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T”型知識體系是什麼?

作者:由 平凡是真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09-18

“T”型知識體系是什麼?平凡是真2022-09-18 00:15:54

謝邀

T型人才簡單理解就是“一專多能”。用字母“T”來表示他們的知識結構特點。“—”表示有廣博的知識面,“|”表示知識的深度。兩者的結合,既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這類集深與博於一身的人才,是複合型人才。

新T型人才

”(因“轉型”英文首字母為T而得名),他們除了要具有傳統T型人才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具備變革的意願、意識和能力,甚至要主動承擔起領導變革的使命。

轉型升級

是當前及未來相當一段時期,中國企業生存發展的主旋律。不論是新興的高科技企業,還是傳統制造企業,其轉型升級能否取得成功,相應的轉型人才也就是新T型人才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新T型人才”,它與傳統的T型人才有何區別?

傳統T型人才是按知識結構劃分,強調的是既要有寬度和廣度,同時又要在某些領域有精深度。放到冰山模型上來講說,傳統的T型人才的說法並沒有深度挖掘冰山下更深層次的部分。我們不妨可以把新T型人才定義的更完整,不但包含上面的知識技能,也更多強調的是冰山下面的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更為內在的、深層的和難以測量的部分強調追求變化、突破、變革的意識以及一些綜合性的特質——這些也正是新時代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而上面那“一”橫也在超越以往的概念,邊界,以前可能講究多職能的廣度,而現在的廣度要更加進一步延展,擴充套件,因為現在行業在融合,企業也更需要新式複合型人才,希望這些人才的知識寬度可以突破組織邊界,甚至跨越行業邊界。

當今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T型人才將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新T型人才對未來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別是面對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有預測能力,既要有方法預測那些可預測之事,又要為那些難以預測之事做好充分準備。企業挑選、重用哪些人才融入企業轉型中,企業文化與個人價值觀的契合程度至關重要,新T型人才對於轉型中的企業而言,就是兩者的契合度會上升一個臺階。

新T型人才,不僅需要掌握實體行業的複合知識,更需要聯結資源的獨特思維和視角。

跨界(crossover)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產業融合的趨勢也並非第一天出現,但網際網路思維卻讓這種趨勢變得席捲一切,環境的變化,正在改變我們對“人才”的定義。

作為一個資源聯結者,你不僅要擁有專業的技能,還需擁有與世界“互聯”的能力。

其實,商業的邏輯一直沒有變化,一切都是為了擠到前端,更靠近使用者。那些能感知使用者需求、充分調動各行各業的資源能力、進行重新整合並形成商業新模式、最終實現使用者需求的人,將成為未來企業家追逐的人才金礦。

在探尋T型人才的底層邏輯上,大腦科學的研究已經顯示:人類的左右大腦分別對應著不同思維模式。左腦主要負責順序組合、邏輯思考和分析判斷;右腦主要負責非線性思維、直覺判斷和綜觀全域性。過去,商業競爭的核心是技術,高精尖的行業技術核心是左腦式的思維架構。如今,以網際網路應用為技術載體的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進化的演算法)越來越多地替代了左腦所承擔的功能,你甚至可以想象,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外接的“最強左腦”。有效決策不再僅僅是“看數說話”,而是變成了一種對各路資訊流的整體解讀與全域性把控能力。此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右腦時代到來了。除了創造力,右腦還代表著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正如著名的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所指出的,在這個“產品經理為王”的時代,由右腦能力進一步細分出來的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效能力,正在成為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過去,商業邏輯的迭代曾經讓勞動密集型業務轉移到全球第三世界國家;現在,商業邏輯的再一次迭代,又讓知識密集型業務轉移到次要舞臺。正如董明珠看不懂雷軍的成功,忽視了對於當前的產品來說,最重要的概念設計能力以及與使用者共情的能力一樣。如此,我們有理由預測,未來的舞臺將屬於那些擅用跨界能力進行創新和掌握創意的人才。

