不求甚解耳。牧之才情兼具,平生固為風流客,不負詩才放浪行,如此不羈,如此落拓,異於他人,我自豪橫。換言之,浪又如何,這世間千萬年、億萬人,總有人是來浪的,而能浪得虛名者,又有幾人?牧之雖浪,未嘗辜負青樓中的美、紅塵中的醉、詩意中的真,可謂浪得其所。酒仙榜邀列仙位,號為「酒浪」。

參考資料:

1。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杜牧傳》

2。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杜牧》

標簽: 杜牧  揚州  湖州  杜秋娘  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