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唐朝的首都是長安還是洛陽?東西兩都在大唐(含武周)各自定位是什麼?

作者:由 明德格物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06-24

洛陽與長安皆為唐都,但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兩者的地位有區別。整體而言,長安的定都時間(一種說法是265年)長於洛陽(時間長度取決於不同標準),因此在大部分時間長安的地位更高。然而在武曌掌權時代(684-705)與昭宗末期至哀帝時期(904-907),洛陽比長安重要。

首先請大家瞭解一下筆者總結的隋至清(581-1912)的首都判定標準(適用於大多數首都,可能有例外):一、名稱帶“京”或“都”的字眼

(以此可以排除清朝的承德,儘管皇帝有時住在避暑山莊)

; 二、皇帝經常在該地上朝和居住,重要的官員也在此工作

(以此可以排除唐朝的太原和遼朝的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三、完整的宮殿和政府建築

(如三省六部);

四、宗廟(但不是必須)。

古代的“京”或“都”與今天的”首都“概念不一樣,許多古國有兩京制和五京制,但是並不是每個”京“都是首都。

洛陽在唐朝的部分時期全部符合上述4條標準!

史書原文證明洛陽為首都:

1.《新唐書 本紀第三 高宗》

“(顯慶)

二年

閏正月壬寅,如洛陽宮……(十二月)

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

。”

2. 《舊唐書 本紀第四 高宗 上》

“(顯慶二年)

十二月乙卯,還洛陽宮

。庚午,改「皞」「葉」字。

丁卯,手詔改洛陽宮為東都

洛州官員階品並準雍州

。”

在此請各位注意,顯慶二年雖然大部分在657年,但是顯慶二年十二月在658年,因此定都洛陽的開始時間應為658年!

3. 《新唐

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

“ (垂拱)四年正月甲子,

增七廟,立高祖、太宗、高宗廟於神都

。”

注意,

擁有宗廟

標誌著洛陽的重要性。

4. 《唐兩京城坊考 卷五 東京》

宮城:

”宮城在皇城北,因隋名曰紫微城。貞觀六年,號為洛湯宮。武後光宅元年,號太初宮。東西四裡一百八十八步,南北二裡八十五步,《新書地理誌》:長千六百二十步,廣八百有五步。週一十三裡二百四十一步,《新書地理誌》:週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衛。城中隔城二,在東南隅者太子居之,在西北隅者皇子、公主居之。城北隔城二,最北者圓壁城,次南曜儀城。“

東城 承福門內南北街之東,從南第二橫街之北:

”東當佔且仁門街北,尚書省。〈長壽中,左丞李昭德奏加修繕,甚為壯麗。《通鑒》:王世充殺元文都等,自含嘉城移居尚書省。〉“

這段話表明洛陽城有宮殿與政府建築。

5. 《元和郡縣圖誌》

這是唐朝時期的地理著作。

”顯慶二年,

置東都

,則天改為

神都

,神龍元年復為

東都

。開元元年改

洛州

河南府

。天寶元年,改東都為

東京

,至德元年復為

東都

。“

除此之外,高宗與玄宗曾經多次往返於京師(長安城)與東都之間,並且重要的中央政府官員需要隨行。“京師”並不代表長安城是唯一的首都。

綜上所述,洛陽在唐朝的部分時期符合做首都的4個標準。

以下部分,筆者會頻繁使用“京師”代表長安,“東都”與”神都“指洛陽。

唐朝

定都史

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武德元年至

顯慶二年十二月(618-658)

首都只有京師

2。

顯慶二年十二月

至光宅元年

(658-684)

京師與東都同為首都,

洛陽城由於在糧食運輸和儲備方面的優勢成為東都

,高宗在兩個城市輪流居住和上朝。

重要性:長安

洛陽

3。 光宅元年至神龍元年

(684-705)

,首都是

神都與京師,這個時代含武周(690-705)。

很多網站顯示這段時間的首都只有神都,筆者認為這大體正確,但是並不完全準確;

原因是武曌並沒有廢除京師。

不過整體而言,神都的地位高於京師,

因為皇帝不經常在京師居住。

武曌在位期間在長安城居住過兩年(701-703)

重要性:長安<洛陽

4。 神龍元年至開元二十四年(

705-736),

首都是

京師與東都。從神龍二年(706)至開元五年(717),皇帝不在東都居住,

因此在此期間洛陽城的政治地位低於長安城。

然而,從開元五年起,玄宗在兩個城市輪流居住和工作,又恢復了高宗時代的兩京往返模式。

重要性:長安

洛陽

長安>洛陽

5。 開元二十四年至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736-756),京師與東都(天寶元年改名為東京) 皆是首都,

然而玄宗在736年以後不再去洛陽城。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東京被攻陷)在756年。

重要性:長安>洛陽

6。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

至天祐元年(

756-904

),首都

是京師(在此期間有八次皇帝逃離長安城的事件)。

洛陽城只是名義上的“京” 或”都“。安祿山曾經在洛陽城建立大燕,洛陽城之後被唐收復,但是皇帝不在此居住。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曾經實行過五京制,但是並不是每個”京“都是首都。

7。 天祐元年至天祐四年(

904-907

),首都

只有洛陽城。

這時長安城已經不復存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洛陽城在唐朝(含武周)的定都時間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658-756年(安史之亂洛陽城被佔領)和 904-907年 (共101年)

658-736年(玄宗在736年以後不去洛陽城)和 904-907年 (共81年)

洛陽在唐朝和武周時期比長安重要的時間;分別是684-705年 以及904-907年 (共24年)。

如果認為武周不算唐朝,則是684-690年和904-907年 (共9年)。

兩都在唐(含武周)各自的定位:

刻板印象

總結

,長安象徵唐朝,而洛陽象徵武周。

在地緣政治

角度看來,長安是

關隴集團

的中心,洛陽則象徵

新興勢力

城市的作用和分工

定位:長安在

政治、軍事和人口

這三點上更具優勢,而洛陽在

交通、物流和糧食儲備

等方面更重要。

標簽: 洛陽  首都  洛陽城  長安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