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萬曆皇帝為什麼在王皇后(王喜姐)去世沒多久後就病逝了呢?

作者:由 元洛神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6-07

才發現這個問題又混入了鄭粉啊,那就說幾句:

沒有人要證明真愛,希望鄭粉獨立行走,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證明你鄭是真愛嗎,反正同居+待遇好錘得很死,不必無能狂怒。

首先說明,神宗對鄭貴妃並非是真愛,對王皇后也不是所謂“僅僅是敬重”

實際上,王皇后與明神宗伉儷彌篤,長期關係甚佳,明神宗也因為王皇后所以優待王家。王家的待遇十分之好,是明代外戚中數一數二的,萬曆年間的文學家沈德符也說神宗“獨厚中宮”。

王皇后的女兒、皇長女榮昌公主出生時,神宗取太倉銀十萬兩以及光祿銀十萬兩進行賞賜,大臣力諫不聽,最終待遇共二十萬兩。

國本之爭,爭鬥的本質是君臣抬槓,神宗不想立長子,想立王皇后的兒子。但神宗堅持立嫡不立長的言論讓群臣疑心,懷疑他是等皇后病逝後冊封鄭貴妃為皇后,然後立皇三子。

但是深挖史料就能明白真相:神宗與王皇后一向親密、愛重,想等王皇后生兒子,也是很正常的事。

萬曆二十四年宮廷起火,王皇后遂與神宗同居啟祥宮。而且每當神宗參與遊宴之時,王皇后也必定會跟從。

中宮乃聖母選擇,朕之元配。見今侍朕,

同居一宮

,就少有過失,豈不體悉優容?

總之,大臣們上書批評王皇后的待遇,神宗不聽,仍然辦理。而大臣們批評鄭貴妃,神宗總是聽從他們的意見,消減鄭貴妃原本應有的待遇,無論大臣們的言論是否合理。

至於與鄭貴妃合葬,更是無稽之談。史料明確記載,神宗除了王皇后以外,最寵愛的是李皇貴妃。在李皇貴妃去世後,神宗有動過想與之合葬的心思,但是不久後便擱淺了。

以及最後的“封皇后”純屬好笑,真的那麼想封皇后,怎麼不王皇后死了就趕緊封?要知道,在皇后死後,神宗多活了幾個月,要是想封后,幾個月的時間完全夠了吧?

而且最後的所謂“遺詔”封后,是虛假宣傳。萬曆根本沒把這事跟前來的大臣說,更沒有寫進遺詔,只跟光宗和鄭貴妃說了。所以後來大臣不承認也很正常,神宗根本就沒有跟他們說。以及,這件事究竟有沒有發生也要打個問號。

最後回到這個問題,可以明確的告訴題主,明神宗的死有很多原因,包括常年的操勞、年紀大了等等,但是王皇后的死也確實對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在皇后崩後,他表達過至少兩次自己的悲傷情感。

第一次,是在皇后崩後,他對著前來的大臣,說出了這樣一番聲情並茂的話:

癸丑,皇后王氏崩。上諭輔臣曰:“

朕中宮皇后侍奉敬慎,輔朕有年,不意得虛勞之疾,醫藥罔動。茲於本年四月初六日午時崩逝。朕

心深痛切

,卿可傳示該部將一應合行喪禮事

宜查優厚例來行

。特諭卿知。”

第二次:

朕思中宮皇后侍奉勤敏,

與朕同食息起居

,不意因虛勞年久,服藥不效,遽爾崩逝,朕心

傷悼深切

從這兩次明神宗說的話,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點:一、神宗對於皇后的崩逝十分傷心;二、神宗要求大臣們尋找前朝的隆重葬禮故事行事;三、神宗明確指出自己與皇后同居。

另外,在籌備葬禮的過程中,神宗提出舉行儀式的萬壽宮香殿中有一根金絲楠木柱子因為年久有部分蛀損,要求立即更換金柱。工部提議用木料填補修復,節約時間,若換新柱則及其耗費時間,明神宗沒有同意,再次要求立即更換金柱不得耽擱葬禮。這個小細節一直很戳我,說明神宗十分看重皇后的葬禮,不能有一點過失。

總結,皇后與神宗自少年結髮之始,便

“情鍾伉儷,雅相眷重”

,相輔相依,共度四十餘年春秋。

“一與之齊,終身不改。”

標簽: 神宗  王皇后  皇后  鄭貴妃  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