面對新T型人才,一些企業家開始嗅到了新風向,紛紛對企業進行變革。風靡一時的奈飛(Netflix)公司明確提出了以“無邊界協作+360度評價”的人員績效評價體系,力圖用管理進化的方式支援內部員工的組織內跨界。與之相似的還有谷歌的內部創業體制,鼓勵員工利用20%的工作時間建構無邊界的創新小組,並透過體制化的方式,把這些“不務正業”的創新成果納入谷歌的創新大熔爐之中。網路鞋店Zappos的創始人謝家華把這種基於自由組合、虛擬團隊的無邊界組織方式命名為“合弄制”(Holarachy)。組織形式的演變亦可以視為在人人時代“無跨界不創新”的真實寫照。

互聯資源的新T型人才

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仍然能夠獲得收益,但他們已經不是商業模式的中心。商業模式的邏輯已經變成C2B,即從使用者倒逼到生產。由於市場需求已經高度多維和個性化,必須先傾聽市場的聲音,然後去找到合適的人才來打造產品。所以,一個牛逼的諮詢師要最大程度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要的就是自己去尋找各類資源的連線。千萬不要奢望你在一個好平臺上就會被追逐,因為這個網際網路世界中,想要尋找資源連線的牛逼諮詢師太多了。即使在一個牛逼的平臺上,不主動接觸資源,不主動和世界“互聯”,也會被淹沒。

某種程度上,這個世界,“內容為王”已經過時了,要想脫穎而出,必須讓不同的資源與你連線,為你背書,為你出價,把你變成一個能夠吸收價值的埠。羅輯思維的內容好多人都沒有聽過,但好多人知道羅振宇,這就是他所謂的“魅力人格體”。所以,牛逼的諮詢師還要懂市場推廣、渠道建設、使用者心理、產品的閱讀體驗……他要對使用者的終端體驗負責,因此必須是一個資源的強力連線者,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設計出一個使用者體驗的全過程。

未來將屬於這些資源的強力連線者,他們不僅擁有專業的技能,還擁有與世界“互聯”的能力,他們類似多蘿西·巴頓所謂的“T型人才”。這種T型人才不是傳統的T型人才,他們不需要掌握實體層面的複合知識,而只需要具有連線資源的獨特思維和視角。

未來屬於那些能感知使用者需求,並能用無限的創新精神將資源組合為模式,實現這些需求的人。其實,商業的邏輯一直沒有變化,賣麵粉的總是比種糧食的獲利更多,賣麵條的總比賣麵粉的獲利更多,賣麵條料理的又比賣麵條的獲利更多……一切都是為了擠到前端,更靠近使用者。當你用創意、情懷和概念設計出麵條料理,自然比種糧食的人獲利豐厚。新T型人才將會獲得最大的社會回報,成為社會的王者。

新T型人才就是強勢平臺

面對新T型人才,企業如何與他們共舞。也許我們應該放下傳統的“管理思維”,走入“人人時代”。

以前,知識即使夠強大,也要等待資本上門包養,而現在,創意只要足夠強大,足夠感染他人,就足以自己搭建一個舞臺。因為創意本身就是吸附資源的最好籌碼。這個時代,你會發現,商業模式儘管規模越來越大,但已經越來輕,越來越小。WhatsApp憑藉50個人就可以做一個150億美元的公司,羅輯思維3個人就可以被VC圈估值1個億。他們的核心不是資本的累積,不是勞動的累積,甚至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創意的累積。所有生產要素圍繞創意進行排列組合。擁有創意的新T型人才當然為王,當然享受最大的收益。天使和風投不止一次地說,我們投的是人。他們投的不是普通人,是人才;不是傳統人才,是新T型人才。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些企業家早就嗅到了風向,開始對企業進行一次變革。稻盛和夫做阿米巴,要每個業務單元都能夠被評價;張瑞敏做人單合一,要每個人都能夠被評價;火到不行的Netflix更粗暴,無邊界協作+360度評價決定績效。

現在,你會發現內部市場制幾乎已經開始風靡,一種人員開始無邊界活動、自由組合,透過虛擬團隊完成任務的組織模式在開始風靡。謝家華把這個叫做合弄制holarachy,我把這個叫做雲組織,當然了,最早的一個提法是維基weki。這個時代即將改變,沒有人能夠被企業包裹,享受沒有貢獻的收益,所有人都必須和世界互聯,而他們的價格將由互聯的交易者來決定。在企業內部是這樣,正如稻盛和夫和張瑞敏的實踐;在企業外部同樣是這樣,《維基經濟學》甚至說,世界是他的創意工廠。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員工”不止來自企業內部,企業還有邊界嗎?

