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作者:由 錦衣夜行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1-30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編者按:眾所周知,北宋為吸取五代各朝速亡之教訓,下大力氣對統兵將帥嚴加戒備,並由此推出了包括更戍法在內的一系列措施限制武將權力。而這其中,君主以“陣圖”授予諸將臨戰使用的“將從中御”手段,無疑最遭詬病。這種不按戰場形勢變化、僅憑君主主觀意願進行安排的指揮方式在後世飽受指責,甚至被認為是宋朝在軍事上屢屢被動、並導致“積弱”局面的根源。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北宋軍事不行的鍋,真的應該由陣圖來背嗎?

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何謂陣圖。陣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陣圖,僅指軍隊作戰時兵力配置、隊形變化、佈陣安排的圖示。而廣義上的陣圖,則包括了從戰略、戰術到戰役具體環節中的各種部署或指導意見。陣圖不是宋朝才出現的,先秦時期,就有其在軍事行動中廣為運用的記載。前12世紀,商王武乙在征伐東夷時,指導諸將以左、中、右“三師”的陣型來迎敵,便是狹義陣圖的一種典型代表;而在著名的“馬邑之圍”中,漢武帝從策略制定、兵力安排、將領人選到具體戰術上都進行了詳細規劃和說明,這體現了廣義陣圖在實戰中的運用。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漢武帝在漢匈戰爭中時常會對前線戰事進行預先佈置

而宋朝尤其是北宋,對陣圖的研究和使用要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朝代。如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滿城之戰中,宋太宗以陣圖授諸將,命布成八陣;雍熙三年(986年),太宗親自部署北伐方略,對三路大軍從進軍到接戰進行詳細規劃;雍熙四年(987年)君子館之戰,太宗以陣圖部署劉廷讓、李繼隆分前後兩軍迎敵。又如鹹平三年(1000年),宋真宗親作陣圖32部,交與宰相討論對遼方略;鹹平六年(1003年),遼軍攻宋,真宗與宰相研究陣圖後,早早將前線所有戰役、戰術安排部署完畢;景德元年(1004年),在著名的澶淵之役中,真宗再次以陣圖示諸將。由此可見,宋軍對陣圖使用之頻繁,幾乎到了每戰必用的地步,無怪乎名臣田錫評說道:“今委任將帥,而每事欲從中降詔,授以方略,或賜以陣圖,依從則未有合宜,專斷則是違上旨,以此制勝,未見其長。”(《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一般認為宋太宗是宋朝以方略或陣圖來遙控戰局的“始作俑者”

二戰時德軍名將曼施坦因元帥曾說道:“使各級指揮官都儘量保有主動和自足的範圍,是取勝的關鍵。”顯然,透過預先制定好的方略或陣圖,來遙控指揮遠在千里之外的前線軍隊,必然會令宋軍將帥們的自主權受到極大限制。即便是業餘軍事愛好者也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任何敵人都不會按照你事先預定的方式行動。既然如此,北宋皇帝們為何明知是敗筆,卻仍要以陣圖來遙控戰事呢?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平戎萬全陣圖”被視為宋代軍事陣圖的傑作

其實,透過陣圖來實現“將從中御”,肯定有君主強化自身權威的意圖在裡面。但只要智商正常,君主同樣也會清楚對外戰爭失敗的後果,輕則社會動盪,重則國將不國。倘若限制武將和贏得戰爭勝利這兩個意圖發生衝突時,統治者應該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正如宋將趙延進所說的那樣:“主上委吾等以邊事,蓋期於克敵矣。違令而獲利,不猶於辱國乎?”(《宋史·趙延進傳》)所以,有大量史實可以證明,宋軍在對外戰爭中所採取的行動並非依照於方略或陣圖,將領們也並不把方略或陣圖當做不可違背的“金科玉律”。如前文所述的滿城之戰,宋太宗本命崔翰等將分為八陣。但李繼隆、趙延進見宋軍每陣相隔百步以上,極易被遼軍騎兵穿插分割,遂力主改變陣法、集中兵力,得到諸將贊同,最終使宋軍取得了“斬首萬三百級”的大捷。可見,臨戰前舉行的軍事會議,才是對戰術戰法進行拍板的最終場合。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宋太宗為“雍熙北伐”制定的作戰策略

