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TOD模式:城市進化的下一個風口!

作者:由 國地科技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8-07-27

導讀

為打造更便捷、高效、宜居的居民生活,大量城市在規劃發展上都進行著積極的嘗試。TOD模式憑藉其強大的改善交通擁堵、高效資源配置以及製造新經濟中心的能力,已成為解決大型城市發展規劃問題的首選模式。那麼,TOD模式是如何解決一系列城市問題的?能否滿足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詳情見下文。

隨著城市化程序加速,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交通路網不斷拓展,城市如“攤大餅”似的向外擴張。而城市的這種無序蔓延,直接導致公共空間支離破碎,土地資源更加稀缺;居民工作與生活空間互相分離,加重了交通的擁堵,增加了居民的通勤時間和成本,不僅影響人們的工作及生活效率,城市活力也大打折扣。與此同時,還造成城市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成為阻礙發展的“城市頑疾”,由此進入一個惡性迴圈。

TOD,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打造更便捷、高效、宜居的生活,大量城市在規劃發展上都在進行著積極的嘗試。從城市郊區化,再到衛星城的建設,很多國家與城市從各個維度進行著探索。

郊區化模式:

隨著私家車的普及與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口擴散轉移至郊區。美國洛杉磯就是典型的例子,人們建造低矮別墅,很少有高樓大廈,城市越擴越大。這個模式搬到國內會變成什麼情況?中國大城市的人口數量遠勝於洛杉磯,採取這種模式,導致的城市擁堵將比洛杉磯更嚴重。按照中國的密度人口,洛杉磯的郊區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

衛星城模式:

透過在城市周邊建立一批衛星城鎮,分散部分城市工業企業,從中心城市吸引就業,以達到疏解市區人口及交通壓力等問題。但由於公共配套不到位、產業支撐不足等,大部分衛星城僅變成“臥城”,人們只是晚上在這裡睡覺,其白天的活動,仍需佔用主城區的資源。城市減壓問題未能解決,相反滋生了大量“雙城生活”的都市候鳥,公司與家之間動輒上百公里的通勤距離,極大消耗了人們的時間與精力。

顯然,這些粗放的發展模式無法解決一系列城市問題,也無法滿足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直至TOD模式的應運而生,憑藉其強大的改善交通擁堵、高效資源配置以及製造新經濟中心的能力,已成為解決大型城市發展規劃問題的首選模式。

美國、日本、荷蘭、新加坡等對TOD模式的成熟探索,均使其成為全球都會進化的先進範本。

高效集約,TOD為改變城市而生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主要是指以地鐵、公交幹線等樞紐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將出行、居住、工作、購物、休閒、娛樂等功能集中於一體,形成高效、集約、舒適、綠色的城市空間。

如今,TOD結合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新技術,納入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已成為大型城市發展規劃的首選模式。而

TOD模式的核心,與 “十三五”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亦不謀而合。

TOD模式:城市進化的下一個風口!

TOD模式開發理念

極大提升居民出行效率。

TOD模式憑藉高度發達的城市軌道系統,形成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的環形放射狀路網,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大大減少了居民的通勤時間,軌道交通的廉價、大運量、速通性、準時性等優勢,改變著廣大民眾的出行習慣。TOD模式下的香港有大型的地鐵樞紐,據統計,相比住在洛杉磯的美國人,因為交通的便捷,香港人每天可以多享受3小時的閒暇時光。

人性化城市空間的營造。

TOD模式倡導以人為本、一體化綜合開發,城市配套沿軌交站點集聚且均徒步可達,集工作、商業、教育、居住、休閒等為一身的“混和用途”,滿足人們對生活和環境多元化、多樣性的追求。同時TOD要求確保公共空間面積,營造以慢行交通系統串接的、高質量的、適宜尺度的公共空間,激發更多的活動,從而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利用率。

緊湊開發節約土地資源。

TOD開發模式要求豎向疊加城市功能,高密度開發突破土地承載極限,讓每一寸土地價值從有限變成無限。多功能空間互動,多業態集中複合,進而達到最佳化城市結構的目的。

與傳統的低密度擴散的發展方式相比,TOD模式在消耗土地資源方面要節省10-40%,從而減少有價值的農業土地和自然生態空間被城市建設所吞噬。

TOD模式:城市進化的下一個風口!