在前維基時代,企業製造一種強連線,這種連線是為了保障,那是因為個人不夠強大,需要以契約形式連線,防止有人逃離或自己被踢走,自己受到損失。而在維基時代,人人都是主角,只要你有新T型的特徵。新T型人才不需要強連線,這種連線反而是負擔,阻礙了他們發現機會,變現自己商業價值的無數可能。有意思的是,由此一來,“該有的”合作關係反而更加牢固。

這是新T型人才的時代,他們決定玩法,其他人都是配角,包括所謂的“強勢平臺”。

用情懷重啟新T型人才

右腦產生能夠感染人的創意,但這種創意是否能夠發揮出來,卻取決於“情懷”。也可以說,“情懷”決定你是不是真正的新T型人才。當下網際網路商業如火如荼,隨之而來的正是滿屏的“情懷”。

情懷是什麼?情懷是一種極致的追求,是一種不顧後果的忘我嘗試。極度有情懷的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完全不顧一切的約束。羅永浩是個典型,反叛、藐視權威、不循規蹈矩,一個假裝公知的英語老師卻要做高科技的手機?他說他就是想把事情做好,他就是要做有情懷的事。他的右腦不一定比大多數人發達,但他用情懷把這個國人萎縮的部分發揮到極致。所以,不管錘子手機有沒有成功,但至少已經從夢想走入了現實。與其說羅永浩是用右腦的創意整合了資源,不如說他是用情懷整合了資源。

那麼,這個時代,是否所有人都將像羅永浩一樣,用情懷重啟自己?我看未必,阻止情懷的是文化,中國文化倡導和諧,從來不願意讓人“出挑”,“槍打出頭鳥”是萬古真理。

在以前,這種有情懷的人在中國幾乎肯定是會失敗的,環境讓中國人的右腦萎縮。因為,他們被包裹在科層裡,被科層的規矩打壓。科層就是一種消耗創意的結構,每個下級都要比上級笨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生存,看似開心地玩耍。而上級又怎麼可能瞭解使用者的追求?在一層又一層的下級包圍下,他們彷彿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根本不可能感受到市場的溫度。即使他們有喬布斯的才華,也會在爬上頂層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他們又怎麼可能創新?

換個角度想,這些新T型人才是否可以逃離呢?過去的工業經濟時代,顯然不可能。再強大的個人也必須有科層搭建的平臺,一個好漢需要三個幫。你可以說自己議價能力強大,可以從一個平臺跳到另一個平臺,但這種轉移本來就是有成本的。更何況,另一個科層多多少少也會有打壓情懷的規律。因為這種組織模式是難以自我進化的,只會越來越強化官僚作風,為中國的權力文化、等級文化加碼。就算是全部由老外組成的外企,就算是有無比開放的文化,也會被這種組織模式帶向官僚作風。

但是,現在的人人時代,組織模式已經開始由“大科層”分離為“小模組”,新T型人才變現價值的途徑大大增加。不僅轉移成本更低,可以隨意融入各類平臺,甚至,不需要科層搭建的平臺也能變現自己的價值,因為始終有人為你出價。這個時代,世界的資源極度互聯,你的資源再小,只要有價值,其他資源也會找到你,一起玩耍。或者,你只要有情懷,始終能找到那些資源組合出商業模式。

工業經濟時代,“邪惡的謙卑”是一種生存的技巧,看似和善,實則是狡黠的利己主義,沒有價值標準的堅持,僅僅是一種策略上的攻守。這種人,一定是對上點頭哈腰,對下頤指氣使的,使用者對他們來說,只是賺錢的物件。這種人一定不可能融入迭代的文化,又怎麼與使用者共情。所以,你會看到那些企業家拒絕網際網路思維,你會看到那些HR拒絕組織變革。他們害怕變局損害自己的利益,他們盡一切努力殺死變化,更不會自己主動驅動這些變化。

人人時代,需要一種“善良的固執”,看似倔強,實則是最大的真誠,是為了價值的堅守,這就是情懷。某種程度上說,網際網路的意義不僅是帶來了商業模式的進化,更是帶來了一種“商業民主”。所以, 當你認清了這個時代,就不要再為科層裡異樣的眼光而難受,反而該為自己的“出挑”而高興,那是你可能變現的價值,這個時代已經不會再有力量能夠壓制你的爆發!這是新T型人才釋放右腦能量的最好方式,也是重啟自己的最好方式。