唐河之戰,宋太宗詔令諸將堅守勿出。但李繼隆、袁繼忠等經商議卻認為“今強敵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滅,令長驅深入,侵略他郡,雖欲謀自安之計,豈折衝禦侮之用乎?”(《宋史·袁繼忠傳》)最終推翻了太宗的既定計劃,率軍主動出擊,大獲全勝。而有意思的是,此戰宋軍取勝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李繼隆在之前的君子館之戰中無視太宗陣圖主動後撤,為宋軍儲存了實力。而真要遵守了,有時候下場可真不好。比如雍熙北伐時,曹彬率領宋軍東路軍一路按照宋太宗所示方略穩紮穩打。然而“謀劃蜂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糧,再往攻涿州。”(《續資治通鑑長編》)正是這一決定,直接導致了接下來的歧溝關慘敗。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李繼隆在宋軍將帥中以靈活權變著稱,縱觀其軍事生涯,從不機械照搬方略或陣圖

不過,透過史料,我們不難發現,並非所有的方略或陣圖都是閉門造車、不切實際的。宋夏戰爭中,宋太宗曾命將軍白守榮率軍護送四十萬石軍糧赴靈州增援。為防軍糧被劫,宋太宗以陣圖授意白守榮將護糧兵馬分為三隊,三隊依次而行,便於相互救應。途中,李繼遷數次率党項軍劫糧,卻被白守榮依太宗所佈之法打得毫無脾氣,只得撤走。然而恰恰是這之後,白守榮急於完成任務,便將護糧兵馬由三隊合為一隊一起走。李繼遷獲悉之後捲土重來,把白守榮的護糧兵馬殺得落荒而逃,四十萬石軍糧盡數被党項搶走。後來王韶西征,宋神宗賜其攻守陣圖25部。王韶依圖而進,取得了拓邊熙河的巨大成功,為北宋版圖新增了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見,比起糾結於陣圖對戰事造成的負面影響,將領們的臨戰發揮及戰術執行力才是左右勝負更為重要的因素。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陣圖在北宋並非是君主單方面授予將帥的,將帥們也時常會將自己對戰略或戰役的規劃形成方案呈遞天子。乾德元年(963年),龍捷軍校王明請求出兵幽雲,並向宋太祖獻攻略陣圖,被賜予錦袍、玉帶、銀器;景佑三年(1036年),洛苑使趙振獻陣圖,以備出兵西北之需;熙寧七年(1074年),楊文廣就對夏戰事獻陣圖。由此不難發現,宋軍將帥其實也有以方略或陣圖來對戰事進行提前佈置的習慣,但其是否會被最終執行,仍然要視前線情況而定。

宋軍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趙匡胤:光義老弟,這活你真不行

▲名將楊文廣也曾以陣圖預先佈置戰事

綜上所述,透過方略或陣圖對戰事進行預先佈置的做法,古已有之,並非宋朝專屬。而且,即便宋代對於陣圖的重視遠超以往,但這和打敗仗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宋軍在對外戰爭中之所以屢屢被動,罪不在陣圖,而在於某些制定陣圖的人脫離實際、閉門造車,或是熱衷於以某種、某類陣圖“一招鮮,吃遍天”,而無視戰爭實情進行不合理的指導、干預,加之宋朝軍政制度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頑疾始終未能根治,故而吃敗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參考資料:《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國大歷史》《宋帝列傳》《唐宋軍政變革的研究述評》《金戈鐵馬之兩宋煙雲—北疆狼煙》《經略幽燕——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拓邊西北——北宋中後期對夏戰爭研究》(圖片均來自網路)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木森,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標簽: 陣圖  方略  宋軍  宋太宗  將帥