TOD模式開發理念

賦予推動經濟發展動能。

TOD開發的特徵是軌道交通、商業及其他城市功能的融合,軌道交通帶來的客流也是商業等其他城市功能的客源。對提升商業空間價值、增強城市魅力、吸引更多客流而言,迴游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800米是可步行範圍的極限,超過800米以上就會有壓力。TOD在步行圈內聚集商業、文化、娛樂、辦公等各種城市功能,順暢的人行流線組織使人氣不被隔斷,進而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TOD模式:城市進化的下一個風口!

示意圖:層次性人行系統提升整個地區的迴游性

助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打造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的社群和出行環境是TOD設計的目標之一。居民和僱員在不排斥小汽車的同時,能方便的選用地鐵、公交、腳踏車、步行等多種出行方式,並透過鼓勵步行,達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目的。資料表明,都市地區50%的煙塵汙染和90%的噪音汙染均來源於汽車。綠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及能源消耗,從而改善空氣質量。

TOD國際都會範本,見證城市進化升級

放眼全球,TOD已成為國際大都會城市的開發模式,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日本東京、中國香港等代表城市,進行TOD模式的探索後,呈現出集宜居、豐富、開放、有序、藝術等特性的大都會生活風範,成為城市價值高地的風向標。

紐約曼哈頓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的改造建設堪稱TOD先行者。高線公園位於紐約曼哈頓西部,原本是一條廢棄的高架鐵路線,進行TOD模式發展後,透過交通線路重塑,連通著周邊居住區、商業區、辦公建築,現在已經成為一塊“漂浮在曼哈頓空中的花園”。其直接帶動周邊超30個專案開工興建,不僅帶動了一個區域的崛起,物業價值的直線攀升,也成為國際設計和舊物重建的一個典範。

日本東京的六本木,原來城市道路空間相當狹窄,連消防隊透過都非常困難。隨著TOD模式在當地的踐行,六本木在辦公大樓中引入藝術展覽空間、建設地面戶外花園,在擁擠的東京這成為舉足輕重的綠化空間。結合軌道交通為節點,透過開發超高層塔樓和地下空間立體使用,形成“垂直都市”,將“城市空間”與“車站空間”融合,在20公里範圍內形成了超過800萬人的核心城區,日均客流300萬人次。如今的六本木,人氣力壓銀座、新宿等傳統商業中心,是全球TOD的新範本。

TOD模式:城市進化的下一個風口!

日本東京六本木(注:圖片來源於網路)

香港九龍作為全球矚目的TOD新標杆,透過軌道交通站點與商圈、居住區間的科學規劃,提升片區內步行系統的通達程度,迅速盤活九龍商圈。在香港,約有45%的人口居住在距離地鐵站僅500米的範圍內,九龍、新九龍以及香港島更是高達65%。港島商務中心內以公共交通樞紐為起點的步行系統四通八達,凡與步行系統相連的建築,本身就是步行系統的組成部分,其通道層及鄰接的樓層通常作為零售商業和娛樂用途,給行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香港無疑是全球軌道建設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九龍的TOD發展模式則整體提升了片區價值。

TOD模式:城市進化的下一個風口!

中國香港(注:圖片來源於網路)

TOD,開啟中國城市發展新格局

隨著全球TOD城市的不斷探索,誕生了一個又一個高效運轉的國際都會城市,同時TOD模式也被引入中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紮根。在過去二十多年裡,無論是地鐵還是高鐵和城際輕軌,我國經歷了持續不斷的軌道建設高潮,一座座“軌道上的城市”拔地而起。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張兵認為,以軌道交通為基礎的新型集聚方式,為我國的TOD實踐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在國家層面,高鐵建設規模空前,對中國城市和區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沿線城市的空間結構調整、城市景觀結構改變,創造了歷史性的機會。在城市層面,大規模城市軌道建設改變著城市的功能結構。在城市區域層面,城際和市郊鐵路開始補課,將對都市區發展和城市群結構的最佳化產生重要影響。

隨著2017年7月國家發改委提出的要推動“軌道+物業”“軌道+社群”“軌道+小鎮”“軌道+新城”。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運營商進入TOD領域,中國大陸全面進入軌道交通和TOD時代。

原文連結:【國地資訊】公眾號(ID:guodizixun)

標簽: Tod  城市  模式  發展  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