像張居正這樣的有識之士,在今天即可謂是企業所看重的“新T型人才。

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一群具有變革精神、能夠適應轉型變革的人才來支援公司的發展。企業真正的轉型升級,其實還是依靠企業的核心管理團隊中的人才。新T型人才所具備的特質,其一,他們有足夠的憂患意識,壓力激發了他們強烈的變革動力,有著“不進則退”的決心;其二,他們有足夠的責任心和擔當,每個人都要發自內心的想為企業和整個行業貢獻出一份力量。

為了培養出更多的新T型人才,企業應該制定並實施相應的人才戰略:

第一,企業秉持“不拘一格”的人才延攬策略,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並認同企業文化的人才,不侷限於學歷、國籍,而是“唯實力論”。

第二,在用人上做到“人盡其才”,若存在員工在某個崗位上不適合的情況,絕不輕易放棄一個人,而是透過評估和調整將員工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

第三,包容所有人在創新過程中的錯誤,比如有些員工在創新上走錯了方向、或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企業會容許差錯,鼓勵創新,為員工創新提供充足的經費和充分的人文空間,但是對不作為的員工會有明確的獎懲制度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第四,對有貢獻的員工提供足夠的安全感,讓每一個有貢獻的員工都能分享到企業發展的紅利。

第五,讓人才“合奏”,享受組合的紅利。

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出土的著名文物曾侯乙編鐘,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而其背後的綿長故事,也能夠給當今的管理者帶來許多思索。

據說在曾侯乙在攻打北方小國魯國後,收穫了能發出響亮動聽的聲音的三個扁銅鐘。曾侯乙的一位愛妃對之愛不釋手,精通音律的她,發現敲打扁鐘的不同部位發出的聲音都不一樣,於是派人找來幾個鑄鐘匠,以青銅打造出十個扁鍾,掛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編鐘。隨後她又不斷改良,帶領工匠在三年內製造了三十六個扁鍾,成為了轟動一時的第二套編鐘。而她探索編鐘的腳步並沒有停止,她發現,這組編鐘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於是她彙集了大批能人巧匠,制定出六十四口大小不一的扁鍾組合。這套音質、音色、音量、音域俱佳的編鐘組合就是當今出土的曾侯乙編鐘。

改良、創新、變革塑造了這件傳世珍寶,若沒有那三次的創新與轉型,曾侯乙編鐘恐怕將永遠停留在三個形狀扁圓、顏色紫黑、鏽漬斑斑的扁鐘模樣。同樣,企業的蓬勃發展也依靠具有變革、創新和轉型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驅動。

以泰晶電子為例,專業型的人才引領企業工藝升級,從早期的手工打磨到全鐳射加工,再加入光刻技術、曝光顯影技術等,在12年的時間中大大提高了產品合格率、符合度。在專業技術的更迭中,逐漸縮短了專案的研發週期,使其快速產生效益。這彰顯了專業型人才在變革實踐中的特質轉型——由單一的技術人才成長為複合型的、具備變革精神和能力的“新T型人才”。

有如編鐘,每個單獨的鐘能發出不同的音調,合奏時可以創造出美妙的樂曲。企業中的每個個體都有著獨特的優勢,共同發揮

創造性

才能讓企業的“樂章”華美動聽。

在製造業堅守至今的喻信東,是一位有著變革精神和全球化視野的管理者。當企業站在全球市場,與國際尖端技術對接時,喻信東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以全球化的視角審視行業的發展。從全球的角度看,從前的中國製造業依靠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所帶來的紅利比例較高,但是這類附加值高的產業帶來了極高的內耗。這給企業轉型升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近十年來,大家開始感覺到中國中高階的製造業開始崛起了,從“製造”到“創造”和“智造”。但是隱憂卻也如影隨形,金融機構對製造業的融資困難、社會對製造業的尊重程度相對欠缺等,特別是,製造業的優質人力資源儲備嚴重不足,比如在技術一線的藍領、優秀技工十分匱乏。所以,從政策上支援製造業、從文化上導向製造業、從人才上引領驅動製造業,尊重創造者、創新者與變革者,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才能走得更好。

標簽: 人才  情懷  企業  時代  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